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分辨上排鋼筋還是下排鋼筋
一、上下排鋼筋的區分
1、方向不同
(1)上部鋼筋彎鉤朝向是:向右和向下。
(2)下部鋼筋的朝向是:向左和向上。
2、布置方法不同
(1)下排鋼筋
短跨的鋼筋布置在下部,長跨的布置在上部。
(2)上排鋼筋
短跨在上面,長跨的在下面。
二、在圖紙上的標注方法
1、平面圖中集中標注
平面圖中集中標注的:前面是上筋,後面是下筋,以符號「;」區分。
2、按字母區分
如果帶字母BT的:B是下筋,T是上筋。
樑上下筋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樑上部筋
說明: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2. 基礎梁鋼筋有二排怎麼看出是上面或下面有圖嗎
注意看一下圖紙,先分清鋼筋的上下層,一般有B的是梁的下部鋼筋,有T的是上部鋼筋。然後由於地梁受力較大,鋼筋根數較多,一般都有幾層鋼筋的配置,再看下圖表示,分清是頂部(或者是底部)鋼筋的第幾層。
以柱作為主要的承重構件,基礎梁(在建築圖紙中符號為JL)作為基礎的一部分,主要起到柱子間連系的作用,使基礎形成較穩定的結構,也部分抗彎和抗剪的作用,當獨立柱之間不均勻沉降時會起到抗剪的作用。
一般基礎梁的截面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議取1/4~1/6跨距,這樣基礎梁的剛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礎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計算確定。
(2)鋼筋幾排怎麼看擴展閱讀:
在一些小型工程設計或初步設計中,有時直接採用地基反力直線分布假設,使反力的求解成為靜定問題,計算大為簡化。
一般情況下,獨立基礎兩個方向都會設基礎梁,既可以提高基礎整體性,也可以用來承擔底層的牆體。
取拉梁所拉結的柱子中軸力較大者的1/10,作為拉梁軸心受拉的拉力或軸心受壓的壓力,進行承載力計算。按此法計算時,柱基礎按偏心受壓考慮。(基礎土質較好,用此法較節約)
以拉梁平衡柱底彎矩,柱基礎按中心受壓考慮。拉梁正彎矩鋼筋全部拉通,負彎矩筋有1/2拉通。此時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較高者。
一般工程無特殊要求時,基礎梁頂標高取-0.050(與基礎短柱頂平)。基礎梁地構造在圖紙中註明:先素土夯實,再鋪爐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基礎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須明確,基礎梁支座若沒有完全落在基礎短柱上,即基礎梁端部懸空或局部懸空時,應註明梁下以同標號同澆素砼填充,基礎短柱嚴禁出現外凸現象。
3. 如何區分圖紙上上下排鋼筋
看鋼筋彎鉤方向,左、上是底筋,右、下是麵筋~有說明的以說明為准,沒說明的看圖,不相符的問一下設計,希望可以幫到你~
4. 如何分辨梁的上下排鋼筋 在圖紙上是怎麼標注的
在梁的配筋標注中,有時上鐵筋有兩排,分別用X/Y表示,其意思是樑上部鋼筋分兩排,第一排是幾根X,第二排是幾根Y。
5. 梁中的鋼筋怎麼分排啊 哪個是第一排那個是第二排啊 請教一下啦
KL11(1) 900*1500 指框架梁11,一跨,尺寸是900*1500
A12@200(6) 指一級12間距200,6肢箍
6C25 4/2;16C25 指上排16根三級25筋,第一排14根,第二排2根,下排是16根三級25的鋼筋
6. 梁鋼筋三排筋如何確定
一。如是施工,則按圖施工,圖紙上有標注成X/Y/Z,表明是三排的放了。第一排X根,第二排Y根。第三排Z根了。
排與排之間的距離控制,可以用墊鋼筋的辦法隔開來,從而保證應有的間距。
二。如是設計者。要按規范及平法等要來進行設計。
不明繼續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