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一定范圍內鋼筋的伸長率越大其塑性性能越好
鋼筋的伸長率在一定范圍內,越大表示其塑性性能越強。伸長率是指鋼筋在受力作用下長度變化的百分比,可通過測量鋼筋受力前後的長度比來計算。在做抗拉實驗時,鋼筋斷裂後斷面標距部分的增長長度與初始長度的百分比,即伸長率(用符號δ表示),它反映了材料的塑性。伸長率越大,塑性越強。鋼筋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不應小於9%,這是保證其塑性性能的基本要求。
伸長率試驗的試件應在試件中央標出標距長度,通常為200mm,標距線應細而清晰。標距長度的誤差應控制在硬線±0.20mm,軟線±0.50mm以內。
鋼筋的不同類型和作用包括:
1. 受力筋:承受力或壓力的鋼筋。
2. 架力筋:一般在梁中使用,與受力筋、箍筋一起構成鋼筋骨架。
3. 箍筋:一般用於樑柱中,用來抗剪和構成鋼筋骨架。
4. 分布筋:一般用於板內,與板內受力鋼筋垂直。
5. 構造鋼筋:根據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鋼筋。
6. 彎起鋼筋:主要在構件端部起著抗剪作用。
7. 拉結鋼筋:為保證構件間連接穩定性而增設的鋼筋。
⑵ 鋼筋檢測測量斷後伸長率時,標距如何打
較為簡單的方法是:在鋼筋樣品上用標距打點機在除了夾頭的全長范圍內每間隔1cm打點一個,待拉斷後根據鋼筋的拉前標距點數找出范圍,用游標卡尺量測距離(精確到0.25mm),斷後標距減去斷前標距長度除以斷前標距就是伸長率。
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2)鋼筋總伸長率標距怎麼控制擴展閱讀:
鋼筋的分類:
1、按直徑大小分:
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2、、按力學性能分:
Ⅰ級鋼筋(300/420級);Ⅱ級鋼筋(335/455級);Ⅲ級鋼筋(400/540)和Ⅳ級鋼筋(500/630)。
3、按生產工藝分:
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⑶ 鋼筋的伸長率
鋼筋復在最大拉力下的總伸長率不制應小於9%。
原始標距的伸長與原始標距之比的百分率。伸長率是表示材料均勻變形或穩定變形的重要參數。
兼作伸長率試驗的試件,心在試件中央標出標距長度(如200mm)。標距線應細而清晰。標距長度的誤差:硬線為±0.20mm;軟線為±0.50mm。
(3)鋼筋總伸長率標距怎麼控制擴展閱讀:
將試件的斷口對齊擠緊,測量並記錄拉伸後的標距長度。若斷口離標志線小於20mm,或發生在標距長度似外且仲長率未達到要求時.應易取試件重新試驗。
金屬導體製品的重要機械性能指標,是關系產品優劣和能承受外力大小的重要標志,抗拉強度及伸長率的大小與材料性質、加工方法和熱處理條件有關。以裸電線或裸導體為例進行伸長率試驗。
⑷ 鋼筋最大力下總伸長率怎麼算
總伸長率=伸長量/原長=(L2-L1)/L1,最大力下的總伸長率不小於10.0% 。
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當鋼筋公稱直徑不大於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55;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0;公稱直徑大於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5。
(4)鋼筋總伸長率標距怎麼控制擴展閱讀:
兼作伸長率試驗的試件,心在試件中央標出標距長度(如200mm)。標距線應細而清晰。標距長度的誤差:硬線為±0.20mm;軟線為±0.50mm。
將試件的斷口對齊擠緊,測量並記錄拉伸後的標距長度。若斷口離標志線小於20mm,或發生在標距長度似外且仲長率未達到要求時.應易取試件重新試驗。
按鋼筋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鋼筋代換後應滿足規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等構造要求。
以高一級鋼筋代換低一級鋼筋時,宜採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採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來減少鋼筋截面積。
⑸ 請問,鋼筋最大力下總伸長率怎麼算在線等,急急急!!!
總伸長率=伸長量/原長=(L2-L1)/L1,最大力下的總伸長率不小於10.0% 。
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內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容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當鋼筋公稱直徑不大於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55;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0;公稱直徑大於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5。
(5)鋼筋總伸長率標距怎麼控制擴展閱讀:
兼作伸長率試驗的試件,心在試件中央標出標距長度(如200mm)。標距線應細而清晰。標距長度的誤差:硬線為±0.20mm;軟線為±0.50mm。
將試件的斷口對齊擠緊,測量並記錄拉伸後的標距長度。若斷口離標志線小於20mm,或發生在標距長度似外且仲長率未達到要求時.應易取試件重新試驗。
按鋼筋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鋼筋代換後應滿足規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等構造要求。
以高一級鋼筋代換低一級鋼筋時,宜採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採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來減少鋼筋截面積。
⑹ 鋼筋最大力總伸長率用不用拉斷 用不用引伸計怎麼做· · ·· · 急急急急············
在實驗鋼筋上用銼刀標出兩道平行劃痕,正常標5公分的間距,後必須拉斷,用拉斷的劃痕間距減去5公分即可
⑺ 鋼筋伸長率實驗時,試件標距長度如何確定,試件拉斷後標距如何量取
公式:{[100%-10%+(10%-20%)相鄰值-回油值]-[理論伸長值]}/理論伸長值≤±6%
註:100%為 總張拉伸長值,10%為(0-10%)初應力伸長值,在給力(10%-20%)之間有個伸長的差值 即為相鄰值,回油值 即 去掉千斤頂之後鋼絞線有一定的回縮之長度。簡單點說就是:張拉伸長率=(實測總伸長-理論伸長量)/理論總伸長。
(7)鋼筋總伸長率標距怎麼控制擴展閱讀:
鋼筋拉斷後,其塑性變形並不是在鋼筋長度范圍內均勻分布的,而是越靠近斷口變形越大,離斷口越遠變形越小,但,這種變形不是單端存在,是在斷口兩端對稱分布的,因此原始標距越大,計算的斷後伸長率越小,反之,原始標距越小,計算的斷後伸長率越大。
拉力試驗機的示值誤差應不大於±1%。將試件垂直夾持在試驗機的鉗口中。標距線應露出鉗口。且試件的軸線應與鉗口的中心重合侍冊扒。拉伸速度:軟態試件不大於300mm/min;硬態試件不大於100mm/min。
載入速度必須均勻平穩無沖擊。試件托斷後,記錄最大負倚,取三位有效數。將試件的老昌斷口對齊擠緊,測量並記錄拉伸後的標距長度。若斷口離標志線小於20mm,或發生在標距長度似外且仲長率未達到要求時.應易取試件重新試驗姿殲。[3]
⑻ 做鋼筋拉伸試驗的時候原始標距是怎麼樣規定的啊
如果是直徑小的話就以10倍的直徑,大的話就是5倍的直徑,打點是用打點機打的,計算伸長率的方法按照規范進行,有兩種,一種是規則斷裂,一種是不規則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