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下室剪力牆鋼筋怎麼搭接
剪力牆柱的鋼筋一般不會超過直徑22,採取電渣壓力焊,搭接也可以,不過沒有施工單專位願意這樣做。牆身豎屬向鋼筋一般採取搭接。如果您非要規范,那就用03G101。
地下室剪力牆鋼筋搭接位置:
如果是拐角處,水平筋應該在拐角處1米以外搭接3梁中拉鉤。一般圖紙中都有說明。一般柱的箍筋加密一般是樓層高的三分之一。
② 圈樑鋼筋在轉角處如何進行搭接
磚混、外磚內模結構構造柱、圈樑、板縫鋼筋綁扎施工方案
磚混、外磚內模結構構造柱、圈樑、板縫鋼筋綁扎施工方案
1.1 本工藝標准適用於磚混結構、外磚內模結構的構造柱、圈樑、板縫鋼筋綁扎
工藝。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鋼筋:應有出廠合格證,按規定作力學性能復試,當加了過程中發生
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應無老銹及油污。
2.1.2 鐵絲;可採用20~22號鐵絲(火燒絲)或鍍鋅鐵絲(鉛絲)。
2.1.3 控制混凝土保護層用的砂漿墊塊、塑料卡。
2.1.4 工具:鋼筋鉤子、撬棍、鋼筋板子、綁扎架、鋼絲刷子、手推車、粉
筆,尺子等。
2.2 作業條件:
2.2.1 按施工現場平面圖規定的位置,將鋼筋堆放場地進行清理、平整,准
備好墊木。按不同規格型號堆放並墊好墊木。
2.2.2 核對鋼筋級別、型號、形狀、尺寸及數量,是否與設計圖紙及加工配
料單相同。
2.2.3 彈好標高水平線及構造柱、外磚內模混凝土牆的外皮線。
2.2.4 圈樑及板縫模板已做完預檢,並將模內清理干凈。
2.2.5 預應力圓孔板的端孔已按標准圖(96G44)的要求堵好。
3.1 構造柱鋼筋綁扎:
3.1.1 工藝流程:
預制構造柱鋼筋骨架 → 修整底層伸出的構造柱塔接筋 →
安裝構造柱鋼筋骨架 → 綁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預制構造柱鋼筋骨架:
3.1.2.1 先將兩根豎向受力鋼筋平放在綁扎架上,並在鋼筋上畫出箍筋間距。
3.1.2.2 根據畫線位置,將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個綁扎,要預留出搭接部位
的長度。為防止骨架變形,宜採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綁扎。箍筋應與受力鋼筋保持垂
直;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放置。
3.1.2.3 穿另外二根受力鋼筋,並與箍筋綁扎牢固,箍筋端頭平直長度不小
於10d(d為箍筋直徑),彎鉤角度不小於135°。
3.1.2.4 在柱頂、柱腳與圈樑鋼筋交接的部位,應按設計要求加密柱的箍筋,
加密范圍一般在圈樑上、下均不應小於六分之一層高或45cm,箍筋間距不宜大於10
cm(柱腳加密區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後再綁扎)。
3.1.3 修整底層伸出的構造柱搭接筋:根據已放好的構造柱位置線,檢查搭
接筋位置及搭接長度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底層構造柱豎筋與基礎圈樑錨固;
無基礎圈樑時,埋設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內,如圖4-2;當牆體附有管溝時,構造柱
埋設深度應大於溝深。
圖4-2
(a)有基礎圈樑;(b)無基礎圈樑
3.1.4 安裝構造柱鋼筋骨架:先在搭接處鋼筋上套上箍筋,然後再將預制構
造柱鋼筋骨架立起來,對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數不低於35d,對好標高線,在
豎筋搭接部位各綁3個扣。骨架調整後,可以綁根部加密區箍筋。
3.1.5 綁扎搭接部位鋼筋:
3.1.5.1 構造柱鋼筋必須與各層縱橫牆的圈樑鋼筋綁扎連接,形成一個封閉
框架。
3.1.5.2 在砌磚牆大馬牙槎時,沿牆高每50cm埋設兩根 6水平拉結筋,與構
造柱鋼筋綁扎連接,見圖4-3。
圖4-3
3.1.5.3 當構造柱設置在無橫牆的外牆處時,構造柱鋼筋與現澆或預制橫梁
梁端連接綁扎構造,要符合《多層磚混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抗震設計與施工規范
》(JGJ13?2)第3.2.5條的規定。
3.1.5.4 砌完磚牆後,應對構造柱鋼筋進行修整,以保證鋼筋位置及間距准
確。
3.2 圈樑鋼筋的綁扎:
3.2.1 工藝流程:
畫鋼筋位置線 → 放箍筋 → 穿圈樑受力筋 → 綁扎箍筋
3.2.2 支完圈樑模板並做完預檢,即可綁扎圈樑鋼筋,如果採用預制骨架時,
可將骨架按編號吊裝就位進行組裝。如在模內綁扎時,按設計圖紙要求間距,在模
板側幫畫箍筋位置線。放箍筋後穿受力鋼筋。箍筋搭接處應沿受力鋼筋互相錯開。
3.2.3 圈樑與構造柱鋼筋交叉處,圈樑鋼筋宜放在構造柱受力鋼筋內側。圈
梁鋼筋在構造柱部位搭接時,其搭接倍數或錨入柱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3.2.4 圈樑鋼筋的搭接長度要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
0204?2)對鋼筋搭接的有關要求。
3.2.5 圈樑鋼筋應互相交圈,在內牆交接處、牆大角轉角處的錨固長度,均
要符合設計要求。
3.2.6 樓梯間、附牆煙囪、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樑鋼筋被切斷時,應搭
接補強,構造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標高不同的高低圈樑鋼筋,應按設計要求搭接
或連接。
.2.7 安裝在山牆圈樑上的預應力圓孔板,其外露的預應力筋(即鬍子筋)
按標准圖集京96G44要錨入在圈樑鋼筋內。
3.2.8 圈架鋼筋綁完後,應加水泥砂漿墊塊,以控制受力鋼筋的保護層。
3.3 板縫鋼筋綁扎
3.3.1 工藝流程
支護縫模板 → 預制板端頭預應力錨固筋彎成45° →
放通長水平構造筋 → 與板端錨固筋綁扎
3.3.2 支完板縫模板作完預檢,將預制圓孔板外露預應力筋(即鬍子筋)彎
成弧形,兩塊板的預應力外露筋互相交叉,然後綁通長 6水平構造筋和豎向拉結筋,
見圖4-4。
3.3.3 長向板在中間支座上鋼筋連接構造見圖4-5。
圖4-5
3.3.4 牆兩邊高低不同時的鋼筋構造見圖4-6。
3.3.5 預制板縱向縫鋼筋綁扎見圖4-7。
圖4-6 圖4-7
3.3.6 構造柱、圈樑、板縫鋼筋綁完之後,均要求做隱蔽工程檢查,合格後
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4.1 保證項目:
4.1.1 鋼筋的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口鋼筋焊
接前必須進行化學成分檢驗和焊接試驗,符合有關規定後方可焊接。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報告單。
4.1.2 鋼筋表面應保持清潔,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經除銹後仍有麻點的
鋼筋,嚴禁按原規格使用。
4.l.3 鋼筋對焊或電弧焊焊接接頭,按規定取試件,其機械性能試驗結果必
須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4.2 基本項目:
4.2.1 鋼筋的綁扎、缺扣、松扣的數量不超過綁扣數的10%,且不應集中。
4.2.2 彎鉤朝向正確,綁扎接頭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其中搭接長度均不
少於規定值。
4.2.3 用Ⅰ級鋼或冷拔低碳鋼絲製作的箍筋,其數量、彎鉤角度和平直長度,
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4.2.4 對焊接頭無橫向裂紋和燒傷,焊包均勻,接頭彎折不大於4°,軸線位
移不大於0.1d,月.不大於2mrn。電弧焊接頭,焊縫表面平整,無凹陷,無焊瘤,
接頭處無裂紋、氣孔、夾渣及咬邊。接頭處彎折不大於4°,鋼筋軸線位移不大於0.
1d,且不大於3mm。焊縫厚度不大於0.05d,寬不小於0.1d,長不小於0.5d。
4.3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4-7。
構造柱、圈樑、板縫鋼筋綁扎允許偏差 表4
-7
項 次 項 目 允許偏差 (mm) 檢 驗 方 法
1 骨架的寬度、高度 ±5 尺量檢查
2 骨架的長度 ±10 尺量檢查
間距 ±10
排距 ±5
4 箍筋、構造筋間距 ±20 尺量連續三檔,取其最大值
中心線位移 5
水平高差 +3,-0
6 受力筋保護層 ±5 尺量檢查
5.1 構造柱、圈樑鋼筋如採用預制骨架時,應在指定地點墊平碼放整齊。
5.2 往樓層上吊運鋼筋存放時,應清理好存放地點,以免變形。
5.3 不得踩踏已綁好的鋼筋,綁圈樑鋼筋時不得將梁底磚碰松動。
6.1 鋼筋變形:鋼筋骨架綁扎時應注意綁扣方法,宜採用十字扣或套扣綁扎。
6.2 箍筋間距不符合要求:多為放置磚牆拉結筋時碰動所致、應在砌完後合
模前修整一次。
6.3 樓板端頭鋼筋連接不當:應在樓板吊裝前將板端外露預應力筋彎成45°,
吊裝就位後加通長鋼筋綁扎。同時要注意在安裝樓板過程中,不得將板端外露預應
力筋折斷。
6.4 陽台處鋼筋壓扁:陽台下的圈樑為"L"形箍筋,吊裝台時必須注意保護,
如碰壞,應將陽台吊起,修整鋼筋後,再就位陽台。
6.5 構造柱伸出鋼筋位移:除將構造柱伸出筋與圈樑鋼筋綁牢外,並在伸出
筋處綁一道定位箍筋,澆築完混凝土後,應立即修整。
6.6 板縫筋外露:縱向板縫筋應綁好砂漿墊塊,橫向板縫要把鋼筋綁在板端
頭外露預應力筋上。
本工藝標准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l 鋼筋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
7.2 鋼筋機械性能試驗報告。
7.3 進口鋼筋應有化學成分檢驗報告和可焊性試驗報告,國產鋼筋在加工過
程中發生胞斷、焊接性能不良和機械性能顯著不正常的,應有化學成分檢驗報告。
7.4 鋼筋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資料。
7.5 鋼筋分項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這個是我在網上找的 我是學建築設計的 不過不知道你這個問題
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③ 在建築工程中,鋼筋的搭接有哪三種方法
首先,鋼筋搭接的方法有三種,①綁扎搭接、②焊接連接、③機械連接
另外,鋼筋連接方式選擇的正確是否直接關繫到工程質量的優劣,現結合規范、標准對三種常見的鋼筋連接方式進行分析對比:①綁扎搭接、②焊接連接、③機械連接,以方便工程設計和施工人員正確選用。
一、綁扎搭接鋼筋綁扎連接應滿足國標GB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相應要求。
1、適用和不適用范圍全部適用,沒有規定不可用的范圍。
2、優點一般鋼筋工在任何環境條件下均可操作,施工速度最快,可連續無限接長,傳力性能最好,超強連接,質量穩定且最好。
3、缺點與不足費用較貴。
費用分析:
1)綁扎連接的費用最便宜,但實際只使用在直徑不大於14的鋼筋中;2)焊接連接的施工費用居中;3)直螺紋接頭的施工費用最貴,貴在套筒成品價格較高上。
結論建議,1)除機械連接接頭外各種接頭均有各自的適用范圍,應注意不可超范圍使用;2)鋼筋直螺紋連接雖價格最貴但因質量最優和操作簡便而使用最廣;3)焊接連接雖價格居中和推薦使用但因操作要求高、能耗大、質量不能完全受控而市場份額逐漸減小。
④ 鋼筋搭接有哪幾種方式
機械連接、焊接連接、綁扎連接,共三種。
1、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根縱向受力鋼筋上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宜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2、若採用綁扎接頭,則接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的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心點位於該區段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位於同一連接區段的受拉鋼筋的接頭百分率為25%。
3、當受拉鋼筋直徑大於28mm,受壓鋼筋直徑大於32直徑mm,不宜採用綁扎接頭,宜採用焊接或機械連接。
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採用綁扎搭接接頭。
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5mm及受壓鋼筋直徑d>28mm時候,不宜採用綁扎搭接接頭(2010版新《混規》對這兩個數據作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舊規范定的是:28mm和32mm)
鋼筋的搭接長度一般是指鋼筋綁扎連接的搭接長度,也有是不嚴格的指鋼筋焊接的焊縫長度。
鋼筋搭接焊接頭或幫條焊接頭的焊縫厚度h應不小於0.3倍主筋直徑;焊縫寬度b不應小於0.7倍主筋直徑。
對於直徑大於等於10mm的熱軋鋼筋,其接頭採用搭接,幫條電弧焊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焊接接頭當設計有要求時應採用雙面焊縫,無特殊要求時一般可採用單面焊縫。對於Ⅰ級鋼筋的搭接焊或幫條焊的焊縫總長度應不小於8d;對於Ⅱ、Ⅲ級鋼筋,其搭接焊或幫條焊的焊縫總長度應不小於10d,幫條焊時接頭兩邊的焊縫長度應相等。
2)幫條的總截面面積應符合下列要求:當主筋為Ⅰ級鋼筋時,不應小於主筋截面面積的1.2倍;當主筋為Ⅱ、Ⅲ級鋼筋時,不應小於主筋截面面積的1.5倍。為了便於施焊和使幫條與主筋的中心線在同一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