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筋機械連接檢測中,從套筒中脫離合格嗎
鋼筋機械連接檢測中,從套筒中脫離合格嗎?
這個肯定是不合格的。
拉脫的原因版一般有三種:
1、絲頭加工不合格權:加工出的絲頭要用通止規檢測,如出現問題,應及時調整機器或更換滾絲輪、剝肋刀片等。
⑵ 鋼筋套筒為什麼一頭能擰進去一頭擰不進去
鋼筋套筒為什麼一頭能擰進去一頭擰不進去
通止規檢驗套筒從左面完全可以進去從右面只進去一點是怎麼回事?
如果是從一端可以完全擰入,而另一端只能擰入一點,這應該是套筒質量問題,一般是由於廠家生產設備精度未調好而造成的。
如果是從一端可以完全擰入,而另一端不能擰入,這應該是正反絲套筒。
可以先用通止規檢測下套筒。
大家俗稱的鋼筋連接通止規,是包含:塞規 和 環規 。
希望上面的說明可以幫到你。
⑶ 鋼筋直螺紋連接套筒連接注意事項。
一、鋼筋(剝肋)滾軋直螺紋絲頭的驗收
1、加工的鋼筋絲頭應逐個自檢,出現不合格絲頭時應切去重新加工;
2、自檢合格的絲頭,應由質檢員隨機抽樣進行檢驗,以一個工作班加工的絲頭為一個驗收批,隨機抽檢10%,當合格率小於95%時,應加倍抽檢,復檢中合格率仍小於95%時,應對全部絲頭進行逐個檢驗。
3、外觀及外形檢驗:鋼筋絲頭螺紋應紋應飽滿,不得有螺紋大徑低於螺紋中徑的不完整絲扣。螺紋大徑大於螺紋中徑而小於標准大徑的有缺陷絲扣,累計長度不得超過兩個螺紋周長。
4、滾絲螺紋長度用專用環規檢查在環規的缺口范圍內。
5、滾軋螺紋絲頭用螺紋通規檢查,通規能擰入。
6、滾軋螺紋絲頭用螺紋止規檢查,止規不能擰入或不能全部擰入。
7、滾軋直螺紋絲頭的強度達到 JGJ107-2003中1級接頭的強度要求。
8、鋼筋直螺紋絲頭應有保護帽或連接套保護絲頭。
二、直螺紋連接套筒的驗收
1、直螺紋連接套筒應由質檢員隨機抽樣進行檢驗。
每批隨機抽檢5%,抽檢合格率應大於95%,當抽檢合格品率小於95時,應另抽取同樣數量重新檢驗。當兩次抽檢的平均合格率不小於95%時,應判此批合格,若合格品率仍小於95%時,則應對該批連接套進行逐個檢驗,合格者方可使用。
2、連接套有合格證和材料質量證明書(材質單)。
3、連接套用通規檢查能旋入。
4、連接套用止規檢查不能旋入或不能全部旋入。
5、連接套一端應有塑料保護蓋。
6、塑料保護蓋上有與連接鋼筋規格相同的規格標志。
7、連接套強度達到JGJ107-2003中1級接頭的要求。
三、鋼筋(剝肋)滾軋直螺紋接頭的驗收
1、同一施工條件下採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格的接頭,以500個為一個驗收批,不足500個的也做為一個驗收批。
2、對每一驗收批接頭,必須在工程結構中隨機截取3個試件進行單向拉伸試驗,當每個試件單向拉伸試驗均達到強度要求時,該驗收批判為合格。
3、如有一個試件的強度不合格,應再取6個試件進行復檢,復檢中有一個試件試驗結果不合格,則此驗收批判為不合格。
4、套筒兩端擰入連接套的長度應相等,差值不大於一個絲扣。
5、兩端鋼筋絲頭應擰緊,使鋼筋絲頭端部頂緊。
6、接頭做拉伸試驗強度達到JGJ107-2003中1級接頭的要求。
7、擰緊的接頭做油漆標記。
⑷ 鋼筋施工中的質量事故有哪些
前言
鋼筋工程是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核心之一,在當前的框架結構施工中,鋼筋的原材、錨固、接頭、箍筋、代換等項目工程的做法往往因疏忽或不規范而引起一些質量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留下工程隱患。本人根據近幾年的施工經驗,總結出框架結構鋼筋工程施工中一直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提出來共大家探討,希望能引起同行的足夠重視。s
一、原材錯用的問題
現在建築規模越來越大,建築功能也多樣化,一個幾萬甚至幾十萬平方米的小區,集住宅、商場、辦公樓、公寓,且是同期施工。設計單位根據使用功能及結構形式要求,在同一個工程中同規格的鋼筋設計有Ⅱ級鋼與Ⅲ級鋼。但在施工過程中,因為同是螺紋鋼,很難區別,特別是有的鋼廠Ⅱ級鋼原材上標有3字,故施工人員容易把Ⅱ級鋼當Ⅲ級鋼使用;還有翻樣人員把C看錯或寫錯為Φ,同樣出現用錯的現象。Ⅱ級鋼筋標准抗拉強度為335Mpa,Ⅲ級鋼筋標准抗拉強度為400Mpa,鋼筋強度值不同,配筋率就不同,一旦用錯,將嚴重影響結構的承截能力,留下質量隱患。
控制措施:首先翻樣、工長、質檢員看圖必須認真仔細,技術人員對料單審核後才能進行加工。鋼筋進場後,材料員與試驗員要將標牌與質量證明書進行核對,經監理見證後抽樣復試,無標牌或復試不合格的鋼筋應作退場處理,不得用在工程上。復試合格的鋼筋應分類堆放並作好標識。
二、鋼筋錨固的問題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一些施工人員由於沒有完全熟悉圖紙,對規范與圖集亦不甚了解,對人防頂板與屋面框架梁筋的錨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搗制頂層柱砼前沒有在柱中預埋梁筋,導致部分框架梁筋的錨固長度不足。同樣,柱筋加工時沒有考慮鋼筋焊接時燒化量,累結到頂層時,主筋不能達到梁頂,縮短了鋼筋的錨固長度,有時留的燒化量太多,主筋到頂層時就高出梁頂,施工人員往往就把錨固割掉,沒有按規定錨入梁板;抗震KZ邊柱和角柱的頂層錨固按中間柱及非抗震KZ錨固也是較常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削弱了結構的整體性和抗震能力。
控制措施: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應在充分熟悉圖紙的基礎上,結合施工規范及相關圖集,對鋼筋班組做班前的技術交底,柱鋼筋配置時留足燒化量,施工到頂層時,對出樓面主筋按≥Hn(層柱凈高)/6、≥hc(截面長邊)、≥500,取最大值進行一次性割平,再按實際高度及錨固要求進行加工。鋼筋隱蔽前要嚴格進行自查、互查及專項檢查。
三、鋼筋連接的問題
1、電渣壓力焊連接:目前大多數工程的框架柱主筋都採用電渣壓力焊,但直徑28、32的鋼筋焊接質量合格率低。雖然《鋼筋焊接與驗收規程》(JGJ18-2003)規定電渣壓力焊的適用范圍為直徑14~32,但由於電渣壓力焊受操作人員素質、電流、電壓等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大直徑鋼筋往往容易產生咬邊、夾渣、氣孔、焊不透等質量問題。再加上管理人員不認真對鋼筋的焊接接頭逐個檢查,就留下重大質量隱患。
解決辦法:針對當前的施工現狀,建議直徑25以上的鋼筋採用機械套筒連接。質量較有保證。
2、直螺紋鋼筋連接:近幾年來,直螺紋鋼筋連接施工工藝已比較成熟,質量也比較有保證,目前易出現問題的主要是鋼筋套筒的質量得不到保證,見到許多廠家供給的套筒長度不夠,內徑偏大,造成連接處長度及緊密度達不到要求。施工過程中,工人攻絲時不用量具與卡尺,鋼筋攻絲部位長短不一,造成鋼筋連接時套筒內的鋼筋不能相互頂緊,或外露絲扣較多。這些都削弱了鋼筋連接處的抗拉及抗彎強度。
控制措施:鋼筋套筒進場時,材料員要會同質檢員按型式檢驗報告要求對套筒進行逐個檢查,達不到要求的必須退場。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操作人員的質量意識教育,正確運用量具與卡尺,經常性地進行督促與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絲頭切除重做。
四、箍筋的問題
1、箍筋的外加工:目前大多施工單位都把箍筋委託外加工,外加工單位不收取加工費,完全靠鋼筋的延申率賺取利潤。所以現在外加工的箍筋大都達不到規范要求, HPB235級的鋼筋的冷拉率都大於4%,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大於1%。
2、箍筋的加密:抗震KZ有加密區的要求,除具體工程設計注有全高加密箍筋的柱之外,一至四級抗震等級的柱按底層柱根加密≥Hn(層柱凈高)/3,中間層在樓板上下按≥柱長邊尺寸(圓柱直徑)、≥Hn/6、≥500,取其最大值,包括樑柱節點處進行加密,但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加密高度不夠,特別是樑柱節點處,由於鋼筋較密,施工人員操作困難,箍筋不加密甚至不放箍筋。
3、箍筋尺寸不夠:一些施工人員由於對鋼筋保護層的認識不足,錯誤地認為保護層厚度是由箍筋的邊緣開始計算(應是從鋼筋的主筋邊緣始計),以致箍筋的實際下料尺寸減小,導致構件的有效截面變小。
以上3點箍筋問題,不能滿足箍筋一方面抗剪,另一方面對構件截面核心區混凝土起約束作用,提高構件整體承載能力的要求。
控制措施:2007年南京市發布的《關於加強建築結構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若干規定》(試行) 寧建工字〔2007〕32號文件規定:「盤圓鋼筋加工不得冷拔、冷擠壓,並不得外加工。因場地確有困難,經建設單位同意的場外鋼筋加工,進場時應按批次驗收和復試,外觀及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規范要求。」應按此要求認真執行。加強鋼筋加工與鋼筋綁扎的過程式控制制,鋼筋綁扎前必須對箍筋進行驗收,對尺寸偏小及彎勾的平直長度不夠的箍筋一律重加工,鋼筋綁扎過程中對加密區特別是樑柱節點處進行重點檢查。
五、鋼筋代換的問題
施工中,由於鋼筋型號和規格與設計不符,要進行鋼筋代換時,必須徵得設計單位同意,還要符合有關規范要求。有些施工單位在進行鋼筋代換時,只是在強度上達到設計要求,而忽視了鋼筋抗拉強度同屈服強度兩者比值的相關規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5.2.2條中規定: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
控制措施:對於鋼筋的代換,在徵得設計單位同意後,應對照以下原則進行代換,等強度代換後的鋼筋強度應不小於原有的鋼筋強度,並確保鋼筋抗拉強度同屈服強度兩者比值的要求;如構件是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同級鋼筋可按面積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結構構件系受裂縫寬度或抗裂性要求控制時,鋼筋的代換需進行裂縫和抗裂性驗算。可見,在實際施工時對鋼筋的代換需作計算和檢驗,謹慎處理才能保證安全。
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根據框架結構的特點,結合長期的工程實踐,對目前鋼筋工程施工時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進行總結。由於鋼筋工程是建築工程主體施工中的關鍵工序,以上問題又是結構安全關鍵所在。所以,只要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引起重視,加強事前事中制,過程檢查,強化驗收,並准確運用好檢查手段和方法,完全能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工程質量。
⑸ 鋼筋連接不符合要求
連接作業開始前以及施工過程中,應當對每批進場的鋼筋接頭連接工藝進行檢驗,每種規格鋼筋的接頭試件檢驗量不應少於3根。接頭試件的鋼筋母材應當進行抗拉強度試驗。計算鋼筋實際抗拉強度時,應當採用鋼筋的實際橫截面面積,3根接頭試件的抗拉強度均不應小於該級別鋼筋抗拉強度的標准值,同時還應不小於0.9倍鋼筋母材的實際抗拉強度。
鋼筋連接時,應當先由操作工人對搬運到施工點的半成品進行檢查,確保鋼筋規格與套管的規格一致、鋼筋與套筒的絲扣干凈、完好無損。牙形與螺距等技術參數不一樣的接頭決不能混用,以免發生質量問題。不可使用撕裂、掉牙、牙瘦或者鋼筋縱肋上無齒形等不合格絲頭連接鋼筋,對不合格絲頭可切去一部分再重新加工出合格絲頭。
連接鋼筋時應當對正軸線將鋼筋擰入連接套筒,連接過程如圖2-14所示。直螺紋接頭處嚴禁彎曲,如需要彎曲成形必須在接頭以外10d(d為鋼筋直徑)處進行。如需要彎曲鋼筋,可先彎鋼筋再連接,接頭可以選用單向或雙向可調接頭。滾壓直螺紋接頭的連接,宜用把手長度不小於45cm的管鉗擰緊,使鋼筋絲頭在套管中央位置相互頂緊。對於已擰緊的接頭做標記,與未擰緊的接頭區分開。
採用預埋接頭時,連接套的位置、規格與數量應當符合設計要求。帶連接套筒的鋼筋應當固定牢固,連接套筒的外露端應有保護蓋。為防止水泥漿等雜物進入連接套而影響接頭的連接質量,一定要遵循取下一個密封蓋連接一根鋼筋的施工順序。
圖2-14標准型接頭
標准型鋼筋接頭連接完畢後,套筒每端外露的完整絲扣數不宜超過2P。若外露過多,說明有絲扣損壞或者有臟物進入接頭絲扣或者絲頭小端直徑超差或用了小規格的連接套。連接套與鋼筋之間如有一圈明顯的間隙,則說明用了大規格連接套,連接了細鋼筋。出現上述情況時應立即查明原因、排除故障,重新連接鋼筋。如接頭已經不能重新連接,可以採用E50××型焊條補強,將鋼筋與連接套焊在一起,焊縫高度應等於或者大於5mm。
⑹ 鋼筋的工程質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一、鋼筋原材
1、表面銹蝕:鋼筋表面出現黃色浮銹,嚴重轉為紅色,日久後變成暗褐色,甚至發生魚鱗片剝落現象。
原因: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蝕,存放期長,倉庫環境潮濕,通風不良。
防治措施:
(1)鋼筋原料應櫻尺爛存放在倉庫或料棚內,保持地面乾燥,鋼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場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盡量縮短。淡黃色輕微浮銹不必處理。
(2)紅褐色銹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鋼刷清除,盡可能採用機械方法,對於銹蝕嚴重,發生銹皮剝落現象的應研究是否降級使用或不用。
2、混料:鋼筋品種、等級混雜不表,直徑大小不同的困團鋼筋堆放在一起,難以分辨,影響使用。特別是二級鋼和三級鋼。
原因:原材料倉庫管理不當,制度不嚴;直徑大小相近的,用目測有時分清;技術證明資料未隨鋼筋實物同時交送倉庫。
防治措施:
(1)原材料堆放,和加工後的半成品均應註明材質和規格。
(2)下料加工前因認真核對材質和規格,特別是2級剛和3級鋼。
二、鋼筋力學實驗
現象和原因:鋼筋原材力、接頭學實驗不規范:鋼筋材質單批號、數量和實驗報告單上不符,工程部位不詳細。未能按規范要求中的數量批次進行力學實驗。
防治措施:
原材:拉伸試驗每組2根長約500mm。350mm。同一廠別,同一爐號、同一規格、同一交貨狀態,每60t為一驗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計。(盤圓鋼筋試件取自不同盤、直條鋼筋在任選的兩根或兩根以上截取)。
閃光焊接接頭:同一台班內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個同級別、同直徑鋼筋焊接接頭應作為一批。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6個試件。其中3根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冷彎試驗2根長約350mm。
電弧焊接接頭:工程焊接條件:同接頭型試、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在現場條件下:每一至兩層樓同接頭型試、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3個試件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
氣壓焊接接頭:每一樓層或施工區段中同鋼筋級別3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不足300個接頭也按一批計。試件從成品中隨機切取3個試件做拉伸試驗長約500mm,接卸連接接頭:鋼筋機械連接對接頭的現場檢驗按驗收批進行。同一施工條件下採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格接頭,以500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預驗收,不足500個也作為一個驗收批。對接頭的每一驗收批,必須在工程中隨機截取3個接頭試件作抗拉強度試驗。
三、鋼筋成品保護
1、鋼筋端部直螺紋絲扣加工好以後,沒有對絲扣進行有效保護。
防治措施:鋼筋端部直螺紋絲扣加工好以後,套上塑料帽對絲扣進行保護。
2、後澆帶、施工縫等部位預留鋼筋長時間擱置,未進行防銹保護處理。
防治措施:
要求:對後澆帶、施工縫等部位預留鋼筋長擱置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的,必須對預留鋼筋進行防銹保護處理(在鋼筋表面塗刷水泥漿)。
四、鋼筋加工
1、鋼筋彎鉤長度不夠
原因:
(1)鋼筋下料長度不夠。
(2)加工機械存在偏差。
(3)省力,便於安裝。
防治措施:
(1)認真核對圖紙和熟悉規范要求,精確計算配料單。
(2)實際放樣核對料單無誤後批量加工。
(3)檢查施工機械,校正偏差。
(4)象S形拉鉤,安裝後進行手動回彎至1350。(如圖二)。
2、箍筋彎鉤長度不夠,角度小於1350。脊漏
原因及防治措施: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
(1)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於900;對於抗震要求的結構,應為1350;
(2)箍筋彎折後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構件,不易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於有抗震要求的結構,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3、螺紋盤園鋼筋調直,機械內合金頂塊過緊,致使鋼筋肋有所損傷
原因:
螺紋盤園鋼筋調直,機械內合金頂塊過緊,致使鋼筋肋有所損傷
防治措施:
螺紋盤園鋼筋調直,根據鋼筋規格調整機械內合金頂塊。確保鋼筋只要能調直即可,不得損傷鋼筋肋,更不可冷拔瘦身。
以上由中達咨詢搜集整理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⑺ 建築工程鋼筋套筒擠壓接頭質量檢驗要點有哪些
建築工程鋼筋套筒擠壓接頭質量檢驗要點如下:
一、鋼筋套筒擠壓連接開始前及施工過程中,應對每批進場鋼筋進行擠壓連接工藝檢驗。工藝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1、每種規格鋼筋的接頭試件不應少於3個;
2、接頭試件的鋼筋母材應進行抗拉強度試驗;
3、3個接頭試件強度均應符合現行行業標准《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中相應等級的強度要求,對於A級接頭,試件抗拉強度尚應大於等於0.9倍鋼筋母材的實際抗拉強度(計算實際抗拉強度時,應採用鋼筋的實際橫截面面積)。
二、鋼筋套筒擠壓接頭現場檢驗,一般只進行接頭外觀檢查和單向拉伸試驗。
1、取樣數量
同批條件為:材料、等級、型式、規格、施工條件相同。批的數量為500個接頭,不足此數時也作為一個驗收批。
對每一驗收批,應隨機抽取10%的擠壓接頭作外觀檢查;抽取3個試件作單向拉伸試驗。
在現場檢驗合格的基礎上,連續10個驗收批單向拉伸試驗合格率為100%時,可以擴大驗收批所代表的接頭數量一倍。
2、外觀檢查
擠壓接頭的外觀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1)擠壓後套筒長度應為1.10~1.15倍原套筒長度,或壓痕處套筒的外徑為0.8~0.9原套筒的外徑;
(2)擠壓接頭的壓痕道數應符合型式檢驗確定的道數;
(3)接頭處彎折不得大於4°;
(4)擠壓後的套筒不得有肉眼可見的裂縫。
如外觀質量合格數大於等於抽檢數的90%,則該批為合格。如不合格數超過抽檢數的10%,則應逐個進行復驗。在外觀不合格的接頭中抽取6個試件作單向拉伸試驗再判別。
3、單向拉伸試驗
3個接頭試件的抗拉強度均應滿足A級或B級抗拉強度的要求。如有一個試件的抗拉強度不符合要求,則加倍抽樣復驗。復驗中如仍有一個試件檢驗結果不符合要求,則該驗收批單向拉伸試驗判為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