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區分梁左右支座筋,
按設計里程前進方向在線路左側的支座鋼筋就是左支座鋼筋,在前進方向右側的支座鋼筋就是右支座鋼筋.
梁的左右支座鋼筋是抗梁剪力鋼筋 中間是架立筋 一般來說架立筋要比支座鋼筋直徑小。
Ⅱ 清華斯維爾軟體如何布置基礎梁底鋼筋左右支座鋼筋
布置基礎梁底鋼筋左右支座鋼筋
首先確認是用軟體裡面的條基布置來創建的基礎梁,然後
方法1:選擇基礎梁,右鍵,鋼筋布置,彈出的對話框表格中對應部位填寫左支座筋和右支座筋。
方法2:選擇基礎梁,右鍵,原位編輯,在命令行中點一下編輯鋼筋,然後在圖上對應位置的框框上點一下,輸入支座筋和右支座筋。
Ⅲ 請問施工中,這個樑上部鋼筋如何分布,具體如何綁扎,如何搭接
樑上部的集中標注鋼筋3根25的鋼筋是通長設置的角筋,所以不需要設置架立筋。左支座再在兩根25的角筋之間綁扎2根22的即可,長度為凈跨的1/3.右端支座再在兩根25的角筋之間綁扎2根25的鋼筋,長度為凈跨的1/3.第二排在角筋下方距角筋25分別綁扎2根25個就可以,長度為凈跨的1/4.
Ⅳ 廣聯達鋼筋算量軟體中,如圖所示,基礎梁的左支座和右支座上下部都有鋼筋,應該怎麼在廣聯達中設置
廣聯達鋼筋算量軟體中,在進行梁的原位標注時,輸入的上部左支座鋼筋、跨中鋼筋、右支座鋼筋包括通長筋
Ⅳ 11G101-1圖集 關於底板鋼筋長短向鋼筋擺放順序
11G101-1圖集中底板鋼筋長短向鋼筋擺放順序是短上,長下。
支座基礎(或者基礎梁) 是柱子的支座,柱子是梁的支座。支座內箍筋連續通 過,基礎板同理。
支座梁(或牆)是板的支座,與梁平行的鋼筋不進入梁內。
基礎梁主筋(梁不外伸) 上下貫通筋長度=總外邊長-保護層*2+(h-保護層*2)/2
基礎梁主筋(梁不外伸) 下部非貫通筋長度(邊跨)=max(1/3 Lo,a)+(左支座保護層)+(h-保護層*2)/2或15d(上部無連接時候) Lo取柱相鄰兩跨較大值。a=1.2La+Hb+0.5Hc 下部非貫通筋(中間跨)= max(1/3 Lo左, 1/3 Lo右)*2
基礎梁主筋(梁不外伸) 下部非貫通筋長度(邊跨)=max(1/3 Lo,a)+(左支座保護層)+(h-保護層*2)/2或15d(上部無連接時候) Lo取柱相鄰兩跨較大值。a=1.2La+Hb+0.5Hc
下部非貫通筋(中間跨)= max(1/3 Lo左, 1/3 Lo右)*2 基礎梁箍筋長度(梁不外伸) 大箍筋長度=[(h-保護層*2)+(b-保護層 *2)]*2+1.9d*2+max(10d,75mm)*2+8d
基礎梁箍筋長度(梁不外伸) 間距j= (b-保護層 *2-D)/6 小箍筋長度=[(間距j*2+D)+(h-保護層 *2)]*2+1.9d*2+max(10d,75mm)*2+8d
基礎梁箍筋根數(梁不外伸):
左邊支座處加密箍筋根數=(左支座寬-保護層)/加密間距+1
右邊支座處加密箍筋根數=(右支座寬-保護層)/加密間距+1
中間支座處加密箍筋根數=支座寬/加密間距+1
柱邊加密箍筋根數=(1.5梁高-50)/加密間距+1
非加密箍筋根數=(凈跨-左右加密區)/非加密間距-1
基礎梁主筋(梁外伸) 上部第一排貫通筋長度=總外邊長-保護層*2+12d*2
上部第二排貫通筋長度=邊柱外邊長-保護層*2+12d*2
下部貫通筋長度=總外邊長-保護層*2+12d*2 基礎梁主筋(梁外伸)
下部非貫通筋長度(邊跨)=max(1/3 Lo,a)+(L-保護層) Lo取柱相鄰兩跨較大值。a=1.2La+Hb+0.5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