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筋加工工序有哪些
鋼筋加工工序有哪些?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以供參考。
鋼筋的加工,主要包括鋼筋的調直、切斷和彎曲三個工序。
○1鋼筋調直
盤圓鋼筋的調直,一般採用卷揚機或絞磨拉直,也可用鋼筋調直機調直,調直後的鋼筋,按配料單被剪斷成需要的長度。對部分20mm粗徑鋼筋,多在工作台上用人工扳正,矯直。其餘均用鋼筋調直機調直。
採用卷揚機拉直鋼筋時,其調直冷拉率:I級鋼筋為4~6%,Ⅱ級鋼筋為l.3%,一般至少要拉到鋼筋表面浮皮脫落為止。在不得採用冷拉鋼筋的結構中,鋼筋調直冷拉率不得大幹l%。調直後的鋼筋應平直,無局部彎曲。
○2鋼筋切斷
鋼筋切斷採用鋼筋切斷機作業。斷料時應避免用短尺量長料,防止在量料中產生累計誤差。防止在量料中產生累積誤差。為此,在工作台上標出尺寸刻度線並設置控制斷料尺寸用的擋板。將同規格鋼筋根據不同長度長短搭配,統籌排料,一般應先斷長料,後斷短料,減少短頭,減少損耗。
在切斷過程中,如發現鋼筋有劈裂、縮頭或嚴重的彎頭等必須切除;如發現鋼筋的硬度與該鋼種有較大的出入,應及時向有關人員反映,查明情況。
熱處理鋼筋,可用機械剪斷,不得用電弧切割(放張剪斷除外),以免因打火燒傷鋼筋導致低應力脆斷。鋼筋的斷口不得有馬蹄形或起彎等現象。鋼筋的長度應力求准確,其允許偏差應根據鋼筋用途不同,分別符合有關規定。
○3鋼筋彎曲
在彎筋機上可將鋼筋做任意方向和角度的彎折和彎制年鋼筋的彎鉤及各種形狀的箍筋和元寶筋。對不同類別、不同型號的鋼筋,欲彎出正確尺寸的彎鉤,應預先進行試彎。即對一定型號的彎筋機,一定直徑的鋼筋,其起彎點(比齊中心樁外邊線)的長度經試彎取得一個值,這樣規定的一定數值,即可供彎制彎鉤時參考,並能夠使彎鉤規格化一。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有哪些
1、基礎底板鋼筋工藝流程:
基礎墊層完成→彈底板鋼筋位置線→鋼專筋半成品運輸到位屬→按線布設鋼筋→綁扎→隱蔽驗收;
2、
現澆框架鋼筋工藝流程:
(1)
柱鋼筋綁扎
套柱箍筋→搭接綁扎(焊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3. 框架柱鋼筋綁扎施工工藝流程有哪些
框架柱鋼筋綁扎施工工藝流程包括以下幾個:
1、搭設柱筋支撐腳手架:柱筋支撐架採用腳手架鋼管搭設,操作面四周鋪跳板,並掛安全網。
2、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鋼筋上,然後綁扎定位鋼筋,立柱子鋼筋。
3、連接並綁扎豎向受力筋(機械連接):豎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後,機械連接接頭、套筒尺寸應符合設計及有關規范要求。
4、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5、柱箍筋綁扎: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應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柱角鋼筋與箍筋間用雙扣交錯綁牢,綁扣相互間應成八字形。箍筋與主筋要垂直。
6、下層豎向露筋出樓面用柱箍將其固定。
7、截面變化:下層柱筋露出部分,在綁紮上層梁前先行收縮准確。
8、主筋封頭處理。
9、保護層厚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採用柱定位筋。
(3)鋼筋有哪些施工工藝擴展閱讀:
框架柱鋼筋綁扎施工的內容:
按圖樣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柱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鋼筋上,然後連接框柱鋼筋,主筋接頭位置依據設計、圖集要求錯開,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用粉筆畫出箍筋間距,然後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採用纏扣綁扎。
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柱上下兩端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箍筋的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保護層塑料墊塊卡在外豎筋上,間距500mm。
參考資料
網路-綁扎
網路-鋼筋工程施工技術
4. 鋼筋混凝土施工工序
鋼筋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
(一)鋼筋綁扎工藝流程核對鋼筋半成品→劃鋼筋位置線→運鋼筋到使用部位→綁扎基礎鋼筋(牆體、頂板鋼筋)→預埋管線及鐵件→墊好墊塊及馬凳鐵→隱檢。
(二)模板安裝工藝流程准備工作(確定組裝模板方案)→搭設內外支撐→安裝內外牆模板(安裝頂板模板)→合模前鋼筋隱檢→預檢。
(三)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作業准備→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澆築與振搗→養護。
四、鋼筋混凝土施工操作工藝
(一)鋼筋綁扎工藝
1、基礎鋼筋綁扎
(1)核對鋼筋半成品:按設計圖紙(工程洽商或設計變更)核對加工的半成品鋼筋,對其規格型號、形狀、尺寸、外觀質量等進行檢驗,掛牌標識。
(2)劃鋼筋位置線:按照圖紙標明的鋼筋間距,從距模板端頭、梁板邊5cm起,用墨斗在混凝土墊層上彈出位置線(包括基礎梁鋼筋位置線)。
(3)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先鋪底板下層鋼筋,如設計無要求,一般情況下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
(4)鋼筋綁扎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扎,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扎,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扎。綁扎時採用八字扣或交錯變換方向綁扎,必須保證鋼筋不位移。
(5)底板如有基礎梁,可預先分段綁扎骨架,然後安裝就位,或根據梁位置線就地綁紮成型。
(6)基礎底板採用雙層鋼筋時,綁完下層鋼筋後,擺放鋼筋馬凳或鋼筋支架,(間距以人踩不變形為准,一般為1m左右1個為宜)。在馬凳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
(7)基礎底板和基礎梁鋼筋接頭位置要符合設計要求,同時進行抽樣檢測。
(8)鋼筋綁扎完畢後,進行墊塊的碼放,間距1m為宜,厚度滿足鋼筋保護層要求。
(9)根據彈好的牆、柱位置線,將牆、柱伸入基礎的插筋綁扎牢固,插入基礎深度和甩出長度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同時用鋼管或鋼筋將鋼筋上部固定,保證甩筋位置准確,垂直,不歪斜、傾倒、變位。
2、牆鋼筋綁扎
(1)將預埋的插筋清理干凈,按1:6調整其保護層厚度符合規范要求。先綁2~4根豎筋,並畫好橫筋分擋標志,然後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並畫好豎筋分檔標志。一般情況橫筋在外,豎筋在里,所以先綁豎筋後綁橫筋,橫豎筋的間距及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2)牆筋為雙向受力鋼筋,所有鋼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豎筋搭接范圍內,水平筋不少於三道。橫豎筋搭接長度和搭接位置,符合設計圖紙和施工規范要求。
(3)雙排鋼筋之間應綁間距支撐和拉筋,以固定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支撐或拉筋可用φ6和φ8鋼筋製作,間距600mm左右,用以保證雙排鋼筋之間的距離。
(4)在牆筋的外側應綁扎或安裝墊塊,以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
(5)為保證門窗洞口標高位置正確,在洞口豎筋上畫出標高線。門窗洞口要按設計要求綁扎過梁鋼筋,錨入牆內長度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6)各連接點的抗震構造鋼筋及錨固長度,均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綁扎。
(7)配合其他工程安裝預埋管件、預留洞口等,其位置、標高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3、頂板鋼筋綁扎
(1)清理模板上的雜物,用墨斗彈出主筋,分布筋間距。
(2)按設計要求,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布筋。綁扎板底鋼筋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
(3)板底鋼筋綁扎完畢後,及時進行水電管路的敷設和各種埋件的預埋工作。
(4)水電預埋工作完成後,及時進行鋼筋蓋鐵的綁扎工作。綁扎時要掛線綁扎,保證蓋鐵兩端成行成線。蓋鐵與鋼筋相交點必須全部綁扎。
(5)鋼筋綁扎完畢後,及時進行鋼筋保護層墊塊和蓋鐵馬凳的安裝工作。墊塊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如設計無要求時為15mm。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5. 建築工地用的鋼筋加工工藝有哪些
鋼筋的加工工藝主要包括鋼筋的調直、切斷和彎曲。
其中鋼筋彎曲前,對形狀復雜的鋼筋(如彎起鋼筋),根據鋼筋料牌上標明的尺寸,用石筆將各彎曲點位置劃出,根據不同的彎曲角度扣除彎曲調整值,其扣法是從相鄰兩段長度中各扣一半。
鋼筋端部帶半圓彎鉤時,該段長度劃線時增加0.5d(d為鋼筋直徑),劃線工作宜從鋼筋中線開始向兩邊進行;兩邊不對稱的鋼筋,也可從鋼筋一端開始劃線,如劃到另一端有出入時,則應重新調整。
鋼筋加工注意事項
梁、柱、板鋼筋綁扎完成後都有一個尺寸復核的過程,要復核梁和柱的鋼筋直徑、鋼筋綁扎完成後的構件尺寸、主筋數量、箍筋間距;還要對樓板鋼筋的直徑、間距進行復核,樓板鋼筋的間距復核應包括平面上相鄰鋼筋的間距和上下層鋼筋的豎向間距復核。
梁、柱鋼筋復核時,要重點對箍筋尺寸和數量進行復核:柱子遇到梁,柱內必須有箍筋,主梁遇到次梁,主梁必須有箍筋,缺少箍筋或箍筋間距過大會帶來此部位抗剪能力的大幅度降低,承載能力大打折扣。
6. 鋼筋混凝土施工流程主要有哪些
混凝抄土及鋼筋混凝土工程 :
(一)施工程序
其施工程序如下:
施工准備→材料采運→加工→模板、鋼筋制安→砼拌和→運輸→澆築振實→養護→拆模→養護→檢查驗收。
(二)模板工程
(1)本工程砼施工主要採用定型鋼模,其餘混凝土施工根據設計圖紙中砼構件的尺寸確定合適模板的材料、尺寸及形狀,拼制模板時,板邊要平直,接縫嚴密,不得漏漿。
(2)模板材質應符合相應的國家和行業規定,木材的質量應達到III等以上的材質標准,腐朽、嚴重扭曲或脆性的木材嚴禁使用。鋼模厚度不應小於3mm,鋼板面應盡可能光滑,不允許有凹坑,褶皺和其他表面缺陷。模板的金屬支撐件材料也應符合有關行業規定。
(3)根據混凝土構件的施工詳圖進行施工測量放樣,重要的結構多設控制點,以便檢查校正。模板安裝過程中,必須經常保持足夠的臨時固定措施,以防傾覆。安裝的模板之間的接縫必須平整嚴密。模板安裝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4)模板支撐由側板、立檔、橫檔、斜撐和水平撐組成,支撐必須保證牢固,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不會產生位移變形。
(5)安裝支撐、調整完畢後的模板,在模板與砼接觸面塗上防銹保護塗料和脫模塗料。模板安裝合格後方能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7. 鋼筋的施工工藝及要求
1 鋼筋加工宜在專業化加工廠進行。
2 鋼筋的表面應清潔、無損傷,油漬、漆污和鐵銹應在加工前清除干凈。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的鋼筋不得使用。鋼筋除銹後如有嚴重的表面缺陷,應重新檢驗該批鋼筋的力學性能及其他相關性能指標。
3 鋼筋加工宜在常溫狀態下進行,加工過程中不應加熱鋼筋。鋼筋彎折應一次完成,不得反復彎折。
4 鋼筋宜採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進行調直,也可採用冷拉方法調直。當採用冷拉方法調直時,HPB235、HPB300 光圓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4%;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 及RRB400 帶肋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於1%。鋼筋調直過程中不應損傷帶肋鋼筋的橫肋。調直後的鋼筋應平直,不應有局部彎折。
5 受力鋼筋的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光圓鋼筋末端應作180°彎鉤,彎鉤的彎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 倍。作受壓鋼筋使用時,光圓鋼筋末端可不作彎鉤;
2) 光圓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2.5 倍;
3) 335MPa 級、400MPa 級帶肋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5 倍;
4) 直徑為28mm 以下的500MPa 級帶肋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6 倍,直徑為28mm 及以上的500MPa 級帶肋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7 倍;
5) 框架結構的頂層端節點,對樑上部縱向鋼筋、柱外側縱向鋼筋在節點角部彎折處,當鋼筋直徑為28mm 以下時,彎弧內直徑不宜小於鋼筋直徑的12 倍,鋼筋直徑為28mm 及以上時,彎弧內直徑不宜小於鋼筋直徑的16 倍;
6) 箍筋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尚不應小於縱向受力鋼筋直徑。
6 除焊接封閉箍筋外,箍筋、拉筋的末端應按設計要求作彎鉤。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箍筋、拉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應符合本規范第5 條的規定;
2) 對一般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折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5 倍;對有抗震設防及設計有專門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135°,彎折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 倍和75mm 的較大值;
3) 圓柱箍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的錨固長度,兩末端均應作135°彎鉤,彎折後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構件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5 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 倍;
4) 拉筋兩端彎鉤的彎折角度均不應小於135°,彎折後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拉筋直徑的10 倍。
7 焊接封閉箍筋宜採用閃光對焊,也可採用氣壓焊或單面搭接焊,並宜採用專用設備進行焊接。焊接封閉箍筋下料長度和端頭加工應按不同焊接工藝確定。
多邊形焊接封閉箍筋的焊點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每個箍筋的焊點數量應為1 個,焊點宜位於多邊形箍筋中的某邊中部,且距箍筋彎折處的位置不宜小於100mm;
2) 矩形柱箍筋焊點宜設在柱短邊,等邊多邊形柱箍筋焊點可設在任一邊;不等邊多邊形柱箍筋應加工成焊點位於不同邊上的兩種類型;
3) 梁箍筋焊點應設置在頂邊或底邊。
8. 完整的鋼筋施工工藝
施工工藝:
一、鋼筋製作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二、鋼筋綁扎與安裝
鋼筋綁扎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扎。採用20#鐵絲綁扎直徑12以上鋼筋,22#鐵絲綁扎直徑10以下鋼筋。
三、鋼筋接長
根據設計要求,直徑≥18的鋼筋優先採用機械接長,套筒擠壓連接技術,其餘鋼筋接長,水平筋採用對焊與電弧焊,豎向筋優先採用電渣壓力焊。大於Φ25豎向鋼筋採用套筒擠壓連接。
(8)鋼筋有哪些施工工藝擴展閱讀:
鋼筋加工機械種類
1、鋼筋強化機械:主要包括鋼筋冷拉機、鋼筋冷拔機、鋼筋冷軋扭機、冷軋帶肋鋼筋成型機等。其加工原理是通過對鋼筋施以超過其屈服點的力,使鋼筋產生不同形式的變形,從而提高鋼筋的強度和硬度,減少塑性變形。
2、鋼筋成型機械:鋼筋調直切斷機、鋼筋切斷機、鋼筋彎曲機、鋼筋網片成型機等。它們的作用是把原料鋼筋,安裝各種混凝土結構所需鋼筋骨架的要求進行加工成形。
3、鋼筋焊接機械:主要有鋼筋焊接機、鋼筋點焊機、鋼筋網片成形機、鋼筋電渣壓力焊機等,用於鋼筋成形中的焊接。
4、鋼筋預應力機械:主要有電動油泵和千斤頂等組成的拉伸機和鐓頭機,用於鋼筋預應力張拉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