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柱內鋼筋連接區與非連接區區段~~~
1.首先要了解的是,抗震KZ柱縱向配筋連接方法分為三種:綁扎連接、機械連接和焊接連接。每一種連接方式的連接區域與未連接區域均存在差異。圖分為兩部分:從基礎到梁的底部」和從梁的表面到梁的底部。
2. 以綁帶連接為例,參見atlas 03g101-1第36頁,未連接區域從基礎到二層梁底高度的1/3內無法連接。若基礎面距二層梁底4米,則配筋不能在4*1/3=1.33米內連接;底部的第二束。
同時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即不是可以連接在1/6的高度從基地到第二次梁的底部,和不少於本專欄的最長邊的距離,和不少於500;
3、除非連接區域外,其餘部分為連接區域,其他連接方式也是這樣理解的。
(1)基礎底面的鋼筋連接區是多少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主要是指搭接接頭,關於搭接接頭的位置,各部件都有各自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論。縱筋直徑大於規定值、16、22、25、28時,一些重要構件不允許綁扎、研磨,只允許機械連接,甚至不允許節點連接。
鋼筋工人,最重要的一點是了解鋼筋的物理作用在每個組件的一部分,混凝土中的鋼筋主要戲劇張力的作用,其次是剪切,剪切實際上是一種變形的緊張,再次打扭力的作用。
剪力牆搭接節點與其它節點不同。豎向鋼筋搭接接頭可分為兩種特殊類型。一、二級抗震、鋼筋直徑大於28的節點應交錯布置,中間間距500mm。三、四級抗震且鋼筋直徑小於28的搭接節點可在同一截面上,搭接長度為錨固長度的1.2倍。
鋼筋重疊是指兩根鋼筋具有一定的重疊長度。用拉線連接的方法,適用於小直徑鋼筋的連接。一般用於加固土中鋼筋網,經緯布置均勻,不需要焊接,只需固定鋼絲。
2. 建築中梁鋼筋的搭接方法及搭接區域
一般上部通長筋在距支座1/3范圍內搭接, 底部通長筋在跨中1/3處搭接。
鋼筋綁扎搭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同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面積面分率對梁、板、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搭接區域主要有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笳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長度為1.3 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連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不同直徑鋼筋搭接時,需按較小鋼筋直徑計算搭接長度及接頭面積百分率。同一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直徑不同時,按較大直徑計算連接區段長度。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並筋採用綁扎搭接連接時,應按每根單筋錯開搭接的方式連接。接頭百分率應桉同一連接區段內所有的單根鋼筋計算。並筋中鋼筋的搭接長度應桉單筋分別計算。
(2)基礎底面的鋼筋連接區是多少擴展閱讀:
鋼筋的搭接注意事項
1、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
2、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4、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
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樑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3. 基礎梁鋼筋採用直螺紋連接(Ⅱ級),關於接頭的位置的問題
基礎梁分正受力基礎梁和反受力基礎梁。
一般天然地基上的基礎梁為正受力基礎梁,正受力基礎梁的受力情況與上部樓面梁的受力情況相反,反受力樑上層縱筋應在支座部位連接,下層縱筋應在跨中1/3范圍內連接。
一般樁基礎的基礎梁為反受力基礎梁,反受力基礎梁的受力情況與上部樓面梁的受力情況基本一致,樑上層縱筋應在跨中1/3范圍接頭,下層縱筋應在支座部位連接。
根據《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JGJ 107━2010》規定:直螺紋一級連接接頭可不受區域限制,樓主所提問題為二級接頭,應在規定的連接區域內連接,同時必須下述要求:
結構構件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的連接區段長度應按35d計算(d為被連接鋼筋中的較大直徑)。在同一連接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以下簡稱接頭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接頭宜設置在結構構件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當需要在高應力部位設置接頭時,在同一連接區段Ⅱ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2、接頭宜避開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採用Ⅱ級接頭,且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
3、受拉鋼筋應力較小部位或縱向受壓鋼筋,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4. 關於,底板筋搭接的問題,搭接長度是多少!
一般鋼筋搭接長度和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有關。在任何情況下受拉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不應小於300mm。在任何情況下,受壓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不應小於200mm。
(4)基礎底面的鋼筋連接區是多少擴展閱讀
應用舉例
【例d2.1】某構件二級抗震等級,混凝土強度等級C35,縱向受拉鋼筋採用RRB400(III)級Φ28環氧樹脂塗層鋼筋,綁扎接頭面積百分率介於40%,試確定其搭接長度。
解: 最小搭接長度=40d×1.4×1.1×1.25×1.15=88.55d=2479.4mm。
鋼筋每個接頭可按增加2150mm長度備料。
【例d2.2】某構件無抗震設防要求,混凝土強度等級C25,縱向受壓鋼筋採用HRB335(II)級Φ18帶肋鋼筋,綁扎接頭面積百分率介於60%,試確定其搭接長度。
解: 最小搭接長度=45d×1.6×0.7=50.4d=907.2mm。
鋼筋每個接頭可按增加800mm長度備料。
【例d2.3】某無墊層基礎梁構件,最小混凝土保護層厚度70mm,按3級抗震等級要求設防,混凝土強度等級C30,縱向受拉鋼筋採用HRB400(III)級Φ22帶肋鋼筋,綁扎接頭面積百分率40%,試確定其搭接長度。
解: 最小搭接長度=40d×1.4×0.8×1.05=47.04d=1034.88mm。
鋼筋每個接頭可按增加900mm長度備料。
5. 板筋的底筋在搭接位置上有什麼要求
梁板底筋不準在梁板跨中1/3處搭接,應在支座搭接,梁板上筋不準在支座及支座附近搭接,應在跨中搭接,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受拉鋼筋的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對梁,板,牆類構件,不應大於百分之25,對柱類構件,不應大於百分之50。
梁板底筋不準在梁板跨中1/3處搭接,假如9米的梁,三等分,也就是底部鋼筋不能在3-6米這之間搭接,因為跨中的彎矩最大。
梁板是樓蓋中相互作用梁、板的結合。鋼筋混凝土現澆梁板體系是目前使用最多、適用范圍最廣泛的一種樓蓋形式,它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對建築物有著很大的影響。整澆樓蓋中梁、板是相互作用的整體,彼此之間密切聯系,共同受力和變形。
(5)基礎底面的鋼筋連接區是多少擴展閱讀:
混凝土施工工藝眾多,涉及面很廣,無法一一論述;一般容易引起梁板裂縫原因歸納如下:
一是施工操作不當使支座負筋位置下降,鋼筋保護層過大,固定支座變成塑性鉸支,容易造成板面沿梁邊通長裂縫;
二是在澆築過程中,混凝土搗振不均勻,出現漏搗區域,從而在梁板內部產生不密實區,最終引發裂縫,混凝土搗振過振也會出現混凝土離析現象,使混凝土強度等級達不到要求,在後期混凝土使用中引發裂縫。
三是梁板表面保護層厚度不達標,導致梁板中鋼筋容易受到腐蝕並發生體積膨脹,這會誘發梁板縱向裂縫發生;
四是梁板混凝土施工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混凝土成型後的均勻性和密實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振搗各道工序中的疏漏和任何缺陷都可能引發裂縫產生。
五是混凝土養護不當是引發砼收縮開裂的主要原因,混凝土澆築面沒有及時覆蓋、澆水濕潤;面層水分會迅速蒸發,混凝土很容易收縮開裂。特別是我國南方夏天氣溫高、相對濕度低、風速大、混凝土中的水分蒸發快; 更容易引發砼表面裂縫。
6. 柱鋼筋的搭接的區域在哪個部位
柱鋼筋的搭接部位:
1.柱連接部位,一般在樓層柱基礎凈高3分之一處以上,基礎梁下版鐵在軸跨中部3分之權一處連接,上鐵在軸跨4分之一處連接。
2.在樓層處柱的連接部位,在柱凈高6分之一處、大於等於500、大於等於柱截面處。
3.樓層梁和基礎梁連接,相反只不過是,基礎梁是軸跨,樓層梁是凈跨。
拓展資料
關於鋼筋搭接
1.鋼筋搭接是指兩根鋼筋相互有一定的重疊長度,用扎絲綁扎的連接方法,適用於較小直徑的鋼筋連接。一般用於混凝土內的加強筋網,經緯均勻排列,不用焊接,只須鐵絲固定。
2.鋼筋的搭接長度一般是指鋼筋綁扎連接的搭接長度,也有是不嚴格的指鋼筋焊接的焊縫長度。
7. 鋼筋連接區是哪段怎麼分辨
1,首先要了解,抗震KZ柱縱筋連接被分為三種類型:綁扎連接,機械和焊接連接。連接和非連接區各段連接的差別不大,分為兩部分,分別描述地圖集「。梁到梁底面」「從基礎到梁底」,
2,用綁扎連接,例如,見圖集03G101-1第36頁上,而不是連接的梁底的1/3的高度,在非連接區到二樓的基礎,例如作為基面到第二地板橫梁在四米結束時,鋼不能被連接在一個4 * 1/3為1.33米;束在故事的結尾,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即您無法連接到基於光束在的這個1/6底高度的故事,距離不小於這個最長邊支柱,且不少於500人;
3,除了非連接區,連接區的剩餘部分,以同樣的方式與其他連接線,了解這種思路。
8. 承台基礎梁直螺紋連接應設置在什麼位置
承台基礎直螺紋連接的位置,分上部筋與下部筋,下部鋼筋在支座三分之一以外,上部鋼筋在支座三分之一以內連接。基礎梁中的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的連接區段長度應按35d計算(d為被連接鋼筋中的較大直徑)。在同一連接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不應大於50%,在實際操作中,都應達到Ⅱ接頭以上。
首先,介紹一下直螺紋連接所注意的一些問題:
1、連接鋼筋時,鋼筋規格和套筒的規格必須一致,鋼筋和套筒的絲扣應干凈完好無損。
2、採用預埋接頭時,連接套筒的位置、規格和數目應符合設計要求。帶連接套筒的鋼筋應固定牢靠,連接套筒的外露端應有保護蓋。
3、滾壓直螺紋接頭應使用扭力扳手或管鉗進行施工,將兩個鋼筋絲頭在套筒中間位置相互頂緊,經擰緊後的滾壓直螺紋接頭應做出標記,單邊外露絲扣長度不應超過2絲。
其次,再介紹一下直螺紋連接的特點。
1、螺紋牙型好、精度高,連接質量穩定可靠;應用范圍廣。適用於直徑16-50mmHRB335、HRB400鋼筋在任意方向同、異徑的連接;施工速度快。螺紋加工提前製作,現場裝配作業;無污染、施工安全可靠;節約能源,設備功率小。
2、接頭質量。由於絲頭的加工是先將鋼筋的橫縱肋剝掉,使滾壓螺紋前鋼筋柱體尺寸一致,因此滾壓出的螺紋精度高,直徑大小一致,接頭質量穩定性好。鋼筋連接的鋼套筒大大節省成本,節約鋼材。
9. 基礎梁的上部筋和下部筋的搭接位置
上部筋 可以搭接來 跨度源3等分的跨中段內。下部筋 不可搭接 焊接、機械連接的接頭,放在跨度的1/3處。(不須精確)因為獨基基礎的底板配筋是根據土的反力算出來的,它和正常現澆板的受力恰恰相反,土的反力相當於一個面荷載,作用於基礎底面,簡化成平面狀態就是一個線荷載作用於一個懸臂板(1m寬),這樣就明白了。懸臂板的端部彎矩是和懸挑長度成正比(平方關系)的,而彎矩是和配筋成正比的,所以基礎的長邊的配筋就大些,所以長方向鋼筋放下面受力才最合理。
10. 筏板基礎 , 筏板鋼筋搭接連接位置有何要求
一、筏板基礎鋼筋為上下雙層雙向鋼筋網片,當設計無說明時,底板鋼筋位置按照「底部鋼筋,短跨鋼筋置於下排,長跨鋼筋置於上排;上部鋼筋,短跨鋼筋置於上排,長跨鋼筋置於下排」進行布置,且每個交叉點處均應採用綁絲綁扎牢固。
四、框架柱插筋應按照機械連接考慮。筏板基礎和上返梁受力鋼筋全部採用機械連接。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
五、受力鋼筋焊接或搭接接頭位置應正確,底部貫通筋軸網l0/3(包括l0/3,l0為左跨和右跨之較大值)范圍內為貫通縱筋連接區,頂部在柱網l0/4范圍內為頂部貫通縱筋連接區。
六、綁扎電梯井及基礎鋼筋時,因受力原因,下層鋼筋,長向鋼筋綁扎在下,短向鋼筋在上,上層鋼筋缺嫌培正好相反。
七、牆、柱插筋伸至筏板底層筋上邊,平直段長度200㎜,在筏板內部按間距不大於500㎜且不少於兩道水平分布筋(或箍筋)與主筋綁扎,其中柱箍為非復合箍伏唯;在筏板頂面以上二分之一牆身水平分布筋(或箍筋)間距綁扎第一道水平筋或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