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集中標注位置(有根引出線):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原位標注位版置(梁線上下權):標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鋼筋,標注在樑上方是上部鋼筋
7d20表示有7根底筋,2/5表示底鋼筋(7d20)分兩排放,上排2根,下排5根。這7根都是下部鋼筋,全部放在下部,但是是分兩排,上下排的凈間距是25mm
『貳』 鋼筋b字打頭和T字當頭有,集中標示原為不同,怎麼出分上下鐵
1、梁鋼筋如果採用B開頭,則表示梁的下層鋼筋,以T開頭,表示上層鋼筋。
2、集中標注和原位內標注不同,容則按原位標注優先。
3、如果鋼筋標注在梁的上側則表示梁的上層鋼筋按原位標注,如果下沒有標注則按集中標注做。同理,如果標注在下側,那麼表示梁的下層鋼筋按原位標注做,上層沒有原位標注則按集中標注做。
『叄』 梁鋼筋標注怎麼看
樑上下筋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樑上部筋
說明: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梁腰中筋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3)如何分別梁鋼筋上下部鋼筋擴展閱讀:
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
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肆』 建築力學中的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有什麼區別
上部筋受壓,下部筋受拉,所手陪以一般梁的配筋是下部鋼筋粗,上部鋼筋細。簡支梁的下部鋼筋是受拉鋼筋,上部鋼筋是受壓鋼筋;
框架梁中間部分(一般按梁跨的1/3考慮)下部拉上部壓,支座(一般按剛性支座考慮)范圍下部壓上部拉;但不是所有情況都是如此,在有的情況下可能出現下部壓上部拉的情況(比如在兩個大跨中間夾一個小跨時)。
梁在不同的荷載組合作用下的受壓區和受拉區是不同的,經過不同荷載、作用的組合計算得出彎矩曲線,所有彎矩圖組合形成的圖形就是彎矩包羅圖;梁的配筋是根據梁的彎矩包羅圖來進行設計計算的。
(4)如何分別梁鋼筋上下部鋼筋擴展閱讀
鋼筋和混凝土結合形成了鋼筋混凝土構件。受力鋼筋在鋼筋混凝土構件中坦敏主要承受拉力,一般都稱縱向受拉鋼筋為縱向受力鋼筋。畢信蠢
縱向就是順著長度構件的長度方向。如柱中的豎向鋼筋;梁、板中的長方向鋼筋。雙向板中除了縱向受力鋼筋外還有橫向受力鋼筋。在長度混凝土構件的長度方向承受拉力的主要鋼筋就是縱向受拉鋼筋。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下方及梁的支坐的上方的鋼筋是受拉;一般在梁的跨中的上方及梁的支坐的下方的鋼筋是受壓。
『伍』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梁的配筋在平法中分為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集中標注是通長筋,前邊是上部鋼筋,用分號分開,後邊是下部鋼筋。原位標注是加強鋼筋,標注在樑上的是上部鋼筋,梁下的是下部鋼筋。
『陸』 什麼是梁的左支座筋,跨中筋,下部筋,右支座筋。 在圖紙上怎麼表示的
梁的左支座鋼筋指的是:梁的左邊支座位置的上部鋼筋;跨中筋指的是:梁跨中位置的上部鋼筋;下部筋指的是:梁的下部鋼筋;右支座鋼筋指的是:梁的右邊支座位置的上部鋼筋。
施工圖中,將梁的左支座鋼筋標在樑上方左邊支座附近;跨中筋標在樑上方跨中位置;下部鋼筋標在梁下方跨中位置;右支座筋標在樑上方右邊支座附近。
(6)如何分別梁鋼筋上下部鋼筋擴展閱讀
梁的支座鋼筋位於樑上部承受負彎矩作用,左右端支座鋼筋長度遵循如下規則:
第一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3 +錨固);
第二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4+錨固)。
註:錨固長度同樑上部貫通筋錨固; 當梁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梁配筋圖中當梁的支座鋼筋跨中鋼筋和底部鋼筋與集中標注不同時,均需用原位標注進行表示。梁的支座鋼筋表示支座位置含通長鋼筋在內的所有縱筋;跨中鋼筋表示跨中位置包括通長鋼筋在內的所有縱筋;下部鋼筋表示所有下部縱向鋼筋。
當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不同時,需在支座兩邊分別標注;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的一邊標注配筋值,另一邊省去不注。
『柒』 梁鋼筋表示法
一、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二、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三、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四、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長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