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擋土牆設置伸縮縫具體應該如何做~相關規范沒寫~~~
一般是10~15米設置一道伸縮縫,一般是前面用瀝青麻絮填塞,後面用粘土。但是實際一般是都不做的,最多在外面用砂漿抹一道縫,或者在伸縮縫的兩側勾縫。
Ⅱ 建築伸縮縫的施工方法
施工縫:因施工組織需要而在各施工單元分區間留設的縫。施工縫並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縫」,它只是因後澆注混凝土超過初凝時間,而與先澆注的混凝土之間存在一個結合面,該結合面就稱之為施工縫。因混凝土先後澆注形成的結合面容易出現各種隱患及質量問題,因此,不同的結構工程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層建築結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
結構體系 施工方法 最大間距m
框架結構 現澆 55
剪力牆結構 現澆 45
註:1 框架-剪力牆的伸縮縫間距可根據結構的具體布置情況取表中框架結構與剪力牆結構之間的數值
2 當屋面無保溫或隔熱措施、混凝土的收縮較大或室內結構因施工外露時間較長時,伸縮縫間距應適當減小
3 位於氣候乾燥地區、夏季炎熱且暴雨頻繁地區的結構,伸縮縫的間距宜適當減小
當採用下列構造措施和施工措施減少溫度和混凝土收縮對結構的影響時,可適當放寬伸縮縫的間距:
1 頂層、底層、山牆和縱牆端開間等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頂層加強保溫隔熱措施,外牆設置外保溫層;
3 每30~40m間距留出施工後澆帶,帶寬800~1000mm,鋼筋採用搭接接頭,後澆帶混凝土宜在兩個月後澆灌;
4 頂部樓層改用剛度較小的結構形式或頂部設局部溫度縫將結構劃分為長度較短的區段;
5 採用收縮小的水泥、減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適宜的外加劑;
6 提高每層樓板的構造配筋率或採用部分預應力結構。
高層建築鋼結構不宜設置防震縫,薄弱部位應採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高層建築鋼結構不宜設置伸縮縫,當必須設置時,抗震設防的結構伸縮縫應滿足防震縫要求。
防空地下室防護單元內不應設置伸縮縫或沉降縫。當在兩相鄰防護單元之間設置伸縮縫或沉降縫,且需開設門洞時,應在兩道防護密閉隔牆上分別設置防護密閉門。防護密閉門至變形縫的距離應滿足門扇的開啟要求。若兩防護單元的防護等級不同時,高抗力防護密閉門應設在高抗力防護單元一側,低抗力防護密閉門應設在低抗力防護單元一側。
防空地下室結構變形縫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在防護單元內不應設置沉降縫、伸縮縫;
2 上部地面建築需設置伸縮縫、防震縫時,防空地下室可不設置;
3 室外出入口與主體結構連接處,應設沉降縫;
4 鋼筋混凝土結構設置伸縮縫最大間距應按現行有關標准執行。
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
結構類別 室內或土中 露天
排架結構 裝配式 100 70
框架結構 裝配式 75 50
現澆式 55 35
剪力牆結構 裝配式 65 40
現澆式 45 30
擋土牆、地下室牆壁等類結構 裝配式 40 30
現澆式 30 20
註:1 裝配整體式結構房屋的伸縮縫間距宜按表中現澆式的數值取用;
2 框架-剪力牆結構或框架-核心筒結構房屋的伸縮縫間距可根據結構的具體布置情況取表中框架結構與剪力牆結構之間的數值;
3 當屋面無保溫或隔熱措施時,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的伸縮縫間距宜按表中露天欄的數值取用;
4 現澆挑檐、雨罩等外露結構的伸縮縫間距不宜大於12m
對下列情況上表中的伸縮縫最大間距宜適當減小:
1 柱高(從基礎頂面)算起低於8m的排架結構;
2 屋面無保溫或隔熱措施的排架結構;
3 位於氣候乾燥地區、夏季炎熱且暴雨頻繁地區的結構或經常處於高溫作用下的結構;
4 採用滑模類施工工藝的剪力牆結構;
5 材料收縮較大、室內結構因施工外露時間較長等。
對下列情況如有充分依據和可靠措施上表中的伸縮縫最大間距可適當增大:
1 混凝土澆築採用後澆帶分段施工;
2 採用專門的預加應力措施;
3 採取能減小混凝土溫度變化或收縮的措施。
當增大伸縮縫間距時,尚應考慮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對結構的影響。
具有獨立基礎的排架、框架結構,當設置伸縮縫時,其雙柱基礎可不斷開
素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
結構類別 室內或土中 露天
裝配式結構 40 30
現澆結構(配有構造鋼筋) 30 20
現澆結構(未配有構造鋼筋) 20 10
砌體房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
屋蓋或樓蓋類別 間距
整體式或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有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樓蓋 50
無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 40
裝配式無檁體系鋼筋混凝土結構 有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樓蓋 60
無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 60
裝配式有檁體系鋼筋混凝土結構 有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 75
無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 60
瓦材屋蓋、木屋蓋或樓蓋、輕鋼屋蓋 100
註:1 對燒結普通磚、多孔磚、配筋砌塊砌體房屋取表中數值;對石砌體、蒸壓灰砂磚、蒸壓粉煤灰磚和混凝土砌塊房屋取表中數值乘以0.8的系數。當有實踐經驗並採取有效措施時,可不遵守本表規定;
2 在鋼筋混凝土屋面上掛瓦的屋蓋應按鋼筋混凝土屋蓋採用;
3 按本表設置的牆體伸縮縫,一般不能同時防止由於鋼筋混凝土屋蓋的溫度變形和砌體干縮變形引起的牆體局部裂縫;
4 層高大於5m的燒結普通磚、多孔磚、配筋砌塊砌體結構單層房屋,其伸縮縫間距可按表中數值乘以1.3;
5 溫差較大且變化頻繁地區和嚴寒地區不採暖的房屋及構築物牆體的伸縮縫的最大間距,應按表中數值予以適當減小;
6 牆體的伸縮縫應與結構的其他變形縫相重合,在進行立面處理時,必須保證縫隙的伸縮作用。
小砌體房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
屋蓋或樓蓋類別 間距
整體式或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 有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 50
無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 40
裝配式無檁體系混凝土結構 有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 60
無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 50
裝配式有檁體系混凝土結構 有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 75
無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 50
粘土瓦或石棉水泥瓦屋蓋、木屋蓋或樓蓋 75
鋼結構單層房屋和露天結構的溫度區段長度(伸縮縫的間距)
結構情況 縱向溫度區段 橫向溫度區段
柱頂為剛接 柱頂為鉸接
採暖房屋和非採暖地區房屋 220 120 150
熱車間和採暖地區非採暖房屋 180 100 125
露天結構 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