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筏板基礎中鋼筋接頭在什麼位置
筏板基礎鋼筋為上下雙層雙向鋼筋網片,當設計無說明時,底板鋼筋位置按照內「底部容鋼筋,短跨鋼筋置於下排,長跨鋼筋置於上排;上部鋼筋,短跨鋼筋置於上排,長跨鋼筋置於下排」進行布置,且每個交叉點處均應採用綁絲綁扎牢固。
直徑小於等於Ф16的鋼筋一般採用綁扎搭接方式連接;直徑大於Ф16的螺紋鋼筋一般採用機械連接。 接頭位置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鋼筋上宜少設接頭。
(1)筏板基礎都有什麼鋼筋擴展閱讀
筏板基礎施工,混凝土澆築完畢,應灑水養護的時間為(底板混凝土為抗滲混凝土,養護周期不少於14天)。
筏板基礎也屬於擴展基礎的一種,一般用於高層框架、框剪、剪力牆結構,當採用條形基礎不能滿足地基承載力要求時,或當建築物要求基礎有足夠剛度以調節不均勻沉降。筏板基礎分為梁板式筏板基礎和平板式筏板基礎。
㈡ 筏板基礎鋼筋如何布置
基礎底板頂面短向鋼筋在上層,長向鋼筋在下層;基礎底板底面短向鋼筋在下層,長向鋼筋在上層;方便記憶,就記成筏形基礎板鋼筋為「短向鋼筋夾長向鋼筋」,象夾芯餅一樣,長的在中間,短的在兩面。
筏板基礎的鋼筋通常為雙層雙向鋼筋,對於上皮鋼筋,一般長向鋼筋為底筋,短向鋼筋為麵筋;下皮鋼筋則是相反,長向鋼筋在上,短向鋼筋在下。雙層雙向鋼筋交叉垂直擺放底筋和麵筋。
(2)筏板基礎都有什麼鋼筋擴展閱讀:
盡量使建築物重心與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邊緣宜外挑,挑出寬度應由地基條件、建築物場地條件、柱距及柱荷載大小、使地基反力與建築物重心重合或盡量減少偏心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情況下,挑出寬度為邊跨柱距的1/4~1/3。
筏板基礎的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確定,同時要滿足抗滲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載較大時,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設置暗梁且配置抗沖切箍筋,來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數柱而將整個筏板加厚。除強度驗算控制外,還要求筏板基礎有較強的整體剛度。
一般經驗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樓層數估算,每層約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樓地上21層,筏板厚度為1100mm;部分軸力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為1600mm。
㈢ 筏板基礎鋼筋寫著上皮筋上下皮筋下是什麼意思
這是因為筏板基礎的鋼筋是雙層雙向的,所以要確定鋼筋的上下層。
㈣ 求問筏板基礎上什麼是主筋 什麼是負筋
1、主筋在板中有是抄板支座上部貫通與非貫通受力鋼筋,下部縱向受力鋼筋。
主筋泛指在混凝土構件中承受重力荷載的鋼筋,相對於構造鋼筋而言,亦稱縱向受力鋼筋,僅在截面受拉區配置的受彎構件稱單筋截面受彎構件,同時在截面受壓區配置的稱為雙筋截面受彎構件。
2、在板類構件中,在板的支撐部位配置的上排鋼筋,俗稱「擔水筋」。
負筋 ,也叫負彎矩鋼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叫做負彎矩鋼筋。
(4)筏板基礎都有什麼鋼筋擴展閱讀:
承擔負彎矩的鋼筋,簡稱負筋,因為一般的力學把下部受拉的彎矩規定為正彎矩,上部受拉的彎矩為負彎矩。負筋是承受負彎矩的鋼筋,一般在梁支座(一般是柱子)的上部或板支座(一般是梁或牆)的上部。
一般情況,認為正常受重力作用的簡支混凝土梁跨中下側受彎拉,為正彎矩;這個概念引申到梁板等水平受彎構件中,與之受力不同的為負彎矩。
主筋在梁中是樑上部、下部縱向受力鋼筋;支座上部縱向貫通與非貫通受力鋼筋;抗扭腰筋;主筋在牆中是牆水平與豎向分布鋼筋;主筋在柱中是柱縱向受力鋼筋。
㈤ 筏板基礎鋼筋布置
筏板鋼筋布置,對下層鋼筋,若是雙向板,一般哪根鋼筋在下,哪根在下,不特別受限制。對於單向板,受力筋在下,附筋在上。對於上層鋼筋,跟下層相反。需要注意的是,保護層的厚度,鋼筋搭接及端部鋼筋的錨固。
筏板基礎的鋼筋通常為雙層雙向鋼筋,對於上皮鋼筋,一般長向鋼筋為底筋,短向鋼筋為麵筋;下皮鋼筋則是相反,長向鋼筋在上,短向鋼筋在下。雙層雙向鋼筋交叉垂直擺放底筋和麵筋。
注意事項:
1、注意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系梁聯系起來,所以筏板基礎上很多上部結構要以預埋鋼筋的形式來施工。
2、獨立柱、基礎剪力牆、樓梯結構等鋼筋都要在筏板上錨固生根,需要充分理解圖紙,把鋼筋准確錨入筏板。
3、還有一點特別注意,如果是剪力牆結構或框架結構,在水平施工縫上要留止水鋼板,止水鋼板也是鋼筋安裝的一部分,這也是重要環節,一定注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