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筋加工有哪些內容
(1)鋼筋加工前,應先去除鋼筋上的鐵銹,油漬等雜物。
(版2)鋼筋加工要嚴格按料表進行權,料表上應按設計和規范要求,註明需加工鋼筋的型號、形狀、尺寸及使用部位和數量。
(3)根據鋼筋使用部位、接頭形式、接頭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時,要本著「長料長用、短料短用、長短搭配」的原則,不得隨意切斷整根鋼筋。
(4)彎曲鋼筋時,要用機械冷彎,不得用氣焊烤彎。
(5)I級圓盤鋼筋加工前,應先調直去銹,調直時,要嚴格控制其冷拉率。
(6)I級鋼筋的末端需做180°的彎鉤。
(7)箍筋加工時,彎曲部分需確保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且箍筋雙肢相互平行。
(8)鋼筋的定位梯,定位卡具、馬凳等需提前加工並檢查,確保尺寸准確。
(9)加工好的鋼筋半成品要在現場指定范圍內堆放,且掛牌標識,註明鋼筋的型號、尺寸、使用部位及數量,防止使用時發生誤用。
❷ 鋼筋的加工有哪些
鋼筋的加工有除銹、調直、下料剪切及彎曲成型.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應符合設計要版求,其偏差應符合表權的規定。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
(1)除銹.鋼筋的表面應潔凈.油漬、漆污和用錘敲擊時能剝落的浮皮、鐵銹等應在使用前清除干凈.在焊接前,焊點處的水銹應清除干凈.鋼筋除銹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兩個途徑:大量鋼筋除銹可通過鋼筋冷拉或鋼筋調直機在調直過程中完成;少量的鋼筋局部除銹可採用電動除銹機或人工用鋼絲刷、砂盤以及噴砂和酸洗等方法進行.
(2)鋼筋的冷拉.鋼筋的冷拉是指在常溫下對鋼筋進行強力拉伸,以超過鋼筋的屈服強度的拉應力,使鋼筋產生塑性變形,達到調直鋼筋、提高強度的目的.冷拉控制應力及最大冷拉率見表。
冷拉控制應力及最大冷拉率
❸ 加工鋼筋的基本規范是什麼
鋼筋工程
5.1 材料要求
5.1.1鋼筋應有出廠質量合格證明書、檢驗報告單,並按規定分批抽取試樣作機械性能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5.1.2鋼筋表面或每捆(盤)鋼筋均應有標識;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紋、結疤、摺痕和銹蝕現象。
5.2鋼筋加工
5.2.1鋼筋加工製作在現場進行,配置鋼筋彎曲機、鋼筋切斷機和卷揚機用於鋼筋加工。
5.2.2技術人員負責編制鋼筋配料單,操作人員嚴格按鋼筋配料單進行鋼筋加工,確保尺寸正確。
5.2.3對特殊復雜部位鋼筋,加工前應放大樣,經復核無誤後再進行加工製作,做到尺寸依圖紙,操作按規范。
5.2.4嚴格按操作規程及質量標准執行,成型後的鋼筋要掛牌分類堆放,存於鋼筋棚內,並做好防銹。
5.2.5焊工須有上崗操作證,鋼筋焊接施工前,應先進行鋼筋試驗焊接,合格後方可進行施工焊接。鋼筋焊接接頭按規范要求做抽樣試驗。
5.2.6箍筋彎鉤應滿足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5.2.7一級盤圓鋼筋加工前先進行調直,冷拉率控制在4%以內。
5.3鋼筋安裝
5.3.1基礎鋼筋安裝
5.3.1.1基礎鋼筋四周兩根鋼筋交叉點每點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每隔一根呈梅花綁牢,雙向受力主筋的鋼筋網,應將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綁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網片歪斜變形。
5.3.1.2現澆柱、牆與基礎連接用的插筋下端,用90°彎鉤與基礎鋼筋進行綁扎,插筋位置應用鋼筋架成井字形固定牢固,以免造成柱子鋼筋位移。
5.3.1.3基礎配有雙層鋼筋網時,應在上層鋼筋網下面設置鋼筋撐腳(螺紋φ14@1000,雙向),以保證上下層鋼筋間距和位置的正確。
5.3.1.4承台、承台連梁及防水底板鋼筋均採用閃光對焊連接,接頭百分率控制在50%內。
5.3.2剪力牆、柱(剪力牆邊緣構件)鋼筋的安裝
5.3.2.1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均在綁扎前進行校正。
5.3.2.2剪力牆及柱(剪力牆邊緣構件)鋼筋接頭位置按設計規定錯開,剪力牆鋼筋連接採用綁扎搭接,柱(剪力牆邊緣構件)縱向受力鋼筋接頭採用電渣壓力焊連接,根據規范及圖集要求二者鋼筋接頭百分率均按不大於50%控制。
5.3.2.3箍筋加密區按規定布置,梁、柱節點內的加密箍筋事先按順序布好。箍筋彎鉤重疊處,應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綁扎箍筋時綁扣相互之間成八字形。柱(剪力牆邊緣構件)箍筋端頭完成135°,平直長度不小於10d。5.3.2.4柱鋼筋控制保護層採用塑料定位卡卡在柱主筋外皮上,間距為1000mm,以確保主筋保護層的厚度。
5.3.3梁鋼筋的安裝
5.3.3.1流程:主筋穿好箍筋,按劃好的間距逐個分開→固定主筋→穿次梁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梁底主筋與箍筋綁住→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5.3.3.2主梁與次樑上部縱向鋼筋相遇處,主、次梁鋼筋次梁鋼筋置於主梁鋼筋之上。
5.3.3.3縱向受力鋼筋採用雙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墊以直徑為25mm的短鋼筋,短筋的設置間距≤1000mm。
5.3.3.4懸臂梁端部邊梁的上部鋼筋,布在懸臂梁筋的上部。
5.3.3.5梁箍筋的接頭(彎鉤重迭處),應交錯布置在兩根架力鋼筋上。
5.3.3.6四角主筋用騎馬式綁扣,使主筋與梁箍圓弧部分相吻合。
5.3.3.7距牆或柱邊50mm為第一道箍筋位置。
5.3.3.8梁鋼筋接頭採用閃光對焊連接,接頭百分率控制在不超過50%的范圍內。
5.3.3.9鋼筋接頭位置:上皮筋接頭留在跨中1/3范圍內,下皮鋼筋接頭留在支座內,且滿足錨固長度要求。
5.3.4板鋼筋的安裝
5.3.4.1綁扎前應修整模板,將模板上垃圾雜物清掃干凈,根據設計間距用粉筆在模板上分好主筋、分布筋的安裝位置。
5.3.4.2按劃好的間距先排放受力主筋、後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洞等同時配合安裝並固定。
5.3.4.3板下部鋼筋不留接頭,鋼筋端部按設計要求錨固長度直接埋入支座。
5.3.4.4雙向板的底部鋼筋,短跨鋼筋在下排,長跨鋼筋在上排。
5.3.4.5板上洞口尺寸≤300mm,一般將鋼筋從洞邊繞過,當>300mm時按設計要求設加強筋。
5.3.4.6雙層網筋之間為保證上層筋的有效高度,採用設置幾字形支撐筋,一般縱橫向間距為φ10@600mm,撐腳長度不小於200mm。
5.3.4.7板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每點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間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鋼筋位置正確,雙向受力主筋的鋼筋網,應將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綁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網片歪斜變形。
5.3.4.8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
5.3.4.9梁板鋼筋綁扎時應防止水電管線將鋼筋抬起或壓下。
5.3.5樓梯鋼筋綁扎
5.3.5.1在樓梯支好的模板上,彈上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按設計圖紙中主筋和分布筋的排列,先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有樓梯梁,先綁扎梁,後綁扎板鋼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
5.4鋼筋工程的質量控制
5.4.1質量管理點的設置:包括鋼筋品種和質量;鋼筋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鋼筋的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頭位置、彎鉤朝向;焊接質量;預留洞孔及預埋件規格、數量、尺寸、位置;鋼筋位移;鋼筋保護層厚度及綁扎質量。
5.4.2預控措施:應檢查出廠質量證明書及試驗報告,必須保證材料指標的穩定;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使其熟悉施工規范要求和基本常識;認真執行工藝標准,嚴格按技術交底要求施工;嚴格按照圖紙和配料單下料和施工,彎鉤朝向應正確;施工前應預先彈線,檢查基層的上道工序質量,加強工序的自檢和交接檢查;對使用工具經常檢測和調整,並檢查焊接操作人員有無上崗證;對傾斜過大的鋼筋端頭要切除,焊後夾具不宜過早放鬆,根據鋼筋直徑選擇合適的焊接電流和通電時間;每批鋼筋焊完後,按規定取樣進行力學試驗和檢查焊接外觀質量。
5.4.3成品保護措施:設專人看護,嚴禁踩踏和污染成品,澆築混凝土時設專人看護和修整鋼筋,焊接前配看火人員和滅火設備。
❹ 簡述鋼筋直螺紋接頭現場加工應符合哪些規定
鋼筋連接是通過鋼筋與連接件的機械咬合作用或鋼筋端面的承壓作用,將一根鋼筋中的力傳遞至另一根鋼筋的連接方法。
鋼筋機械連接有以下注意事項:
1 接頭的加工
1.1 在施工現場加工鋼筋接頭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加工鋼筋接頭的操作工人,應經專業人員培訓合格後才能上崗,人員應相對穩定;
(2 )鋼筋接頭的加工應經工藝檢驗合格後方可進行。
1.2 直螺紋接頭的現場加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端部應切平或鐓平後加再工螺紋;
(2 )墩粗頭不得有與鋼筋軸線相垂直的橫向裂紋;
(3 )鋼筋絲頭長度應滿足企業標准中產品設計要求,公差應為0~2.0p(p 為螺距):
(4 )鋼筋絲頭宜滿足6f 級精度要求,應用專用直螺紋量規檢驗,通規能順利旋入並達到要求的擰入長度,止規旋入不得超過3p。抽檢數量10%,檢驗合格率不應小於95%。
1.3 錐螺紋接頭的現場加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端部不得有影響螺紋加工局部彎曲;
(2 )鋼筋絲頭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使擰緊後的鋼筋絲頭不得相互接觸,絲頭加工長度公差應為—0.5p~1.5p;
(3 )鋼筋絲頭的錐度和螺距應使用專用錐螺紋量規檢驗;抽檢數量10%,檢驗合格率不應小於95%。
2 接頭的安裝
2.1 直螺紋鋼筋接頭的安裝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裝接頭時可用管鉗扳手擰緊,應使鋼筋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頂緊。標准型接頭安裝後的外露螺紋不宜超過2p。
(2)安裝後應用扭力扳手校核擰緊扭矩,擰緊扭矩值應符合鋼筋機械連接規程的相關規定:
(3)校核用扭力扳手的准確度級別可選用10 級。
2.2 錐銀螺紋鋼筋接頭的安裝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接頭安裝時應嚴格保證鋼筋與連接套筒的規格相—致:
(2)接頭安裝時應用扭力扳手擰緊,擰緊扭矩值應符合鋼筋機械連接規程的相關規定:
(3 )校核用扭力扳手與安裝用扭力扳手應區分使用,校核用扭力扳手應每年校核1 次,准確度級別應選用5 級。
2.3 套筒擠壓鋼筋接頭的安裝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鋼筋端部不得有局部彎曲,不得有嚴重銹蝕和附著物;
(2)鋼筋端部應有檢查插入套筒深度的明顯標記,鋼筋端頭離套筒長度中心點不宜超過10mm;
❺ 鋼筋施工的質量標准作法
鋼筋施工的質量標准作法
當在混凝土中配以適量的鋼筋,則為鋼筋混凝土。鋼筋和混凝土這種物理、力學性能很不相同的材料之所以能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主要靠兩者之間存在粘結力,受荷後協調變形。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鋼筋施工的質量標准作法,歡迎大家閱讀!
一鋼筋成型標准作法
1、成型鋼筋的堆放及標識:成型後的鋼筋應分類堆放,設標識牌,註明成型尺寸、直徑、使用部位等,以免造成錯用。
2、預制構件吊環:應採用光圓鋼筋,嚴禁進行冷拉,埋入砼的深度不應小於30d。
3、鋼筋代換時,必須通過設計侍高單位,有核定單,這也是強制性條文要求的內容。
二基礎鋼筋綁扎標准作法
1、底板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兩層間應設置鋼筋馬凳,馬凳應墊在下片鋼筋網上,馬凳每1m放置一個。
2、獨立基礎為雙向受力筋時,底面短向的鋼筋應放在長向鋼筋上面。接頭處應綁扎三點。
3、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基礎中,不宜採用焊接接頭。
因為高溫會影響到鋼材的材質,使原來的沖擊韌性和延性遭到破壞,疲勞性能受到很大影響,不能適應動力荷載的周期變化,直接影響到結構安全,所以應當改用高強度螺栓連接,或根據情況採取其他的變通措施。
4、基礎鋼筋直徑大於16mm時,應採用焊接接頭,這是工藝標准中的要求。工藝標准中有的一些要求,是高於規范規定的。
5、基礎底板採用鋼筋馬凳支撐上層鋼筋,達到控制底板混凝土厚度的目的。
6、團森基礎梁板鋼筋綁扎的標准作法:
(1)如果梁內有彎起鋼筋, 接頭離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2)梁箍筋的開口處應相互錯開。
三剪力牆鋼筋綁扎標准作法
1、 剪力牆筋應逐點綁扎,雙排筋之間綁扎應採用比牆體豎向鋼筋大一型號的鋼筋,製作梯形定位筋,縱橫放置間距不大於60cm。
2、水平梯形筋製作:按照模具間距擺放梯形鋼筋,用電弧焊點焊固定。
3、剪力牆水平分布筋起步筋位置:起步鋼筋從5cm處開始綁扎第一根後,再按圖紙間距綁扎。
4、也可採用F卡具,控制剪力牆兩側水平分布筋的寬度尺寸。
5、豎向分布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長度不能小於縱向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的1.2倍。
6、剪力牆開洞時,應在洞口兩側配置邊緣構件,洞口上下邊緣宜配置構造縱向鋼筋。
7、有防水要求的,鋼板止水帶要處理好。
四柱鋼筋綁扎標准作法
1、柱中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接頭的兩邊各增加兩個箍筋,間距塌談畝5cm。
2、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
3、抗震地區的箍筋彎鉤角度為135°,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4、柱主筋控制方法:放置預制定位箍筋,預防主筋容易產生位移的質量通病。
5、鋼板止水帶穿柱處理:局部斷開做成開口箍筋進行綁扎。
6、縱向受力筋連接接頭的位置宜避開梁端、柱端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高質量的機械連接接頭,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7、一、二級抗震等級框架柱的角柱應全加密箍筋,也就是每個箍筋的間距都是5cm。
8、構造柱箍筋的加密區要求:底層柱根加密區長度應取不小於該柱凈高的1/3,當有鋼性地面時,在地面上、下各500mm范圍內應加密箍筋。
9、應該遵守的原則:如果圖紙上的要求高於規范要求,按圖紙要求施工;如果圖紙上的要求低於規范要求,按規范要求施工。
五框架梁的鋼筋綁扎
1、受拉區如果是園鋼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螺紋鋼可不做彎鉤。
2、接頭應錯開,任何情況下,受壓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不應小於20cm,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30cm。
3、此梁是一個懸挑梁,主筋不在下部,而在上部,架立筋在下部,這是正確的,墊塊也墊得比較規矩,但下面的箍筋綁扎是錯誤的,箍筋的開口應在梁下部交錯布置。
六現澆板鋼筋綁扎
1、外圍兩根鋼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其他點可交錯綁扎。
2、樓板採用鋼筋馬凳支撐上層鋼筋,用於控制板的混凝土厚度。
七鋼筋的連接
1、受拉鋼筋直徑d>28mm(工藝標准中是22mm)、受壓鋼筋直徑d>32mm時,不宜採用綁扎接頭,應採用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應錯開布置,這是規范要求,也是節約鋼材的有效措施。
2、鋼筋直螺紋連接:加工外觀質量:螺紋絲頭牙形飽滿、無斷牙、禿牙缺陷,牙形表面光潔。
3、帶肋鋼筋徑向擠壓接頭連接:
(1)連接的兩根鋼筋可為同直徑,也可為不同的鋼筋直徑,但直徑之差不應超過9mm。
(2)外觀質量:擠壓後套管長度應為原套管長度的1.10~1.15倍,擠壓後的套管不得有裂紋。壓痕深度不夠的要補壓,超深的要切除接頭重新連接。
4、電渣壓力焊連接:接頭處的軸線偏移不得大於鋼筋直徑的0.1倍,且不得大於2mm。外觀檢查不合格的`應切除重焊。
5、電弧焊連接:
(1)焊條必須有產品合格證。
(2)HPB235(螺紋鋼)單面焊:≥8d、雙面焊:≥4d;HRB335、HRB400、RRB400(園鋼)單面焊:≥10d、雙面焊:≥5d。
(3)焊縫厚度不應小於主筋直徑的0.3倍;焊縫寬度不應小於主筋直徑的0.8倍。
(4)不得有凹陷、焊瘤和裂紋,焊縫余高不得大於3mm。
八鋼筋保護層的控制
1、鋼筋保護層的重要性
(1)合理的鋼筋保護層對於鋼筋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如果鋼筋保護層厚度過小,容易造成露筋,或鋼筋受力時表面混凝土脫落,表面的混凝土逐漸碳化,用不了多久,就失去了保護作用,鋼筋在常溫下是很容易氧化的,從而導致鋼筋銹蝕,斷面減小,強度降低,鋼筋與混凝土之間失去粘結力,使鋼筋混凝土整體性遭到破壞,所以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2)梁板上部鋼筋的位移,會嚴重影響結構的承載能力和抗裂性能,所以規范規定梁板的保護層厚度合格率必須達到90%以上為合格;
(3)在施工過程中,往往是鋼筋綁扎時位置都很正確,但一到打混凝土時就變了樣,人踩在上面、工具壓在上面,由此造成的結果是,支撐鋼筋的馬凳被踩倒,上層鋼筋彎曲變形,保護層的厚度得不到保證。
所以應做到規范操作,要有產品防護措施,嚴禁操作人員在鋼筋上隨意行走,來杜絕以上現象的發生。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住宅樓板開裂原因中有70%左右,是由鋼筋保護層位置不正確引起的,所產生的危害不能忽視,所以要充分認識到:合理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對工程結構的重要性。
不論是工長也好、質檢員也好,要注意現場預制的砂漿墊塊厚度是否正確,在打混凝土前對鋼筋踩倒、變形的要修補完好才能打砼。
2、牆、板鋼筋墊塊:
(1)基礎底板鋼筋墊塊:採用預制混凝土墊塊,縱向受力筋保護層墊塊厚度不應小於4cm,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cm。
(2)墊塊的間距為80cm,呈梅花狀排列。
3、懸挑結構的鋼筋墊塊
在房屋結構中通常的梁板結構是兩端都有支撐的,不是支在大樑上就是座在牆上。
在垂直荷載作用下,梁內產生正彎矩,梁或板的底面受拉,因而受拉主筋鋼筋是配置在下面,這個是你們在學校老師講的最基本的力學知識。
但懸挑結構不同,在垂直荷載作用下,挑梁產生負彎矩,是上邊受拉,所以受拉主筋是配置在上邊。
如果上部鋼筋的保護層過大,就會降低懸挑部位的承載能力,大家都應知道懸挑板保護層的計算方法,這一點得特別注意,那麼鋼筋扒料人員就必須要算好鋼筋的下面,要墊多高的墊塊或做多高的鋼筋馬凳,才能保證鋼筋綁扎後的保護層尺寸正確,如果不懂原理,把鋼筋放在下邊,就必然會造成陽台、雨棚、挑檐的斷裂坍塌質量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