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震框架樑上、下部鋼筋伸入端支座錨固問題
要求梁鋼筋伸入端支座的平直段和彎折垂直段都必須分別滿足大於0.4laE和15d
或者直錨達到laE
實例1,換小直徑鋼筋
實例2,框架主次梁相交,次梁鋼筋錨固,按照第86頁。不滿足,換小直徑鋼筋
⑵ 鋼筋的綁扎要求及注意事項
梁鋼筋的綁扎要求及注意事項 :
1、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
2、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4、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6、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
7、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8、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梁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梁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梁筋緊密綁扎到位。 9、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10、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⑶ 土木工程制圖:簡述梁縱向鋼筋間距的構造要求,在線等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9.2.1
3 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30mm和1.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當下部鋼筋多於2層時,2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2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框架結構鋼筋綁扎
框架結構鋼筋綁扎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本工藝標准適用於多層工業及民用建築現澆框架、框架-剪力牆結構鋼筋綁扎工程。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鋼筋:應有出廠合格證、按規定作力學性能復試。當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應無老銹及油污。
2.1.2 成型鋼筋:必須符合配料單的規格、尺寸、形狀、數量,並應有加工出廠合格證。
2.1.3 鐵絲:可採用20~22號鐵絲(火燒絲)或鍍鋅鐵絲(鉛絲)。鐵絲切斷長度要滿足使用要求。
2.1.4 墊塊:用水泥砂漿製成,50mm見方,厚度同保護層,破塊內預埋20~22號火燒絲。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撐筋。
2.1.5 主要機具:鋼筋鉤子、撬棍、扳子、綁扎架、鋼絲刷子、手推車、粉筆、尺子等。
2.2 作業條件:
2.2.1 鋼筋進場後應檢查是否有出廠證明、復試報告,並按施工平面圖中指定的位置,按規格、使用部位、編號分別加墊木堆放。
2.2.2 鋼筋綁扎前,應檢查有無銹蝕,除銹之後再運至綁扎部位。
2.2.3 熟悉圖紙、按設計要求檢查已加工好的鋼筋規格、形狀、數量是否正確。
2.2.4 做好抄平放線工作,彈好水平標高線,柱、牆外皮尺寸線。
2.2.5 根據彈好的外皮尺寸線,檢查下層預留搭接鋼筋的位置、數量、長度,如不符合要求時,應進行處理。綁扎前先整理調直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並將銹蝕、水泥砂漿等污垢清除干凈。
2.2.6 根據標高檢查下層伸出搭接筋處的混凝土表面標高(柱頂、牆頂)是否符合圖紙要求,如有鬆散不實之處,要剔除並清理干凈。
2.2.7 模板安裝完並辦理預檢,將模板內雜物清理干凈。
2.2.8 按要求搭好腳手架。
2.2.9 根據設計圖紙及工藝標准要求,向班組進行技術交底。
3.1 綁柱子鋼筋:
3.1.1 工藝流程:
套柱箍筋 → 搭接綁扎豎向受力筋 → 畫箍筋間距線 → 綁箍筋
3.1.2 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後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3.1.3 搭接綁扎豎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後,綁扎瞎棗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應按表4-10(略)採用。
2. 當螺紋鋼筋直徑≤25mm時,其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按表中數值減少5d 採用。
3. 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均不小於300mm.綁扎接頭的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到搭接長度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當採用焊接接頭時,從任一焊接接磨核拆頭中心至長度為鋼筋直徑35倍且不小於500mm的區段內,有接頭鋼筋面積占鋼筋總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宜超過50%;受壓區不限制。
3.1.4 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3.1.5 柱箍筋綁扎
3.1.5.1 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採用纏扣綁扎,如圖 4-19(略)。
3.1.5.2 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
3.1.5.3 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並綁扎牢固,見圖 4-20(略)。
3.1.5.4 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見圖4-21(略)。如箍筋採用90°搭接,搭接處應焊接,焊縫長度單面焊縫不小於5d.
3.1.5.5 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間距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見圖4-22(略)。
3.1.5.6 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豎筋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准確。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3.2 綁剪力牆鋼氏簡筋:
3.2.1 工藝流程:
立2~4根豎筋 → 畫水平障距 → 綁定位橫筋 → 綁其餘橫筋 → 綁其餘橫豎筋
3.2.2 立2~4根豎筋:將豎筋與下層伸出的搭接筋綁扎,在豎筋上畫好水平筋分檔標志,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並在橫筋上畫好豎筋分檔標志,接著綁其餘豎筋,最後再綁其餘橫筋。橫筋在豎筋裡面或外面應符合設計要求。
3.2.3 豎筋與伸出搭接筋的搭接處需綁3根水平筋,其搭接長度及位置均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按表4-11(略)施工。
3.2.4 剪力牆筋應逐點綁扎,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扎墊塊或用塑料卡。
3.2.5 剪刀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如先澆築柱混凝土後綁剪刀牆筋時,柱內要預留連接筋或柱內預埋鐵件,待柱拆模綁牆筋時作為連接用。其預留長度應符合設計或規范的規定。
3.2.6 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位元組點、聯梁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
3.2.7 合模後對伸出的豎向鋼筋應進行修整,宜在搭接處綁一道橫筋定位,澆築混凝土時應有專人看管,澆築後再次調整以保證鋼筋位置的准確。
3.3 梁鋼筋綁扎:
3.3.1 工藝流程:
模內綁扎:畫主次梁箍筋間距 → 放主梁次梁箍筋 → 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 →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 → 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 → 按箍筋間距綁扎 → 穿次樑上層縱向鋼筋 → 按箍筋間距綁扎
模外綁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綁紮成型後再入模內):畫箍盤間距 → 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 → 在橫桿上面放箍筋 →穿主梁下層縱筋 → 穿次梁下層鋼筋 → 穿主樑上層鋼筋 → 按箍筋間距綁扎 →穿次樑上層縱筋 → 按箍筋間距綁扎
3.3.2 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3.3.3 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問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3.3.4 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
3.3.5 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如圖4-23(略)。
3.3.6 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3.3.7 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3.3.8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3.3.9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
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3.4 板鋼筋綁扎:
3.4.1 工藝流程:清理模板 → 模板上畫線 → 綁板下受力筋 → 綁負彎短鋼筋
3.4.2 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3.4.3 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3.4.4 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3.4.5 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圖4-24)(略)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3.4.6 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1.5m.墊塊的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板的保護層厚度應為15mm,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3.5 樓梯鋼筋綁扎:
3.5.1 工藝流程:
劃位置線 → 綁主筋 → 綁分布筋 → 綁踏步筋
3.5.2 在樓梯底板上劃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
3.5.3 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
3.5.4 底板筋綁完,待踏步模板吊綁支好後,再綁扎踏步鋼筋。主筋接頭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
4.1 保證項目:
4.1.1 鋼筋的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4.1.2 鋼筋的表面必須清潔。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經除銹後仍留有麻點的鋼筋,嚴禁按原規格使用。鋼筋表面應保持清潔。
4.l.3 鋼筋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錨固長度、接頭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4.1.4 鋼筋對焊接頭的機械性能結果,必須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的專門規定。
4.2 基本項目:
4.2.1 缺扣、松扣的數量不超過綁扣數的10%,且不應集戶。
4.2.2 彎鉤的朝向應正確,綁扎接頭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不小於規定值。
4.2.3 箍筋的間距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有抗震要求時,彎鉤角度為135°,彎鉤平直長度為10d.
4.2.4 鋼筋對焊接頭,Ⅰ、Ⅱ、Ⅲ級鋼筋無燒傷和橫向裂紋,焊包均勻。對焊接頭處彎折不大於4°,對焊接頭處鋼筋軸線的偏移不大於0.1d,且不大於2rnm.
4.3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4-12(略)。
5.1 柱子鋼筋綁扎後,不準踩踏。
5.2 樓板的彎起鋼筋、負彎矩鋼筋綁好後,不準在上面踩踏行走。澆築混凝土時派鋼筋工專門負責修理,保證負彎矩筋位置的正確性。
5.3 綁扎鋼筋時禁止碰動預埋件及洞口模板。
5.4 鋼模板內面塗隔離劑時不要污染鋼筋。
5.5 安裝電線管、暖衛管線或其他設施時,不得任意切斷和移動鋼筋。
6.1 澆築混凝土前檢查鋼筋位置是否正確,振搗混凝土時防止碰動鋼筋,澆完混凝土後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牆筋位移。
6.2 梁鋼筋骨架尺寸小於設計尺寸:配製箍筋時應按內皮尺寸計算。
6.3 梁、柱核心區箍筋應加密,熟悉圖紙按要求施工。
6.4 箍筋末端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6.5 梁主筋進支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彎起鋼筋位置應准確。
6.6 板的彎起鋼筋和負彎矩鋼筋位置應准確,施工時不應踩到下面。
6.7 綁板的鋼筋時用尺桿劃線,綁扎時隨時找正調直,防止板筋不順直,位置不準。
6.8 綁豎向受力筋時要吊正,搭接部位綁3個扣,綁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順扣。層高超過4m時,搭架子進行綁扎,並採取措施固定鋼筋,防止柱、牆鋼筋骨架不垂直。
6.9 在鋼筋配料加工時要注意,端頭有對焊接頭時,要避開搭接范圍,防止綁扎接頭內混入對焊接頭。
3.1 工藝流程:
3.1.1 簿型小規格塊材(邊長小於40mm)工藝流程:基層處理 → 吊垂直、套方、找規矩、貼灰餅 → 抹底層砂漿 → 彈線分析 →排塊材 → 浸塊材 → 鑲貼塊材 → 表面勾縫與擦縫
3.1.2 大規格塊材(邊長大於40mm)工藝流程:施工准備 (鑽孔、剔槽 → 穿銅絲或鍍鋅絲與塊材固定 → 綁扎、固定鋼筋網 →吊垂直、找規矩彈線 → 安裝大理石、磨光花崗石或預制水磨石 → 分層灌漿 → 擦縫
3.2 薄型小規格塊材(一般厚度10mm以下):邊長小於40mm,可採用粘貼方法。
3.2.1 進行基層處理和吊垂直、套方、找規矩,其他可參見鑲貼面磚施工要點有關部分。要注意同一牆面不得有一排以上的非整磚,並應將其鑲貼在較隱蔽的部位。
3.2.2 在基層濕潤的情況下,先刷107膠素水泥漿一道(內摻水重10%的107膠),隨刷隨打底;底灰採用1∶3水泥砂漿,厚度約12mm.,分二遍操作,第一遍約5mm,第二遍約7mm,待底灰壓實刮平後,將底子灰表面劃毛。
3.2.3 待底子灰凝固後便可進行分塊彈線,隨即將已濕潤的塊材抹上厚度為2~3mm的素水泥漿,內摻水重20%的107膠進行鑲貼(也可以用膠粉),用木錘輕敲,用靠尺找平找直。
3.3 大規格塊材:邊長大於40mm,鑲貼高度超過1m時,可採用安裝方法。
3.3.1 鑽孔、剔槽:安裝前先將飾面板按照設計要求用台鑽打眼,事先應釘木架使鑽頭直對板材上端面,在每塊板的上、下兩個面打眼,孔位打在距板寬的兩端1/4處,每個面各打兩個眼,孔徑為5mm,深度為12mm,孔位距石板背面以8mm為宜(指鑽孔中心)。如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崗石,板材寬度較大時,可以增加孔數。鑽孔後用金鋼鏨子把石板背面的孔壁輕輕剔一道槽,深5mm左右,連同孔服形成象鼻眼,以備埋卧銅絲之用(圖9-6)(略)。
若飾面板規格較大,特別是預制水磨石和磨光花崗石板,如下端不好控綁鍍鋅鉛絲或銅絲時,亦可在未鑲貼飾面板的一側,採用手提輕便小薄砂輪(4~5mm),按規定在板高的1/4處上、下各開一槽(槽長約3~4mm,槽深約12mm與飾面板背面打通,豎槽一般居中,亦可偏外,但以不損壞外飾面和不反鹼為宜),可將鍍鋅鉛絲或銅絲卧入槽內,便可拴綁與鋼筋網固定。此法亦可直接在鑲貼現場做。
3.3.2 穿鋼絲或鍍鋅鉛絲:把備好的銅絲或鍍鋅鉛絲剪成長20cm左右,一端用木楔粘環氧樹脂將銅絲或鍍鋅鉛絲模進孔內固定牢固,另一端將銅絲或鍍鋅鉛絲順孔槽彎曲並卧入槽內,使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網石板上、下端面沒有銅絲或鍍鋅鉛絲突出,以便和相鄰石板接縫嚴密。
3.3.3 綁扎鋼筋網:首先剔出牆上的預埋筋,把牆面鑲貼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的部位清掃干凈。先綁扎一道豎向φ6鋼筋,並把綁好的豎筋用預埋筋彎壓於牆面。橫向鋼筋為綁扎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崗石板材所用,如板材高度為60cm時,第一道橫筋在地面以上10cm處與主筋綁牢,用作綁扎第一層板材的下口固定銅絲或鍍鋅鋁絲。第二道橫筋綁在50cm水平線上7~8cm,比石板上口低2~3cm處,用於綁扎第一層石板上口固定銅絲或鍍鋅鉛絲,再往上每60cm綁一道橫筋即可。
3.3.4 彈線:首先將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崗石的牆面、柱面和門窗套用大線墜從上至下找出垂直(高層應用經緯儀找垂直)。應考慮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崗石板材厚度、灌注砂漿的空隙和鋼筋網所佔尺寸,一般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崗石外皮距結構面的厚度應以5~7cm為宜。找出垂直後,在地面上順牆彈出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板等外廓尺寸線(柱面和門窗套等同)。此線即為第一層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等的安裝基準線。編好號的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板等在彈好的基準線上畫出就位線,每塊留1mm縫隙(如設計要求拉開縫,則按設計規定留出縫隙)。
3.3.5 安裝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崗石:按部位取石板並舒直銅絲或鍍鋅鉛絲,將石板就位,石板上口外仰,右手伸入石板背面,把石板下口銅絲或鍍鋅鉛絲綁扎在橫筋上。綁時不要太緊可留餘量,只要把銅絲或鍍鋅鉛絲和橫筋栓牢即可(灌漿後即會錨固),把石板豎起,便可綁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崗石板上口銅絲或鍍鋅鉛絲,並用木楔子墊穩,塊材與基層間的縫隙(即灌漿厚度)一般為30~50mm.用靠尺板檢查調整木楔,再拴緊銅絲或鍍鋅鉛絲,依次向另一方進行。柱面可按順時針方向安裝,一般先從正面開始。第一層安裝完畢再用靠尺板找垂直,水平尺找平整,方尺找陰陽角方正,在安裝石板時如灰現石板規格不準確或石板之間的空隙不符,應用鉛皮墊牢,使石板之間縫隙均勻一致,並保持第一層石板上口的平直。找完垂直、平整、方正後,用碗調制熟石膏,把調成粥狀的石膏貼在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崗石板上下之間,使這二層石板結成一整體,木楔處亦可粘貼石膏,再用靠尺板檢查有無變形,等石膏硬化後方可灌漿(如設計有嵌縫塑料軟管者,應在灌漿前塞放好)。
3.3.6 灌漿:把配合比為1∶2.5水泥砂漿放入半截大桶加水調成粥狀(稠度一般為 8~ 12cm),用鐵簸箕舀漿徐徐倒入,注意不要碰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板,邊灌邊用橡皮錘輕輕敲擊石板面使灌入砂漿排氣。第一層澆灌高度為15cm,不能超過石板高度的1/3;第一層灌漿很重要,因要錨固石板的下口銅絲又要固定石板,所以要輕輕操作,防止碰撞和猛灌。如發生石板外移錯動,應立即拆除重新安裝。
第一次灌入15cm後停 l~2h,等砂漿初凝,此時應檢查是否有移動,再進行第二層灌漿,灌漿高度一般為20~30cm,待初凝後再繼續灌漿。第三層灌漿至低於板上口5~ 10cm處為止。
3.3.7 擦縫:全部石板安裝完畢後,清除所有石膏和余漿痕跡,用麻布擦洗干凈,並按石板顏色調制色漿嵌縫,邊嵌邊擦乾凈,使縫隙密實、均勻、干凈、顏色一致。
3.3.8 柱子貼面:安裝柱面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崗石,其彈線、鑽孔、綁鋼筋和安裝等工序與鑲貼牆面方法相同,要注意灌漿前用木方子釘成槽形木卡子,雙面卡住大理石板或預制水磨石板,以防止灌漿時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崗石板外脹。
3.4 夏期安裝室外大理石或預制水磨石、磨光花崗石時,應有防止暴曬的可靠措施。
3.5 冬期施工:
3.5.1 灌縫砂漿應採取保溫措施,砂漿的溫度不宜低於5℃。
3.5.2 灌注砂漿硬化初期不得受凍。氣溫低於 5℃時,室外灌注砂漿可摻入能降低凍結溫度的外加劑,其摻量應由試驗確定。
3.5.3 用凍結法砌築的牆,應待其解凍後方可施工。
3.5.4 冬期施工,鑲貼飾面板宜供暖也可採用熱空氣或帶煙囪的火爐加速乾燥。採用熱空氣時,應設通風設備排除濕氣。並設專人進行測溫控制和管理,保溫養護7~9d.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