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筋驗收中必須注意的5個綁扎問題
為減少和杜絕不必要的工時浪費做到預控,提高鋼筋施工效率,今天我們總結了鋼筋綁扎時易出問題的地方,一起來看。
板內受力鋼筋距牆或梁邊距離過大
如果圖紙要求受力筋φ10@150,有的施工人員在離開牆或梁150m處開始綁扎第一道樓板受力筋,實際上這樣樓板中就少放了一根直徑10mm鋼筋,所以,一般要求板內受力鋼筋距牆或梁邊50~100mm開始綁扎第一根鋼筋才是正確的。
梁中箍筋在支座部位離開支座距離過大
眾所周知,支座處剪力最大(支梁),而設計中優先選用箍筋抗剪。如果箍筋離開支座太遠,就會造成支座處受力薄弱。
一般要求,離開支座處50mm開始設置第一根箍筋如果梁擱置在磚牆,鋼筋混凝土樑柱,墊塊上時,則要求在支座內也設置1~2根箍筋(100~200mm)。如果梁和柱,梁整體現澆時(指端支座),應在支座內設置1根箍筋距縱筋末端50mm。
主次梁鋼筋位置顛倒
即主梁和次粱的上部縱向鋼筋相近時,主梁鋼筋錯放在次梁鋼筋之上,主梁和乎猜墊梁邊梁相近時,主梁鋼筋錯放在墊梁或邊梁之下。
荷載是通過板傳給次梁,由次梁傳給主梁,再由主梁傳給墊梁和邊粱的,所以次梁的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鋼筋之上,主梁的上部縱筋應放在墊粱或邊樑上部縱筋上面。所以遇到類似問題,情況較復雜時又要考慮荷載傳力路線就可以決定哪種鋼筋放在上面。
總之,凡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粱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筋兩端的擱置長度應保持一致。
雙向板受力鋼筋位置混淆
理論上講,應把最大彎矩方向的受力鋼筋設置在外層,另一方面鋼筋設置內層。
一般說來,雙向板受力鋼筋,平行於較短邊的鋼筋相對受的彎矩較大應設置在外層。同時要注意將鋼筋彎鉤朝上,不要倒向一邊,要牢牢把握一點。鋼筋彎鉤要立起,以增加鋼筋錨固能力。
剪力牆中鋼筋綁扎長度不足
在現澆剪力牆牆板鋼筋綁扎中,鋼筋搭接長度不夠重視,任意搭接。而通常下料長度足按設計要求確定的。盲目搭按就會造歲寬型成下端搭接長,上端搭接不足,達不到要求,造成隱患。實際上,施工時只要在鋼筋搭接部位統一規定的搭接長度用粉筆做標記,這樣搭接後的鋼筋上端也整整齊齊,上下端搭接長度均能滿足要求,對結構受力及工程質量均能保證。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巧氏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⑵ 請教:梁、板、牆、柱鋼筋在綁扎方面有什麼具體要求
梁、板、牆、柱鋼筋的構造見11G101-1圖集;
梁、板、牆、柱鋼筋連接、安裝綁扎方面,回見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答工程施工規范》第5.4節5.4.1~5.4.12各條;
梁、板、牆、柱鋼筋安裝綁扎的質量要求見GB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第5.5節,第5.5.1條、5.5.2條。5.5.1條為主控項目,是強條,5.5.2條為一般項目,是容許偏差,詳列於表5.5.2中。
內容較多,不便一一打出。
⑶ 在工地干鋼筋工綁鋼筋有什麼技巧嗎可以綁的又快又好
現澆框架結構鋼筋綁扎工藝標准
范圍
本工藝標准適用於多層工業及民用建築現澆框架、框架-剪力牆結構鋼筋綁扎工程。
施工准備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鋼筋:應有出廠合格證、按規定作力學性能復試。當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應無老銹及油污。
2.1.2 成型鋼筋:必須符合配料單的規格、尺寸、形狀、數量,並應有加工出廠合格證。
2.1.3 鐵絲:可採用20~22號鐵絲(火燒絲)或鍍鋅鐵絲(鉛絲)。鐵絲切斷長度要滿足使用要求。
2.1.4 墊塊:用水泥砂漿製成,50mm見方,厚度同保護層,破塊內預埋20~22號火燒絲。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撐筋。
2.1.5 主要機具:鋼筋鉤子、撬棍、扳子、綁扎架、鋼絲刷子、手推車、粉筆、尺子等。
2.2 作業條件:
2.2.1 鋼筋進場後應檢查是否有出廠證明、復試報告,並按施工平面圖中指定的位置,按規格、使用部位、編號分別加墊木堆放。
2.2.2 鋼筋綁扎前,應檢查有無銹蝕,除銹之後再運至綁扎部位。
2.2.3 熟悉圖紙、按設計要求檢查已加工好的鋼筋規格、形狀、數量是否正確。
2.2.4 做好抄平放線工作,彈好水平標高線,柱、牆外皮尺寸線。
2.2.5 根據彈好的外皮尺寸線,檢查下層預留搭接鋼筋的位置、數量、長度,如不符合要求時,應進行處理。綁扎前先整理調直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並將銹蝕、水泥砂漿等污垢清除干凈。
2.2.6 根據標高檢查下層伸出搭接筋處的混凝土表面標高(柱頂、牆頂)是否符合圖紙要求,如有鬆散不實之處,要剔除並清理干凈。
2.2.7 模板安裝完並辦理預檢,將模板內雜物清理干凈。
2.2.8 按要求搭好腳手架。
2.2.9 根據設計圖紙及工藝標准要求,向班組進行技術交底。
操作工藝
3.1 綁柱子鋼筋:
3.1.1 工藝流程:
套柱箍筋 → 搭接綁扎豎向受力筋 → 畫箍筋間距線 → 綁箍筋
3.1.2 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後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3.1.3 搭接綁扎豎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後,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應按表4-10採用。
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
表4-10
混凝土強度等級
C20 C25 C30
1 Ⅰ級鋼筋 35d 30d 25d
2 Ⅱ級鋼筋 (月牙型) 45d 40d 35d
3 Ⅲ級鋼筋 (月牙型) 55d 50d 45d
註: 1. 當Ⅰ、Ⅱ級鋼筋d>25mm時,其搭接長度應按表中數值增加5d。
2. 當螺紋鋼筋直徑≤25mm時,其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按表中數值減少5d 採用。
3. 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均不小於300mm。綁扎接頭的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到搭接長度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當採用焊接接頭時,從任一焊接接頭中心至長度為鋼筋直徑35倍且不小於500mm的區段內,有接頭鋼筋面積占鋼筋總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宜超過50%;受壓區不限制。
3.1.4 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3.1.5 柱箍筋綁扎
3.1.5.1 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採用纏扣綁扎,如圖 4-19。
3.1.5.2 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
3.1.5.3 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並綁扎牢固,見圖 4-20。
3.1.5.4 有抗震要求的地區,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10d(d為箍筋直徑)。如箍筋採用90°搭接,搭接處應焊接,焊縫長度單面焊縫不小於5d。
3.1.5.5 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間距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箍筋。
3.1.5.6 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筋外皮為25mm,墊塊應綁在柱豎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豎筋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准確。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應在板內彎折,彎後的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3.2 綁剪力牆鋼筋:
3.2.1 工藝流程:
立2~4根豎筋 → 畫水平障距 → 綁定位橫筋 → 綁其餘橫筋 → 綁其餘橫豎筋
3.2.2 立2~4根豎筋:將豎筋與下層伸出的搭接筋綁扎,在豎筋上畫好水平筋分檔標志,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並在橫筋上畫好豎筋分檔標志,接著綁其餘豎筋,最後再綁其餘橫筋。橫筋在豎筋裡面或外面應符合設計要求。
3.2.3 豎筋與伸出搭接筋的搭接處需綁3根水平筋,其搭接長度及位置均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按表4-11施工。
混凝土強度等級
C20 C25 C30
1 Ⅰ級鋼筋 35d 30d 25d
2 Ⅱ級鋼筋 (月牙型) 45d 40d 35d
3 Ⅲ級鋼筋 (月牙型) 55d 50d 45d
3.2.4 剪力牆筋應逐點綁扎,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拉筋或支撐筋,其縱橫間距不大於600mm,鋼筋外皮綁扎墊塊或用塑料卡。
3.2.5 剪刀牆與框架柱連接處,剪力牆的水平橫筋應錨固到框架柱內,其錨固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如先澆築柱混凝土後綁剪刀牆筋時,柱內要預留連接筋或柱內預埋鐵件,待柱拆模綁牆筋時作為連接用。其預留長度應符合設計或規范的規定。
3.2.6 剪力牆水平筋在兩端頭、轉角、十位元組點、聯梁等部位的錨固長度以及洞口周圍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抗震要求。
3.2.7 合模後對伸出的豎向鋼筋應進行修整,宜在搭接處綁一道橫筋定位,澆築混凝土時應有專人看管,澆築後再次調整以保證鋼筋位置的准確。
3.3 梁鋼筋綁扎:
3.3.1 工藝流程:
模內綁扎: 畫主次梁箍筋間距 → 放主梁次梁箍筋 → 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 → 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 → 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 → 按箍筋間距綁扎 → 穿次樑上層縱向鋼筋 → 按箍筋間距綁扎
模外綁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綁紮成型後再入模內):
畫箍盤間距 → 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 → 在橫桿上面放箍筋 → 穿主梁下層縱筋 → 穿次梁下層鋼筋 → 穿主樑上層鋼筋 → 按箍筋間距綁扎 → 穿次樑上層縱筋 → 按箍筋間距綁扎
3.3.2 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3.3.3 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問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3.3.4 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
3.3.5 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
3.3.6 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3.3.7 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3.3.8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3.3.9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
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3.4 板鋼筋綁扎:
3.4.1 工藝流程:
清理模板 → 模板上畫線 → 綁板下受力筋 → 綁負彎短鋼筋
3.4.2 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3.4.3 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3.4.4 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3.4.5 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3.4.6 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1.5m。墊塊的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板的保護層厚度應為15mm,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3.5 樓梯鋼筋綁扎:
3.5.1 工藝流程:劃位置線 → 綁主筋 → 綁分布筋 → 綁踏步筋
3.5.2 在樓梯底板上劃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
3.5.3 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
3.5.4 底板筋綁完,待踏步模板吊綁支好後,再綁扎踏步鋼筋。主筋接頭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
質量標准
4.1 保證項目:
4.1.1 鋼筋的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4.1.2 鋼筋的表面必須清潔。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經除銹後仍留有麻點的鋼筋,嚴禁按原規格使用。鋼筋表面應保持清潔。
4.l.3 鋼筋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錨固長度、接頭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4.1.4 鋼筋對焊接頭的機械性能結果,必須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的專門規定。
4.2 基本項目:
4.2.1 缺扣、松扣的數量不超過綁扣數的10%,且不應集戶。
4.2.2 彎鉤的朝向應正確,綁扎接頭應符合施工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不小於規定值。
4.2.3 箍筋的間距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有抗震要求時,彎鉤角度為135°,彎鉤平直長度為10d。
4.2.4 鋼筋對焊接頭,Ⅰ、Ⅱ、Ⅲ級鋼筋無燒傷和橫向裂紋,焊包均勻。對焊接頭處彎折不大於4°,對焊接頭處鋼筋軸線的偏移不大於0.1d,且不大於2rnm。
4.3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4-12。
成品保護
5.1 柱子鋼筋綁扎後,不準踩踏。
5.2 樓板的彎起鋼筋、負彎矩鋼筋綁好後,不準在上面踩踏行走。澆築混凝土時派鋼筋工專門負責修理,保證負彎矩筋位置的正確性。
5.3 綁扎鋼筋時禁止碰動預埋件及洞口模板。
5.4 鋼模板內面塗隔離劑時不要污染鋼筋。
5.5 安裝電線管、暖衛管線或其他設施時,不得任意切斷和移動鋼筋。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 澆築混凝土前檢查鋼筋位置是否正確,振搗混凝土時防止碰動鋼筋,澆完混凝土後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牆筋位移。
6.2 梁鋼筋骨架尺寸小於設計尺寸:配製箍筋時應按內皮尺寸計算。
現澆框架鋼筋綁扎允許偏差 表4-12
項次 項 目 允許偏差 (mm) 檢 驗 方 法
1 網的長度、寬度 ±10 尺量檢查
2 網眼尺寸 ±20 尺量連續三檔,取其最大值
3 骨架的寬度、高度 ±5
4 骨架的長度 ±10
5 間距 ±10
6 排距 ±5
7 綁扎箍筋、構造筋間距 ±20 尺量連續三檔,取其最大值
8 鋼筋彎起點位移 20
中心線位移 5
水平高差 +3 -0 尺量檢查
梁、柱 ±5
牆板 ±3
6.3 梁、柱核心區箍筋應加密,熟悉圖紙按要求施工。
6.4 箍筋末端應彎成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6.5 梁主筋進支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彎起鋼筋位置應准確。
6.6 板的彎起鋼筋和負彎矩鋼筋位置應准確,施工時不應踩到下面。
6.7 綁板的鋼筋時用尺桿劃線,綁扎時隨時找正調直,防止板筋不順直,位置不準。
6.8 綁豎向受力筋時要吊正,搭接部位綁3個扣,綁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順扣。層高超過4m時,搭架子進行綁扎,並採取措施固定鋼筋,防止柱、牆鋼筋骨架不垂直。
6.9 在鋼筋配料加工時要注意,端頭有對焊接頭時,要避開搭接范圍,防止綁扎接頭內混入對焊接頭。
⑷ 綁扎鋼筋手法視頻教程
綁扎鋼筋是鋼筋工的手活,綁扎鋼筋要注意圖紙上的要求,距離,綁扎牢固,綁扎出來不僅要牢固還要美觀,畢竟有領導來檢查。
先介紹綁法,一手拿著扎鉤,另一隻手將扎絲對折,從鋼筋斜對角穿出。
如圖,扎絲穿出,用扎鉤鉤住紮絲。
如圖;鉤住紮絲,將扎絲交叉,用扎鉤轉,將扎絲轉緊。
橫的鋼筋,將最上邊的距離用石筆畫好,然後將上面的鋼筋用扎絲綁紮起來,在將下面的鋼筋拉到角用扎絲綁扎,然後綁扎其它的。
立鋼筋的綁法,要兩個以上的人配合,將鋼筋抬到位,用扎絲綁紮起來,定位,把橫,豎鋼筋都定位這樣後面的就不用定位。
將鋼筋拉到邊角,將邊角扎緊,怕扎不緊交叉扎法,就是x的扎法,這樣鋼筋就不會往下縮,只要手法練好,速度就會快起來。
牆板鋼筋綁扎效果
梁鋼筋綁扎效果
柱鋼筋綁扎效果
板鋼筋綁扎效果
⑸ 牆板是先綁鋼筋還是先放膜
先綁鋼筋。
對於牆板來說先綁鋼筋,後支模,也可以是先支一個面的模板再綁筋,然後支剩下的模。綁鋼筋和支模板的前後順序安排原則是選擇綜合施工難度最小的、總所需人工投入最少和工期最短的,因為如果先按模,會導致鋼筋不方便綁扎甚至無法綁扎。
⑹ 鋼筋綁扎的准備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1.核對成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等是否與料單料牌相符。如有錯漏,應糾正增補。
2.准備綁扎用的鐵絲、綁扎工具(如鋼筋鉤、帶扳口的小撬棍),綁扎架等。
鋼筋綁扎用的鐵絲,可採用20~22號鐵絲,其中22號鐵絲只用於綁扎直徑12mm以下的鋼筋。鐵絲長度可參考表9-80的數值採用;因鐵絲是成盤供應的,故習慣上是按每盤鐵絲周長的幾分之一來切斷。
鋼筋綁扎鐵絲長度參考表(mm) 表9-80
鋼筋直徑(mm)
3~5
6~8
10~12
14~16
18~20
22
25
28
32
3~5
6~8
10~12
14~16
18~20
22
120
130
150
150
170
190
170
190
220
250
190
220
250
270
290
250
270
290
310
330
270
290
310
330
350
290
310
330
350
370
320
340
360
380
400
3.准備控制混凝土保護層用的水泥砂漿墊塊或塑料卡。
水泥砂漿墊塊的厚度,應等於保護層厚度。墊塊的平面尺寸:當保護層厚度等於或小於20mm時為30mm×30mm,大於20mm時50mm×50mm。當在垂直方向使用墊塊時,可在墊塊中埋入20號鐵絲。
塑料卡的形狀有兩種:塑料墊塊和塑料環圈,見圖9-115。塑料墊塊用於水平構件(如梁、板),在兩個方向均有凹槽,以便適應兩種保護層厚度。塑料環圈用於垂直構件(如柱、牆),使用時鋼筋從卡嘴進入卡腔;由於塑料環圈有彈性,可使卡腔的大小能適應鋼筋直徑的變化。
圖9-115 控制混凝土保護層用的塑料卡
(a)塑料墊塊;(b)塑料環圈
4.劃出鋼筋位置線。平板或牆板的鋼筋,在模板上劃線;柱的箍筋,在兩根對角線主筋上劃點;梁的箍筋,則在架立筋上劃點;基礎的鋼筋,在兩向各取一根鋼筋劃點或在墊層上劃線。
鋼筋接頭的位置,應根據來料規格,結合9-2-1-3條對有關接頭位置、數量的規定,使其錯開,在模板上劃線。
5.綁扎形式復雜的結構部位時,應先研究逐根鋼筋穿插就位的順序,並與模板工聯系討論支模和綁扎鋼筋的先後次序,以減少綁扎困難。
⑺ 牆板鋼筋綁扎是梅花扎還是滿扎
有設計說明,根據設計圖紙來綁扎。沒說明,一般牆板綁扎梅花綁扎就滿足要求了,鋼筋綁扎主要作用是鋼筋定位,能使鋼筋澆築混凝土時不擾動、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