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筋等面積代換計算公式
代換後的鋼筋截面積≥代換前的鋼筋截面積。
n2.π.R2.R2≥n1.π.R1R1
n1——代換前鋼筋的根數
R1——代換前鋼筋的半徑
n2——代換後鋼筋的根數
R2——代換後鋼筋的半徑
只能是同級別的鋼筋才能等面積代換,不同級別的鋼筋還要滿足等強度代換。
等強度原則,就是保證鋼筋總強度不變。例如5根直徑20二級鋼,總強度為5*314*300(根數*單根面積*鋼筋強度設計值,二級鋼為300)=471KN。把它換成直徑16的一級鋼,就是471000/270/201=8.7,取9根,這就代換完成了。
另外鋼筋級別相同,用等面積代換。這是常用的兩種代換方式
(1)什麼是受拉鋼筋等效直徑擴展閱讀:
構件最大裂縫寬度計算:
ωmax =αcrΨσsk(1.9c+0.08deq/ρte)Es
ωmax---構件最大裂縫寬度
αcr---構件受力特徵系數(對受彎構件取αcr=2.1)
Ψ---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
Es---鋼筋彈性模量
deq---受拉區縱向鋼筋的等效直徑,deq =Σnid²i/Σniυidi
ρte---按有效受拉砼截面面積計算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縫寬度計算中,當ρte<0.01時,取0.01;ρte=(As+Ap)/Ate
當:Ψ<0.2時,取0.2;Ψ>1時,取1;
對直接承受重復荷載的構件取Ψ=1;Ψ=1.1-0.65ftk/ρteσsk
σsk---按荷載效應的標准組合計算的鋼筋砼縱向受拉鋼筋的應力,對受彎構件: σsk =Mk/0.87hoA
2. 梁斜截面抗剪箍筋的構造要求有哪些
1、滿足抗剪要求的最大箍筋間距;
2、間距不應大於15d(d為縱向受壓鋼筋的最小直徑),同時不應大於400mm;
3、當一層內的縱向受壓鋼筋多於5根且直徑18mm時,箍筋間距不應大於10d;
4、當梁的寬度大於400mm且一層內的縱向受壓鋼筋多於3根時,或當梁的寬度不大於400mm但一層內的縱向受壓鋼筋多於4根時,應設置復合箍筋。
5、當梁中綁扎骨架內縱向鋼筋為非焊接搭接時,在搭接長度內,箍筋直徑不小於搭接鋼筋直徑的0.25倍,箍筋間距應符合以下規定: 受拉時,間距不應大於5d,且不應大於100mm; 受壓時,間距不應大於10d,且不應大於200mm; 當受壓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范圍內,各設置兩個箍筋,當採用機械錨固措施時,錨固長度范圍內的箍筋不應少於3個,其直徑不應小於縱向鋼筋直徑的0.25倍,其間距不應大於縱向鋼筋直徑的5倍。當縱向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小於鋼筋直徑或等效直徑的5倍時,可不配置上述箍筋。
3. 鋼筋的代換規則 計算公式
鋼筋代換計算公式
鋼筋代換計算公式 一、 抗彎承載力(強度)驗算:單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基本公式為:
M≤Mu=fyAs(ho-fyAs/2a1fcb)
當砼強度等級超過C50,a1取1.0.
鋼筋代換後的截面強度: 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擬代換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1---原設計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2---擬代換鋼筋的截面面積
As1---原設計鋼筋的截面面積
ho2---擬代換鋼筋合力作用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ho1---原設計鋼筋合力作用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fc---砼抗壓強度設計值
b---構件截面寬度
二、鋼筋代換抗剪承載力(強度)驗算:鋼筋砼受彎構件,當配有箍筋和彎起鋼筋時,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的計算公式為:
v≤0.7ftbho+1.25fyvAsvho/s+0.8fyAstysinαs,
αs---斜截面上彎起鋼筋與構件縱向軸向的夾角,一般取αs=45°,當梁截面較高時取αs=60° 即鋼筋砼受彎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1.砼承擔的剪力;
2、箍筋承擔的剪力;
3、彎起鋼筋 承擔的剪力。
其中:箍筋所承擔的剪力為:
vsv=1.25fyvAsvho/s, 所以,
(1)、箍筋代換應滿足:
fyv2Asv2/s2≥fyv1Asv1/s1
fyv2---擬代箍筋換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v1---原設計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v2---擬代換箍筋截面積
Asv1---原設計箍筋截面積
s2---擬代換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距離
s1---原設計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距離
彎起鋼筋所能承載的剪力為:
vsb=0.8fyAsbsinαs,所以, (
2)、彎起鋼筋代換後應滿足:
fy2Asb2≥fy1Asb1
fy2---擬代換彎起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1---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b2---同一彎起平面內擬代換彎起鋼筋的截面積
Asb1---同一彎起平面內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截面積
當fy2Asb2<fy1Asb1時,即擬代換彎起鋼筋抗力小於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抗力時,可通過適當增強箍筋的方法補強。
(3)、箍筋代換量計算:
Fyv2Asv2/s2≥fyv1Asv1/s1+2vj/3ho
Fyv2---擬代換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v1---原設計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v2---擬代換箍筋截面積
Asv1---原設計箍筋截面積
s2---擬代換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間距
s1---原設計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間距
ho---構件截面有效高度
vj---彎起鋼筋代換引起斜截面抗剪承載力(強度)
(4)、降低值的計算式:
Vj =0.8(fy1Asb1-fy2Asb2) sinαs
三、 鋼筋代換抗裂驗算:
構件最大裂縫寬度計算:
ωmax =αcrΨσsk(1.9c+0.08deq/ρte)Es
ωmax---構件最大裂縫寬度
αcr---構件受力特徵系數(對受彎構件取αcr=2.1)
Ψ---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
Es---鋼筋彈性模量
deq---受拉區縱向鋼筋的等效直徑,deq =Σnid²i/Σniυidi
ρte---按有效受拉砼截面面積計算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縫寬度計算中,當ρte<0.01時, 取0.01;ρte=(As+Ap)/Ate
c---最外層縱向受拉鋼筋外邊緣至受拉區底邊的距離(mm):當c<20時,取20;當c>6時,取65 當:Ψ<0.2時,取0.2;Ψ>1時,取1;
對直接承受重復荷載的構件取Ψ=1;
Ψ=1.1-0.65ftk/ρteσsk
σsk---按荷載效應的標准組合計算的鋼筋砼縱向受拉鋼筋的應力,對受彎構件:
σsk =Mk/0.87hoA
4. 鋼筋焊接計算公式 懂的來
鋼筋代換計算公式
(鋼筋代換計算公式
一、 抗彎承載力(強度)驗算:
單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基本公式為:
M≤Mu=fyAs(ho-fyAs/2a1fcb)
當砼強度等級超過C50,a1取1.0.
鋼筋代換後的截面強度:
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擬代換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1---原設計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2---擬代換鋼筋的截面面積
As1---原設計鋼筋的截面面積
ho2---擬代換鋼筋合力作用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ho1---原設計鋼筋合力作用點至構件截面受壓邊緣的距離
fc---砼抗壓強度設計值
b---構件截面寬度
二、鋼筋代換抗剪承載力(強度)驗算:
鋼筋砼受彎構件,當配有箍筋和彎起鋼筋時,其:
斜截面受剪承載力的計算公式為:
v≤0.7ftbho+1.25fyvAsvho/s+0.8fyAstysinαs,
αs---斜截面上彎起鋼筋與構件縱向軸向的夾角,一般取αs=45°,當梁截面較高時取αs=60°
即鋼筋砼受彎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主要由三部分組成:1.砼承擔的剪力;2、箍筋承擔的剪力;3、彎起鋼筋承擔的剪力。
其中:
箍筋所承擔的剪力為:
vsv=1.25fyvAsvho/s, 所以,
(1)、箍筋代換應滿足:
fyv2Asv2/s2≥fyv1Asv1/s1
fyv2---擬代箍筋換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v1---原設計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v2---擬代換箍筋截面積
Asv1---原設計箍筋截面積
s2---擬代換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距離
s1---原設計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距離
彎起鋼筋所能承載的剪力為:
vsb=0.8fyAsbsinαs,所以,
(2)、彎起鋼筋代換後應滿足:
fy2Asb2≥fy1Asb1
fy2---擬代換彎起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1---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b2---同一彎起平面內擬代換彎起鋼筋的截面積
Asb1---同一彎起平面內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截面積
當fy2Asb2<fy1Asb1時,即擬代換彎起鋼筋抗力小於原設計彎起鋼筋的抗力時,可通過適當增強箍筋的方法補強。
(3)、箍筋代換量計算:
Fyv2Asv2/s2≥fyv1Asv1/s1+2vj/3ho
Fyv2---擬代換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fyv1---原設計箍筋的抗拉強度設計值
Asv2---擬代換箍筋截面積
Asv1---原設計箍筋截面積
s2---擬代換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間距
s1---原設計箍筋沿構件長度方向上的間距
ho---構件截面有效高度
vj---彎起鋼筋代換引起斜截面抗剪承載力(強度)
(4)、降低值的計算式:
Vj =0.8(fy1Asb1-fy2Asb2) sinαs
三、 鋼筋代換抗裂驗算:
構件最大裂縫寬度計算:
ωmax =αcrΨσsk(1.9c+0.08deq/ρte)Es
ωmax---構件最大裂縫寬度
αcr---構件受力特徵系數(對受彎構件取αcr=2.1)
Ψ---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
Es---鋼筋彈性模量
deq---受拉區縱向鋼筋的等效直徑,deq =Σnid²i/Σniυidi
ρte---按有效受拉砼截面面積計算的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在最大裂縫寬度計算中,當ρte<0.01時,
取0.01;ρte=(As+Ap)/Ate
c---最外層縱向受拉鋼筋外邊緣至受拉區底邊的距離(mm):當c<20時,取20;當c>6時,取65
當:Ψ<0.2時,取0.2;Ψ>1時,取1;
對直接承受重復荷載的構件取Ψ=1;
Ψ=1.1-0.65ftk/ρteσsk
σsk---按荷載效應的標准組合計算的鋼筋砼縱向受拉鋼筋的應力,對受彎構件:
σsk =Mk/0.87hoA
N1*(3.14*D1^2/4)*fy1=N2*(3.14*D2^2/4)*fy2
N為鋼筋數量
D為直徑
fy1為設計鋼筋的強度
fy2為替換鋼筋的強度
5. 焊縫承載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
(鋼筋代換計算公式
抗彎承載力(強度)驗算:
單筋矩形截版面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權力計算基本公式為:
M≤Mu=fyAs(ho-fyAs/2a1fcb)
(5)什麼是受拉鋼筋等效直徑擴展閱讀:
焊縫形式
(1)按焊縫結合形式不同可分為對接焊縫、角焊縫、塞焊縫、槽焊縫和端接焊縫五種。
1)對接焊縫。在焊件的坡口面間或一零件的坡口面與另一零件表面間焊接的焊縫。
2)角焊縫。沿兩直交或近直交零件的交線所焊接的焊縫。
3)端接焊縫。構成端接接頭所形成的焊縫。
4)塞焊縫。兩零件相疊,其中一塊開圓孔,在圓孔中焊接兩板所形成的焊縫,只在孔內焊角恆縫者不為塞焊。
5)槽焊縫。兩板相疊,其中一塊開長孔,在長孔中焊接兩板的焊縫,只焊角焊縫者不為槽焊。
6. 鋼筋搭接長度規范要求有哪些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4.2條規定,鋼筋搭接長度,結構設計規范規定,柱子小偏心受拉,軸心受拉不能搭架。大小偏心受壓,大偏拉柱,或者軸心受壓,鋼筋直徑受拉大於25不能搭接,受壓大於28不能搭接(並筋按√nd等效直徑)。結構設計是不會給你細致到哪一根柱大小偏拉的。施工中,按施工規范16以上鋼筋機械連接吧!連接長度按16g101-1下表。
無法知道柱受力情況,自家建房的話,框架結構建議搭接焊長大於15d即可,焊腳盡量飽滿,雙面焊吧!
地震情況才會使結構柱出現偏拉,沒辦法嘛也可以按施工規范小於16用搭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