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一層、還有屋面的鋼筋都那麼大
先說一層
1、概念上,底層受到剪切力比較大,好比種的竹子,底下粗
2、軟體計算上,專柱和牆要按規范放大屬系數滿足軸壓比
3、用途上,底層多為商業,凈高比較大,也就是柱子長,配筋偏高
再說頂層
1、現在頂層種植花草和上人比較多,荷載比正常層設置要大
2、頂層防水找坡產生荷載大
3、防水面層抗裂要求面層鋼筋拉通
4、屋頂邊梁都是處於不平衡彎矩狀態,需要增大配筋達到受力平衡
5、局部突出容易產生鞭梢效應,屬於薄弱區,設計加強
『貳』 為什麼樓層越高,用的鋼筋越多
樓層越高,結構需要的混凝土就越多,自然鋼筋也就越多。
『叄』 為什麼鋼筋級別越大,界限受壓區高度越小
另外幾個朋友的回答我個人不贊同,從數學角度來解釋沒有任何意義。鋼筋牌號提高,那麼在臨界狀態,高牌號鋼筋混凝土構件受拉區的總應變較低牌號大,這個由胡克定律很容易就能想聯想到。除深受彎構件外,一般的受彎構件符合平截面假定,由於鋼筋的變形能力比混凝土好太多,臨界狀態下,鋼筋屈服,混凝土達到極限應變,為了符合平截面假定,中和軸會不斷的上升,結合x的定義,不難得出,牌號提高,x減小的結 論。
另外說一種錯誤的分析方法,也是困擾我很久的問題。受拉區的合力與受壓區的應力組成一對力偶,那麼鋼筋的拉力和混凝土的壓力相等,fy×As=αfcbx,等式左邊不變,等式右邊就一個變數,所以隨著鋼筋牌號的提高,受壓區高度變大,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其實等式的右邊α與X均在變化,實際上α變大,對應的X就變小了,這個可以從受壓區的應力圖來理解,高牌號的受壓區壓應力變大,意味著受壓區混凝土的影響深度增加,也就是說應力圖的高度增加,應力圖與矩形的面積的比值會減小,因此圖形系數α會變大。
『肆』 高層建築為什麼頂樓的柱頭鋼筋變大
因為頂層的風力較大,加上地震等綜合因素影響,頂層的柱頭所受到的彎矩最大。
『伍』 為什麼框架式的房子,頂樓用鋼筋比一樓用的鋼筋要粗呢
一樓鋼筋的密度比較大!六樓鋼筋粗應該是不讓樓有偏斜的吧!
『陸』 問一下就是為什麼有些房子建造時越到上面鋼筋反而會變大,具體是哪些地方的鋼筋變大考慮到哪些方面因素
一,結構變了,房間跨度邊大,鋼筋就大了。二,混凝土強度變小,鋼筋變大,比如下面的用C30的,上面用C25了,鋼筋可能會變大的,最大的可能就是三了,現在的結構設計都是PKPM算的,就是軟體算的,軟體終究是有點缺陷的,有些一模一樣的結構上下2層鋼筋還是上面大,這個呢沒法解決,畢竟現在工程大了,手算不現實的,既然手算吃不消了,就只能靠電腦了,然後電腦的數據就是准確的數據了,誰都沒法可能鋼筋改到和下面一樣還是安全的,就算用屁股想想都知道的問題也要有理論基礎的,你沒手算的數據只能電腦算出來是多少就多少。
『柒』 請問15層樓房和33層樓房所用的鋼筋號有區別嗎如果有的話一般相差多少呢
鋼筋號專業角度應該叫鋼筋強度等級,牆體鋼筋有兩種:一種是暗柱鋼筋(大多集中在牆體角部、節點及洞口兩側),另一種是牆體分布筋(大多分布在牆體中央),暗柱鋼筋及底部加強區范圍內牆體分布筋常用二、三級鋼筋(三級居多),一般樓層處的牆體分布筋可採用一級鋼筋或二級鋼筋(一級居多)。一、二、三級鋼筋中數字越大級別越高、也就是強度越高。
15層樓房和33層樓房所使用的鋼筋強度級別完全相同,差別只是在這些鋼筋的數量多少以及牆體平面布置。一般設計經濟合理時每平米鋼筋用量能控制在100公斤以內。很多時候為了滿足建築使用功能的要求,結構牆體布置不一定非常合理,這必然會導致結構鋼筋用量的增加。
用鋼量除了與牆體高度有關,還和建築物所在場地土、建築物抗震等級、樓層結構布置、牆體開洞、砼強度等諸多因素有關,15層樓房的平面設計絕對不能用於33層的平面設計,所以比較兩者之間的用鋼量毫無意義、現實設計中也不存在這樣的比較。打個樓主能聽得懂的、但不專業的比方:如果15層樓房總共有4道牆,而33層樓房還是這4道牆,最後的結果是33層房屋裡無論放多少鋼筋都會倒塌,因為牆量太少,反之,如果33層房屋有40道牆,沒准兒每平米用鋼量比15層還省,但這40道牆可能就會影響到你的正常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