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築 板的配筋 怎麼看 (有圖)
1、 在我們單位板配筋不是通過算出的結果導到tssd中畫的,而是單獨用理正工具箱對每一塊板進行計算。原因是考慮到沉板會造成板周邊支座條件發生變化,由固接變為鉸接(這個判斷標準是當兩塊板的沉降差超過30mm時),配筋會變大,而PKPM比較難實現沉板因此會造成沉板的配筋偏小造成計算失真。所以對於跨度比較大、支座條件與PKPM不同或形狀怪異的異形板需要用理正工具箱單獨計算配筋。計算時板長取軸線之間的距離。
2、 板的配筋一般只需要畫支座負筋即可,板的底筋一般是在說明中標明雙向拉通。對於支座負筋的長度取板短跨方向(凈長)的四分之一,再加上其到梁邊線的距離。對於板厚的取值問題,根據廣東省高規角板板厚取120mm,並且雙層雙向配置板筋。而對於高層住宅中的樓梯和電梯井附近處板塊,考慮到管線的埋設取150的板厚,並且雙層雙向拉通。
3、 對於異形板處出現的陽角要另外加配鋼筋畫大樣(圖紙沒帶回來,不記得加配多少了,囧)。對於由梁懸挑出來的板,懸挑方向的板麵筋要通長布置。
4、 在計算的過程中都是選擇塑性板的模式來算,這樣相對於彈性板而言會比較省鋼筋,但是這里要注意的是,在計算衛生間時要採用彈性板的模型來計算,因為衛生間是不允許出現裂縫的,而且裂縫限值為0.2mm。
2. 分布筋是負筋嗎
問題一:負筋 分布筋 區別 比如說現澆板鋼筋,負筋是上皮筋,一般在圖紙中畫出來,是主要受力筋,是平行排布的。而分布筋就是固定負筋的鋼筋,一般不在圖上畫出,只有文字表明間距和直徑級規格。也就是說,在板負筋不是雙層網片的情況下,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負筋是一排平行的彎鉤向下的筋,在板上部,怎麼固定他呢,就要靠分布筋,也就是垂直於負筋的一排平行鋼筋,分布筋與負筋剛鼎形成鋼筋網片。這么說你明白了嗎?
問題二:雙層雙向鋼筋的板,負筋是不是就不要分布筋了? 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分布筋的作用。分布筋的作用有兩點:
1、控制受力鋼筋位置,使受力鋼筋固定在理論上的受力位置。
2、分承受力鋼筋與受力鋼筋之間空隙處結構荷載,並將這部分荷載傳遞給受力鋼筋。
綜上所述,雙層雙向鋼筋的板,並不能說負筋就不要分布筋,而是因為雙向均有受力鋼筋,可以相互綁扎固定後形成鋼筋網片,以受力鋼筋代替了分布筋的作用。
同樣,也並不能僅僅說是負筋就不要分布筋,板下的正彎距鋼筋也是一樣的情況。
問題三:分布筋,附加筋和支座負筋的概念和區別 20分 分布筋: 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屬於構造鋼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附加筋:即附加鋼筋,其實就是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吊筋和箍筋),加密區箍筋和現澆板(雙筋板)上另外添加的板筋就是附加鋼筋
支座負筋,是相對而言的,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
負筋:就是負彎矩鋼筋,彎矩的定義是下部受拉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層鋼筋在支座位置根據受力一般為上部受拉,也就是承受負彎矩,所以叫負彎矩鋼筋。
問題四:板支座負筋上一般布置分布筋么 有的話 是必須布置么 1、如果板的配筋是雙層雙向的話,就不需要再布置分布筋了啊,按圖施工就行了啊。
2、如果是板的配筋不是雙層雙向的話,膽底層鋼筋,和負筋,那麼負筋上要布置分布筋的。否則鋼筋無法綁扎啊。
問題五:分布鋼筋與負筋,底筋有什麼區別? 分布鋼筋是與受力筋垂直方向布置的非受力鋼筋。主要作用是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分布荷載;防止板面出現收縮裂縫或溫度裂縫。
負筋系指承受負彎矩的鋼筋,一般布置在支座部位的上邊。俗稱蓋丹或扣鐵。
底筋是是板的主筋,承受正彎矩,布置在板的底部。
問題六:現澆板鋼筋中支座分布筋和負筋分布筋的區別是什麼? 現澆板在支座部位有支座負筋和負筋分布筋兩種上部鋼筋。支座分布筋的叫法很含糊,按正常叫法來理解,也就是負筋分布筋的意思。
問題七:板的負筋分布筋是否彎彎勾 需要彎成90度的彎勾,其彎曲長度應符合03G101―1第二部分就知道了。有些監理會拿尺子量的,同時這也是下料計算長度是用到的。
問題八:關於分布筋和支座負筋的問題 樓板上的分布筋一般垂直於受力主筋,用以固定主筋、起到構造作用。對板的負筋,當雙向布置時,縱橫向重合的部分不再設置分布筋,當單向布置、或在縱橫向負筋不重合的部位,設置分布筋。梁的架立筋一般用於固定箍筋、保證箍筋間距,應和梁的負筋方向一致,也就是說,在梁的支座間鋼筋要形成一個整體的骨架,當負筋的數量不足或長度不夠時,使用架立筋來保證鋼筋骨架的形成。通長筋是指在構件各個部位的這個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性能俯而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處理的鋼筋,一般都是受力筋。貫通筋是指貫通於整個構件的鋼筋,其可以是受力筋,也可以是分布筋。
問題九:樓板負筋的分布筋的直徑,級別及間距是多少啊,哪本規范那頁上有說明啊? 樓板負筋的分布筋的直徑不小於6mm,間距不大於250恭m,級別HPB300。這應該是每個工程的結施總說明裡交代清楚了的。假如硬要找規范依據,就在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9章『混凝土構件基本規定』里,第9.1.7條。
問題十:負筋 分布筋 區別 比如說現澆板鋼筋,負筋是上皮筋,一般在圖紙中畫出來,是主要受力筋,是平行排布的。而分布筋就是固定負筋的鋼筋,一般不在圖上畫出,只有文字表明間距和直徑級規格。也就是說,在板負筋不是雙層網片的情況下,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負筋是一排平行的彎鉤向下的筋,在板上部,怎麼固定他呢,就要靠分布筋,也就是垂直於負筋的一排平行鋼筋,分布筋與負筋剛鼎形成鋼筋網片。這么說你明白了嗎?
3. 這個板筋,負筋怎麼看怎麼看
1、板類構件,在板的支撐部位配置的上排鋼筋,俗稱「擔水筋」;
2、梁類構件,節點處設置的「非貫通縱筋」,一般認為是用來抵抗「負彎矩」的,(其實,貫通的縱筋又何嘗不能抵抗負彎矩呢?)
3、梁板類構件在受力分析時有一個「反彎點」,反彎點是正彎矩和反彎矩的分界點,一邊是鋼筋抵抗「正彎矩」,另一邊則抵抗「負彎矩」。
所以我認為你說的是對的,另外還要加上3號鋼筋是負筋
4. 板的負筋與分布筋有什麼區別
一、作用不同
負筋:負筋主要是用於抵抗負彎矩的。
分布筋:分布筋主要是回用於固定受力筋,答並將受力筋的荷載均勻地分散在受力筋上,使受力筋均勻受力。
二、位置不同
負筋:負筋的位置是在板的支撐部位配置的上排鋼筋。
分布筋:分布筋的位置是在牆梁與牆柱之外的牆體縱筋橫筋。
三、計算公式不同
負筋:負筋的計算公式是「負筋凈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分布筋:分布筋的計算公式是「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5. 分布鋼筋與負筋,底筋有什麼區別
分布鋼筋與負筋,底筋區別如下:
區別一:
分布鋼筋是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與受力鋼筋垂直。底筋是板的主筋,承受正彎矩,布置在板的底部。負筋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也可以作為負筋。
區別二:
分布鋼筋的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屬於構造鋼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2.負筋的作用是導致板內負筋的作用降低,現澆板的承載力減小。防止板在支座處因受力而裂縫。
3.底筋的作用主要是抗拉受力。
(5)板負筋分布鋼筋怎麼看擴展閱讀
區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
(1)以板的開間、進深跨度區分:如果是單向板,那麼平行於短跨方向的鋼筋是受力筋,平行於長跨方向的鋼筋是架立筋。如果是雙向板,那麼長跨、短跨方向的鋼筋全部是受力筋。
(2)以鋼筋直徑上來區分:鋼筋的直徑大的為受力筋,直徑小的鋼筋為分布筋。
(3)以布置上來區分:正彎矩筋布置在下的鋼筋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鋼筋為分布筋,負彎矩筋(如懸挑板 )相反,在下的鋼筋為分布筋,在之上的鋼筋為受力筋。
網路—底筋
網路—分布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