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筋下料長度
鋼筋計算規則
建築工程鋼筋量的計算,首先要熟悉施工圖紙,其次要了解國家現行的規范與標准圖集, 對鋼筋工程施工順序與施工方法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准確計算出工程量。 一般框架梁鋼筋的計算的規則 1、上部通長筋的計算 通長鋼筋伸入支座應不小於Lae(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詳見03G101-1第34頁), 平直端長度自支座外邊緣扣除一個保護層(25mm),並扣除一根框架柱鋼筋直徑(一般取25mm); 彎鉤長度應不小於15d,當不滿足錨固長度時可延長,見下式: 梁的外包尺寸-(25+25)*2 當框架梁跨度過大或為連續梁時,通長筋在跨中1/3處連接,並相互錯開,連接方式具體要求如下: 綁扎接頭:連接區段長度:1.3l1e; 機械連接:連接區段為35d; 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為35d且≥500mm; 同一區段鋼筋連接要求詳見06G101-6第41頁。
當受拉鋼筋為三級鋼時不宜採用焊接, 採用搭接或機械連接均可;當受拉鋼筋直徑大於28時,宜採用機械連接或等強對接焊接,(閃光對接焊)。 受拉鋼筋搭接長度與結構的抗震等級、砼的強度以及搭接接頭的面積百分率有關,具體見03G101-1第34頁; 如是在做鋼筋的預決算,不計算鋼筋的搭接長度,只計算鋼筋兩端的錨固長度, 鋼筋的搭接計算在鋼筋用量的損耗當中
當上部既有通長鋼筋又有架立鋼筋時,其架立筋的下料長度一般為: ln/3+150*2 架立筋與支座負筋的搭接長度為150mm,鋼筋的計算要求詳見03G101-1第54頁。
2、上部支座負筋及二排負筋的計算 一排支座負筋延伸到凈跨的1/3處斷開,二排負筋延伸到凈跨的1/4處斷開, 錨固長度的計算同通長筋;當在中間支座相鄰兩跨不相等時,延伸到短跨的長度應與長跨相等, 即為2/3的凈長跨長度加支座的寬度,當圖紙設計有三排鋼筋時,三排負筋深入梁內的長度為凈跨的1/5, 錨固長度的計算規則都是一樣;以上鋼筋的構造要求在03G101-1第54頁都有具體要求。
3、框架梁下部受力鋼筋的計算 框架梁下部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同上部鋼筋的計算規則一樣,當框架梁為高度相等的連續梁或 支座的截面積比較大,滿足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Lae),可以直錨,但同時鋼筋深入支座的 長度不應小於0.5hc+5d。梁為受拉構件,下部受拉鋼筋,嚴禁在跨中連接,如需連接時可在 梁的1/4范圍內連接,盡量採用焊接或機械連接。
4、框架梁側面構造鋼筋(G打頭)與抗扭鋼筋(N打頭)的計算 框架梁側面構造鋼筋錨入支座的長度為15d,且不小於250mm,並伸入支座中心線,也可才用 搭接的方式,不考慮搭接的位置;當梁腹板hw≥450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 造鋼筋。抗扭鋼筋錨固長度應滿足Lae,同時不小於250mm,並伸入支座中心線。
5、箍筋及拉筋的計算 框架梁箍筋下料長度的計算:梁的圖示長度減去四個保護層厚度,再加上四個鋼筋的直徑, 加兩個1350彎鉤長度,箍筋及拉筋彎鉤長度的計算詳見03G101-1第35頁。當箍筋為多肢 復合箍筋時,應採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大箍長度的計算同兩肢箍,小箍高度同大箍,寬度 是按照等分上部鋼筋間距,加上兩個箍筋直徑組成,其彎鉤的計算規則是一樣的。箍筋根數 是按照建築物的抗震等級,框架梁的高度來計算,如下: 一級抗震:加密區范圍為2hb; 二至四級抗震:加密區范圍為1.5 hb; (hb為梁高) 第一道箍筋的設置在支座邊50mm,那麼箍筋的計算式如下: 箍筋根數=加密區根數+非加密區根數 加密區根數=加密區長度/100+1 非加密區根數=(Ln-100-加密區長度*2)/非加密區間距-1 Ln為梁的凈跨長 當有主次梁交叉時,主梁在次梁口的兩側應設置不少於3道的加密箍筋,加密箍筋間距為 50mm,加密箍筋直徑除註明外,一般同梁箍直徑,次梁區域的正常箍筋照設;在計算箍 筋時還應加上次梁兩側的加密箍筋。當上部通長筋採用幫扎接頭時,接頭區段的箍筋應全加密。
拉筋的計算:因拉筋要拉在箍筋的外側,所以拉筋的長度應為箍筋的寬度加兩個拉筋的直 徑再加兩個1350的長度,一般情況之下,拉筋的直徑同箍筋的直徑,這與03G101-1圖集 62-64頁說明中不符;拉筋的間距是非加密區間距的2倍,當有多排側面鋼筋時,上下兩排 拉筋豎向相互錯開設置。順便提一下,國家標准圖集的制定本身就有沖突,如03G101-1與 03G329-1之間關於封頂框架柱的處理就有沖突,03G329是建築物抗震詳圖。
6、附加吊筋的計算 附加吊筋的錨固長度為20d,不考慮結構的抗震等級與砼的強度,且不考慮鋼筋的級別, 當附加吊筋為光圓鋼筋時,應做1800彎鉤;下部支座寬度為它所承受的次梁的寬度兩側 各加50mm,即:次梁寬度+100;斜長的計算,主梁的高度扣除上下兩個保護層厚度再 減去一個主梁的通常鋼筋直徑(一般取25mm),另外再減去吊筋與通長筋之間的一個 保護層厚度(一般亦取25mm)即: (主梁高度-100)*i i的取值范圍如下: 主梁高度≤800時,取450,i=1.414; 主梁高度>800時,取600,i=1.155; 當框架梁的上部通長筋大於25mm時,附加吊筋的錨固與通長筋之間的保護層為30mm, 且不小於通長筋的鋼筋直徑。
主次梁高度差距比較大時,附加吊筋的支座應在次梁底下50mm處,那麼斜長的計算應 為,次梁高減去一個保護層厚度再減去通長筋的直徑,及通長筋與吊筋錨固之間的保 護層厚度,加50mm再乘以i。
二、L梁鋼筋的計算
1、L樑上部鋼筋的計算 L樑上部錨入支座的長度應不小於la(受拉鋼筋的做小錨固倍數),平直端的長度自支座 的外邊緣扣除一個保護層厚度,再扣除一根主梁的主筋的直徑(一般取25mm),彎鉤長度 應不小於15d,當不滿足錨固長度時可以延長,見下式: 梁的全長-(25+25)*2 當梁的跨度過大或為連續梁時,上部通長筋可在凈跨的1/3除進行連接,其連接方式具體 要求同框架梁。當上部鋼筋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其架立筋的下料長度一般為 ln/3+150*2 架立筋與支座負筋的搭接長度為150mm,的計算要求詳見03G101-1第65頁。
2、上部支座負筋及二排負筋的計算 一排支座負筋延伸到凈跨的1/3處斷開,二排負筋延伸到凈跨的1/4處斷開,錨固長度的 計算同通長筋;當在中間支座相鄰兩跨不相等時,延伸到短跨的長度應與長跨相等,即為 2/3的凈長跨長度加支座的寬度,以上鋼筋的構造要求在03G101-1第65頁都有具體要求。
3、下部縱筋的計算 次梁下部縱筋錨入支座的長度一般為12d,當支座為端支座或相鄰兩跨梁的下部標高不相 等時,錨固長度不能滿足12d,可以向上彎錨;當次梁為弧形梁時,其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 按la(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計算,直錨不能滿足時,彎鉤長度不得小於15d。
3、側面構造鋼筋(G打頭)與抗扭鋼筋(N打頭)的計算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的的計算同框架梁的計算,詳見35G101-1第65頁。
4、箍筋與拉筋的計算 箍筋的計算:箍筋下料長度的計算同框架梁箍筋的計算規則相同,當箍筋為多肢復合箍時, 應採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其計算方法同框架梁箍筋的計算方法。次梁箍筋一般不做加密, 第一道箍筋設置在距離支座邊50mm,計算式如下: 箍筋根數=(梁的凈長-100)/箍筋間距+1 樑上部鋼筋如採用幫扎接頭,其接頭區段箍筋應全加密。 拉筋的計算:拉筋的計算見前面第3頁。
三、懸挑梁的計算
當框架梁或L梁有懸挑時,除註明外,一般兩根角筋彎起,計算式如下: 彎起平直端為20d,不計結構的抗震等級以及砼強度; 斜長計算同附加吊筋的計算; 支座端(下端)長度為LL梁的截面寬度+50mm; 高度為懸挑梁高扣除上下兩側保護層厚度 懸挑端一般不宜做連接,如需連接可在懸挑梁後的連續梁跨中進行連接,連接部位在框架 梁或L梁的凈跨1/3與懸挑端凈跳長度取較大值;懸挑端上部支座負筋的長度計算,框架 梁或L梁的凈跨1/3與懸挑端凈跳長度取較大值,即時: 負筋長度=(ln/3與1.0L取較大值)+1.0L+hc 其中:ln為框架梁或L梁的凈跨,L為凈懸挑,hc為支座寬。 當設計有二排鋼筋時,二排鋼筋的計算如下: 二排筋長度=(ln/4與0.75L取較大值)+0.75L+hc 當懸挑梁1m<L≤1.5m時,設一排鴨筋;1.5m<L≤2.2m時,設兩排鴨筋; L> 2.2m時,設三排鴨筋; 一排鴨筋的計算同附加吊筋的計算,詳見吊筋的計算規則,只是安裝時向反;當設計有 二排鴨筋時,二排鴨筋的支座寬度在一排鴨筋的支座寬度上再加上一個懸挑梁高,而三排 鴨筋的支座寬度在二排鴨筋的支座寬度上再加一個懸挑梁高。
因懸挑是反向受力,所以懸挑梁箍筋安裝時錨固朝下,同時懸挑梁下部鋼筋為構造鋼筋, 錨入支座的長度為12d且不小與250mm。 當懸挑梁為純懸挑梁時,上部受力鋼筋錨入支座應不小於lae,且應伸至柱對邊(柱縱筋內側), 彎鉤長度為15d,當不滿足lae時可延長,上部支座負筋及二排負筋同時要滿足上述規則。 詳見03G101-1第66頁。
四、現澆板鋼筋的計算
1、 現澆板筋下料長度的計算 現澆板筋應伸至梁中心線過5d,再加兩個1800彎鉤的長度,計算式如下: 下料長度=梁中到梁中的尺寸+5d*2+6.25d*2 第一根板筋設置在距離支座邊50mm,那麼板筋的下料根數為: 下料根數=(凈板尺寸-100)/間距+1
2、 板面負筋的計算 當板面負筋圖示長度一般為支座中心線的長度,在圖紙說明當中,一般給於說明;板面負筋 的長度應是圖示長度(當圖示長度為到支座中的長度),加上一半支座的長度扣除一個保護層 的厚度,另加兩個彎鉤的長度,彎鉤的長度為現澆板的厚度減去一個板保護層的厚度,當錨入 支座的一端不能錨固長度時,錨入支座的一端的彎鉤可以延長,計算式: 下料長度=圖示長度+支座/2-一側保護層厚度+彎鉤長度*2 如果圖示長度就是到支座外邊緣的長度,那麼只要按照圖示長度減去一個保護層厚度再加上 兩個彎鉤長度,即:下料長度=圖示長度-一側的保護層厚度+彎鉤長度*2 當板面負筋為中間支座負筋,那麼下料長度為兩側的圖示長度之和加上兩的彎鉤長度。 當板面負筋為連續設置時,其可以在支座或樑上端開設置,亦可在跨中lo/3至lo/2處進行 連接,lo為板的凈跨長,其連接要求如下: 當採用幫扎搭接連接,同一連接區段內兩縱向受拉鋼筋幫扎接頭中心線之間的距離應不小於1.3l1; 當採用機械連接時,同一連接區段內兩縱向受拉鋼筋連接接頭之間的距離應不小於35d; 當採用焊接連接時,同一連接區段內兩縱向受拉鋼筋焊接接頭之間的距離應不小於35d且不小於500mm; 詳見04G101-4第24-26頁。
3、 分布筋的計算 分布筋在混凝土構件中只是起到固定受力筋的作用,使受力筋均勻受力;對於分布筋, 國家現行規范對此無明確要求,一般分布筋伸至梁中心線即可。板面負筋分布筋是以板面 負筋的圖示長度,支座邊及負筋婉拒點各扣除50mm,除以分布筋間距加一即可,計算較簡單, 分布筋的間距一般為200mm或250mm。
五、框架柱鋼筋的計算
1、框架柱縱筋的計算 框架柱縱筋錨入支座應不小於lae(最小抗震錨固長度),彎鉤長度不小於150mm,詳見 06G101-6第66頁。框架柱的連接優選採用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首層在基礎與一層框架梁 所形成的柱凈高(Hn)的1/3以上,1/6以下進行連接,相鄰縱筋交錯連接,如採用機械 連接是,相鄰縱筋連接接頭距離不小於35d;如採用焊接連接,相鄰縱筋連接接頭錯開距離 不小於35d且不得小於500mm。注意,柱凈高的(Hn)1/6應與柱最大的截面(異形框架柱除外,hc)、 500mm取最大值。 在二層及以上時,連接部位應在框架柱上下各扣除Hn/6之間進行連接,Hn/6應與hc、 500mm三者中取最大值;連接區段同時應滿足相鄰縱筋連接接頭錯開距離不小於35d,採用 焊接連接是還應不小於500mm。框架柱縱筋的連接構造詳見03G101-1第36頁。
2、框架柱箍筋的計算 框架柱箍筋下料長度的計算同框架梁的計算。當框架柱的箍筋為井字箍時,內箍的截面 寬度為等分框架柱縱筋間距加兩個箍筋直徑,另兩個側面長度同外箍的長度。箍筋根數的計算 規則如下: 基礎以下一般不少於兩道箍筋; 基礎±0.000以下為全加密布置,間距100mm; 底層柱根加密區不小於Hn/3,上部及二層以上是不應小於柱長邊尺寸,且不小於Hn/6及500mm, 取其最大值;框架柱第一道箍筋應設置在支座頂面上和上部梁底下50mm。當Hn/hc≤4時, 箍筋沿柱全高加密。框架柱箍筋的加密取值范圍詳見03G101-1第40、41頁。
六、獨立基礎鋼筋的計算 獨立基礎為柔性基礎,在各種基礎中為最易操作的一種基礎形式,一般設置一層或兩層鋼筋 網片,其鋼筋下料長度計算如下: 當獨立基礎的A或B邊小於2500mm時, 下料長度=A或B的長度-兩側的保護層厚度 當獨立基礎的A或B邊大於等於2500mm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減短10%配置,即: 下料長度=A或B邊的長度*10%-一側保護層,當獨立基礎為雙柱基礎時,不減短10%。
② 箱梁鋼筋7n1@9/cos14是怎麼解讀的
≈57.6護憨篙窖蕻忌戈媳恭顱88°
解析:
直接使用計算器(角度模式)計算
arccos(√14/7)
≈57.688°
③ 樓梯鋼筋怎麼計算
你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你,是設計的計算還是施工圖鋼筋量的計算,如果是施工圖鋼筋量的,那麼樓梯鋼筋的計算應根據設計圖紙的配筋圖並參照現行的04G101鋼筋平法進行計算。希望這個答案能對你有幫助
④ 請教建築上的高人,圖中圓弧鋼筋長度怎麼算要具體步驟,謝謝啦
說一個另外的方法:正弦定理,設圓心角為A,割線與半徑夾角為90-A/2,專sinA/6900=sin(90-A/2)/4500,則,sinA/23=cos(A/2)/15可推出A,然屬後求出弧長=R*A,加上光圓鋼筋180°彎鉤平直長度和圓弧長度,減去彎折損失,就得到下料長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