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筋下料長度怎麼算啊
縱向鋼筋:
下料長度=外包尺寸+度量差值
度量差值:
45°取-0,5d
90°取-2.0d
180°取+6.25d
箍筋:
下料專長度=外包尺寸屬+增加值
增加差值:
<6mm取40mm
6mm取50mm
8mm取60mm
>8mm取70mm
2. 箍筋下料時加8d什麼意思
箍筋下料根據鋼筋的規格(直徑)另增加8*直徑長度,即箍筋下料實際長度=箍筋的外圍長度+8*鋼筋的直徑。
3. 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是什麼
一般的演算法是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2+1.9d*2+max(10d,75mm)*2。
90/90的箍筋鋼筋計算公式為:箍筋內皮周長-5個90°彎鉤內皮差(0.288d)+2個彎鉤處的平直段長度(10d>75mm時,平直長度為10d,10d<75mm時,平直長度為75mm)。
即在鋼筋規格為10d>75mm時,箍筋長度=構件周長-8保護層厚度+18.56d,鋼筋規格為10d<75mm,即箍筋直徑為6mm時,箍筋長度=構件周長-8保護層厚度+141.36。
箍筋肢數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
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採用兩個封閉箍並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於四肢箍。
4. 鋼筋箍筋怎麼計算下料長度
拉筋下料長度=內空尺寸a+25.75d
計算方法:度量尺寸:內空長專度a;彎鉤平直長度10d
軸心(下料)長度:a1+2L+20d
其中:屬
a1=a-1.25d*2
L=3.14*3.5d*135/360=4.123d
軸心(下料)長度:
a-2.5d+2*4.123d+20d
=a+25.746d
=a+25.75d
(4)鋼筋箍筋下料長度加多少D擴展閱讀
鋼筋下料長度計算的幾條規則:
1、圓鋼2.5d
2、一般部位變形鋼筋4d
3、頂層邊節點變形鋼筋
d≤25時取6d ;d>25時取8d。
4、度量尺寸:按設計及驗收規范要求,採用相應的方法,對彎製成形的鋼筋進行測量的尺寸。
5、下料長度:將鋼筋按設計及驗收規范要求彎製成形所需要的實際長度。
6、計算原理:鋼筋物力特性。
7、鋼筋彎曲形時,產生塑性變形,內側壓縮、外側拉伸、軸心長度不變。鋼筋下料長度=鋼筋軸心長度
5. 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1、矩形箍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式中 :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比如,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那麼,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5)鋼筋箍筋下料長度加多少D擴展閱讀
製作要求
用光圓鋼筋製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鉤(半圓形、直角形或斜彎鉤)。彎鉤的彎曲內直徑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 2.5倍。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不應小於90°,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鉤,彎鉤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20cm。
6. 箍筋下料長度的計算公式
箍筋長度=2×(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11.9d+8d
1、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2、外包寬度=b-2c+2d;
3、外包長度=h-2c+2d;
4、b×h=構件橫截面寬×高;
5、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6、d——箍筋直徑。
計算實例
例一: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例二:抗震結構中箍筋長度的計算:設某框架梁截面尺寸bXh,保護層厚度c,箍筋直徑d,鋼筋按外皮計算,彎鉤為135°,那麼
箍筋長度=(b-2c+2d)*2+(h-2c+2d)*2+(1.9d+max(10d,75mm))*2
(b-2c+2d)*2和(h-2c+2d)*2不難理解,讀者只要畫出草圖就可以分析出來,箍筋計算的關鍵是彎鉤及彎鉤平直段應該取多長才合適的問題。
在本式中,1.9d*2為箍筋的兩個彎鉤因為彎曲135°而產生的弧度增加值,因為我這里沒有圖片,就不再贅述。
max(10d,75mm)的由來,砼結構驗收規范規定,抗震結構箍筋彎鉤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10d,且最低不小於75mm。
如果箍筋按照中心線計算的話,公式為
箍筋長度=(b-2c+d)*2+(h-2c+d)*2+(1.9d+max(10d,75mm))*2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分析下這兩個公式的不同以及原因
更正:平直段應是兩段
箍筋長度=(b-2c-d)*2+(h-2c-d)*2+(1.9d+10d)*2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內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產生的梁內剪力較小,採用單肢箍即可,類似於一個S鉤。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於雙肢箍。
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採用兩個封閉箍並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於四肢箍。
(6)鋼筋箍筋下料長度加多少D擴展閱讀
箍筋:箍筋包括鋼筋級別、直徑、加密區與非加密區間距及肢數。箍筋加密區與蜚加密區的不同間距及肢數需用斜線「/」分隔;當梁箍筋為同一種間距及肢數時,則不需用斜線;當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箍筋肢數相同時,則將肢數注寫一次;箍筋肢數應寫在括弧內。
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0,加密區間距為100,非加密區間距為200,均為四肢箍。 A8-100(4)/150(2),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8,加密區間距為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為150,兩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表示間距不是用「@」,而是用「-」。 當抗震結構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結構中的各類梁採用不同的箍筋間距及肢數時,也用斜線「/」將其分隔開來。注寫時,先注寫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數、鋼筋級別、直徑、間距及肢數),在斜線後注寫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間距及肢數。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0;梁的兩端各有13個四肢箍,間距為150;梁跨中部分,間距為200,四肢箍。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2;梁的兩端各有18個四肢箍,間距為120;梁跨中部分,間距為200,兩肢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