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鋼筋都需要學什麼地方

鋼筋都需要學什麼地方

發布時間:2024-06-26 00:09:32

① 怎樣能學好鋼筋學鋼筋最好的書是哪種

學習建築工程中的鋼筋施工知識,必須先學會識讀鋼筋圖紙,學習識讀圖紙最實用的的回辦法是理論結合實際答;到施工現場學習,拿著圖紙對照施工現場的實物是最快最便捷的學習方法,同時有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現場向技術人員請教學習。
學習鋼筋施工知識,掌握鋼筋綁扎中的細部構造很重要,有些構造圖紙中是不標注的,一般是按國標圖集11G101要求施工的,所以學習鋼筋施工必須熟練掌握國標圖集G101中的做法和要求。

② 親戚要我學鋼筋工,然後給他的工地帶工,請問我需要從哪裡開始學

找個好師傅 一年你就可以出徒了 看圖紙那個東西是需要與施工過程中結合的 盲目的看書根本一點左右沒有 有這么好的條件進入工地以後找個老施工員帶你 加上你的熱心 肯定是沒問題的 祝你成功

③ 我想包工地鋼筋工的活,我先前應該學些什麼呢我對工地的事還一無所知。我應該學些什麼呢

1.學會找到懂的人幫你
2.鋼筋工程量的計算這塊應該要懂,不讓容易被忽悠
3.要知道做這塊需要哪些工具
4.找到合適的工人幫你做
5.和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處好關系

④ 本人一工地工人,想學工地鋼筋,應該從哪裡入手謝謝!

你可以找一份鋼筋工的工作先坐著,跟帶班的搞好關系,讓他教教你,鋼筋下料翻樣這些,鋼筋圖集一定要准備一份,多看多問,這樣學起來比較快。

⑤ 請教一下我學鋼筋要先從哪裡開始學習呢

首先看懂圖紙,再學習下相關圖集,再學習現場的鋼筋翻樣、加工、及綁扎等知識。不過你要待過工地才能懂,裡面道道很多。建議你找個老鋼筋工幫你做,你邊干變學,做完一個工地,下個工地你就可以自己幹了。

⑥ 想學習鋼筋算量,該怎麼進行

1、學會識圖,特別是現在的平法鋼筋施工圖。
2、對現行的鋼筋平法圖集,內11G101等熟讀,做到了解最基容本的做法。
3、學習鋼筋施工規范,了解鋼筋施工的強條規定和常識。
4、學會至少一種鋼筋算量軟體,畢竟現在是電腦時代,手工算量已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
基本的就這些,算量是個熟悉的過程,算得多了,就快了。

⑦ 鋼筋學習方法

關於鋼筋分項平法討論 有些鋼筋工同行新手應用《平法》時常發懵,暈頭轉向,不得要領。本人從另一視角提取分類內容加以淺釋,以幫助大家深入理解使用《平法》。
因水平所限,必然有不當之處,希望同道加以補充或指正。
鋼筋的錨固長度
為此構件中的縱筋伸入彼構件內的長度,以彼構件的完整邊線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礎中;牆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錨固長度」應成為鋼筋工的第一概念。
錨固長度是圖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圖集中均有列表。
錨固長度在101-1.3.4圖集中總分兩種:非抗震與抗震,內容是不同的。
選擇錨固長度的前提條件是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抗震等級,然後參照鋼筋種類決定。
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於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12d;非框架梁包括:簡支梁;連系梁;樓梯梁;過梁;雨蓬陽台梁;但不包括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另有規定。
當邊柱內側柱筋頂部和中柱柱筋頂部的直錨長度小於錨固長度時,可向內或向外側彎12d直角鉤。
當柱牆插筋的豎直錨固長度小於規定值時,需按照101-3圖集32頁右下角的表或45頁右上角的表加彎直角鉤。
框架樑上下縱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樑上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 加15d直角鉤。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是以錨固長度為先決條件,再根據縱向鋼筋搭接接頭的面積百分率給出3個修正系數來計算。
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小於300mm。
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是兩個概念,不可混為一談,各類構件各有具體要求。
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前提條件是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別。
保護層厚度在圖紙的結構說明頁中均有詳細規定。
一般情況下,無墊層基礎是70mm;有墊層基礎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圖紙中均有具體規定。
保護層問題
通常,鋼筋工在綁扎大梁時,在梁下部縱筋之下,必須要墊好保護層,合理的保護層材料是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用大塊石子墊也是常有的事,上級允許時,可用25mm的鋼筋頭垂直墊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鋼筋頭斜著墊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樑的保護層,一般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因為木工在支模時在圈樑鋼筋上行走,事先墊了保護層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護層是最不容易保證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規 程,鋼筋工應當事先把板的鋼筋保護層用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墊好,但是,各個工地不一定都是規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個工種的人員都在已經綁扎 好的鋼筋上踩踏,這時,鋼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給墊保護層,因為保護層墊起之後,更容易使綁紮好的鋼筋網被踩得亂七八糟,不好修正,這時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 才對。
架立筋
以前的架立筋與現在的架立筋,其意義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縱筋,現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間連接負彎矩筋的連接筋,在復合箍筋的內上角處,其非抗震搭接長度為150mm。
主筋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縱筋,板的下部縱筋,柱的立筋,樓梯板的下部縱筋,主筋的名稱已經過時,內容已經變得含糊不清,今已減少了這樣的稱呼。
彎起筋
自從推廣《平法》以來,彎起筋已經很少採用,但在個別的設計中依然可見,其要點是彎起角度,斜長的計算和減延伸率。
腰筋
腰筋包括兩種,構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點是作用不一樣,構造腰筋用G打頭,抗扭腰筋用N打頭,構造腰筋的錨固長度為15d,抗扭腰筋的錨固長度與下部縱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計算,是以該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縱筋之間均分間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縱筋之間來分或按梁高來分。
負彎矩筋
一般框架梁端部負彎矩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加15d直角鉤。
負彎矩筋位於第一排的取1/3凈跨度ln,位於第二排的取1/4凈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兩個跨度值之大的應用,這是理解負彎矩筋的關鍵點。
梁下部縱筋
框架梁下部縱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鋼筋作用的重點,其錨固長度是0.4laE加15d直角鉤,非框架梁的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是12d,滿足12d可不做彎鉤。
箍筋
箍筋計算應以內皮尺寸為准,這樣不易出錯。
箍筋的彎鉤角度和彎鉤長度分抗震與非抗震,框架與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樑柱箍筋,可以執行以前的現定,鉤長按直徑6;8;10分別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彎鉤。這一說法有待探討。
框架和抗震用的樑柱箍筋必須執行《平法》,必須做成135度的彎鉤。
框架和抗震用的樑柱箍筋,其鉤長為10d與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徑為6mm,鉤長為75mm,直徑為8mm鉤長為80mm,直徑為10mm,鉤長為100mm,依此類推。
箍筋按內皮尺寸下料時應加延伸率,加3d較准。
復合箍筋
復合箍筋分重疊復合與大小復合,現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疊復合,但是,重疊復合也有其應用的場合與好處。
復合箍筋的計算,一般新手不知所措,應當努力精通,學會並不難。
按內皮尺寸,首先減去下角主筋的兩個半徑,再除以主筋之間的空數 之後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數,最後再加上主筋的兩個半徑。注意空數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聲是空格的空,不是1聲空間的空,是段的意思。
箍筋加密
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樑柱中,凡在受拉縱筋綁扎搭接范圍內的箍筋應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層的基礎頂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凈高度的下1/3內須加密,在除底層下部外,底層上部和以上各層的柱凈高度的1/6內及不小於500mm的范圍內的箍筋要加密。
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
在梁中,箍筋加密區位於受剪力最大處,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處起往梁中間方向算。
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強度等級一級和二至四級來決定箍筋加密區的范圍,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兩個數值,最小不得小於500mm。
在主次梁交叉處的主樑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單側加密區的計算從距次梁邊的50mm處算起,一個次梁寬度加上一個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為箍筋直徑的8d,且不大於100mm。
吊筋
吊筋的全高度應設置到主梁的最下層縱筋處或者二排縱筋處。
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長度為其直徑的20d。
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長度為次梁寬加兩個50mm。
吊筋的斜長按梁高,當梁高小於800時為45度角,當梁高等於或大於800時為60度角。
45度角時,用其直角邊乘以根號2,即乘以1.414系數,當為60度角時,用其直角長邊乘以1.155系數。
吊筋下料時需減延伸率。
拉筋
又叫小拉鉤,其鉤長與彎鉤角度同箍筋的彎鉤。
拉筋必須鉤住箍筋並緊靠梁或柱的縱筋。
柱內復合箍筋可全部採用拉筋。
梁中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間距的2倍,一般為400mm。
梁中拉筋多於兩排時,其位置應上下相互錯開。
拉筋的計算不同於箍筋,應按內皮尺寸計算,按箍筋內皮尺寸再加上兩個箍筋直徑才對。
板主筋
板主筋的錨固長度為直徑的5d,且不小於板厚。
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邊上下縱筋連線1/2板主筋間距。
板主筋間距過密時,可以跳綁,即綁扎梅花扣。但板邊的兩排必須綁扎全扣。
板扣筋
板扣筋的直角鉤只減上邊保護層,通常減20mm,下邊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疊時,有一個綁扎次序問題是必須注意的,同綁扎梁鋼筋一樣,先綁扎主梁方向的後綁扎次梁方向的,這樣才不至於使扣筋加高一層,造成上邊的保護層減小或者沒有了。
樓梯筋
樓梯梁相當於簡支梁。
樓梯平台板當於簡支板。
樓梯踏步板主筋的計算,只用於鋼筋進料計劃。不能用於實際鋼筋的下料。實際樓梯板主筋的准確尺寸,應當實際到模板上量尺。
樓梯板扣筋也應當通過實際量取板主筋的尺寸再按圖集要求算出來。
如果圖紙上給出了樓梯板筋的尺寸,只能作為參考,也應當實際量尺後再下料。
鋼筋翻樣之《平法》要領(之二)
寫此文的願意,是想給我的徒弟們總結一下學習使用《平法》的參考資料,順便發到論壇里,試圖請壇友們幫助指導修改一下。
下面接著嘮叨,只要讀者不煩,我就高興。
先討論一下板扣筋重疊問題
很感謝一丁老師,提到板扣筋在重疊時,其上面的做成一字型,即只下料不打鉤,由此進一步設想,把不打鉤的直棍型的放到下面不是更好么?也不超高,算計好了,又省料又省工,我想,這在理論上只可以探討,付諸實施恐怕不行,施工監理肯定不允許。監理只認規范。
至於扣筋的腳長,還是按板厚減去兩公分最為實用,前些年我都是減10mm,當澆築混凝土時,老闆總是嫌混凝土超厚扣筋的鉤超高,太浪費混凝土,經研究找出的 原因是,1.在成型扣筋的腳時常有偏差,2.混凝土經過震搗,有自動抬高板鋼筋的現象,3.在板扣筋重疊處加高了一個扣筋直徑。
為防止在扣筋重疊處超高,通常是把下一層的扣筋腳掰斜不使直立,這樣就好了。再說混凝土工也在時刻控制板厚,超高了增加工作量他也不幹。
搭接位置
主要是指綁扎搭接,關於搭接位置,各種構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論。有些重要構件,當受力縱筋直徑超過規定值,16或22或25或28時,就不允許綁扎搭接而只許機械連接,甚至不允許出現連接點。
作為鋼筋工,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知曉鋼筋在各構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實是受拉的一種變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鋼筋的接頭,是這根鋼筋的薄弱點,往壞處想,便是危險點或者是事故點,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這個不良點放在不吃勁的地方。
鋼筋的接點,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處,二不能放在受剪處,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處。
正彎矩梁的凈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凈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區段內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凈跨度下 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靠近支座這兩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這里被確定為連接區,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確定為連接區。負彎矩梁即反梁的受 力道理與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過來思索,在腦子里過電影,便一目瞭然,如101-3《筏型基礎》裡面的基礎梁則是。
在連接區,如果只有兩根縱筋,我想可以把搭接頭設在同一區段內,把錨固長度乘以1.6系數,即按100%接頭面積百分率來取,如果超過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數取1.4或1.2。
至於柱子鋼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區分是什麼柱,對於框架柱,要執行101-1圖集,只要是「非連接區」,便可搭接。非連接區便是箍筋的加密區,在底層,不一定 是一層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凈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層柱凈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層柱凈高度靠近上下兩頭的六分之一不小於500mm范圍,都是箍筋加 密區也是非連接區。
箍筋加密區等於非連接區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處,鋼筋連接點是薄弱處,所以這兩處不可共存,文字理論之要領其實也很簡單。
至於構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適用於101圖集。
剪力牆鋼筋的搭接與眾不同,豎向鋼筋的搭接分兩種類型,一二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大於28時的搭接頭需要錯開,中間隔500mm;三四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小於28時的搭接頭可在同一區段內,搭接長度均為錨固長度的1.2倍。
集中標注
相對於原位標注而言,用一條直線引出,在梁中用水平或垂直線引出,在柱中用斜線引出。在剪力牆中用折線引出。
集中標注是大致的總體的註明,在梁的內容有:構件代號,跨數,截面尺寸,箍筋直徑間距支數,上部或加下部貫通縱筋根數直徑,腰筋根數直徑等。在柱中縱筋有時表示全部根數直徑,有時表示4角的根數直徑。
原位標注
相對於集中標注而言,是集中標注的具體補充與細化。當這兩種標注發生矛盾時,通常是以原位標注為准,但是從安全起見,還是鋼筋多多益善。
值得注意的是,當原位標注負彎矩筋時,已經包含了樑上部的貫通縱筋在內,這一點在圖紙上常常發生混淆,設計者最容易糊塗,施工者千萬馬虎不得,有疑問時,直接去問設計師最好,或者寧可多用鋼筋也要確保工程質量免除後患。
錨固搭接
見101-1第35頁右上角圖,此構造做法的目的是要保證支座內受力縱筋的凈距不小於25mm,從而保證縱筋在支座內有一定的握裹力,這一點很重要,通常不按此法施工而是直接在支座內搭接是錯誤的,應該加以改正。
至於那個1:12斜度,是否可以考慮不打彎,直接插入,因為那個彎度太小,不易彎准,當角度彎不準時反倒影響了質量,如果不打彎,幹活可就省事多了,此事也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如果支座兩邊縱筋直徑相同,最好是直接通過,不在支座內設接頭,想設接頭時,最好是把接頭設在凈跨度中的三分之一與四分之一之間的區段處隔一搭一,美國建築結構的經驗確實值得借鑒。
彎折弧度
實踐證明,鋼筋設計彎鉤,往往事與願違,本來是想增加錨固堅固的程度,其結果是在陡彎處,鋼筋內部結構已被破壞,陡彎處的內部出現了看不見的裂紋,成為了新 的薄弱點,當鋼筋受到極限應力時,最容易在彎點斷裂,所以在《平法》中,一再強調採用彎折半徑4d;6d;8d,而不是彎折直徑,確有一定的道理,不可輕 視。
在縱向受力鋼筋端頭的彎鉤成型時,在鋼筋彎曲機上切不可加擋板,而且中心卡樁要用粗一些的,中心卡樁用直徑35mm以上的,寧可讓其彎度大些。
但是,箍筋的角就成為新的問題了,普通箍筋倒是沒的說,只是加密箍筋,是起受剪作用的,角度彎的不陡,會縮小縱向鋼筋在構件中的截面尺寸,角度彎的過陡,也存在上述的破壞作用,解決的辦法,只有犧牲保護層,把箍筋做得大一些。此事也有待於探討。

⑧ 我想做鋼筋施工技術員,不知道該學習那些資料

鋼筋製作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對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砼設計規范的各種規定,並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的鋼筋。凡重要部位的鋼筋代換,須徵得甲方、設計單位同意,並有書面通知時方可代換。
(1)鋼筋表面應潔凈,粘著的油污、泥土、浮銹使用前必須清理干凈,可結合冷拉工藝除銹。
(2)鋼筋調直,可用機械或人工調直。經調直後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
(3)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後斷短料,盡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
(4)鋼筋彎鉤或彎曲:
①鋼筋彎鉤。形式有三種,分別為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鋼筋彎曲後,彎曲處內皮收縮、外皮延伸、軸線長度不變,彎曲處形成圓弧,彎起後尺寸不大於下料尺寸,應考慮彎曲調整值。
鋼筋彎心直徑為2.5d,平直部分為3d。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的理論計算值:對轉半圓彎鉤為6.25d,對直彎鉤為3.5d,對斜彎鉤為4.9d。
②彎起鋼筋。中間部位彎折處的彎曲直徑D,不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箍筋調整,即為彎鉤增加長度和彎曲調整值兩項之差或和,根據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內包尺寸而定。
④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曲調整值和彎鉤增加長度等規定綜合考慮。
a.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b.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彎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c.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內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鋼筋綁扎與安裝
鋼筋綁扎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扎。
採用20#鐵絲綁扎直徑12以上鋼筋,22#鐵絲綁扎直徑10以下鋼筋。
(1)牆
①牆的鋼筋網綁扎同基礎。鋼筋有90°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
②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置撐鐵(鉤)以固定鋼筋的間距。
③牆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並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牆上下兩邊三道水平處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④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豎向受力筋外綁一道水平筋或箍筋,並將其與豎筋點焊,以固定牆、柱筋的位置,在點焊固定時要用線錘校正。
⑤外牆澆築後嚴禁開洞,所有洞口預埋件及埋管均應預留,洞邊加筋詳見施工圖。牆、柱內預留鋼筋做防雷接地引線,應焊成通路。其位置、數量及做法詳見安裝施工圖,焊接工作應選派合格的焊工進行,不得損傷結構鋼筋,水電安裝的預埋,土建必須配合,不能錯埋和漏埋。
(2)梁與板
①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15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規格。
②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並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餘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③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滿綁。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台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
⑤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註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L—板的中一中跨度)。
⑥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築混凝土之需要。
⑦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6)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
7)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根據設計要求,板筋採用鋼筋馬凳縱橫@600予以支撐。

鋼筋接長
根據設計要求,直徑≥18的鋼筋優先採用機械接長,套筒擠壓連接技術,其餘鋼筋接長,水平筋採用對焊與電弧焊,豎向筋優先採用電渣壓力焊。大於Φ25豎向鋼筋採用套筒擠壓連接。
(1)對焊操作要求
Ⅱ、Ⅲ級鋼筋的可焊性較好,焊接參數的適應性較寬,只要保證焊縫質量,拉彎時斷裂在熱影響區就較小。因而,其操作關鍵是掌握合適的頂鍛。
採用預熱閃光焊時,其操作要點為:一次閃光,閃平為准;預熱充分,頻率要高;二次閃光,短、穩、強烈;頂鍛過程,快速有力。
(2)電弧焊
鋼筋電弧焊分幫條焊、搭接焊、坡口焊和熔槽四種接頭形式。
①幫條焊:幫條焊適用於Ⅰ、Ⅱ級鋼筋的接駁,幫條宜採用與主筋同級別,同直徑的鋼筋製作。
②搭接焊:搭接焊只適用於Ⅰ、Ⅱ、Ⅲ級鋼筋的焊接,其製作要點除注意對鋼筋搭接部位的預彎和安裝,應確保兩鋼筋軸線相重合之處,其餘則與幫條焊工藝基本相同。一般單面搭接焊為10d,雙面焊為5d。
③鋼筋坡口焊對接分坡口平焊和坡口立焊對接。
(3)豎向鋼筋電渣壓力焊
電渣壓力焊是利用電流通過渣池產生的電阻熱將鋼筋端溶化,然後施加壓力使鋼筋焊合。
電渣壓力焊施焊接工藝程序:
安裝焊接鋼筋→安裝引弧鐵絲球→纏繞石棉繩裝上焊劑盒→裝放焊劑接通電源,「造渣」工作電壓40~50V,「電渣」工作電壓20~25V→造渣過程形成渣池→電渣過程鋼筋端面溶化→切斷電源頂壓鋼筋完成焊接→卸出焊劑拆卸焊盒→拆除夾具。
①焊接鋼筋時,用焊接夾具分別鉗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鋼筋,上下鋼筋安裝時,中心線要一致。
②安放引弧鐵絲球:抬起上鋼筋,將預先准備好的鐵絲球安放在上、下鋼筋焊接端面的中間位置,放下上鋼筋,輕壓鐵絲球,使接觸良好。放下鋼筋時,要防止鐵絲球被壓扁變形。
③裝上焊劑盒:先在安裝焊劑盒底部的位置纏上石棉繩,然後再裝上焊劑盒,並往焊劑盒滿裝焊劑。
安裝焊劑盒時,焊介面宜位於焊劑盒的中部,石棉繩纏繞應嚴密,防止焊劑泄漏。
④接通電源,引弧造渣:按下開頭,接通電源,在接通電源的同時將上鋼筋微微向上提,引燃電弧,同時進行「造渣延時讀數」計算造渣通電時間。
「造渣過程」工作電壓控制在40~50V之間,造渣通電時間約占整個焊接過程所需通電時間的3/4。
⑤「電渣過程」:隨著造渣過程結束,即時轉入「電渣過程」的同時進行「電渣延時讀數」,計算電渣通電時間,並降低上鋼筋,把上鋼筋的端部插入渣池中,徐徐下送上鋼筋,直至「電渣過程」結束。
「電渣過程」工作電壓控制在20~25V之間,電渣通電時間約占整個焊接過程所需通電時間的1/4。
⑥頂壓鋼筋,完成焊接:「電渣過程」延時完成,電渣過程結束,即切斷電源,同時迅速頂壓鋼筋,形成焊接接頭。
⑦卸出焊劑,拆除焊劑盒、石棉繩及夾具。
卸出焊劑時,應將料斗卡在劑盒下方,回收的焊劑應除去溶渣及雜物,受潮的焊劑應烘、焙乾燥後,可重復使用。
⑧鋼筋焊接完成後,應及時進行焊接接頭外觀檢查,外觀檢查不合格的接頭,應切除重焊。

質量標准 編輯
鋼筋工程施工應執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中有關鋼筋部分規定
的質量標准及檢驗方法。

保證項目
(1)鋼筋的材質、規格及焊條類型應符合鋼筋工程的設計施工規范,有材質及產品合格證書和物理性能檢驗,對於進口鋼材需增加化學性能檢定,檢驗合格後方能使用。
(2)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錨固長度、接頭位置、保護層厚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3)焊工必須持相應等級焊工證才允許上崗操作。
(4)在焊接前應預先用相同的材料、焊接條件及參數,製作二個抗拉試件,其試驗結果大於該類別鋼筋的抗拉強度時,才允許正式施焊,此時不可再從成品抽樣取試件。

基本項目
(1)鋼筋、骨架綁扎,缺扣、松扣不超過應綁扎數據的10%,且不應集中。
(2)鋼筋彎鉤的朝向正確,綁扎接頭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不小於規定值。
(3)所有焊接接頭必須進行外觀檢驗,其要求是:焊縫表面平順,沒有較明顯的咬邊、凹陷、焊瘤、夾渣及氣孔,嚴禁有裂紋出現。

檢查方法
按同類型(鋼種直徑相同)分批,每100個為一批,每批取6個試件,3個作抗拉試件,3個作冷彎試驗。
三個試件抗拉強度值不得低於該級別鋼筋的抗拉強度。
冷彎試驗(包括正彎和反彎試驗)彎曲時接頭位置應處於彎曲中心處,冷彎按規定角度進行,接頭處或熱影響區外側橫向裂縫寬度不應大於0.15mm計算合格。

機械連接

此項工程對Φ18以上(包括Φ18)梁、柱鋼筋及底層柱筋要求採用機械連接方式進行鋼筋接長。為保證工程質量,我公司決定採用套筒鋼筋擠壓連接進行Φ18以上鋼筋的連接。此新技術是通過鋼筋端頭特製的套筒擠壓形成的接頭。
還有鋼筋直螺紋機械連接方式如圖:
(1)遵從國家建設部頒發的《帶肋鋼筋套筒擠壓連接技術規程》進行施工。
(2)施工操作:
A、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B、擠壓操作時採用的擠壓力,壓模亮度,壓痕直徑或擠壓後套筒長度向波動范圍以及擠壓道數均應符合經型式檢驗確定的技術參數的要求。
C、擠壓前應做下列准備工作:
a.鋼筋端頭的鐵皮、泥砂、油漆等雜物應清理干凈。
b.應對套筒作外觀尺寸檢查。
c.應對鋼筋與套筒進行試套,如鋼筋有馬蹄、彎折或縱肋尺寸過大者,應預先矯正或用砂輪打磨,對不同直徑鋼筋的套筒不得相互串用。
d.鋼筋連接端應劃出明顯定位標記,確保在擠壓和擠壓後按定位標記檢查鋼筋伸入套筒內的長度。
e.檢查擠壓設備情況,並進行試壓,符合要求後方可作業。
D、擠壓操作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按標記檢查鋼筋插入套筒內的深度,鋼筋端頭離套筒長度中點不宜超過10mm。
b.擠壓時擠壓機與鋼筋軸線應保持垂直。
c.擠壓宜從套筒中央開始,並依次向兩端擠壓。
d.宜先擠壓一端套筒,在施工作業區插入待接鋼筋後再擠壓另一端套筒。
E、鋼筋連接工程開始前及施工過程中,應對每批進場鋼筋進行擠壓連接工藝檢驗,工世檢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a.每種規格鋼筋的接頭試件不應少於三根。
b.接頭試件的鋼筋母材應進行抬拉強度試驗。
c.擠壓接頭的現場檢驗按驗收批進行,同一施工條件下採用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格接頭,以500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與驗收,不足500個也作一批驗收批。

閱讀全文

與鋼筋都需要學什麼地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20鋼管三個厚的每米多少公斤 瀏覽:676
花紋鋼板踏步怎麼加工 瀏覽:500
什麼是奧式體型不銹鋼 瀏覽:84
鋼材在海水中的腐蝕是什麼腐蝕 瀏覽:412
腳手架鋼管架體高度如何確定 瀏覽:292
自製鋼鐵俠多少錢 瀏覽:654
蘇州現代制鐵鋼材怎麼樣 瀏覽:802
中國什麼時候有不銹鋼 瀏覽:137
農村房子用什麼墊鋼筋 瀏覽:153
金昌彩鋼圍牆護欄多少錢一米 瀏覽:77
燒糊的不銹鋼鍋怎麼清洗視頻 瀏覽:905
彩鋼板活動板房怎麼裝修 瀏覽:955
300厚的現澆板鋼管架如何搭舍 瀏覽:581
如何去除不銹鋼的氧化皮 瀏覽:383
對焊管件加工工藝 瀏覽:876
錳鋼板又稱什麼 瀏覽:746
白碳鐵碳合金怎麼分 瀏覽:534
成都市哪裡有賣不銹鋼管的 瀏覽:773
刀砍鋼管為什麼不卷口 瀏覽:422
鋼鐵雄心4共產國際怎麼投降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