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預制鋼筋混凝土排架柱吊裝驗算的內容有哪些
預制鋼筋混凝土排架柱吊裝驗算的內容有哪些
預制鋼筋混凝土排架柱吊裝驗算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內容:
1、預制鋼筋混凝土排架柱柱身自重的動力系數,運輸吊裝階段的最大裂縫寬度允許值[wmax](可取為0.2mm);
2、因吊裝屬於臨時性,構件的安全等級,可較其使用階段降低一級;
3、吊裝時混凝土的強度一般按設計強度。一般按70%計算,當設計要求高於此值時應予註明;吊裝方式有翻身吊和平吊兩種情況;
4、一般採用單點綁紮起吊,吊點在變階處,當用多點起吊時,吊裝部位的平衡位置;
5、當柱變階處吊裝驗算不能滿足時,可在該處加配短鋼筋。 當驗算不滿足要求時,就優先採用調整或增設吊點以減少彎矩,或在吊裝時採用臨時加固措施來解決。
Ⅱ 鋼筋技術交底的發來看啊
框架結構鋼筋綁扎
一、施工准備
(一)作業條件
1、鋼筋進場後應檢查是否有出廠材質證明、做完復試,並按施工平面圖中指定的位置,按規格、使用部位、編號分別加墊木堆放。
2、鋼筋綁扎前,應檢查有無銹蝕,除銹之後再運至綁扎部位。
3、熟悉圖紙、按設計要求檢查已加工好的鋼筋規格、形狀、數量是否正確。
4、做好抄平放線工作,彈好水平標高線,柱、牆外皮尺寸線。
5、根據彈好的外皮尺寸線,檢查下層預留搭接鋼筋的位置、數量、長度,如不符合要求時,應進行處理。綁扎前先按1:6整理調直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並將銹蝕、水泥砂漿等污垢清除干凈。
6、根據標高檢查下層伸出搭接筋處的混凝土表面標高(柱頂、牆頂)是否符合圖紙要求,砼施工縫處要剔鑿到露石子並清理干凈。
7、按要求搭好腳手架。
(二)材質要求
1、鋼筋原材:應有供應商資格證書,鋼筋出廠質量證明書、按規定作力學性能復試和見證取樣試驗。當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應無老銹及油污。
2、成型鋼筋:必須符合配料單的規格、型號、尺寸、形狀、數量,並應進行標識。成型鋼筋必須進行覆蓋,防止雨淋生銹。
3、鐵絲:可採用20~22號鐵絲(火燒絲)或鍍鋅鐵絲(鉛絲)。鐵絲切斷長度要滿足使用要求。
4、墊塊:用水泥砂漿製成50mm見方,厚度同保護層,墊塊內預埋20~22號火燒絲。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撐筋。
(三)工器具
鋼筋鉤子、撬棍、扳子、綁扎架、鋼絲刷子、手推車、粉筆、尺子等。
二、質量要求
註:鋼筋工程具體要求請參照本書「獨立柱基礎工程技術交底記錄」中相應部分。
三、工藝流程
1、柱子鋼筋綁扎:
套柱箍筋——搭接綁扎豎向鋼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剪力牆鋼幫綁扎
立2-4根豎筋——畫水平筋間距——綁定位橫筋——綁其餘橫豎筋
3、梁鋼筋綁扎
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筋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4、板鋼筋綁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5、樓梯鋼筋綁扎
畫位置線——綁主筋——綁分部筋——綁踏步筋
四、操作工藝
(一)柱鋼筋綁扎
1、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後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0,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0。
2、搭接綁扎豎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後,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應按表1採用。
項次 鋼筋類型 混凝土強度等級
C20 C25 C30
1 I級鋼筋 35d 30d 25d
2 II級鋼筋(月牙型) 45d 40d 35d
3 III級鋼筋(月牙型) 55d 50d 45d
註:
a當Ⅰ、Ⅱ級鋼筋d≥25mm時,其搭接長度應按表中數值增加5d.
b當螺紋鋼筋直徑≤25mm時,其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按表中數值減少5d採用。
c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均不小於300mm。綁扎接頭的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到搭接長度的1.3倍域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積與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當採用焊接接頭時,從任一焊接頭中心至長度為鋼筋直徑35倍且不小於500mm的區段內,有接頭鋼筋面積占鋼筋總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宜超過50%;受壓區不限制。
3、柱豎向筋採用機械或焊接連接時,按規范要求錯開50%接頭位置,上下層接頭間距大於35d。第一步接頭距樓板面大於500mm且大於H/6,不在箍筋加密區。
4、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5、柱箍筋綁扎
(1)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採用纏扣綁扎,如圖1。
(2)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
(3)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並綁扎牢固,見圖2。
(4)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度,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Od(d為箍筋直徑),見圖3。如箍筋採用90度搭接,搭接處應焊接,焊縫長度單面焊縫不小於5d。
(5)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距應符合設計圖紙及施工規范小於等於1OOmm且不大於5d的要求。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見圖4。
(6)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豎筋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准確。同時,可採用鋼筋定距框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性。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7)牆體拉接筋或埋件,根據牆體所用材料,按有關圖集留置。
(8)柱筋到結構封頂時,要特別注意邊柱外側柱筋的錨固長度為1.71ae,具體參見03G329—1(民用框架、框架—剪力牆、剪力牆部分框支剪力牆)中的有關作法。同時在鋼筋連接時要注意柱筋的錨固方向,保證柱筋正確錨入梁和板內。
(二)剪力牆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立2-4根豎筋——畫水平筋間距——綁定位橫筋——綁其餘橫豎筋
2、立2~4根豎筋:將豎筋與下層伸出的搭接筋綁扎,在豎筋上畫好水平筋分檔標志,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並在橫筋上畫好豎筋分檔標志,接著綁其餘豎筋,最後再綁其餘橫筋。橫筋在豎筋裡面或外面應符合設計要求。
3、豎筋與伸出搭接筋的搭接處需綁3根水平筋,其搭接長度及位置均符合設計要求,設
計無要求時,按表2施工。表2
項次 鋼筋類型 棍凝土強度等級
C20 C25 C30
1 I級鋼筋 35d(30d) 30d(25d) 25d(20d)
2 II級鋼筋(月牙型) 45d 40d 35d
3 III級鋼筋(月牙型) 55d 50d 45d
註:括弧內數字為焊接網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
4、剪力牆筋應逐點綁扎,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扎墊塊或用塑料卡。
5、剪力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如先澆築柱混凝土後綁剪力牆筋時,柱內要預留連接筋或柱內預埋鐵件,待柱拆模綁牆筋時作為連接用。其預留長度應符合設計或規范的規定。
6、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位元組點、連梁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
7、合模後對伸出的豎向鋼筋應進行修整,在模板上口加角鐵或用梯子筋將伸出的豎向鋼筋加以固定,澆築混凝土時應有專人看管,澆築後再次調整以保證鋼筋位置的准確。
(三)梁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次梁箍筋梁——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2、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筋降低一個次樑上部主筋直徑加以解決。
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如圖5。
5、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鉤採用1350,平直部分長度為1O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6、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梁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梁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梁筋緊密綁扎到位。
7、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8、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II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四)板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2、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彈好主筋,分布筋間距線。
3、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4、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圖6)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
圖6
5、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6、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1.5m。墊塊的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板的保護層厚度應為15mm。蓋鐵下部安裝馬凳,位置同墊塊。
(五)樓梯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畫位置線——綁主筋——綁分部筋——綁踏步筋
2、在樓梯底板上劃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
3、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
4、底板筋綁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後,再綁扎踏步鋼筋。主筋接頭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
(六)成品保護
1、樓板的彎起鋼筋、負彎矩鋼筋綁好後,不準在上面踩踏行走。澆築混凝土時派鋼筋工專門負責修理,保證負彎矩筋位置的正確性。
2、綁扎鋼筋時禁止碰動預埋件及洞口模板。
3、鋼模板內面塗隔離劑時不要污染鋼筋。
4、安裝電線管、暖衛管線或其他設施時,不得任意切斷和移動鋼筋。
(七)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澆築混凝土前檢查鋼筋位置是否正確,振搗混凝土時防止碰動鋼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牆筋位移。
2、梁鋼筋骨架尺寸小於設計尺寸:配製箍筋時應按內皮尺寸計算。
3、梁、柱核心區箍筋應加密,熟悉圖紙按要求施工。
4、箍筋末端應彎成135度,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5、梁主筋進支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彎起鋼筋位置准確。
6、板的彎起鋼筋和負彎矩鋼筋位置應准確,施工時不應踩倒。
7、綁板的蓋鐵鋼筋應拉通線,綁扎時隨時找正調直,防止板筋不順直,位置不準,觀感不好。
8、綁豎向受力筋時要吊正,搭接部位綁3個扣,綁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順扣。層高超過4m時,搭架子進行綁扎,並採取措施固定鋼筋,防止柱、牆鋼筋骨架不垂直。
9、在鋼筋配料加工時要注意,端頭有對焊接頭時,要避免搭接范圍,防止綁扎接頭內混入對焊接頭。
Ⅲ 綁扎鋼筋骨架是指的是什麼
綁扎鋼筋骨架是指的是把樑柱的主筋和箍筋綁扎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
鋼筋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網架,形象的稱為「鋼筋籠」、「鋼筋網」、「鋼筋骨架」等。一個完整的鋼筋網架有利於約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構件的整體性。
其中鋼筋網一般指平面的鋼筋組合,如樓板內的縱橫向鋼筋;鋼筋骨架一般指立體的鋼筋組合,如樑柱內的鋼筋。
鋼筋骨架是預先綁紮好的,多見於磚混施工:(構造柱、挑梁等)提前預制綁紮好,施工時直接整體吊裝的都屬於鋼筋骨架。
(3)鋼筋綁扎中吊柱子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等於或小於12mm的受壓I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
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Z,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其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
Ⅳ 鋼筋綁扎工序中的綁扎鋼筋網及綁扎骨架什麼意思
鋼筋綁扎工序中的綁扎鋼筋網及綁扎骨架什麼意思
答:語言組織太費勁又不實觀。
綁紮好的(預制)鋼筋網,現場也這樣:
若要,再追問。
Ⅳ 鋼筋混凝土柱吊裝時綁扎方法有幾種其適用范圍是什麼
機械連接、焊接連接、綁扎連接,共三種。
1.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根縱向受力鋼筋上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宜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2.若採用綁扎接頭,則接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的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心點位於該區段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位於同一連接區段的受拉鋼筋的接頭百分率為25%。
3.當受拉鋼筋直徑大於28mm,受壓鋼筋直徑大於32直徑mm,不宜採用綁扎接頭,宜採用焊接或機械連接。
自己查下資料吧
這樣的提問感覺沒有意義
Ⅵ 鋼筋綁扎有幾種綁法
主要有五種類型:支柱鋼筋綁扎工藝,梁加固綁扎,板加固綁帶,樓梯加固綁帶和柱環綁扎。
1.柱鋼筋綁扎過程:根據圖紙所需的間距計算每根鋼筋繩圈的數量。環形肋條放置在下層的搭接接頭上,並且柱形桿被加強。在搭接長度內,搭扣不小於3搭扣應以立柱為中心。如果立柱的主肋與輕圓棒重疊,則角鉤應與模板成45°角,中間桿的鉤應與模板成90°角。
2.梁加固:框架樑上部的縱向加固應穿透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的長度延伸到中間節點,通過中心線的延伸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應使用樑上部縱肋的箍筋。捆綁。重疊處的箍筋鉤應在梁中交錯排列。環鉤為135°,直線部分為10d。如果製作箍,則單個焊縫的長度為5d。
3.板坯鋼筋綁扎:綁扎肋條時,使用卸扣或八字扣。除了兩個外肋的交叉點應該全部綁定之外,其他點可以交錯(雙向板交叉點必須全部綁定)。如果板是雙層鋼筋,則在兩層肋條之間應加鋼馬凳,以確保上鋼筋的位置。每個交叉點處都有負彎矩桿。
4,樓梯加固結扎線:根據主肋條的方向和分布肋條在設計圖紙上,繫上主肋條並繫上分布肋條,每個交叉處應綁扎。如果有樓梯梁,則系梁並首先系住肋骨。肋骨錨固在梁中。固定底板後,將梯子系在負鋼筋上。主肋,負肋的數量和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5,柱箍筋結扎:根據鐙骨的位置線已經拉出,嵌套的箍筋向上移動,從上到下捆綁,應繫上帶鉤環。箍筋垂直於主筋腱,箍筋和主筋腱的交叉點系在一起,主筋腱和鐙骨的非角部分的交叉點與梅花交織。箍筋的鉤子應沿著立柱的垂直條交錯排列並緊緊系在一起。
Ⅶ 鋼筋綁扎的幾種綁法
主要有五種,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梁鋼筋綁扎、板鋼筋綁扎、樓梯鋼筋綁扎、柱箍筋綁扎。
1、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2、梁鋼筋綁扎: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3、板鋼筋綁扎:綁扎板筋時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4、樓梯鋼筋綁扎: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底板筋綁完,再綁扎梯板負筋鋼筋。主筋、負筋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5、柱箍筋綁扎:按已劃好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採用纏扣綁扎。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並綁扎牢固。
(7)鋼筋綁扎中吊柱子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5.4.9 鋼筋綁扎的細部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應在接頭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2 牆、柱、梁鋼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鋼筋網交叉點應全部扎牢;板上部鋼筋網的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底部鋼筋網除邊緣部分外可間隔交錯扎牢;
3 梁、柱的箍筋彎鉤及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點應沿縱向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構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超過50%;
4 填充牆構造柱縱向鋼筋宜與框架梁鋼筋共同綁扎;
5 梁及柱中箍筋、牆中水平分布鋼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鋼筋距構件邊緣的距離宜為50mm。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等於或小於12mm的受壓I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
4、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5、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Z,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其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
鋼筋的工藝性能:
1、彎曲性能:
按下表規定的彎心直徑彎曲180度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牌號公稱直徑a
2、反向彎曲性能:
根據需方要求,鋼筋可進行反向彎曲性能試驗。
反向彎曲試驗的彎心直徑比彎曲試驗相應增加一個鋼筋直徑。先正向彎曲45度,後反向彎曲23度,後反向彎曲23度。經反向彎曲試驗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
Ⅷ 建築扎鋼筋有幾種扎法
主要有五種類型:支柱鋼筋綁扎工藝,梁加固綁扎,板加固綁帶專,樓梯加固綁帶和柱環屬綁扎。
柱子鋼筋綁扎工藝
1、 工藝流程:
豎向受力筋連接→畫箍筋間距線→套柱箍筋→綁箍筋
2、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4、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然後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5、柱箍筋綁扎。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等於或小於12mm的受壓I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