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t梁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多少

t梁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4-06-24 21:48:54

『壹』 T梁端頭主筋加強筋需要與主筋焊接嗎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_T_F50-2011)中關於樁基鋼筋籠的只有這么幾點:
4.3.5灌注樁鋼筋骨架的製作及女裝
鋼筋骨架的製作、運輸及吊裝就位應符介下列技術要求:
1 鋼筋骨架的製作應符介設計要求和本規范第4章的有關規定。
2 長樁骨架宜分段製作,分段長度應根據吊裝條件確定,應確保小變形,接頭應錯開。
3 應在骨架外側設置控制保護層厚度的墊塊,其間距豎向為2m}橫向圓周小得少於4處。
骨架頂端應設置吊環。
4 架入孔一般用吊機,無吊機時,可採用鑽機鑽架、灌注塔架。起吊應按骨架長度的編號入孔。
5 鋼筋骨架的製作和吊放的允許偏差為:主筋間距±10mm;箍筋間距±20mm;骨架外徑±10mm;骨架傾斜度±0.5%;骨架保護層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頂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6 變截面樁鋼筋骨架吊放按設計要求施工。

沒有具體的規定,所以通常考慮整個骨架的穩固,主筋與加強筋是焊接的,箍筋與主筋部分點焊,主要是綁扎

『貳』 怎樣保證T梁各部位的鋼筋保護層的厚度

一、保證T梁各部位的鋼筋保護層的厚度方法:
1、注意箍筋製作尺寸,保護層是箍筋外緣到構件邊的距離。
2、保護層厚度是依據構件所處環境及砼強度等級而定。施工圖說明很清楚,應照圖施工。
3、按企業工法規定的要求製作、安裝好墊塊。
4、澆、搗砼時專人看管。
二、鋼筋保護層,是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最外層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出自目前最新圖集11G101,原老圖集03G101為:主鋼筋或縱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

『叄』 40米T梁運梁車寬度

高速公路預制T梁梁長40米,寬1.7米,高2.17米,混凝土總方量53.37立方米
該,對T梁鋼模板和砂、碎石、鋼筋及外加劑等原材料進行嚴格把關,
對T梁施工工藝和技術要點進行細致交底,對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鋼筋保護層厚度、鋼筋間距等關鍵工序進行了跟蹤控制,確保各項施工規范、到位。

『肆』 橋梁板裂縫問題

我先說一下關於裂縫方向如果是預應力布置不合理造成的大多是縱向,構造筋不夠就會造成橫向。但是很多原因有很多。
找了一篇較好的論文。

至於裂縫寬度請看看規范:
《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裂縫計算那塊
記得是部分預應力容許裂縫寬度是0.1mm,全預應力不允許出現裂縫,鋼鋼筋混凝土構件是0.2mm。

混凝土因其取材廣泛、價格低廉、抗壓強度高、可澆築成各種形狀,並且耐火性好、不易風化、養護費用低,成為當今世界建築結構中使用最廣泛的建築材料。混凝土最主要的缺點是抗拉能力差,容易開裂。大量的工程實踐和理論分析表明,幾乎所有的混凝土構件均是帶裂縫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縫很細,甚至肉眼看不見(<0.05mm),一般對結構的使用無大的危害,可允許其存在;有些裂縫在使用荷載或外界物理、化學因素的作用下,不斷產生和擴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護層剝落、鋼筋腐蝕,使混凝土的強度和剛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嚴重時甚至發生垮塌事故,危害結構的正常使用,必須加以控制。我國現行公路、鐵路、建築、水利等部門設計規范均採用限制構件裂縫寬度的辦法來保障混凝土結構的正常使用。本文所討論的僅指後一類裂縫。
近年來,我國交通基礎建設得到迅猛發展,各地興建了大量的混凝土橋梁。在橋梁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有關因出現裂縫而影響工程質量甚至導橋梁垮塌的報道屢見不鮮。混凝土開裂可以說是「常發病」和「多發病」,經常困擾著橋梁工程技術人員。其實,如果採取一定的設計和施工措施,很多裂縫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混凝土橋梁裂縫的認識,盡量避免工程中出現危害較大的裂縫,本文盡可能對混凝土橋梁裂縫的種類和產生的原因作較全面的分析、總結,以方便設計、施工找出控制裂縫的可行辦法,達到防範於未然的作用。

混凝土橋梁裂縫種類、成因
實際上,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成因復雜而繁多,甚至多種因素相互影響,但每一條裂縫均有其產生的一種或幾種主要原因。混凝土橋梁裂縫的種類,就其產生的原因,大致可劃分如下幾種:

一、荷載引起的裂縫
混凝土橋梁在常規靜、動荷載及次應力下產生的裂縫稱荷載裂縫,歸納起來主要有直接應力裂縫、次應力裂縫兩種。
直接應力裂縫是指外荷載引起的直接應力產生的裂縫。裂縫產生的原因有:
1、
設計計算階段,結構計算時不計算或部分漏算;計算模型不合理;結構受力假設與實際受力不符;荷載少算或漏算;內力與配筋計算錯誤;結構安全系數不夠。結構設計時不考慮施工的可能性;設計斷面不足;鋼筋設置偏少或布置錯誤;結構剛度不足;構造處理不當;設計圖紙交代不清等。
2、
施工階段,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機具、材料;不了解預制結構結構受力特點,隨意翻身、起吊、運輸、安裝;不按設計圖紙施工,擅自更改結構施工順序,改變結構受力模式;不對結構做機器振動下的疲勞強度驗算等。
3、 使用階段,超出設計載荷的重型車輛過橋;受車輛、船舶的接觸、撞擊;發生大風、大雪、地震、爆炸等。
次應力裂縫是指由外荷載引起的次生應力產生裂縫。裂縫產生的原因有:
1、
在設計外荷載作用下,由於結構物的實際工作狀態同常規計算有出入或計算不考慮,從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應力導致結構開裂。例如兩鉸拱橋拱腳設計時常採用布置「X」形鋼筋、同時削減該處斷面尺寸的辦法設計鉸,理論計算該處不會存在彎矩,但實際該鉸仍然能夠抗彎,以至出現裂縫而導致鋼筋銹蝕。
2、
橋梁結構中經常需要鑿槽、開洞、設置牛腿等,在常規計算中難以用准確的圖式進行模擬計算,一般根據經驗設置受力鋼筋。研究表明,受力構件挖孔後,力流將產生繞射現象,在孔洞附近密集,產生巨大的應力集中。在長跨預應力連續梁中,經常在跨內根據截面內力需要截斷鋼束,設置錨頭,而在錨固斷面附近經常可以看到裂縫。因此,若處理不當,在這些結構的轉角處或構件形狀突變處、受力鋼筋截斷處容易出現裂縫。
實際工程中,次應力裂縫是產生荷載裂縫的最常見原因。次應力裂縫多屬張拉、劈裂、剪切性質。次應力裂縫也是由荷載引起,僅是按常規一般不計算,但隨著現代計算手段的不斷完善,次應力裂縫也是可以做到合理驗算的。例如現在對預應力、徐變等產生的二次應力,不少平面桿系有限元程序均可正確計算,但在40年前卻比較困難。在設計上,應注意避免結構突變(或斷面突變),當不能迴避時,應做局部處理,如轉角處做圓角,突變處做成漸變過渡,同時加強構造配筋,轉角處增配斜向鋼筋,對於較大孔洞有條件時可在周邊設置護邊角鋼。
荷載裂縫特徵依荷載不同而異呈現不同的特點。這類裂縫多出現在受拉區、受剪區或振動嚴重部位。但必須指出,如果受壓區出現起皮或有沿受壓方向的短裂縫,往往是結構達到承載力極限的標志,是結構破壞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截面尺寸偏小。根據結構不同受力方式,產生的裂縫特徵如下:
1、 中心受拉。裂縫貫穿構件橫截面,間距大體相等,且垂直於受力方向。採用螺紋鋼筋時,裂縫之間出現位於鋼筋附近的次裂縫。
2、 中心受壓。沿構件出現平行於受力方向的短而密的平行裂縫。
3、
受彎。彎矩最大截面附近從受拉區邊沿開始出現與受拉方向垂直的裂縫,並逐漸向中和軸方向發展。採用螺紋鋼筋時,裂縫間可見較短的次裂縫。當結構配筋較少時,裂縫少而寬,結構可能發生脆性破壞。
4、 大偏心受壓。大偏心受壓和受拉區配筋較少的小偏心受壓構件,類似於受彎構件。
5、 小偏心受壓。小偏心受壓和受拉區配筋較多的大偏心受壓構件,類似於中心受壓構件。
6、 受剪。當箍筋太密時發生斜壓破壞,沿梁端腹部出現大於45°方向的斜裂縫;當箍筋適當時發生剪壓破壞,沿梁端中下部出現約45°方向相互平行的斜裂縫。
7、 受扭。構件一側腹部先出現多條約45°方向斜裂縫,並向相鄰面以螺旋方向展開。
8、 受沖切。沿柱頭板內四側發生約45°方向斜面拉裂,形成沖切面。
9、局部受壓。在局部受壓區出現與壓力方向大致平行的多條短裂縫。

二、 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
混凝土具有熱脹冷縮性質,當外部環境或結構內部溫度發生變化,混凝土將發生變形,若變形遭到約束,則在結構內將產生應力,當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時即產生溫度裂縫。在某些大跨徑橋梁中,溫度應力可以達到甚至超出活載應力。溫度裂縫區別其它裂縫最主要特徵是將隨溫度變化而擴張或合攏。引起溫度變化主要因素有:

1、年溫差。一年中四季溫度不斷變化,但變化相對緩慢,對橋梁結構的影響主要是導致橋梁的縱向位移,一般可通過橋面伸縮縫、支座位移或設置柔性墩等構造措施相協調,只有結構的位移受到限制時才會引起溫度裂縫,例如拱橋、剛架橋等。我國年溫差一般以一月和七月月平均溫度的作為變化幅度。考慮到混凝土的蠕變特性,年溫差內力計算時混凝土彈性模量應考慮折減。

2、日照。橋面板、主梁或橋墩側面受太陽曝曬後,溫度明顯高於其它部位,溫度梯度呈非線形分布。由於受到自身約束作用,導致局部拉應力較大,出現裂縫。日照和下述驟然降溫是導致結構溫度裂縫的最常見原因

3、驟然降溫。突降大雨、冷空氣侵襲、日落等可導致結構外表面溫度突然下降,但因內部溫度變化相對較慢而產生溫度梯度。日照和驟然降溫內力計算時可採用設計規范或參考實橋資料進行,混凝土彈性模量不考慮折減。

4、水化熱。出現在施工過程中,大體積混凝土(厚度超過2.0米)澆築之後由於水泥水化放熱,致使內部溫度很高,內外溫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現裂縫。施工中應根據實際情況,盡量選擇水化熱低的水泥品種,限制水泥單位用量,減少骨料入模溫度,降低內外溫差,並緩慢降溫,必要時可採用循環冷卻系統進行內部散熱,或採用薄層連續澆築以加快散熱。
5、蒸汽養護或冬季施工時施工措施不當,混凝土驟冷驟熱,內外溫度不均,易出現裂縫。

6、預制T梁之間橫隔板安裝時,支座預埋鋼板與調平鋼板焊接時,若焊接措施不當,鐵件附近混凝土容易燒傷開裂。採用電熱張拉法張拉預應力構件時,預應力鋼材溫度可升高至350℃,混凝土構件也容易開裂。試驗研究表明,由火災等原因引起高溫燒傷的混凝土強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明顯降低,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隨之下降,混凝土溫度達到300℃後抗拉強度下降50%,抗壓強度下降60%,光圓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下降80%;由於受熱,混凝土體內游離水大量蒸發也可產生急劇收縮。

三、 收縮引起的裂縫
在實際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縮所引起的裂縫是最常見的。在混凝土收縮種類中,塑性收縮和縮水收縮(干縮)是發生混凝土體積變形的主要原因,另外還有自生收縮和炭化收縮。
塑性收縮。發生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澆築後4~5小時左右,此時水泥水化反應激烈,分子鏈逐漸形成,出現泌水和水分急劇蒸發,混凝土失水收縮,同時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時混凝土尚未硬化,稱為塑性收縮。塑性收縮所產生量級很大,可達1%左右。在骨料下沉過程中若受到鋼筋阻擋,便形成沿鋼筋方向的裂縫。在構件豎向變截面處如T梁、箱梁腹板與頂底板交接處,因硬化前沉實不均勻將發生表面的順腹板方向裂縫。為減小混凝土塑性收縮,施工時應控制水灰比,避免過長時間的攪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搗要密實,豎向變截面處宜分層澆築。
縮水收縮(干縮)。混凝土結硬以後,隨著表層水分逐步蒸發,濕度逐步降低,混凝土體積減小,稱為縮水收縮(干縮)。因混凝土表層水分損失快,內部損失慢,因此產生表面收縮大、內部收縮小的不均勻收縮,表面收縮變形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當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過其抗拉強度時,便產生收縮裂縫。混凝土硬化後收縮主要就是縮水收縮。如配筋率較大的構件(超過3%),鋼筋對混凝土收縮的約束比較明顯,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現龜裂裂紋。
自生收縮。自生收縮是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水泥與水發生水化反應,這種收縮與外界濕度無關,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縮,如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負的(即膨脹,如礦渣水泥混凝土與粉煤灰水泥混凝土)。
炭化收縮。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泥的水化物發生化學反應引起的收縮變形。炭化收縮只有在濕度50%左右才能發生,且隨二氧化碳的濃度的增加而加快。炭化收縮一般不做計算。
混凝土收縮裂縫的特點是大部分屬表面裂縫,裂縫寬度較細,且縱橫交錯,成龜裂狀,形狀沒有任何規律。
研究表明,影響混凝土收縮裂縫的主要因素有:

1、水泥品種、標號及用量。礦渣水泥、快硬水泥、低熱水泥混凝土收縮性較高,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礬土水泥混凝土收縮性較低。另外水泥標號越低、單位體積用量越大、磨細度越大,則混凝土收縮越大,且發生收縮時間越長。例如,為了提高混凝土的強度,施工時經常採用強行增加水泥用量的做法,結果收縮應力明顯加大。
2、骨料品種。骨料中石英、石灰岩、白雲岩、花崗岩、長石等吸水率較小、收縮性較低;而砂岩、板岩、角閃岩等吸水率較大、收縮性較高。另外骨料粒徑大收縮小,含水量大收縮越大。
3、水灰比。用水量越大,水灰比越高,混凝土收縮越大。
4、外摻劑。外摻劑保水性越好,則混凝土收縮越小。
5、養護方法。良好的養護可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應,獲得較高的混凝土強度。養護時保持濕度越高、氣溫越低、養護時間越長,則混凝土收縮越小。蒸汽養護方式比自然養護方式混凝土收縮要小。
6、外界環境。大氣中濕度小、空氣乾燥、溫度高、風速大,則混凝土水分蒸發快,混凝土收縮越快。
7、振搗方式及時間。機械振搗方式比手工搗固方式混凝土收縮性要小。振搗時間應根據機械性能決定,一般以5~15s/次為宜。時間太短,振搗不密實,形成混凝土強度不足或不均勻;時間太長,造成分層,粗骨料沉入底層,細骨料留在上層,強度不均勻,上層易發生收縮裂縫。

對於溫度和收縮引起的裂縫,增配構造鋼筋可明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尤其是薄壁結構(壁厚20~60cm)。構造上配筋宜優先採用小直徑鋼筋(φ8~φ14)、小間距布置(@10~@15cm),全截面構造配筋率不宜低於0.3%,一般可採用0.3%~0.5%。

四、 地基礎變形引起的裂縫
由於基礎豎向不均勻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結構中產生附加應力,超出混凝土結構的抗拉能力,導致結構開裂。基礎不均勻沉降的主要原因有:
1、地質勘察精度不夠、試驗資料不準。在沒有充分掌握地質情況就設計、施工,這是造成地基不均勻沉降的主要原因。比如丘陵區或山嶺區橋梁,勘察時鑽孔間距太遠,而地基岩面起伏又大,勘察報告不能充分反映實際地質情況。
2、地基地質差異太大。建造在山區溝谷的橋梁,河溝處的地質與山坡處變化較大,河溝中甚至存在軟弱地基,地基土由於不同壓縮性引起不均勻沉降。
3、結構荷載差異太大。在地質情況比較一致條件下,各部分基礎荷載差異太大時,有可能引起不均勻沉降,例如高填土箱形涵洞中部比兩邊的荷載要大,中部的沉降就要比兩邊大,箱涵可能開裂。
4、結構基礎類型差別大。同一聯橋梁中,混合使用不同基礎如擴大基礎和樁基礎,或同時採用樁基礎但樁徑或樁長差別大時,或同時採用擴大基礎但基底標高差異大時,也可能引起地基不均勻沉降。
5、分期建造的基礎。在原有橋梁基礎附近新建橋梁時,如分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左右半幅橋梁,新建橋梁荷載或基礎處理時引起地基土重新固結,均可能對原有橋梁基礎造成較大沉降。
6、地基凍脹。在低於零度的條件下含水率較高的地基土因冰凍膨脹;一旦溫度回升,凍土融化,地基下沉。因此地基的冰凍或融化均可造成不均勻沉降。
7、橋梁基礎置於滑坡體、溶洞或活動斷層等不良地質時,可能造成不均勻沉降。
8、橋梁建成以後,原有地基條件變化。大多數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浸水後,尤其是素填土、黃土、膨脹土等特殊地基土,土體強度遇水下降,壓縮變形加大。在軟土地基中,因人工抽水或乾旱季節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基土層重新固結下沉,同時對基礎的上浮力減小,負摩阻力增加,基礎受荷加大。有些橋梁基礎埋置過淺,受洪水沖刷、淘挖,基礎可能位移。地面荷載條件的變化,如橋梁附近因塌方、山體滑坡等原因堆置大量廢方、砂石等,橋址范圍土層可能受壓縮再次變形。因此,使用期間原有地基條件變化均可能造成不均勻沉降。
對於拱橋等產生水平推力的結構物,對地質情況掌握不夠、設計不合理和施工時破壞了原有地質條件是產生水平位移裂縫的主要原因。

五、鋼筋銹蝕引起的裂縫
由於混凝土質量較差或保護層厚度不足,混凝土保護層受二氧化碳侵蝕炭化至鋼筋表面,使鋼筋周圍混凝土鹼度降低,或由於氯化物介入,鋼筋周圍氯離子含量較高,均可引起鋼筋表面氧化膜破壞,鋼筋中鐵離子與侵入到混凝土中的氧氣和水分發生銹蝕反應,其銹蝕物氫氧化鐵體積比原來增長約2~4倍,從而對周圍混凝土產生膨脹應力,導致保護層混凝土開裂、剝離,沿鋼筋縱向產生裂縫,並有銹跡滲到混凝土表面。由於銹蝕,使得鋼筋有效斷面面積減小,鋼筋與混凝土握裹力削弱,結構承載力下降,並將誘發其它形式的裂縫,加劇鋼筋銹蝕,導致結構破壞。
要防止鋼筋銹蝕,設計時應根據規范要求控制裂縫寬度、採用足夠的保護層厚度(當然保護層亦不能太厚,否則構件有效高度減小,受力時將加大裂縫寬度);施工時應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強振搗,保證混凝土的密實性,防止氧氣侵入,同時嚴格控制含氯鹽的外加劑用量,沿海地區或其它存在腐蝕性強的空氣、地下水地區尤其應慎重。

六、 凍脹引起的裂縫
大氣氣溫低於零度時,吸水飽和的混凝土出現冰凍,游離的水轉變成冰,體積膨脹9%,因而混凝土產生膨脹應力;同時混凝土凝膠孔中的過冷水(結冰溫度在-78度以下)在微觀結構中遷移和重分布引起滲透壓,使混凝土中膨脹力加大,混凝土強度降低,並導致裂縫出現。尤其是混凝土初凝時受凍最嚴重,成齡後混凝土強度損失可達30%~50%。冬季施工時對預應力孔道灌漿後若不採取保溫措施也可能發生沿管道方向的凍脹裂縫。
溫度低於零度和混凝土吸水飽和是發生凍脹破壞的必要條件。當混凝土中骨料空隙多
、吸水性強;骨料中含泥土等雜質過多;混凝土水灰比偏大、振搗不密實;養護不力使混凝土早期受凍等,均可能導致混凝土凍脹裂縫。冬季施工時,採用電氣加熱法、暖棚法、地下蓄熱法、蒸汽加熱法養護以及在混凝土拌和水中摻入防凍劑(但氯鹽不宜使用),可保證混凝土在低溫或負溫條件下硬化。

七、施工材料質量引起的裂縫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劑組成。配置混凝土所採用材料質量不合格,可能導致結構出現裂縫。
1、水泥
(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中游離的氧化鈣含量超標。氧化鈣在凝結過程中水化很慢,在水泥混凝土凝結後仍然繼續起水化作用,可破壞已硬化的水泥石,使混凝土抗拉強度下降。
(2)、水泥出廠時強度不足,水泥受潮或過期,可能使混凝土強度不足,從而導致混凝土開裂。
(3)、當水泥含鹼量較高(例如超過0.6%),同時又使用含有鹼活性的骨料,可能導致鹼骨料反應。
2、砂、石骨料
(1)、砂石的粒徑、級配、雜質含量。

砂石粒徑太小、級配不良、空隙率大,將導致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影響混凝土的強度,使混凝土收縮加大,如果使用超出規定的特細砂,後果更嚴重。砂石中雲母的含量較高,將削弱水泥與骨料的粘結力,降低混凝土強度。砂石中含泥量高,不僅將造成水泥和拌和水用量加大,而且還降低混凝土強度和抗凍性、抗滲性。砂石中有機質和輕物質過多,將延緩水泥的硬化過程,降低混凝土強度,特別是早期強度。砂石中硫化物可與水泥中的鋁酸三鈣發生化學反應,體積膨脹2.5倍。

(2)、鹼骨料反應。
鹼骨料反應有三種類型:
①、鹼硅酸反應。參與這種反應的骨料有流紋岩、安山岩、凝灰岩、蛋白石、黑硅石、燧石、鱗石英、玻璃質火山岩、玉髓及微晶或變質石英等。反應發生於鹼與微晶氧化硅之間,其生成物硅膠體遇水膨脹,在混凝土中產生很大的內應力,可導致混凝土突然爆裂。這類反應是鹼骨料反應的主要形式。
②、鹼硅酸鹽反應。參與這種反應的骨料有粘土質岩石、千枚岩、硬砂岩、粉砂岩等。此類反應的特點是膨脹速度非常緩慢,混凝土從膨脹到開裂,能滲出的凝膠很少。
③、鹼碳酸岩反應。多數碳酸岩石沒有鹼活性,有特定結構的泥質細粒白雲質灰岩和泥質細粒灰質白雲岩才具有與鹼反應的鹼活性,且還須高鹼度、一定濕度環境下才能反應膨脹。
鹼骨料反應裂縫的形狀及分布與鋼筋限制有關,當限制力小時,常出現地圖狀裂縫,並在縫中有白色或透明的浸出物;當限制力強時則出現順筋裂縫。在工程實踐中必須對骨料進行鹼活性檢驗,採用對工程無害的材料,同時使用含鹼量低的水泥品種。
3、拌和水及外加劑
拌和水或外加劑中氯化物等雜質含量較高時對鋼筋銹蝕有較大影響。採用海水或含鹼泉水拌制混凝土,或採用含鹼的外加劑,可能對鹼骨料反應有影響。

八、施工工藝質量引起的裂縫
在混凝土結構澆築、構件製作、起模、運輸、堆放、拼裝及吊裝過程中,若施工工藝不合理、施工質量低劣,容易產生縱向的、橫向的、斜向的、豎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進的和貫穿的各種裂縫,特別是細長薄壁結構更容易出現。裂縫出現的部位和走向、裂縫寬度因產生的原因而異,比較典型常見的有:
1、混凝土保護層過厚,或亂踩已綁扎的上層鋼筋,使承受負彎矩的受力筋保護層加厚,導致構件的有效高度減小,形成與受力鋼筋垂直方向的裂縫。
2、混凝土振搗不密實、不均勻,出現蜂窩、麻面、空洞,導致鋼筋銹蝕或其它荷載裂縫的起源點。
3、混凝土澆築過快,混凝土流動性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實不足,硬化後沉實過大,容易在澆築數小時後發生裂縫,既塑性收縮裂縫。
4、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過長,使水分蒸發過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過低,使得在混凝土體積上出現不規則的收縮裂縫。
5、混凝土初期養護時急劇乾燥,使得混凝土與大氣接觸的表面上出現不規則的收縮裂縫。
6、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時,為保證混凝土的流動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導致混凝土凝結硬化時收縮量增加,使得混凝土體積上出現不規則裂縫。
7、混凝土分層或分段澆築時,接頭部位處理不好,易在新舊混凝土和施工縫之間出現裂縫。如混凝土分層澆築時,後澆混凝土因停電、下雨等原因未能在前澆混凝土初凝前澆築,引起層面之間的水平裂縫;採用分段現澆時,先澆混凝土接觸面鑿毛、清洗不好,新舊混凝土之間粘結力小,或後澆混凝土養護不到位,導致混凝土收縮而引起裂縫。
8、混凝土早期受凍,使構件表面出現裂紋,或局部剝落,或脫模後出現空鼓現象。
9、施工時模板剛度不足,在澆築混凝土時,由於側向壓力的作用使得模板變形,產生與模板變形一致的裂縫。
10、施工時拆模過早,混凝土強度不足,使得構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載作用下產生裂縫。
11、施工前對支架壓實不足或支架剛度不足,澆築混凝土後支架不均勻下沉,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
12、裝配式結構,在構件運輸、堆放時,支承墊木不在一條垂直線上,或懸臂過長,或運輸過程中劇烈顛撞;吊裝時吊點位置不當,T梁等側向剛度較小的構件,側向無可靠的加固措施等,均可能產生裂縫。
13、安裝順序不正確,對產生的後果認識不足,導致產生裂縫。如鋼筋混凝土連續梁滿堂支架現澆施工時,鋼筋混凝土牆式護欄若與主梁同時澆築,拆架後牆式護欄往往產生裂縫;拆架後再澆築護欄,則裂縫不易出現。
14、施工質量控制差。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水、砂石、水泥材料計量不準,結果造成混凝土強度不足和其他性能(和易性、密實度)下降,導致結構開裂。

『伍』 用鋼筋檢測儀檢查T梁 、空心板、立柱的允許偏差是多少根基什麼規程

混凝土中鋼筋檢測技術規程JGJT152-2008

3.2.1電磁感應法鋼筋探測儀(以下簡稱鋼筋探測儀〉和雷達儀檢測前應最用標准試件進行校準,當混凝土保妒層厚度為10-50mn時.混凝土保妒層厚度檢測的允許誤差為士Imm,鋼筋間距檢測的允許誤差為土3mrn.

沒有詳細分部位。

我理解你是不是說各部位鋼筋安裝的允許偏差呢?

閱讀全文

與t梁鋼筋保護層厚度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鐵雄心4共產國際怎麼投降 瀏覽:88
一頓鋼材大概多少個平方 瀏覽:287
鎖骨鋼板國產多少錢 瀏覽:529
304的不銹鋼卷板多少錢一噸 瀏覽:707
我的世界的下界合金劍怎麼附魔 瀏覽:792
鋼鐵雄心4怎麼秘籍 瀏覽:900
一級鋁合金檯面多少錢 瀏覽:421
塑鋼材質的窗戶怎麼樣 瀏覽:389
鋼板map是什麼意思 瀏覽:690
鋼筋現貨價是什麼 瀏覽:642
鍋爐可以用焊管嗎 瀏覽:31
動物園之星怎麼加裝防爬護欄 瀏覽:946
上海316不銹鋼多少錢一斤 瀏覽:737
方管80x60規格理論重量 瀏覽:315
鋼材什麼時候下降 瀏覽:170
377焊管厚度最薄 瀏覽:177
全自動焊接機日產量是多少 瀏覽:349
哪裡的寶鋼鋼材質量最好 瀏覽:448
什麼鋼管質量好 瀏覽:832
不銹鋼能多少錢一平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