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筋算量怎麼算,我想知道步驟,手工的
鋼筋計算公式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箍筋計算按照凈跨算
梁的支座不計算箍筋
計算通長鋼(貫通筋)的時候梁的一端有柱那還有一端是牆的話鋼筋需要錨固
錨固的長度與支座的寬度有關系,兩端不一定長度相等
箍筋計算按照凈跨-50*2計算
中間有柱時扣柱,計算方法同上一條
結構各類構件的連接關系問題,也就是誰時誰的支座的問題
基礎是柱、牆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次梁以主梁為支座。
縱向鋼筋錨入支座;橫向鋼筋(箍筋)不進支座,進入支座也是構造要求不是受力要求。柱、牆進入支座的插筋之箍筋不起箍筋作用,只起穩定作用,只要一個大的方框箍就行,真正上面柱中起箍筋作用時需要隔一拉一。梁進入支座時也是縱筋進入,但連梁到了頂層要求箍筋進入支座,因為頂層連樑上部受力筋在表皮,錨固不可靠,要靠箍筋把它約束住,不崩出去。
梁箍筋的計算長度是每跨的凈跨長減去100MM,也就是說,梁的箍筋是從柱邊50MM開始布置的,柱中不布置梁箍筋,但柱箍筋必須布置且加密; 這一點在中國抗震設計規范中有明確規定;
梁鋼筋的錨固問題只與 梁下部存不存在支座 有關,與支座究竟是 柱還是牆或者是其他主梁 無關;
梁鋼筋在支座內的錨固長度問題與梁的類型(框架梁\次梁)和支座類型(邊支座\中支座)有關;
框架梁在邊支座的錨固長度是0.4倍LAE(LAE為一個錨固長度)+彎鉤15D(D為鋼筋直徑);如果邊支座的寬度本身不小於鋼筋的一倍錨固長度,框架梁的鋼筋則可以不必彎鉤進行直錨,但此時直錨長度必須不小於一倍錨固長度;框架梁底筋在中支座的的錨固長度為一倍LAE,面部通長筋在跨中1/3區域內連接(冷接或焊接或機械連接),須滿足連接長度規范;
次梁在邊支座的錨固長度是直段12D+彎鉤15D,在中支座的錨固長度是12D; 記住了,這就是框架梁與次梁的區別;
關於梁中架立筋\構造腰筋\抗扭腰筋的連接長度,是一般人容易出錯的一個問題:梁中架立筋和構造腰筋的連接長度不論什麼梁一律是15D,抗扭腰筋的方式同梁中主筋一樣,遵守受力主筋的連接規范;
主梁箍筋的加密長度問題,一般人只知道是梁高的1.5倍,此識有誤.實際是,一級抗震結構,主梁箍筋加密長度是梁高的2.0倍,二三四級抗震結構,才是梁高的1.5倍.
算量方法:
一、梁
(一)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二、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牆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 剪力牆牆身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一)、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 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三、 柱
(一) 、基礎層
一、柱主筋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 、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1、角柱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1)、內筋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2)、外筋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2、邊柱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3、中柱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四、 板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第五章 常見問題為什麼鋼筋計算中,135o彎鉤我們在北科軟體中計算為11.9d? 我們北科軟體中箍筋計算時取的11.9D實際上是彎鉤加上量度差值的結果,我們知道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那麼量度差值應該是1.9D,下面我們推導一下1.9D這個量度差值的來歷:按照外皮計算的結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那麼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這里D取的是規范規定的最小半徑2.5d,此時用後面的式子減前面的式子的結果是:1.87d≈1.9d。
鋼筋計算公式
鋼筋抽樣常用公式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牆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 剪力牆牆身
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 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三、 柱
(一) 、基礎層
一、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 、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一、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一、內筋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二、外筋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四、 板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第五章 常見問題
為什麼鋼筋計算中,135o彎鉤我們在軟體中計算為11.9d?
我們軟體中箍筋計算時取的11.9D實際上是彎鉤加上量度差值的結果,我們知道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那麼量度差值應該是1.9D,下面我們推導一下1.9D這個量度差值的來歷:
按照外皮計算的結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那麼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這里D取的是規范規定的最小半徑2.5d,此時用後面的式子減前面的式子的結果是:1.87d≈1.9d。
⑵ 鋼筋怎麼計算
鋼筋重量如何計算?
鋼筋的理論重量計算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是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
其實記住建設工程常用的鋼筋重量也很簡單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12)以下和Φ28(含28)的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三位數,Φ14至Φ25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二位數
Φ6=0.222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禒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經驗計算公式,你自己計算一個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買一本有表格的書,用起來也很方便的。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 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2
圓鋼、線材、鋼絲 W=0.00617×直徑2
鋼管 W=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
鋼筋重量計算方法
1、各種型號鋼筋用量根據圖紙計算。
2、每種型號鋼筋,每米重量可以查骸(Ⅰ級鋼筋和Ⅱ級鋼筋及Ⅲ級鋼筋每米重量相同),如Φ6鋼筋為0.222kg/米、Φ8鋼筋為0.385kg/米、Φ10鋼筋為0.617kg/米、Φ12鋼筋為0.888kg/米、Φ14鋼筋為1.209kg/米、Φ16鋼筋為1.579kg/米、Φ18鋼筋為1.999kg/米、Φ20鋼筋為2.468kg/米、Φ22鋼筋為2.986kg/米、Φ25鋼筋為3.856kg/米、以上型號基本上能滿足工程計算要求。
鋼筋怎麼算重量?
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是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
其實記住建設工程常用的鋼筋重量也很簡單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12)以下和Φ28(含28)的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三位數,Φ14至Φ25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二位數
Φ6=0.222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經驗計算公式,你自己計算一個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買一本有表格的書,用起來也很方便的。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 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2
圓鋼、線材、鋼絲 W=0.00617×直徑2
鋼管 W=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
鋼筋截面面積怎麼計算
鋼筋截面積s=π·r²。
例如直徑為12的鋼筋截面積s=3.1415926×12²=452.39mm²,很簡單的。
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有表格
附錄B 鋼筋的公稱截面面積、計算截面面積及理論重量
鋼筋的計算截面面積及理論重量 表B.1
公稱直徑(mm) 不同根數鋼筋的計算截面面積(mm2) 單根鋼筋理論重量(kg/m)
1 2 3 4 5 6 7 8 9
6 28.3 57 85 113 142 170 198 226 255 0.222
6.5 33.2 66 100 133 166 199 232 265 299 0.260
8 50.3 101 151 201 252 302 352 402 453 0.395
8.2 52.8 106 158 211 264 317 370 423 475 0.432
10 78.5 157 236 314 393 471 550 628 707 0.617
12 113.1 226 339 452 565 678 791 904 1017 0.888
14 153.9 308 461 615 769 923 1077 1231 1385 1.21
16 201.1 402 603 804 1005 1206 1407 1608 1809 1.58
18 254.5 509 7供3 1017 1272 1527 1781 2036 2290 2.00
20 314.2 628 942 1256 1570 1884 2199 2513 2827 2.47
22 380.1 760 1140 1520 1900 2281 2661 3041 3421 2.98
25 490.9 982 1473 1964 2454 2945 3436 3927 4418 3.85
28 615.8 1232 1847 2463 3079 3695 4310 4926 5542 4.83
32 804.2 1609 2413 3217 4021 4826 5630 6434 7238 6.31
36 1017.9 2036 3054 4072 5089 6107 7125 8143 9161 7.99
40 1256.6 2513 3770 5027 6283 7540 8796 10053 11310 9.87
50 1964 3928 5892 7856 9820 11784 13748 15712 17676 15.42
怎樣計算一根鋼筋的重量
直徑為d的鋼筋的理論重量=d^2/100*0.617=d^2X0.00617
^2為平方,0.617為直徑為10鋼筋的理論重量,只需要記住10鋼筋的理論重量即可!
直徑12及以下的保留三位小數;直徑12以上的保留兩位小數;保留時候6舍7入!
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是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
其實記住建設工程常用的鋼筋重量也很簡單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12)以下和Φ28(含28)的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三位數,Φ14至Φ25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二位數
Φ6=0.222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 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2 圓鋼、線材、鋼絲 W=0.00617×直徑2 鋼管 W=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
怎麼計算鋼筋的重量?
一般可以用公式,0.00617*鋼筋直徑*鋼筋直徑=該直徑鋼筋每米重量。
例俯,直徑為10的鋼筋,每米重量0.00617*10*10=0.617kg/m。
直徑20的鋼筋,每米重量為0.00617*20*20=2.468kg/m。
當然,如果你問的是配筋,這個要根據配筋情況,搭接、彎頭等等,如果沒有實際經驗,買本「鋼筋工」看一下。
鋼筋La怎麼算
設計依據混凝土規范上面的公式來計算的。
施工時,按平法圖集或請設計直接給出這個數據。
如何計算鋼筋根數
3.15是按4根計算
平面構件凈尺寸除以間距尺寸加 1,牆的豎向分布筋鋼筋為減 1
基礎鋼筋怎麼算根數
基礎鋼筋怎麼算根數
我們把獨立基礎水平方向定為X向,豎直方向定為Y向。
【例】X向長為2400mm,鋼筋間距(@200);Y向長為2600mm,鋼筋間距(@150)。混凝土保護層40mm,計算各向鋼筋根數各為多少?(大於2500的0.9倍的鋼筋減短根數請自扣)
解:X向長為:2400mm-40×2=2320mm;Y向長為:2600mm-40×2=2520mm。
X向長2320mm的根數為:2520mm÷200+1=14(根)
Y向長2520mm的根數為:2320mm÷150+1=17(根)註: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mm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本題17(根)中15(根)可取2088mm。
答:
X向長2320mm的根數為:14(根)
Y向長2520mm的根數為:17(根)
⑶ 鋼筋算量怎麼算
鋼筋算量方法(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
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⑷ 板筋怎麼計算
板的鋼筋工程量怎麼計算?需要詳細步驟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如何計算板筋的鋼筋?
一、板鋼筋計算依據和鋼筋的類型
1、板的平法圖集和計算依據是《04G101-4》
2、現澆混凝土樓板的鋼筋分為以下幾種
1、 板底鋼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長鋼筋);
2、 上層通長鋼筋、支座負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面通長鋼筋);
3、 支座筋的分布筋、溫度筋、附加筋;
4、 馬蹬筋;
二、各種板鋼筋的詳細計算
1、字母代表的含義:
La—非抗震時錨固長度; d ---鋼筋直徑 ; L1E—連接長度 ; BHC—保護層 ;
Ha—支座寬度 S--- 鋼筋間距 ceil—向上取整
2、板底通長鋼筋(下層通長鋼筋)
板底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II級以上為0)
其中:12.5D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幾種,可根據圖紙說明操作:
Max ( ha /2,5*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與鋼筋直徑的5倍相比取大值);
Max ( ha /2,12*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與鋼筋直徑的12倍相比取大值);
La (即,鋼筋的錨固長度);
ha /2+5*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加鋼筋直徑的5倍);
ha–bhc (即,支座寬度 - 保護層);
ha /2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以考慮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下面舉例說明板底通長鋼筋的計算;
工程名稱培訓工程,第2標准層,3自然層,板砼強度為20,板厚為120mm,保護層為20mm,非抗震。計算圖中右下角的鋼筋(1,2/b,c之間的板),該板水平凈長3275mm,左梁寬度250mm,右梁寬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凈長是4600mm,鋼筋的數據A10-200.如下圖:
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為50mm,板底筋伸入支座的長度為Max ( ha /2,12*d)
因為250/2=125,300/2=150 大於12*D=12*10=120,所以左右錨固取支座寬度的一半,
水平方向鋼筋的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凈長)+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3275+125+150+12.5*10=3550+125=3675
其中12.5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4600-50*2)/200+1=4500/200+1=22.5+1=24
縱向的鋼筋長度與根數和水平方向的演算法一致,不在詳講!
3、板面通長鋼筋(上層通長鋼筋)
板面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
怎樣計算板筋
一、板鋼筋計算依據和鋼筋的類型
1、板的平法圖集和計算依據是《04G101-4》
2、現澆混凝土樓板的鋼筋分為以下幾種
1、 板底鋼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長鋼筋);
2、 上層通長鋼筋、支座負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面通長鋼筋);
3、 支座筋的分布筋、溫度筋、附加筋;
4、 馬蹬筋;
二、各種板鋼筋的詳細計算
1、字母代表的含義:
La—非抗震時錨固長度; d ---鋼筋直徑 ; L1E—連接長度 ; BHC—保護層 ;
Ha—支座寬度 S--- 鋼筋間距 ceil—向上取整
2、板底通長鋼筋(下層通長鋼筋)
板底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II級以上為0)
其中:12.5D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幾種,可根據圖紙說明操作:
Max ( ha /2,5*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與鋼筋直徑的5倍相比取大值);
Max ( ha /2,12*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與鋼筋直徑的12倍相比取大值);
La (即,鋼筋的錨固長度);
ha /2+5*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加鋼筋直徑的5倍);
ha–bhc (即,支座寬度 - 保護層);
ha /2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以考慮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下面舉例說明板底通長鋼筋的計算;
工程名稱培訓工程,第2標准層,3自然層,板砼強度為20,板厚為120mm,保護層為20mm,非抗震。計算圖中右下角的鋼筋(1,2/b,c之間的板),該板水平凈長3275mm,左梁寬度250mm,右梁寬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凈長是4600mm,鋼筋的數據A10-200.如下圖:
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為50mm,板底筋伸入支座的長度為Max ( ha /2,12*d)
因為250/2=125,300/2=150 大於12*D=12*10=120,所以左右錨固取支座寬度的一半,
水平方向鋼筋的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凈長)+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3275+125+150+12.5*10=3550+125=3675
其中12.5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4600-50*2)/200+1=4500/200+1=22.5+1=24
縱向的鋼筋長度與根數和水平方向的演算法一致,不在詳講!
3、板面通長鋼筋(上層通長鋼筋)
板面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
這個樓板鋼筋如何計算?
提幾點建議供您參考:
1、受力鋼筋長度應為板的長度(或寬度)減去保護層厚度並加兩端各一個彎鉤長度;
2、受力鋼筋根數應為板的有效配筋范圍長度除以鋼筋間距加1,出現小數無論是否大於0.5均應進位;
3、負筋彎鉤(直鉤)長度一般取板厚減去鋼筋保護層厚度;
4、分布筋需不需要彎鉤向來有爭議,個人認為有無均可,但最好有彎鉤。理由是它僅為固定主筋用,無彎鉤時邊上主筋不好固定。負筋應按規定考慮分布筋,不能漏設。
個人陋見,如有謬誤之處,請您和大家批評指正。
怎麼算板鋼筋工程計算 5分
①號鋼筋長:1310+1個邊梁寬-2個梁的保護層+2個板厚-4個板保護層。
①號鋼筋長根數:(5100-1個邊梁寬-2×50)÷間距+1。
板鋼筋怎麼算量
是施工下料還是預算。施工下料的話,=標注長度+彎鉤長度(板厚減兩個保護層)—彎曲增長值
錨固長度的話,規范、圖集有要求,搭接的話看搭接百分率調整系數。
人防地下室板筋怎麼計算?
人防板得計算其實和普通樓板計算方法一致,主要是輸入荷載要仔細對照《人防規范》。
人防板需要注意的主要有板厚滿足規范要求250mm(建築尺寸,結構最小厚度200),板的最小配筋率為0.25%(砼C25~C35),還有就是結構板的拉結鋼筋間距不應小於[email protected]。
一般板的鋼筋如何計算
板底筋:長度=軸距+5d+5d,根數=(垂向軸距-2條軸線梁靠板內寬度-2*50)/間距= +1 向上取整
負筋:長度=設計標注(看福計說明,標注值是否包含梁寬)+2彎鉤(彎鉤長度=板厚-2保護層厚度)。。。注意邊跨負筋的錨固長度! ,根數同上
分布筋:長度=軸距-2邊負彎矩筋的長度+150*2,根數=(負彎矩筋伸出梁外長度-50)/間距= +1向上取整
每平方米樓板截面鋼筋面積怎麼算 詳細點 20分
【結構工程師】
1.福通計算。例如板鋼筋[email protected]雙層雙向。即每平米內直徑為8的鋼筋共有1000/200x4x1=20根。
直徑8的鋼筋面積為50,20根就是1000.
2.有專門概預算軟體與定額幫助計算。
希望對你有幫助
板筋怎麼算?
我給你應該最實用的鋼筋計算方法,關於鋼筋分項平法的抽筋計算。 有些鋼筋工同行新手應用《平法》時常發懵,暈頭轉向,不得要領。本人從另一視角提取分類內容加以淺釋,以幫助大家深入理解使用《平法》。
因水平所限,必然有不當之處,希望同道加以補充或指正。
鋼筋的錨固長度
為此構件中的縱筋伸入彼構件內的長度,以彼構件的完整邊線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礎中;牆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錨固長度」應成為鋼筋工的第一概念。
錨固長度是圖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圖集中均有列表。
錨固長度在101-1.3.4圖集中總分兩種:非抗震與抗震,內容是不同的。
選擇錨固長度的前提條件是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抗震等級,然後參照鋼筋種類決定。
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於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12d;非框架梁包括:簡支梁;連系梁;樓梯梁;過梁;雨蓬陽台梁;但不包括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另有規定。
當邊柱內側柱筋頂部和中柱柱筋頂部的直錨長度小於錨固長度時,可向內或向外側彎12d直角鉤。
當柱牆插筋的豎直錨固長度小於規定值時,需按照101-3圖集32頁右下角的表或45頁右上角的表加彎直角鉤。
框架樑上下縱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樑上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 加15d直角鉤。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是以錨固長度為先決條件,再根據縱向鋼筋搭接接頭的面積百分率給出3個修正系數來計算。
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小於300mm。
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是兩個概念,不可混為一談,各類構件各有具體要求。
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前提條件是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別。
保護層厚度在圖紙的結構說明頁中均有詳細規定。
一般情況下,無墊層基礎是70mm;有墊層基礎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圖紙中均有具體規定。
保護層問題
通常,鋼筋工在綁扎大梁時,在梁下部縱筋之下,必須要墊好保護層,合理的保護層材料是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用大塊石子墊也是常有的事,上級允許時,可用25mm的鋼筋頭垂直墊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鋼筋頭斜著墊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樑的保護層,一般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因為木工在支模時在圈樑鋼筋上行走,事先墊了保護層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護層是最不容易保證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規 程,鋼筋工應當事先把板的鋼筋保護層用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墊好,但是,各個工地不一定都是規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個工種的人員都在已經綁扎 好的鋼筋上踩踏,這時,鋼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給墊保護層,因為保護層墊起之後,更容易使綁紮好的鋼筋網被踩得亂七八糟,不好修正,這時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 才對。
架立筋
以前的架立筋與現在的架立筋,其意義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縱筋,現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間連接負彎矩筋的連接筋,在復合箍筋的內上角處,其非抗震搭接長度為150mm。
主筋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縱筋,板的下部縱筋,柱的立筋,樓梯板的下部縱筋,主筋的名稱已經過時,內容已經變得含糊不清,今已減少了這樣的稱呼。
彎起筋
自從......>>
⑸ 鋼筋理論計算公式是什麼
重量=直徑*直徑*0.00617*長度。
鋼材的理論重量是按鋼材的公稱尺寸和密度(過去稱為比重)計算得出的重量稱之為理論重量。這與鋼材的長度尺寸、截面面積和尺寸允許偏差有直接關系。由於鋼材在製造過程中的允許偏差,因此用公式計算的理論重量與實際重量有一定出入,所以只作為估算時的參考。
鋼筋注意事項
1、對鋼筋進行拉直時,一定要把卡頭給卡牢固了,地錨也一樣,同時在整個沿線2米的區域內禁止有行人。
2、盤鋼筋時要把其中一頭給卡牢,避免因為回彈而引發事故,進行切割時也要用腳踩緊。
3、吊送鋼筋時,選用的吊具承受力一定要砸安全規定的范圍內。在吊機扒杠擺動幅度所能延伸的范圍,都是嚴禁有人的,以防出現滑脫而砸傷人。
⑹ 板的鋼筋工程量怎麼計算需要詳細步驟
計算公式:鋼筋長度=板凈跨Ln+伸入左右支座內長度+彎鉤增加長度。(數據帶入即可計算)
具體數據的計算: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6)肋板鋼筋只給平均尺寸怎麼算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組成
一、模板工程
模板是使混凝土結構和構件按所要求的幾何尺寸成型的模型板。模板系統包括模板和支架系統兩大部分,此外。尚須適量的緊固連接件。
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對模板的要求是保證工程結構各部分形狀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確性,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構造簡單,裝拆方便。接縫不得漏漿,經濟。模板工程量大,材料和勞動力消耗多。
正確選擇模板形式、材料及合理組織施工對加速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和降低工程造價具有重要作用。
二、鋼筋工程
鋼筋的種類很多,土木工程中常用的鋼筋,按生產加工工藝可分為熱軋鋼筋、余熱處理鋼筋、冷軋帶肋鋼筋、冷軋扭鋼筋、熱處理鋼筋、精軋螺紋鋼筋等。
三、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的拌制、運輸、澆築搗實和養護等施工過程。各個施工過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除按有關規定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外,任一施工過程處理不當都會影響混凝土的最終質量。
因此,如何在施工過程中控制每一施工環節,是混凝土工程需要研究的課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混凝土外加劑發展很快。
它們的應用改進了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工藝。此外,自動化、機械化的發展,纖維混凝土和碳素混凝土的應用,新的施工機械和施工工藝的應用,也大大改變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面貌。
⑺ 一般的鋼筋量怎麼算
問題一:鋼筋怎麼算重量? 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是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
其實記住建設工程常用的鋼筋重量也很簡單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12)以下和Φ28(含28)的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三位數,Φ14至Φ25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二位數
Φ6=0.222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經驗計算公式,你自己計算一個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買一本有表格的書,用起來也很方便的。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櫻擾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 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2
圓鋼、線材、鋼絲 W=0.00617×直徑2
鋼管 W=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
問題二:已知砼量,如何計算鋼筋量? 鋼筋混凝土的鋼筋和混凝土是分開計算的,從結構施工上看只要看結構圖,就有鋼筋的具體數量了;從預算的角度,也是計算混凝土方量不減去鋼筋的含量,而鋼筋是一根一根地計算的,所以,在「對帳」時,計算鋼筋用量是很耗時很細致的一件事,甚至涉及鋼筋連接形式。從這個角度來看,鋼筋與混凝土的數量沒有數學公式這樣的關系。
但是,由於作為業主或者其它身份需要對工程的投資或工程的成本有一個概算,一般可以找到一個關系,即不同類型的建築物的「含鋼量」有一個大概的比例。從這個角度來看,鋼筋和混凝土有一個概算關系。
另外,我們還把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4,把鋼筋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5,這也可以非常大概的了解在一般情況下鋼筋混凝土的含鋼量。
總之,精確的算,必須逐根計算後匯總。
問題三:鋼筋工程量怎麼攜纖算啊 一、鋼筋演算法用的比較多的平法算鋼筋量
鋼筋的凈用量=∑Li×gi(kg)
鋼筋長度計算的通用計算公式:(按折線長度計算)
鋼筋長度=構件圖示長度-兩端的保護層厚度+彎鉤長度增加值+彎起長度增加值+搭接增加長度+錨固增加長度
A、鋼筋的錨固、搭接與鋼筋的類別和砼強度等級有關。
B、鋼筋的彎鉤:Ⅰ級鋼筋應帶180°的彎鉤,每個彎鉤的增加值為6.25d。Ⅱ級鋼筋帶90°的彎鉤,按彎折長度計算。
C、鋼筋的彎起增加值與彎起角度有關:一般彎起角度為45°;當梁較高時,可取60°;當梁較低量時,可取30°。
現在的市場價格差別比較大,建議多問問,有代算工程量的公司,也有建築工程預算公司,你也可以去平台委託,費用不等。(下面的是工程算量造價的收費,不一定是算鋼筋的費用標准,僅供參考)
二、造價預算收費標准(參考)1、部分收費為造價預算的0.2-0.5%(假設工程造價為100萬,那費脊隱旦用為2000-5000);
2、專業公司收費,小螞蟻算量工廠收費為造價預算的0.1%-0.2%(假設工程造價為100萬,工程量計算費用就為1000-2000);
3、還有部分就是按照各省市造價預算定額建議來收費。
三、工程量計算收費標准(參考)1、一般咨詢公司收費,是安裝預算造價來計算的,以為算量是預算里最累人最麻煩的工作之一
2、還有部分公司,小螞蟻算量工廠收費標准為造價預算的0.05%-0.1%
四、建議1、如果你只是計算工程量的話,選擇算量公司劃算
2、如果你是要造價,想省錢,可以現在找專業的算量公司計算工程量,然後再讓人去套價,這樣價格要低很多(上述的第二點最劃算)。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請採納。
問題四:如何計算工程鋼筋用量 一般結構設計會給出構件的配筋,按圖上的配筋(鋼筋直徑,長度,密度)可以直接算出鋼筋的用量,用噸表示。比如,長為10米,直徑為8的鋼筋,計算過程為:0.25*pi*8^2*10*7.85*10^3=8.88kg.
問題五:建築工程裡面鋼筋量怎麼計算? 鋼筋直徑的平方乘以0.617得到米的重量。
再用米數乘以重量就可以了。鋼筋理論重量表
鋼筋 Φ6 ;kg/m 0.222
鋼筋 Φ8 ;kg/m 0.3950
鋼筋 Φ10 ;kg/m 0.6169
鋼筋 Φ12 ;kg/m 0.8880
鋼筋 Φ14 ;kg/m 1.21
鋼筋 Φ16 ;kg/m 1.5800
鋼筋 Φ18 ;kg/m 2
鋼筋 Φ20 ;kg/m 2.4700
鋼筋 Φ22 ;kg/m 2.98
鋼筋 Φ25 ;kg/m 3.8500
鋼筋 Φ28 ;kg/m 4.8300
鋼筋 Φ32 ;kg/m 6.3100
鋼筋 Φ36 ;kg/m 7.9900
鋼筋 Φ40 ;kg/m 9.8700
鋼筋 Φ50 ;kg/m 15.42 常謝謝!記得給好評哦
問題六:高層建築鋼筋含量是怎麼計算的 鋼筋總量算出來後,除以總建築面積,就得出每平方的含鋼量。現在的規范要求都比原來要高得多,高層一般現在都達到65至75公斤每平方了
普通住宅建築膽鋼量:
1、多層砌體住宅:
鋼筋30KG/m2
2、多層框架
鋼筋38―42KG/m2
3、小高層11―12層
鋼筋50―52KG/m2
4、高層17―18層
鋼筋54―60KG/m2
5、高層30層H=94米
鋼筋65―75KG/m2
6、高層酒店式公寓28層H=90米
鋼筋65―70KG/m2
7 、別墅用鋼量介於多層砌體住宅和高層11―12層之間
問題七:鋼筋重量・・一般每平方的鋼筋重量指標是多少呢?・ 普通住宅建築用鋼量:
1、多層砌體住宅:
鋼筋30KG/m2
2、多層框架
鋼筋38―42KG/m2
3、小高層11―12層
鋼筋50―52KG/m2
4、高層17―18層
鋼筋54―60KG/耽m2
5、高層30層H=94米
鋼筋65―75KG/m2
6、高層酒店式公寓28層H=90米
鋼筋65―70KG/m2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 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2
圓鋼、線材、鋼絲 W=0.00617×直徑2
鋼管 W=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問題八:鋼筋算量怎麼算? 圓鋼重量(公斤)=0.00617×直徑×直徑×長度
方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長度
六角鋼重量(公斤)=0.0068×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八角鋼重量(公斤)=0.0065×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螺紋鋼重量(公斤)=0.00617×計算直徑×計算直徑×長度
角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邊厚)×邊厚×長度
扁鋼重量(公斤)=0.00785×厚度×邊寬×長度
鋼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徑-壁厚)×長度
六方體體積的計算
公式① s20.866×H/m/k 即對邊×對邊×0.866×高或厚度
各種鋼管(材)重量換算公式
鋼管的重量=0.25×π×(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鋼鐵比重 其中:π = 3.14 L=鋼管長度 鋼鐵比重取7.8 所以, 鋼管的重量=0.25×3.14×(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7.8 * 如果尺寸單位取米(M),則計算的重量結果為公斤(Kg)
鋼的密度為: 7.85g/cm3 (注意:單位換算)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 kg )。其基本公式為:
W(重量,kg )=F(斷面積 mm2)×L(長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種鋼材理論重量計算公式如下:
名稱(單位)
計算公式
符號意義
計算舉例
圓鋼 盤條(kg/m)
W= 0.006165 ×d×d
d = 直徑mm
直徑100 mm 的圓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紋鋼(kg/m)
W= 0.00617 ×d×d
d= 斷面直徑mm
斷面直徑為12 mm 的螺紋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
方鋼(kg/m)
W= 0.00785 ×a ×a
a= 邊寬mm
邊寬20 mm 的方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扁鋼
(kg/m)
W= 0.00785 ×b ×d
b= 邊寬mm
d= 厚mm
邊寬40 mm ,厚5mm 的扁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
六角鋼
(kg/m)
W= 0.006798 ×s×s
s= 對邊距離mm
對邊距離50 mm 的六角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798 ×502=17kg
八角鋼
(kg/m)
W= 0.0065 ×s ×s
s= 對邊距離mm
對邊距離80 mm 的八角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5 ×802=41.62kg
等邊角鋼
(kg/m)
= 0.00785 ×[d (2b C d )+0.215 (R2 C 處r 2 )]
b= 邊寬
d= 邊厚
R= 內弧半徑
r= 端弧半徑
求20 mm ×4mm 等邊角鋼的每m 重量。從冶金產品目錄中查出4mm ×20 mm 等邊角鋼的R 為3.5 ,r 為1.2 ,則每m 重量= 0.00785 ×[4 ×(2 ×20 C 4 )+0.215 ×(3.52 C 2 ×1.2 2 )]=1.15kg
不等邊角鋼
(kg/m)
W= 0.00785 ×[d (B+b C d )+0.215 (R2 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