A. 牆面基層隱蔽驗收的主要流程及要點
牆面裝飾是家家戶戶在裝修過程必有的項目之一,由於牆面一旦抹上砂漿,貼上牆紙、牆壁,塗上油漆,鋪好瓷磚內部的構造就不得而知了,是以在有些時候也會將牆面基層隱蔽驗收歸類為隱蔽施工工程的驗收范疇。牆面基層隱蔽驗收應當主要包括這么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檢查鋼筋、砌築方式、灰縫、抹灰等。
牆面基層隱蔽驗收首先就是從結構層面檢查,當砌體與支柱或剪力牆接觸時,由於砌體和混凝土是兩種不同的材料,由於兩種材料的性能不同。若是直接簡單接觸,牆上會出現垂直裂縫,此時需要每隔50公分便設置一道拉結筋。
牆面基層隱蔽驗收第二條就是砌牆的方式與實際是否符合,無論採取幾順幾丁的砌牆方式,磚塊的擺放大前提是必須錯縫,若出現通縫的現象則是不合格的。
檢查牆體的灰縫也是在牆面基層隱蔽驗收的必檢項目之一,灰縫包括垂直縫和水平縫,主要是觀察灰縫的厚度及飽滿度。
有些技術不過關的砌築工人在吊線錘與水平線的時候會有略微傾斜的現象,這就導致之後砌完的牆體也是傾斜的,是以要用水平尺檢查牆面厚度的同時也要檢查水平與垂直的問題。
牆面基層隱蔽驗收另一條重要之處就是抹灰。抹灰的質量不僅僅是牆體的問題,還關繫到後面的牆體裝飾工序,抹灰面層是牆面裝飾的基層,是塗刷油漆、貼壁紙、鋪瓷磚的前提。
牆體的質量直接關繫到後面的多道施工流程,是以在驗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各方面的因素,以上所列的五個方面都需要一一做詳細的檢查,最好是分段進行驗收。在砌牆的時候就需要在旁進行監督,對於需要隱蔽的部分要等檢查完之後才能覆蓋,不然再拆除進行驗收的話會帶來許多麻煩哦。
B. 砌完牆之後怎麼看新舊牆交界處有沒有植入鋼筋
已經完成砌牆的是看不出來拉結筋的,因為以被砂漿蓋住了,當然你也可以把砂漿挖掉一點就能查看。
C. 混凝土澆注後鋼筋怎麼檢查
在 不破壞砼結構的前提下是能從鋼筋的外露部分來檢查
還有就是超聲波鋼筋檢測
在有就是對砼採用剝離法檢查砼中的鋼筋
D. 建築工程鋼筋驗收要點有哪些
主要看細抄部結構是不是符合圖紙及圖集上的構造要求,搭接錨固鋼筋接頭是不是符合要求等等。大面的間距鋼筋直徑及鋼筋等級看一眼就行了一般不會錯。
鋼筋相對來說是最復雜的多看看圖集圖紙及相關的規范,強條才能比較准確的確定對錯。現在由於工人素質問題錯誤比較多。
E. 房子裝修後牆體有鋼筋冒出來,咋回事
豎向有構造柱、轉角柱,裡面有鋼筋,一般截面是200×200。
水平向的有腰梁,一般在牆中間,內有專鋼筋,一般截面是屬200×200。
其他就是磚牆兩段有拉結筋,一般都是圓鋼。
另外如果敲下來的是磚塊就沒事,是混凝土,應該不太敲的動,人家會找你加錢的。
現在的樓,設計一般都會放的比較安全些,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又是頂層,房屋使用說明未標注為承重牆,可以不用太擔心的。
F. 施工當中鋼筋檢查什麼內容
一、來材料進場檢查:
1.鋼材規格源、牌號、等級是否與設計相符。
2.是否有合格證和鋼材物理性能指標檢驗證明文件,實物與證件是否相符。
3.觀感質量檢查,直徑是否相符,是否嚴重銹蝕
二、1.鋼筋加工形狀、尺寸、保護層厚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2.彎鉤、彎曲半徑、彎鉤直段長度是否滿足規范要求
3.鋼筋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是否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
4.鋼筋接頭方式、接頭位置等是否滿足設計與規范要求
5、焊接與機械加工鋼筋接頭是否滿足規范要求
三、時間有限,詳細的呢還是到網路文庫和網易土木在線等網站下載鋼筋混凝土工程設計規范、施工驗收規范、國標圖集、施工技術資料表格等資料自己慢慢學吧。我得上班了,再見
G. 施工現場 檢查鋼筋
鋼筋現場檢驗
鋼筋出廠應有出廠的證明書和試驗報告單。鋼筋運到工地現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准對鋼筋進行外觀檢查、機械和化學性能檢驗。(1)外觀檢查
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縫、癤疤和折疊,鋼筋表面的凸塊不允許超過螺紋高度,外形尺寸應符合規范規定。
鋼筋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2)機械性能檢驗按照《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等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取兩個試件:一個做拉力試驗,測定屈服點、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另一個做冷彎試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 .30。
(3)化學成分檢驗 當發現鋼筋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 鋼筋驗收規范 5.3 鋼 筋 加 工 主 控 項 目5.3.1 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1 HPB235級鋼筋未端應作180°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倍;2 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需作135°彎鉤時,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3 鋼筋作不大於90°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於3件。檢驗方法:鋼尺檢查。5.3.2 除焊接封閉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 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除應滿足本規范第5.3.1條的規定外,尚應不小於受力鋼筋直 徑;2 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於90°;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應為 135°;3 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於3件。檢驗方法:鋼尺檢查。說明:5.3.1~5.3.2 對各種級別普通鋼筋彎鉤、彎折和箍筋的彎弧內直徑、彎折角度、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分別提出了要求。受力鋼筋彎鉤、彎折的形狀和尺寸,對於保證鋼筋與混凝土協同受力非常重要。根據構件受力性能的不同要求,合理配置箍筋有利於保證混凝土構件的承載力,特別是對配筋率較高的柱、受扭的梁和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更為重要。對規定抽樣檢查的項目,應在全數觀察的基礎上,對重要部位和觀察難以判定的部位進行抽樣檢查。抽樣檢查的數量通常採用「雙控」的方法。這與本規范第4.2.5條的說明是一致的。 一 般 項 目5.3.3 鋼筋調直宜採用機械方法,也可採用冷拉方法。當採用冷拉方法調直鋼筋時,HPB235級的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4%,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1%。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應少於3件;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說明:5.3.3 盤條供應的鋼筋使用前需要調直。調直宜優先採用機械方法,以有效控制調直鋼筋的質量;也可採用冷拉方法,但應控製冷拉伸長率,以免影響鋼筋的力學性能。5.3.4 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應符合表5.3.4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每工作班同一類型鋼筋、同一加工設備抽查不就少於3件。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表5.3.4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 項 目 允許偏差(mm)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全長的凈尺寸 ±10 彎起鋼筋的彎折位置 ±20 箍筋內凈尺寸 ±5 說明:5.3.4 本條提出了鋼筋加工形狀、尺寸偏差的要求。其中,箍筋內凈尺寸是新增項目,對保證受力鋼筋和箍筋本身的受力性能都較為重要。 5.4 鋼 筋 連 接 主 控 項 目5.4.1 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說明:5.4.1 本條提出了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方式的基本要求,這是保證受力鋼筋應力傳遞及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所必需的。目前,鋼筋的連接方式已有多種,應按設計要求採用。5.4.2 在施工現場,應按國家現行標准《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規定抽取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 檢查數量:按有關規程確定。檢驗方法:檢查產品合格證、接頭力學性能試驗報告。說明:5.4.2 近年來,鋼筋機械連接和焊接的技術發展較快,國家現行標准《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對其應用、質量驗收等都有明確的規定,驗收時應遵照執行。對鋼筋機械連接和焊接,除應按相應規定進行型式、工藝檢驗外,還應從結構中抽取試件進行力學性能檢驗。 一 般 項 目5.4.3 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說明:5.4.3 受力鋼筋的連接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鋼筋在同一受力區段內不宜多次連接,以保證鋼筋的承載、傳力性能。本條還對接頭距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作出了規定。5.4.4 在施工現場,應按國家現行標准《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規定對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的外觀進行檢查,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說明:5.4.4 本條對施工現場的機械連接接頭和焊接接頭提出了外觀質量要求。對全數檢查的項目,通常均採用觀察檢查的方法,但對觀察難以判定的部位,可輔以量測檢查。5.4.5 當受力鋼筋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設置在同一構件內的接頭宜相互錯開。 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及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倍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於500mm,凡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及焊接的接頭面積在分率為該區段內有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 在受拉區不宜大於50%;2 接頭不宜設置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對等強度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不應大於50%;3 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不宜採用焊接接頭;當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時,不應大於50%。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說明:5.4.5本條給出了受力鋼筋機械連接和焊接的應用范圍、連接區段的定義以及接頭面積百分率的限制。5.4.6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ll(ll為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搭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5.4.6)。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 對梁類、板類及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2 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3 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於50%;對其他構件,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 縱向受力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最小搭接長度應符合本規范附錄B的規定。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 圖5.4.6書館 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及接頭面各百分率註:圖中所示搭接接頭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搭接鋼筋為兩根,當各鋼筋直徑相同時,接頭面積百分率為50%。說明:5.4.6 為了保證受力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傳力性能,本條給出了受力鋼筋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定義、接頭面積百分率的限制以及最小搭接接長度的要求。在本規范附錄B中給出了各種條件下確定受力鋼筋最小搭接長度的方法。5.4.7 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 箍筋直徑不應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 2 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3 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 4 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范圍內各設置兩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就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 檢驗方法:鋼尺檢查。說明:5.4.7 搭接區域的箍筋對於約束搭接傳力區域的混凝土、保證搭接鋼筋傳力至關重要。根據現行國家標准《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給出了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直徑、間距等構造要求。 5.5 鋼 筋 安 裝 主 控 項 目5.5.1 鋼筋安裝時,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檢驗方法:觀察,鋼尺檢查。說明:5.5.1 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對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有重要影響,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本條為強制性條文,應嚴格執行。 一 般 項 目5.5.2 鋼筋安裝位置的偏差應符合表5.5.2的規定。檢查數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量的10%,且不少於3件;對牆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行於3間;對大空間結構,牆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於3面。表5.5.2 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項 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綁扎鋼筋網 長、寬 ±10鋼尺檢查網眼尺寸 ±20鋼尺量連續三當,取最大值綁扎鋼筋骨架長 ±10鋼尺檢查寬、高 ±5鋼尺檢查 受力鋼筋間 距 ±10鋼尺量兩端、中間各一點,排 距 ±5 取最大值保護層厚度基 礎 ±10鋼尺檢查柱、梁 ±5鋼尺檢查板、牆、殼 ±3鋼尺檢查綁扎箍筋、橫向鋼筋間距 ±20鋼尺量連接三檔,取最大值鋼筋彎起點位置 20鋼尺檢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 5鋼尺檢查水平高差 +3,0鋼尺和塞尺檢查 註:1 檢查預埋件中心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並到其中的較大值;3 表中梁類、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過表中數值1.5倍的尺寸偏差。說明:5.5.2 本條規定了鋼筋安裝位置的允許偏差。梁、板類構件上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位置對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和抗裂性能等有重要影響。由於上部縱向受力鋼筋移位而引發的事故通常較為嚴重,應加以避免。本條通過保護層厚度偏差的要求,對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差的合格點率要求規定為90%及以上。對其他部位,表中所列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合格點率要求仍為80%及以上。6 預 應 力 分 項 工 程說明:6 預應力分項工程 預應力分項工程是預應力筋、錨具、夾具、連接器等材料的進場檢驗、後張法預留管道設置或預應力筋布置、預應力筋張拉、放張、灌漿直至封錨保護等一系列技術工作和完成實體的總稱。由於預應力施工工藝復雜,專業性較強,質量要求較高,故預應力分項工程所含檢驗項目較多,且規定較為具體。根據具體情況,預應力分項工程可與混凝土結構一同驗收,也可單獨驗收。 6.1 一 般 規 定6.1.1 後張法預應力工程的施工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預應力專業施工單位承擔。說明:6.1.1 後張法預應力施工是一項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操作要求嚴的作業,故應由獲得有關部門批準的預應力專項施工資質的施工單位承擔。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前,專業施工單位應根據設計圖紙,編制預應力施工方案。當設計圖紙深度不具備施工條件時,預應力施工單位應予以完善,並經設計單位審核後實施。6.1.2 預應力筋張拉機具設備及儀表,應定期維護和校驗。張拉設備應配套標定,並配套使用。張拉設備的標定期限不應超過半年。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反常現象時或在千斤頂檢修後,應重新標定。 註:1 張拉設備標定時,千斤頂活塞的運行方向應與實際張拉工作狀態一致;2 壓力表的精度不應低於1.5級,標定張拉設備用的試驗機或測力計精度不應低於±2%。說明:6.1.2 本條規定了預應力張拉設備的校驗和標定要求。張拉設備(千斤頂、油泵及壓力表等)應配套標定,以確定壓力表讀數與千斤頂輸出力之間的關系曲線。這種關系曲線對應於特定的一套張拉設備,故配套標定後應配套使用。由於千斤頂主動工作和被動工作時,壓力表讀數與千斤頂輸出力之間的關系是不一致的,故要求標定時千斤頂活塞的運行方向應與實際張拉工作狀態一致。6.1.3 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預應力隱蔽工程驗收,其內容包括:1 預應力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2 預應力筋錨具和連接器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3 預留孔道的規格、數量、位置、形狀及灌漿孔、排氣兼泌水管等;4 錨固區局部加強構造等。
H. 施工員檢查鋼筋如何檢查
1,首先注意鋼筋的進場材質單、見證取樣檢驗報告是否合格和完整。
2,現場綁扎的鋼筋規格型號、骨架位置和根數、間距必須符合圖紙設計要求。
3,鋼筋的保護層,接頭位置和長度及錨固搭接長度必須符合圖集規范要求。
4,鋼筋有無銹蝕和油垢、土的污染。
5,現場集水坑留置位置是否准確。
6,較深的筏板基礎,設置的立撐是否符合要求。
I. 施工員怎麼檢查鋼筋籠
施工員需要查看鋼筋籠主筋數量和間距,盤旋筋間距。以及焊接質量(搭接版長度,焊縫權質量等)等是否符合要求。
施工員是基層的技術組織管理人員,是施工現場的一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在施工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施工企業各項組織管理工作在基層的具體實踐者,是完成施工任務的最基層的技術和組織管理人員。 施工員的工作就是在施工現場具體解決施工組織設計和現場的關系,組織設計中的東西要靠施工員在現場監督,測量,編寫施工日誌,上報施工進度、質量,處理現場問題,是上層領導和下層人員的聯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