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筋工程的施工流程
鋼筋工程的施工流程可以分為三大塊,分別是基礎底板鋼筋工藝流程,現澆框架鋼筋工藝流程,剪力牆鋼筋工藝流程。
1、基礎底板鋼筋工藝流程:
基礎墊層完成→彈底板鋼筋位置線→鋼筋半成品運輸到位→按線布設鋼筋→綁扎→隱蔽驗收;
2、 現澆框架鋼筋工藝流程:
(1) 柱鋼筋綁扎
套柱箍筋→搭接綁扎(焊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 剪力牆鋼筋綁扎
立2~4根豎筋→畫水平筋間距→綁定位橫筋→綁其餘橫豎筋
(3) 梁鋼筋綁扎
1)模內綁扎:
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2)模外綁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綁紮成型後再入模內):
畫箍筋間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在橫桿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樑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於模板內
(4) 板鋼筋綁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5) 樓梯鋼筋綁扎
劃位置線→綁主筋→綁分布筋→綁踏步筋
3、 剪力牆鋼筋工藝流程:
(1) 剪力牆鋼筋現場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理預留搭接筋→綁縱向筋→綁橫筋→綁拉筋或支撐筋
(2) 剪力牆採用預制焊接網片的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整預留搭接筋→臨時固定網片→綁紮根部鋼筋→綁拉筋或支撐筋。
❷ 鋼筋工程施工工藝流程有哪些
1、基礎底板鋼筋工藝流程:
基礎墊層完成→彈底板鋼筋位置線→鋼專筋半成品運輸到位屬→按線布設鋼筋→綁扎→隱蔽驗收;
2、
現澆框架鋼筋工藝流程:
(1)
柱鋼筋綁扎
套柱箍筋→搭接綁扎(焊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❸ 鋼筋工的施工步驟
1、基礎底板鋼筋工藝流程:
基礎墊層完成→彈底板鋼筋位置線→鋼筋半成品運輸到位→按線布設鋼筋→綁扎→隱蔽驗收;
2、 現澆框架鋼筋工藝流程:
(1) 柱鋼筋綁扎
套柱箍筋→搭接綁扎(焊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 剪力牆鋼筋綁扎
立2~4根豎筋→畫水平筋間距→綁定位橫筋→綁其餘橫豎筋
(3) 梁鋼筋綁扎
1)模內綁扎:
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2)模外綁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綁紮成型後再入模內):
畫箍筋間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在橫桿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樑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於模板內
(4) 板鋼筋綁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5) 樓梯鋼筋綁扎
劃位置線→綁主筋→綁分布筋→綁踏步筋
3、 剪力牆鋼筋工藝流程:
(1) 剪力牆鋼筋現場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理預留搭接筋→綁縱向筋→綁橫筋→綁拉筋或支撐筋
(2) 剪力牆採用預制焊接網片的綁扎
彈牆體線→剔鑿牆體混凝土浮漿→修整預留搭接筋→臨時固定網片→綁紮根部鋼筋→綁拉筋或支撐筋。
❹ 鋼筋混凝土施工工序
鋼筋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
(一)鋼筋綁扎工藝流程核對鋼筋半成品→劃鋼筋位置線→運鋼筋到使用部位→綁扎基礎鋼筋(牆體、頂板鋼筋)→預埋管線及鐵件→墊好墊塊及馬凳鐵→隱檢。
(二)模板安裝工藝流程准備工作(確定組裝模板方案)→搭設內外支撐→安裝內外牆模板(安裝頂板模板)→合模前鋼筋隱檢→預檢。
(三)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作業准備→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澆築與振搗→養護。
四、鋼筋混凝土施工操作工藝
(一)鋼筋綁扎工藝
1、基礎鋼筋綁扎
(1)核對鋼筋半成品:按設計圖紙(工程洽商或設計變更)核對加工的半成品鋼筋,對其規格型號、形狀、尺寸、外觀質量等進行檢驗,掛牌標識。
(2)劃鋼筋位置線:按照圖紙標明的鋼筋間距,從距模板端頭、梁板邊5cm起,用墨斗在混凝土墊層上彈出位置線(包括基礎梁鋼筋位置線)。
(3)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先鋪底板下層鋼筋,如設計無要求,一般情況下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
(4)鋼筋綁扎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扎,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扎,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扎。綁扎時採用八字扣或交錯變換方向綁扎,必須保證鋼筋不位移。
(5)底板如有基礎梁,可預先分段綁扎骨架,然後安裝就位,或根據梁位置線就地綁紮成型。
(6)基礎底板採用雙層鋼筋時,綁完下層鋼筋後,擺放鋼筋馬凳或鋼筋支架,(間距以人踩不變形為准,一般為1m左右1個為宜)。在馬凳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
(7)基礎底板和基礎梁鋼筋接頭位置要符合設計要求,同時進行抽樣檢測。
(8)鋼筋綁扎完畢後,進行墊塊的碼放,間距1m為宜,厚度滿足鋼筋保護層要求。
(9)根據彈好的牆、柱位置線,將牆、柱伸入基礎的插筋綁扎牢固,插入基礎深度和甩出長度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同時用鋼管或鋼筋將鋼筋上部固定,保證甩筋位置准確,垂直,不歪斜、傾倒、變位。
2、牆鋼筋綁扎
(1)將預埋的插筋清理干凈,按1:6調整其保護層厚度符合規范要求。先綁2~4根豎筋,並畫好橫筋分擋標志,然後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並畫好豎筋分檔標志。一般情況橫筋在外,豎筋在里,所以先綁豎筋後綁橫筋,橫豎筋的間距及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2)牆筋為雙向受力鋼筋,所有鋼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豎筋搭接范圍內,水平筋不少於三道。橫豎筋搭接長度和搭接位置,符合設計圖紙和施工規范要求。
(3)雙排鋼筋之間應綁間距支撐和拉筋,以固定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支撐或拉筋可用φ6和φ8鋼筋製作,間距600mm左右,用以保證雙排鋼筋之間的距離。
(4)在牆筋的外側應綁扎或安裝墊塊,以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
(5)為保證門窗洞口標高位置正確,在洞口豎筋上畫出標高線。門窗洞口要按設計要求綁扎過梁鋼筋,錨入牆內長度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6)各連接點的抗震構造鋼筋及錨固長度,均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綁扎。
(7)配合其他工程安裝預埋管件、預留洞口等,其位置、標高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3、頂板鋼筋綁扎
(1)清理模板上的雜物,用墨斗彈出主筋,分布筋間距。
(2)按設計要求,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布筋。綁扎板底鋼筋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
(3)板底鋼筋綁扎完畢後,及時進行水電管路的敷設和各種埋件的預埋工作。
(4)水電預埋工作完成後,及時進行鋼筋蓋鐵的綁扎工作。綁扎時要掛線綁扎,保證蓋鐵兩端成行成線。蓋鐵與鋼筋相交點必須全部綁扎。
(5)鋼筋綁扎完畢後,及時進行鋼筋保護層墊塊和蓋鐵馬凳的安裝工作。墊塊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如設計無要求時為15mm。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