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筋工程計算要點有哪些
1)鋼筋的工程量按以下方法計算:鋼筋的長度的計算方法一定要掌握。
鋼筋工程量=圖示鋼筋長度×單位理論質量
鋼筋長度=構件尺寸-保護層厚度+彎起鋼筋增加長度+兩端彎鉤長度+圖紙註明的搭接長度
有關計算參數確定如下:
①鋼筋的單位質量,也可根據鋼筋直徑計算理論質量,鋼筋的容重可按7850kg/m3計算。
關於鋼筋的單位質量,如果記不準時,還有一個公式可直接計算出鋼筋的單位質量:每米鋼筋質量kg/m=0.00617×鋼筋直徑的平方(這里鋼筋直徑的單位是mm)。比如求直徑是12mm的鋼筋的單位質量=0.00617×122=0.888kg/m.
②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混凝土驗收規范的規定確定。
③彎起鋼筋增加長度。1彎起鋼筋增加的長度為S—L.不同彎起角度的S—I值計算見教材。
註:彎起鋼筋高度H=構件高度-保護層厚度。
④兩端彎鉤長度。採用I級鋼筋做受力筋時,兩端需設彎鉤,彎鉤形式有180°、90°、135°三種。,三種形式的彎鉤增加長度分別為6.25d、3.5d、4.9d.
⑤圖紙鋼筋搭接。圖紙註明的鋼筋搭接長度應根據圖紙標注確定,圖紙未標注的受拉鋼筋可按計算。受壓鋼筋的搭接長度按受拉鋼筋搭接長度的0.7倍計算。
⑥箍筋長度的計算。矩形梁、柱的箍筋長度應按圖紙規定計算。無規定時,可按減去受力鋼筋保護層的周邊長度(箍筋的內包尺寸)另加彎鉤增加長度計算。箍筋兩個彎鉤增加長度的經驗參考。為簡化計算,也可近似地按樑柱斷面外圍周長計算。
箍筋(或其他分布鋼筋)的根數,應按下式計算:
箍筋根數=[箍筋分布長度/箍筋間距]+1
箍筋分布長度一般為構件長度減去兩端保護層厚度。
2. 鋼筋彎折平直段長度如何算起
平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的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專=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鉤的增加屬長度-彎曲調整值
3. 彎起鋼筋中間直段長度計算
彎起鋼筋中間直段長度計算公式:
鋼筋長度=構件長度版-2×端權部保護層厚度 +2×端部彎鉤增加長度
1、彎起鋼筋的長度=L+2ΔL+2 x
ΔL=S- L1 S=h/sinα L1=hcosα/sinα ΔL=S- L1=h/sinα-hcosα/sinα =h(1-cosα/sinα)=htgα/2
當α=30o時, ΔL=0.268h 當α=45o時, ΔL=0.414h 當α=60o時, ΔL=0.577h
2、單根彎起鋼筋長度計算公式:
鋼筋長度=構件長度-2×端部保護層 厚度+2×彎起增加長度(ΔL)
4. 鋼筋彎鉤為,30度,45度,60度,90度,180度時,彎鉤長度怎麼計算,計算公式是多少
比如說90度或抄45度轉角的鋼筋,鋼襲筋長度需要修正嗎?
: V" m8 c# M& z& d* F: _ k' v
1、鋼筋在不做90度的彎折的時候考慮的是鋼筋中部彎曲處的度量差值,按照規范的規定:
" R2 V7 f: M$ G3 q0 ~2 e 彎折30度的取0.3d;彎折45度的取0.5d;彎折60度的取1 d;彎折90度的取2d.& M' B8 m; F2 ?0 O4 B4 | G1 ], k% O
2、鋼筋在做大於90度的彎折的時候考慮鋼筋彎鉤增加值,90度的一個彎鉤取3.5d;135度的彎鉤一個取4.9d;180度的彎鉤一個取6.25d.
5. 造價鋼筋施工工程量計算規則知識
造價鋼筋施工工程量計算規則知識
工程造價專業是在工程管理專業的基礎上發展過來的新的專業,每個工程從開工到竣工都要求有預算員全程參與,開工的預算、工程進度拔款及竣工結算的工作都要求預算員進行預算。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造價鋼筋施工工程量計算規則知識,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一、梁的鋼筋計算規則及公式
1、單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
直鋼筋凈長=L-2C;彎起鋼筋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彎起鋼筋兩端帶直鉤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2×(梁高-保護層厚度×2);
2、多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
(1)首跨鋼筋的計算:上部貫通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端支座負筋長度=設計構造長度+端支座錨固值;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2)中間跨鋼筋的計算: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兩邊跨設計構造長度+中間支座值;
(3)箍筋: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 d)×2+(梁高-2×保護層+2 d)×2+14 d或24 d
箍筋根數=(梁凈長-100MM)/設計間距+1,加密區另計。
(4)腰筋、拉筋、吊筋應按構造要求計算其長度。
二、現澆板鋼筋的計算方法與公式
現澆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分布筋、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1)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根數=(板凈長-100MM)/布筋間距+1
(2)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3)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4)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
三、混凝土墊層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1、條形基礎砼墊層計算公式
外牆條基砼墊層體積=外牆條形基礎砼墊層的中心線長度×砼墊層的截面積
內牆條基砼墊層體積=內牆條形基礎砼墊層的凈長線長度×砼墊層的截面積
2、整板基礎、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
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
四、混凝土基礎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1、條形基礎工程量計算及公式
外牆條形基礎的工程量=外牆條形基礎中心線的長度×條形基礎的截面積
內牆條形基礎的工程梁=內牆條形基礎凈長線的長度×條形基礎的'截面積
注意:凈長線的計算應砼條形基礎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層凈長線計算
2、滿堂基礎工程量計算及公式
滿堂基礎工程量=滿堂基礎底面積×滿堂基礎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稜台體積
3、獨立基礎(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礎: V=長×寬×高
(2)階梯形基礎: V=∑各階(長×寬×高)
(3)截頭方錐形基礎: V=V1+V2=1/6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礎上部稜台體積,V2——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五、鋼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規則
1、梁的一般計算公式
梁的一般計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積*梁的長度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伸入牆內的梁頭、梁墊並入梁體積內。
2、梁長的取法
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主梁與次梁連接時,次梁長算至主梁側面。
3、地圈樑工程量
外牆地圈樑的工程量=外牆地圈樑中心線的長度×地圈樑的截面積
內牆地圈樑的工程梁=內牆地圈樑凈長線的長度×地圈樑的截面積
4、基礎梁的體積
計算方法:基礎梁的體積=梁的凈長×梁的凈高
六、鋼筋混凝土板的工程量計算
1、一般現澆板計算方法
現澆混凝土板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及單個面積0.3m2以內的孔洞所佔體積。計算公式——V=板長×板寬×板厚
2、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與板現澆成一體
其工程量按梁板體積和計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與板)按梁、板體積之和計算
3、無梁板系指不帶梁直接用柱帽支撐的板
其體積按板與柱帽體積和計算
4、平板指無柱、梁而直接由牆支撐的板
其工程量按板實體積計算。
七、現澆砼牆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現澆框架結構的剪力牆計算方法
按圖示尺寸以m3計算。應扣除門窗洞口及0.3m2以外孔洞所佔體積。
計算公式:V=牆長×牆高×牆厚-0.3m2以外的門窗洞口面積×牆厚
式中:牆長——外牆按L中,內牆按L內(有柱者均算至柱側);
牆高——自基礎上表面算至牆頂。牆厚——按圖紙規定。
;6. 彎起鋼筋彎起部分長度怎麼算
彎起鋼筋下復料長度=直段長制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混凝土結構構件的下部(或上部)縱向受拉鋼筋,按規定的部位和角度彎至構件上部(或下部)後,並滿足錨固要求的鋼筋,是由縱向受力鋼筋彎起而成。
彎起鋼筋的作用:彎起鋼筋在跨中附近和縱向受拉鋼筋一樣可以承擔正彎矩;在支座附近彎起後,其彎起段可以承受彎矩和剪力共同產生的主拉應力;彎起後的水平段有時還可以承受支座處的負彎矩。
彎起鋼筋的數量、位置由計算確定,鋼筋彎起的順序一般是先內層後外層、先內側後外側,彎起鋼筋與梁軸線的夾角(稱彎起角)一般是45°;當梁高h〉800mm時,彎起角為60°。梁底層鋼筋中的角部鋼筋不應彎起,頂部鋼筋中的角部鋼筋不應彎下。
7. 彎起鋼筋的鋼筋長度怎麼計算
在計算彎起鋼筋長度時,先按照直線鋼筋計算長度,在加上彎起部位增加的長度並剪去調整值。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上述鋼筋需要搭接的話,還應增加鋼筋搭接長度。
8. 鋼筋彎鉤長度如何算
90度彎鉤的計算
鋼筋的直徑為復制d,彎曲直徑為D。
按照外皮計算鋼筋的長度:L1=300+100
按照中軸線計算鋼筋的長度:L2=AB水平段長度+BC段弧長+CD段豎直長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彎曲調整值=L1-L2=1.75d
(8)彎起鋼筋高度怎麼算擴展閱讀:
1、鋼筋彎鉤。形式有三種,分別為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鋼筋彎曲後,彎曲處內皮收縮、外皮延伸、軸線長度不變,彎曲處形成圓弧,彎起後尺寸大於下料尺寸,應考慮彎曲調整值。鋼筋彎心直徑為2.5d,平直部分為3d。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的理論計算值:對轉半圓彎鉤為6.5d,對直彎鉤為3.5d,對斜彎鉤為4.9d。
2、彎起鋼筋。中間部位彎折處的彎曲直徑D,不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3、箍筋。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箍筋調整,即為彎鉤增加長度和彎曲調整值兩項之差或和,根據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內包尺寸而定。
4、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曲調整值和彎鉤增加長度等規定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