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一個長寬高的地基都是1.2米的混凝土結構怎麼布置鋼筋
1、獨立基礎鋼筋有長有短,它的長寬都都是1.2米以內,需要在鋼筋的長度基礎上要減去混凝土的長度。
2、4周的鋼筋長度減去保護層之外,其餘的就需要按照90%來設置。因為獨立基礎的鋼筋一根是長的,一根是短的。
3、布置的時候一般來說採取的是間隔布置的方法,也就說需要錯位放即可。
B. 在沒有鋼筋的混凝土地基上如何插上鋼筋
後做的鋼筋插筋不要自己亂搞。
按照規范:
GB 50367-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
JGJ123-2000既有建築地基基礎專加固技術規范
一般屬採用植筋就行。但是要考慮清楚鋼筋受力。以及不同混凝土、不同直徑鋼筋、不同植筋膠影響下的植筋長度。
但是你這里很可能出現插筋需要彎錨的情況。這種情況還是需要砸的。不能隨便用樹脂搞,抗拔不夠的。或者可以聯系設計方,看看能否把大直徑鋼筋替換為小直徑,加大密度,這樣錨固長度會小,也許打孔直錨就夠。
當然,前提是不能違背GB101上面關於不同部位豎向鋼筋的底部做法。特別是主受力縱向結構構件。
這不是小事。
C. 鋼筋混凝土基礎的主要形式
基礎主要有哪幾種結構形式
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
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
剛性基礎:是指抗壓強度較高,而抗彎和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磚、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於六層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築和牆承重的輕型廠房。
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製作。這種基礎適用於上部結構荷載比較大、地基比較柔軟、用剛性基礎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
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採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採用杯形基礎形式。
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伐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
伐形基礎:是埋在地下的連片基礎,適用於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載力較低、上部傳來的荷載較大的情況。
箱形基礎:當伐形基礎埋深較大,並設有地下室時,為了增加基礎的剛度,將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和牆澆製成整體箱形基礎。箱形的內部空間構成地下室,具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多用於高層建築。
樁基礎: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採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採用樁基。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灌注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