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混凝土樓板厚度抽測數量規范要求及測點布置方法是什麼
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8.3.2 條,按樓層、結構縫或施工段劃分檢驗批。同一檢驗批,對牆、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
對大空間結構,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 10%,且均不少於3面。對選定的樓面板,抽取不少於5個測區進行檢驗。每個單位工程抽測數量不應少於3個樓板及3個梯板的構件。
樓板厚度測定打開發射探頭電源開關,舉起探頭置於樓板底面預先布置的測點上,探頭頂面緊貼樓板底面。接收探頭位於樓板頂面,這時接收探頭位於發射探頭上方某范圍內,按儀器測試鍵,如果屏幕上厚度顯示位置出現「≥999mm」,說明接收探頭距發射探頭上方位置較遠。
移動探頭進行掃描,移動過程中,屏幕上顯示出厚度值時(<350mm)說明探頭已位於發射探頭上方直徑50cm的范圍內。
(1)現澆鋼筋砼板厚如何測量擴展閱讀
隨機抽取建築物中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取時側重於活荷載較大部位的樓面板以及跨度較大的板。截面尺寸允許偏差:+8mm,-5mm,且最大偏差不能超過驗收規范的允許偏差的2倍。
用信號線連接DJLC-A主機和接收信號探頭。測樓底板時,發射探頭加裝加長桿2—3根。信號線插頭為自鎖式插頭,插連線時將信號線插頭的紅點與小探頭插頭的紅點對齊後插入即可。拔下時用手捏住插頭根部的螺紋處直接拔出即可,切勿左右旋轉或用力拉線,否則造成探頭內部線路損壞,導致儀器無法使用。
㈡ 混凝土樓板厚度如何檢測
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8.3.2 條,按樓層、結構縫或施工段劃分檢驗批。同一檢驗批,對牆、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於3間。
對大空間結構,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 10%,且均不少於3面。對選定的樓面板,抽取不少於5個測區進行檢驗。每個單位工程抽測數量不應少於3個樓板及3個梯板的構件。
樓板厚度測定打開發射探頭電源開關,舉起探頭置於樓板底面預先布置的測點上,探頭頂面緊貼樓板底面。接收探頭位於樓板頂面,這時接收探頭位於發射探頭上方某范圍內,按儀器測試鍵,如果屏幕上厚度顯示位置出現「≥999mm」,說明接收探頭距發射探頭上方位置較遠。
移動探頭進行掃描,移動過程中,屏幕上顯示出厚度值時(<350mm)說明探頭已位於發射探頭上方直徑50cm的范圍內。
(2)現澆鋼筋砼板厚如何測量擴展閱讀
板厚允許允許偏差是+8mm-5mm,那麼就說明是一般項目,合格率在80%以上就算是合格。
板厚按板短跨的1/40取值,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種尺寸或120、150、180三種尺寸。盡量用二級鋼包括直徑φ10(目前供貨較少)的二級鋼,直徑≥12的受力鋼筋,除吊鉤外,不得採用一級鋼。鋼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於200,間距盡量用200。
跨度小於2米的板上部鋼筋不必斷開,鋼筋也可不畫,僅說明鋼筋為雙向雙排φ8@200。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頂層及考慮抗裂時板上筋可不斷,或50%連通,較大處附加鋼筋,拉通筋均應按受拉搭接鋼筋。
㈢ 樓板厚是怎樣確定
按國家強制性標准、規范規定,住宅現澆混凝土樓板的厚度應為跨度(即相鄰兩梁間距離)回的1/30(例如相答鄰兩梁的距離是3米,則厚度須為10厘米),但最薄不能低於6厘米(如衛生間、走廊處兩梁之間距離若為1.2米,按1/30計算則厚度為4厘米,設計時是不能按4厘米設計的),允許誤差是可厚8毫米或薄5毫米。有些無良開發商或施工單位認為反正樓板厚度不好測量,實際也幾乎沒什麼人去測量,為牟取暴利,偷工減料,將樓板就只做到6~8厘米厚。一般情況下,現澆板厚度的檢測參照GB50204-2002中混凝土截面尺寸偏差進行檢測,檢測結論很難給出合格與否。一般給平均值,供設計參考、驗算
㈣ 如何確定樓板厚度
根據國家強制性標准、規范規定,住宅現澆混凝土樓板的厚度應為跨度(即相鄰兩梁間距離)的1/30(例如相鄰兩梁的距離是3米,則厚度須為10厘米),但最薄不能低於6厘米(如衛生間、走廊處兩梁之間距離若為1.2米,按1/30計算則厚度為4厘米,設計時是不能按4厘米設計的),允許誤差是可厚8毫米或薄5毫米。
另外單向板板厚不小於1/30L,雙向板不小於1/35L,且樓面板最小厚度不小於90mm,屋面板最小厚度不小於100mm。相鄰現澆板的板厚不應相差30mm以上。
在混凝土澆築前應做好現澆板板厚度的控制標識,宜每1.0~1.5平方米設置一處。澆築時應分段分片進行,分片面積不宜過大,且樓板的虛鋪厚度應略大於板厚10mm。
此外,振搗時可採用平板振搗器垂直澆築方向進行振搗,也可採用插入式振搗器順澆築方向45°~50°斜插振搗。振搗結束後應進行不少於4次的找平抹壓,以閉合收水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