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板的鋼筋怎麼算
板底筋:長度=軸距+5d+5d,根數=(垂向軸距-2條軸線梁靠板內寬度-2*50)/間距= 向上取整
負筋:長度=設旦臘纖計標注(看設計說明,標注值是否包含梁寬)+2彎鉤(彎鉤長度=板厚-2保護層厚度)。。。注意邊模仿跨負筋的局則錨固長度! ,根數同上
分布筋:長度=軸距-2邊負彎矩筋的長度+150*2,根數=(負彎矩筋伸出梁外長度-50)/間距= 向上取整
❷ 獨立基礎底板鋼筋有兩種,其中一種如下圖怎麼計算長度啊,及重量!希望前輩指點下,給個公式!謝謝~~
鋼筋長度=基礎寬度-每邊保護層x2
鋼筋根數=(基礎寬度-每邊保護層x2-d)/ds+1,如果有小數就全部收上去,如2.3根,實際是3根鋼筋。
d====鋼筋直徑
ds-------設計的鋼筋間距。
要注意看圖紙,有否說明當基礎邊長大於3m時,鋼筋長度可以剪短至基礎邊長的90%。
有了根數和長度,設計有直徑,自己就可以算體積和重量了,不多說。
❸ 一般板的鋼筋如何計算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以考慮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下面舉例說明板底通長鋼筋的計算;
工程名稱培訓工程,第2標准層,3自然層,板砼強度為20,板厚為120mm,保護層為20mm,非抗震。計算圖中右下角的鋼筋(1,2/b,c之間的板),該板水平凈長3275mm,左梁寬度250mm,右梁寬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凈長是4600mm,鋼筋的數據A10-200.如下圖:
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為50mm,板底筋伸入支座的長度為Max ( ha /2,12*d)
因為250/2=125,300/2=150 大於12*D=12*10=120,所以左右錨固取支座寬度的一半,
水平方向鋼筋的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凈長)+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3275+125+150+12.5*10=3550+125=3675
其中12.5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4600-50*2)/200+1=4500/200+1=22.5+1=24
縱向的鋼筋長度與根數和水平方向的演算法一致,不在詳講!
3、板面通長鋼筋(上層通長鋼筋)
板面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四種
La(鋼筋的錨固長度);
0.4 La +15*D(鋼筋的錨固長度的0.4倍+鋼筋直徑的15倍);
支座寬–支座保護層 + 板厚–2*保護層;
伸過支座中心線+ 板厚–2*保護層(即,支座寬度的一半+現澆板的厚度-2*現澆板的保護層)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的演算法和板底通長鋼筋一致;
根數N= ceil[(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例如:根數N=取整(3000/180)+1=17.67,取18根。
根數N=取整(3000/200)+1=16,取16根。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選擇: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❹ 板鋼筋的計算公式或者計算方式
一、普通板底筋計算
(一)、底筋長度 底筋長度=凈跨+伸進長度×2+彎鉤×2
1、當板的端支座為框架梁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框梁支座寬/2,5d)+彎鉤×2
2、當板的端支座為剪力牆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牆支座寬/2,5d)+彎鉤×2
3、當板的端支座為圈樑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圈樑支座寬/2,5d)+彎鉤×2
4、當板的端支座為砌體牆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120,板厚)+彎鉤×2
(二)、 底筋根數
情況一:底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底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底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二、麵筋計算
(一)、端支座負筋
1、端支座負筋長度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入長度+彎鉤+板內凈尺寸+彎折長度
情況一:錨入支座長度=錨固長度LaE
(1)、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2)
(2)、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
情況二:錨入支座長度=0.4La+15d
(1)、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0.4La+15d+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2)
(2)、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0.4La+15d+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
2、板端負筋根數
情況一:負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二)、端支座負筋分布筋
1、端支座負筋分布筋長度
情況一:分布筋和負筋參差150mm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
情況二:分布筋=軸線長度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
2、端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
情況一: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向上取整)
情況二: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1(向上取整)
(三)、中間支座負筋
1、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彎折長度×2
情況一: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板厚-保護層×2)×2
情況二: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板厚-保護層)×2
2、中間支座負筋根數
情況一: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四)、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
1、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長度
情況一:分布筋和負筋參差150mm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
情況二:分布筋=軸線長度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
2、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
情況一:根數=布筋范圍/間距
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布筋范圍1/分布筋間距)+(布筋范圍2/分布筋間距)(向上取整)
情況二:根數=布筋范圍/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布筋范圍1/分布筋間距+1)+(布筋范圍2/分布筋間距+1)(向上取整)
參考資料:
http://www..com/s?wd=%E6%9D%BF%E9%92%A2%E7%AD%8B%E7%9A%84%E8%AE%A1%E7%AE%97%E5%85%AC%E5%BC%8F&tn=site888_1_pg&cl=3&ie=utf-8
❺ 建築板麵筋長度怎麼計算
公式:
圖紙上的標注長度+(樓板厚-鋼筋保護層)*2+11.9*鋼筋型號*2(彎曲值)=下料長度
❻ 板筋怎麼計算
一、計算方法:
底板鋼筋根數=布筋范圍÷板筋間距+1
布筋范圍=凈跨-50*2
布筋范圍=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
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
板麵筋長度。
二、板筋的概念:
現澆板中差不多都有兩層,下層筋都是通長的,應該叫主筋,而板負筋是架起來的,板負筋根據設計的不同也不一樣,有板上全放的,也有不全放的,不全放的設計一般是長度有梁短跨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