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在什麼時候要錨固
所有的受力鋼筋都需要錨固!只是根據不同的受力情況需要選擇不同的『錨固』長版度——比如受拉區、受壓權、支座等(當然還和砼的標號、環境、鋼筋的強度及外觀形狀等有關)。
鋼筋的錨固要求由《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要求的。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鋼筋錨固計算
鋼筋的錨固當計算中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受拉鋼筋的錨固應符合下列要求:
基本錨固長度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普通鋼筋 Lab=α×(ƒy/ƒt)×d
式中:Lab—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 ƒy—普通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鋼筋錨固長度(anchorage length of steel bar)受力鋼筋通過混凝土與鋼筋的粘結將所受的力傳遞給混凝土所需的長度,用來承載上部所受的荷載。
Ⅱ 鋼筋的錨固要求有什麼樣的規范要求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2015版)規定了鋼筋的錨固要求,具體如下: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6.1.10條計算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端部錨固區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受彎承載力時,錨固長度范圍內的預應力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在錨固起點處應取為零,在錨固終點處應取為fpy,兩點之間可按線性內插法確定。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10.1.3條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正彎矩鋼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負彎矩鋼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10.1.5條簡支板或連續板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2.1.19錨固長度 anchorage length 受力鋼筋依靠其表面與混凝土的粘結作用或端部構造的擠壓作用而達到設計承受應力所需的長度。
5、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8.3.1條的規定:當計算中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受拉鋼筋(普通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應按下列公示計算:Lab=α×(fy/ft)×d。
式中:Lab為受拉鋼筋的基本錨固長度;fy為錨固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ft為混凝土的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α為錨固鋼筋的外形系數,光圓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
(2)鋼筋錨固的原則在什麼規范內擴展閱讀:
鋼筋錨固長度計算規程:
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5的修正系數。
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計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壓強度時,錨固長度不應小於相應受拉錨固長度的70%。
當縱向受拉普通鋼筋末端採用彎鉤或機械錨固措施時,包括彎鉤或錨固端頭在內的錨固長度(投影長度)可取為基本錨固長度的60%。
以上是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方法,在施工圖中的設計說明部分一般都有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可以根據圖中的要求進行檢查。
Ⅲ 梁鋼筋端部錨固一定要彎錨嗎規范說說還是長度夠了就行了
錨固必須符合101圖集上規定的長度,端部位置不夠無法直錨,就必須彎錨,彎頭平直段長度15D。
鋼筋錨固的原則:
1、梁受拉鋼筋在端支座的彎錨,其彎錨直段≥0.4laE,彎鉤段為15d並應進入邊柱的「豎向錨固帶」,且應使鋼筋彎鉤不與柱縱筋平行接觸的原則(邊柱的「豎向錨固帶」的寬度為:柱中線過5d至柱縱筋內側之間);
2、受力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不應全走保護層的原則,當水平段走混凝土保護層時,彎鉤段應在盡端角筋內側「扎入」鋼筋混凝土內;
(3)鋼筋錨固的原則在什麼規范內擴展閱讀:
鋼筋錨固
鋼筋錨固長度規范:在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中,受混凝土的極限應變值的限制,強度過高的鋼筋發揮不出其全部作用(這正是混凝土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不設Ⅳ級鋼筋的理論依據)。
所以,即便是Ⅳ級鋼筋,其強度設計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與Ⅲ級鋼筋相同),且當用於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構件時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於Ⅲ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取值按Ⅲ級鋼筋即可。
Ⅳ級鋼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級鋼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結構中並不合適,也不經濟。
另外,當鋼筋為HRB335級和HRB400級其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的修正系數。
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受壓鋼筋的錨固長度為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的0.7倍。
以上是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方法,在施工圖中的設計說明部分,一般都有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可以根據圖中的要求進行檢查。
Ⅳ 梁的下部縱向鋼筋錨固長度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的規定: 在混凝土中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f1/f2)×d。
式中:f1為鋼筋的抗拉設計強度; f2為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 a為鋼筋外形系數,光面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 d為鋼筋的公稱直徑。
另外,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5的修正系數。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混凝土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計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壓強度時,錨固長度不應小於相應受拉錨固長度的70%。
(4)鋼筋錨固的原則在什麼規范內擴展閱讀
1、鋼筋錨固長度規范:在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中,受混凝土的極限應變值的限制,強度過高的鋼筋發揮不出其全部作用。因此,高於Ⅲ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取值按Ⅲ級鋼筋即可。
2、當梁較高時,為了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φ6或φ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