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筋損耗的含義是什麼哪個規范有明確說明
現場實際使來用的鋼筋量,加上損源耗、廢料,超出圖紙工程量的部分。除一下就是損耗率了。
損耗主要控制在施工加工和安裝部分。控制好的話可以控制在2%左右,一般的的在2.5-3%左右。
這是考察施工單位成本控制和鋼筋班組管理的一項重要指標
❷ 鋼筋欠耗11%,有什麼問題。
鋼結構工程中,鋼筋損耗率不超過6%,鋼筋砼工程中,鋼筋損耗率不超過2.5%,這些損耗都是包含在定額含量中的,屬於正常損耗。但如果超出這個范圍,損耗造成的材料浪費的損失就要施工方承擔了。
❸ 鋼筋產生銹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銹的成分是碳酸亞鐵FeCO3與氧化鐵Fe2O3的混合物,質地疏鬆,能讓水與空氣自由進入不斷深層作用、同時體積膨脹專約為鐵的屬七倍,這種惡性循環的過程稱為銹蝕。由於鐵銹體積膨脹導致混凝土保護層賬裂剝離而導致構件損壞。罪魁禍首是含有水氣和二氧化碳的空氣,在氧氣的催化作用下,使鐵原子外層的電子極易失去,而成為兩價、三價的鐵離子。這就是鐵原子被氧化的化學作用。
❹ 鋼筋損耗率與哪些因素有關
堆放損耗、加工損耗、運輸損耗、以及出產損耗。
需不需要具體分解?我給你分解下?要就追問,呵呵!不要就採納!
❺ 柱子上的鋼筋腐蝕到斷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一是柱子混凝土保護層距離不夠,二是柱子在澆築過程中振搗不到位,混凝土回不密實產生微弱答氣孔,空氣和水侵入使鋼筋保護層的碳化,其碳化的原因是,混凝土不密實+硬化的混凝土,由於水泥水化,生成氫氧化鈣,故顯鹼性,pH值>12,此時鋼筋表面生成一層穩定、緻密、鈍化的保護膜,使鋼筋不生銹。當不密實的混凝土臵於空氣中或含二氧化碳環境中時,由於二氧化碳的侵入,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等物質,其鹼性逐漸降低,甚至消失,稱其為混凝土的碳化。當混凝土的pH值<12時,鋼筋的鈍化膜就不穩定,當pH值<n.5時,鋼筋的鈍化保護膜就遭破壞,鋼筋的銹蝕便開始進行;二是氯離子的含量。據有關試驗證明,即便是pH值較高的溶液(如pH值>13),只要有4~6mg/L的氯離子含量,就足可以破壞鋼筋的鈍化膜,使鋼筋失去鈍化,在水和氧氣的作用下導致鋼筋銹蝕。
❻ 為什麼鋼筋直徑16、20、25損耗量高
鋼筋混凝土,鋼筋是與混凝土協同工作的。高標號混凝土帶來的必定是高標內號的鋼筋。高標號鋼筋容也必需與高標號混凝土協同。在現今,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兩種材料也都有所發展,標號不斷增高。設計計算的時候,在鋼筋的選擇上,既要達到抗拉要求,也要達到抗剪要求,這就使得鋼筋與鋼筋的間距不能太大,以防止出現剪壓及剪拉破壞,應力也不能太集中。因此,計算出來的截面積總和,要分散開來,使構件達到均勻受力。所以,選擇的鋼筋一般在中間狀態居多,這也與構件的尺寸大小有關。
❼ 鋼材的損耗
鋼筋損耗率的計算方法=(進原材料的總量-料單總量)/料單總量*100%
當進原材料總量是100噸(剩餘為0),料單總量98噸時,則:鋼筋損耗率的計算方法 =(100-98)/98×100%=2.04%
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損耗率,一個子件在製造某個父件的過程中,變成不良品的幾率。同一子件用來生產不同父件時可能有不同的損耗率,因此定義在材料表BOM中。指生產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根據正常的殘次和損耗情況在核定單位產品的消耗和總耗料量後所確定的損耗的一定比率。
❽ 一般鋼筋浪費原因
一般鋼筋浪費原因
一般鋼筋浪費原因:計算鋼筋尺寸的錯誤,造成鋼筋加工時的錯誤,加工完的鋼筋不能用。
❾ 鋼筋的綁扎損耗包括哪些內容
內容:
定額中的鋼筋損耗是理解狀態下(即理論)損耗,主要製作損耗(即製作過程中出內現的廢料頭)容,但在實際的鋼筋從下料到綁扎完畢確實出現如你所說的其他損耗,如:鋼筋原料有的是9m,有的是12m等,根據工程的結構不同(即有的可能9m正好能用原料,也有的可能12m正好能用原料)。
當9m正好時,而你現場只有12m的原料就無形中會加大損耗;又如:在搭接長度的問題上,因為有規范的存在,那麼在實際操作中寧可多加2cm也不會縮短,因為如果短了在驗收中就會返工,這也是一種無形的損耗;所以實際操作的損耗根據工程結構的不同要做適當調整,可是這種調整卻不能計入定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