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聯達中架立筋怎麼標注,就例如2B16+(2B16)
設置架立筋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原位標注中跨中筋輸入(2B16),架立筋信息是需要用括弧括起的,另一種是在集中標注的上部鋼筋中輸入2B16+(2B16),同樣需要加上括弧
2. 使用廣聯達。在梁的集中標注中有架立筋(原位標注中沒有),但提取梁跨後,在梁的每一跨中的原位標注中間
剪力牆、梁、板,柱在平面整體表示方法(以下簡稱「平法」)中都有原位標注,集中標注兩個標注內容,但每個構件需要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的內容不一定相同。下面是舉例梁在平法施工圖中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的內容。
一、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的縱筋。
二、梁下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三、附加箍筋或吊筋,將其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主樑上,用線引注總配筋值,當多數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時,可在梁平面法施工圖上統一註明,少數與統一註明值不同時,再原位引注。
原位標注,是工程制圖採用整體平面表示方法時的專用術語,區別於「集中標注」。原位標注指在梁跨的局部,截面、標高、配筋信息有不同於集中標注的單獨標注。
在梁的上部標明支座筋和架立筋,在梁的下部標明下部筋、箍筋、拉筋、腰筋、梁跨截面變化、位置變化、標高變化,還包含其它特殊改變的數值及文字說明。
(2)廣聯達跨中鋼筋如何輸入擴展閱讀:
建築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設計方法(簡稱平法)對我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的設計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被國家科委列為《「九五」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項目編號為:97070209A)和建設部列為一九九六年科技成果推廣項目。
平法的表達形式,概括的來講,是把結構構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整體直接表達在各類構件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再與標准構造詳圖相配合,即構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結構設計。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將構件從結構平面布置圖中索引出來,再逐個繪制配筋詳圖的繁瑣方法。
3. 廣聯達中懸挑梁的鋼筋有幾種設置方式
懸挑梁 備注 計算公式
上部鋼筋懸挑端 第一排 L<4hb,全部伸至遠回端 伸至遠端下彎答再回彎5d(hb-2C+5d) C:保護層厚度 長度=懸挑端長度+懸挑遠端下彎+支座寬度+跨內延伸長度(Ln/3)
L>4hb,除角筋外,第一排總根數的1/2不伸至懸挑遠端即下彎 按45度角下彎後平伸至遠端 hb,懸挑遠端高度 長度=懸挑端下平直段長度(10d)+下彎斜長+上平直段+支座寬度+跨內延伸長度(Ln/3)
第二排 伸至0.75L位置 L:懸挑梁長 長度=懸挑端下平直段長度(0.75L)+支座寬度+跨內延伸長度(Ln/3)
下部鋼筋 錨固12d 長度=凈長+錨固(12d)
箍筋
長度
懸挑遠端變截面時按平均高度計算
根數 與邊梁垂直相交時,布置至邊梁邊(箍筋距梁邊有50mm的起步距離)
純懸挑樑上部鋼筋錨固
彎錨
Max(hc-c,0.4Lae)+15d [ La>hc:支座寬度]
長度=凈長+懸挑遠端下彎+端支座錨固
直錨
Max(La,0.5hc+5d)+5d [ La<hc:支座寬度]
長度=凈長+懸挑遠端下彎+端支座錨固
4. 廣聯達鋼筋抽樣中原位標注中單跨的貫通筋怎麼輸入啊
左鍵點擊要修改的構件,據你描述應該是梁鋼筋。然後右鍵選擇梁平法表格,在表格中有詳細的對應項目。可以直接填寫
5. 廣聯達跨中鋼筋是G4C10 200*560,怎麼編輯
在原位標注里修改
截面尺寸200*560
側面鋼筋是G4C10
完成,請參照圖片
6. 廣聯達中,中間梁的支座負筋是在哪裡布置~跨中鋼筋么`
一、如下圖所示:
二、支座負筋的概念:
梁支座上部縱向受力鋼筋,有貫通專與非貫通之分屬。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端支座負筋和中間支座負筋就是梁兩端的和中間的鋼筋。
7. (如下圖)在廣聯達原位標注時,跨中部分的鋼筋信息怎麼輸入
1. 第一張圖片展示的是一段框架梁,僅顯示了兩根次梁。
2. 在紅色圈標出的本跨樑上部原位標注中,箍筋直徑為8mm。
3. 加密區的間距設置為100mm,非加密區的間距設置為150mm。
4. 箍筋採用四肢箍形式,角部兩根鋼筋直徑為25mm,通長設置。
5. 括弧內標有裂縫的鋼筋為直徑25mm的受力鋼筋,通長設置。
6. 所有鋼筋等級均為HRB400級。
7. 對於第二張圖片,紅色圈內的內容因模糊不清,無法提供詳細信息,為此表示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