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築圖紙上@表示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表示鋼筋間距,單根鋼筋之間的距離叫做鋼筋間距。
常用符號集:
1、@表示回鋼筋間距答
2、Φ表示鋼筋型號,CAD快捷鍵一覽
3、創建三維陣列 3A
4、創建三維面 3F
5、在三維空間創建由直線段組成的多段線 3P
6、在二維和三維空間中將某對象與其他對象對齊 AL
7、載入 AutoLISP、ADS 和 ARX 應用程序 AP
8、創建圓弧 A
(1)鋼筋排距圖上怎麼看擴展閱讀:
各種符號表示:
1、用圖案填充封閉區域 H或BH
2、根據選定對象創建塊定義 -B
3、創建對齊線性標注 DAL或DIMALI
4、創建角度標注 DAN或DIMANG
5、從圖紙空間切換到模型空間視口 MS
6、創建多行文字 T或MT
7、創建浮動視口和打開現有的浮動視口 MV
8、創建對象的等距線,如同心圓、平行線和平行曲線 O
9、設置運行對象捕捉模式並修改靶框大小 OS
2. 請問下鋼筋間距是指鋼筋中到中,還是指凈距,還是其他
根據一般設計慣例,間距和排距為中到中,除設計圖中有特別說明。
按你的情況,一般來說版,應權該是間距和排距都是20cm。建議你可以根據結構物尺寸來計算。比如,110cm寬,單邊保護層為5cm(一般為邊到鋼筋中),如果鋼筋11條,那麼間距為10cm。
3. 鋼筋的間距和排距是中對中,還是上下表面之間的距離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 中受力鋼筋最小保護層厚度的規定,且不得小於 15mm;接頭之間的橫向凈距不宜小於 25mm。指的就是鋼筋表面之間的距離。
從監理的角度講只要主筋的規格、間距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就可以通過;出現間距不均勻必須返工重綁,說負彎矩筋的間距是250了,量了十個檔才1900說明間距是密了。不可能局部的地方加一根主筋,必須返工重新綁扎。
鋼筋間距大了可以補救,思想意識有了誤差可就不好補救了。
再者說鋼筋間距大的地方增加一根,增加後間距小了,鋼筋用量大了,還需要增加人工,這是很不合算的,無形中增加投資減少利潤。 因此,作為監理應該在過程式控制制中及時提出建議,讓問題消除在萌芽中。召開會議提高工人質量意識,嚴把質量關。這樣即能保證質量又能減少不必要浪費,增加利潤。實現雙贏。
(3)鋼筋排距圖上怎麼看擴展閱讀:
鋼筋的綁扎間距應根據圖紙要求施工,其位移偏差應控制在鋼筋施工及驗收規范允許偏差范圍之內,否則需返工重綁。
拉筋的間距如果圖紙中有要求按圖紙中的要求設置,如果圖紙無具體要求,可以按軟體默認設置的計算。因為軟體的計算規則也是根據圖集和規范編著的。
拉筋間距是分別按照100和200的兩倍計算的。
4. 施工圖紙中@什麼意思
工程中@代表間隔。
如2φ 10@500,代表2個10單位直徑的鋼筋間間隔500單位距離。在AutoCAD繪圖軟體中,@表示在第一點的基礎上的相對坐標,如選定第一點為1,1,則@1,1的絕對坐標則為2,2(1+1,1+1)。
單根鋼筋之間的距離叫做鋼筋間距;不同排鋼筋之間的距離叫做排距。
例如:板受力鋼筋的排距指底排筋與上排筋或負彎矩鋼筋間的距離。柱受力鋼筋的間距指同側鋼筋之間的距離,柱受力鋼筋的排距指不同側鋼筋之間的距離。梁受力鋼筋的間距是平行於水平面的某排鋼筋中主筋陵寬之間的距離,排距是上下不同排鋼筋之間的距離。
在建築設計圖中,L表示是梁、LL表示是連續梁、QL表示圈樑、JL表示基礎梁、TL表示是梯梁、DL表示是地梁,Z表示柱、GZ表示構造柱、KZ表示框架柱,M表示是門、C表示是窗。QL」符號春汪昌,開始以為是牆梁。
如在建築設計圖中:「C20砼小柱(240×240)配4Φ12箍]6@200。」其中,「]6@200」為不規范標注,應為「Φ6@200」。
解讀為:強度為C20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小梁,截面為長240mm,寬240mm,配4條直徑12厘(12mm)螺紋的主鋼筋,每扒扒間隔200mm箍一個直徑6厘鋼筋的長方形絡。小柱高度看該工程所標示的層高減去圈樑的高度後加上板面的厚度,因為圈樑與板面是澆築在一起。
5. 鋼筋排距代表什麼意思呢
表示鋼筋間距。
單根鋼筋之間的距離叫做鋼筋間距;不同排鋼筋之間的距離叫做排距。
例如:
板受力鋼筋的排距指底排筋與上排筋(若有)或負彎矩鋼筋間的距離。
柱受力鋼筋的間距指同側鋼筋之間的距離,柱受力鋼筋的排距指不同側鋼筋之間的距離。
梁受力鋼筋的間距是平行於水平面的某排鋼筋中主筋之間的距離,排距是上下不同排鋼筋之間的距離。
牆受力鋼筋的間距、排距確定相當於雙層板配筋豎立起來,同一鋼筋幫扎網中豎向或水平鋼筋之間的距離為間距,不同鋼筋幫扎網之間的距離是排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