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板鋼筋的計算公式或者計算方式
一、普通板底筋計算
(一)、底筋長度 底筋長度=凈跨+伸進長度×2+彎鉤×2
1、當板的端支座為框架梁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框梁支座寬/2,5d)+彎鉤×2
2、當板的端支座為剪力牆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牆支座寬/2,5d)+彎鉤×2
3、當板的端支座為圈樑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圈樑支座寬/2,5d)+彎鉤×2
4、當板的端支座為砌體牆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120,板厚)+彎鉤×2
(二)、 底筋根數
情況一:底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底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底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二、麵筋計算
(一)、端支座負筋
1、端支座負筋長度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入長度+彎鉤+板內凈尺寸+彎折長度
情況一:錨入支座長度=錨固長度LaE
(1)、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2)
(2)、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
情況二:錨入支座長度=0.4La+15d
(1)、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0.4La+15d+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2)
(2)、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0.4La+15d+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
2、板端負筋根數
情況一:負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二)、端支座負筋分布筋
1、端支座負筋分布筋長度
情況一:分布筋和負筋參差150mm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
情況二:分布筋=軸線長度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
2、端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
情況一: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向上取整)
情況二: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1(向上取整)
(三)、中間支座負筋
1、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彎折長度×2
情況一: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板厚-保護層×2)×2
情況二: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板厚-保護層)×2
2、中間支座負筋根數
情況一: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四)、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
1、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長度
情況一:分布筋和負筋參差150mm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
情況二:分布筋=軸線長度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
2、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
情況一:根數=布筋范圍/間距
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布筋范圍1/分布筋間距)+(布筋范圍2/分布筋間距)(向上取整)
情況二:根數=布筋范圍/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布筋范圍1/分布筋間距+1)+(布筋范圍2/分布筋間距+1)(向上取整)
參考資料:
http://www..com/s?wd=%E6%9D%BF%E9%92%A2%E7%AD%8B%E7%9A%84%E8%AE%A1%E7%AE%97%E5%85%AC%E5%BC%8F&tn=site888_1_pg&cl=3&ie=utf-8
② 圓形水池底板鋼筋12@200雙層雙向鋼筋怎麼計算
對於平面為不規則圖形的底板鋼筋,需要計算每平方米的長度或重量,然後在乘以面積就是總長度或總重量。
如下圖所示,取中間1平方米的區域。
橫縱向鋼筋長度均為1米,橫縱向根數為1÷0.2=5根,此處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在後面加1,因為中間區域不需要在數量上加1。
每平方米鋼筋長度為:1×(5+5)=10米
每平方米鋼筋重量為:0.888×10=8.88kg
所以730平方米的總長度為:730×10=7300米
總重量為:730×8.88=6482.4kg=6.482t
(鋼筋延米長度系數計算公式為0.00617×d²,d為鋼筋直徑)
如果是雙層雙向配筋,在計算結果基礎上再乘以2即可。
③ 圓形板鋼筋排布計算公式
一、一般現澆板計算方法:
現澆混凝土板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及單個面積 0.3m2以內的孔洞所佔體積。
計算公式— V= 板長×板寬×板厚
二、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與板現澆成一體。
其工程量按梁板體積和計算有梁板( 包括主、次梁與板 ) 按梁、板體積之和計算
三、無梁板系指不帶梁直接用柱帽支撐的板。
其體積按板與柱帽體積和計算
四、平板指無柱、梁而直接由牆支撐的板。
其工程量按板實體積計算。
現澆砼牆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現澆框架結構的剪力牆計算方法:
按圖示尺寸以m3計算。
應扣除門窗洞口及0.3m2以外孔洞所佔體積。
五、計算公式:
V=牆長×牆高×牆厚-0.3m2以外的門窗洞口面積×牆厚
式中:牆長—外牆按L中,內牆按L內(有柱者均算至柱側);牆高—自基礎上表面算至牆頂;牆厚—按圖紙規定。
六、金屬結構工程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金屬結構製作安裝均按圖示鋼材尺寸以噸計算,不扣除孔眼、切肢、切邊、切角的重量,焊條不另增加重量,不規則或多邊形鋼板以其外接矩形面積乘以厚度乘以單位理論重量計算。
制動桁架、制動板重量合並計算,套用制動梁定額。牆架柱、牆架梁及連接柱桿的重量合並計算,套用牆架定額。依附於鋼柱上的牛腿及懸臂梁合並計算,套用鋼柱定額。
鋼平台、走道應包括樓梯、平台、欄桿合並計算,鋼梯子應包括踏步、欄桿合並計算。
(3)圓板怎麼計算鋼筋擴展閱讀:
一、圓形板鋼筋排布計算公式
獨立基礎(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
(1) 矩形基礎: V=長×寬×高
(2) 階梯形基礎: V=∑各階 ( 長×寬×高 )
(3) 截頭方錐形基礎: V=V1 V2=1/6 h1 ×[A×B (A a)(B b) a×b] A×B ×h2
其中:V1—基礎上部稜台體積,V2—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二、計算公式講解:
1、無梁平板的計算,常用的有總彎矩分配法(經驗系數法)和等代框架法。總彎矩分配法將平板分別沿縱向和橫向看成是多跨連續單向板,先算出由均布荷載所產生的簡支板總彎矩。
2、再將總彎矩分配於柱上板帶和跨中板帶的支座和跨中。經驗分配系數根據試驗研究和實踐經驗並適當考慮鋼筋混凝土板的內力重分布特性而確定,在有關規范中可以查到。該法以其計算簡便而被廣泛採用。
3、等代框架法將整個結構分別沿縱橫柱列方向劃分為具有「框架柱」和「框架梁」的縱向與橫向框架,按一般結構力學的方法進行計算,然後將彎矩按有關規范的規定比例。
4、分配於柱上板帶和跨中板帶。等代框架梁的寬度為:當豎向荷載作用時,取等於板跨中心線間的距離;當水平荷載作用時,取等於板跨中心線間距離的一半。
5、無梁平板的配筋,由平行於柱網軸線的雙向鋼筋網組成,沿縱橫方向的柱上板帶和跨中板帶的正負鋼筋如同單向多跨連續板一樣布置。當跨度較大時。
6、可配置無粘結後張預應力鋼絲束。無梁平板的施工方法有逐層現澆法和在現場地面就地疊層預制,然後提升至預定層高的升板施工法。
④ 有誰知道直徑23M圓形建築底板布置雙向雙層鋼筋間距200mm,怎麼計算鋼筋總長嗎 謝謝!!
先取一個方向的一半計算
最長鋼筋按23m,最短0,平均長度11.5m
間距200,長度11.5m,共58根
總長度 11.5*58=667m
667*4=2668m
這個只能是粗略數字,你看圖紙按這個方法能算出具體的
⑤ 圓形水池底板鋼筋12@200雙層雙向鋼筋怎麼計算
「Φ12@200單層雙向鋼筋每平方重量」的計算公式是:
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乘以長度L。
0.617是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G/m=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
其實記住建設工程常用的鋼筋重量也很簡單。
φ6=0.222Kgφ6.5=0.26kgφ8=0.395kg。
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
Φ18=2.0kgΦ20=2.47kgΦ22=2.986kgΦ25=3.856kgΦ28=4.837kg。
(5)圓板怎麼計算鋼筋擴展閱讀:
按設計要求紮好底板鋼筋,底層鋼筋可用小塊石墊高保持保護層厚度。如用腳手,面層鋼筋可用鉛絲吊在腳手上。如無腳手則混凝土振搗時應注意麵層鋼筋不要沉下去。
拌和混凝土的水泥,最好不要用摻過多摻合料的水泥,因摻合料輕,容易集中表面,對面板抗沖不利。砂、石子均應經過篩洗,表面不準帶有泥土或其他雜物。石子一般按小石0.5~2,中石2~4、大石4~8厘米粒徑分級,碎石或礫石都可以使用。混凝土中也可埋入部分塊石。
人工拌和混凝土在拌板上進行,首先用鐵杴干拌水泥和砂,至少拌和三次,至顏色均勻,看不到成片的砂或水泥存在。然後加入石子。
用噴壺逐漸灑規定數量的水,由兩個工人對面用鐵杴翻動,一個工人用四齒耙拌和,來回翻動數次,至完全均勻為止。已經拌好的混凝土必須立即使用,不準在工作台上堆放半小時以上。
較大型的混凝土施工,可用拌和機拌合混凝土,拌和時間不要短於1分鍾。
澆築混凝土,人工拌和的混凝土可直接用杴推入倉內,用振搗器振搗或用鐵釺人工搗固。面板底坡緩於1:3時,一般表面不需模板,可用泥鏝抹平。如坡度較陡應臨時用木板攔擋,待停止振搗後拆除,用泥鏝抹平,也可採用較干硬的混凝士,用木夯搗實。
⑥ 請問圓形板的鋼筋量怎樣計算
圓形板如果是雙向的,你只用求出圓1/4直徑處那根鋼筋的長度,作為平均長度,再乘以總根數就行了。根數是直徑/分布間距(取整數加1,如52.3則為53)+1(54根),雙向就*2,如果是雙層雙向就*4。
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⑦ 圓形風機基礎底板鋼筋怎麼計算半徑為10米,直徑28的鋼筋@150,正交布置
1、手算:A、每根計算。用圓及三角函數進行計算
B、畫圖,用比例尺量
C、用CAD畫圖,用查詢功能進行查詢尺寸
2、機算:用電腦軟體進行計算
⑧ 圓形底板配筋如何計算
用數學方法可以算復,就是一個坐標制系,原點對應圓心,圓的軌跡就是拋物線,可以算出來,
另外一個簡潔的辦法就是在地上畫個直徑2米的圓圈,然後自己20cm一檔劃橫線,量一下就好了,一定算上彎鉤長度,鋼筋下料么,像你這種情況0.5cm-1cm來去的誤差沒關系的 還微積分 要那麼准幹嘛??
⑨ 圓形底板鋼筋長度計算和根數
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 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