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剪力牆柱鋼筋綁扎介紹
現階段,建築企業如何進行剪力牆柱鋼筋綁扎?主要施工工藝情況怎麼樣?基本概況如何?以下是中達咨詢小編整理剪力牆柱鋼筋綁扎專業建築術語相關內容,基譽燃本情況如下:
小編通過建築行業網路網站——建築網建築知識專欄進行查詢,梳理剪力牆柱鋼筋綁扎相關資料情況,基本內容如下:
剪力牆柱鋼筋綁扎施工工藝:
剪力牆鋼筋現場綁扎
(1) 操作工藝
1)將預留鋼筋調直理順,並將表面砂漿等雜物清理干凈。先立2~4 根縱向筋,並劃好橫筋分檔標志,然後於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定位水平筋,並在橫筋上劃好分檔標志,然後綁其餘縱向筋,最後綁其餘橫筋。如剪力牆中有暗梁、暗柱時,應先綁暗梁、暗柱再綁周圍橫筋。
2)剪力牆鋼筋綁扎完後,把墊塊或墊圈固定好確保鋼筋保護層的厚度。縱向鋼筋的最小 保護層厚度見表9.6.1-1。
註:剪頌碧力牆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本表中相應數值減10mm,且不應小於10mm。預應力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3) 剪力牆的縱向鋼筋每段鋼筋長度不宜超過4m(鋼筋的直≤12mm)或6m(直徑>12mm),水平段每段長度不宜超過8m,以利綁扎。
4) 剪力牆的鋼筋網綁扎。全部鋼筋的相交點都要扎牢,綁扎時相鄰綁扎點的鐵絲扣成八 字形,以免網片歪斜變形。
5) 為控制牆體鋼筋保護層厚度,宜採用比牆體豎向鋼筋大一型號鋼筋梯子凳措施,在原位替代牆體鋼筋,間距1500mm 左右。
6) 剪力牆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2 ( 為鋼筋錨固長度)。同排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接頭之間及上、下相鄰水平分布鋼筋的搭接接頭之間沿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宜小500mm 。若搭接採用焊接時應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的規定。
7) 剪力牆豎向分布鋼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2 laE;
8) 剪力牆分布鋼筋的錨固:剪力牆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彎折10d 後截斷,其中d 為水平分布鋼筋直徑。 當剪力牆端部有翼牆或轉角牆使,內牆兩側的水平分布鋼筋和外牆內側的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翼牆或轉角牆外邊,並分別向兩側水平彎折後截斷,其水平彎折長度不宜小於15d。
在轉角牆處,外牆外側的水平分布鋼筋應在牆端外角處彎入翼牆,並與翼牆外側水平分布鋼筋搭接,搭接長度為Lle;
帶邊慶櫻虛框的剪力牆,其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宜分別貫穿柱,梁或錨固在柱、梁內。
10) 混凝土澆築前,對伸出的牆體鋼筋進行修整,並綁一道臨時橫筋固定伸出筋的間距(甩筋的間距)。牆體混凝土澆築時派專人看管鋼筋,澆築完後,立即對伸出的鋼筋(甩筋)進行修整。
11) 外磚內模剪力牆結構,剪力牆鋼筋與外磚牆連接:綁內牆鋼筋時,先將外牆預留的拉結筋理順,然後再與內牆鋼筋搭接綁牢。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❷ 牆暗梁及板暗梁的做法
牆暗梁及板暗梁的做法有哪些呢,下面中達咨詢招投標老師為你解答以供參考。
一、暗梁分類
暗梁猶如是「褲腳的鎖邊」。暗梁構件有二種,一種是剪力牆內的暗梁,稱為牆暗梁;另一種是板和基礎筏板內的暗梁,稱為板暗梁。暗梁應該分成構造暗梁和結構暗梁。判斷它是構造暗梁還是結構暗梁應該從變形協調和剛度原理進行分析。
二、牆暗梁
牆暗梁雖然形狀如梁,也稱做梁但它並不是梁,梁定義為受彎構件,暗梁是剪力牆薄弱部位的水平線性「加強帶」。
暗梁仍然是牆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獨立於牆身而存在,所以,當牆頂有暗梁時,牆豎向鋼筋仍然應彎折伸入板中與板搭接。抗規和高規中對框-剪結構均要求設帶邊框的剪力牆,對於像電(樓)梯間為封閉剪力牆的框-剪結構也應按高規第8.2.2條設置暗梁,並按混凝土規范第10.2.16條設置腰筋,牆體水平分布鋼筋應作為暗梁的腰筋在暗梁范圍內拉通連續配置。
暗梁在框剪結構體系的開大洞的周邊宜設置,來加強平面對牆的約束。框架剪力牆結構必須加暗梁,是考慮到剪力牆作為第一道防線被突破後的儲備,另外邊框暗梁可提高牆的變形能力與暗柱或端柱形成隱性框架。而純剪力牆,只有一道防線,是不應該也不能被突破的,那麼加暗梁是不經濟的,也是多此一舉。但有許多設計非常保守,在純剪力牆加設暗梁。
牆暗梁設置的部位:地下室擋土牆到正負零封頂處;樓梯每層剪力牆頂部;電梯井每層剪力牆頂部;剪力牆結構封頂部位。
暗梁鋼筋的計算:縱筋同牆水平筋,暗梁長=牆長-2*保護層+2*15D,暗梁箍筋根數={(暗梁長)- 2*50}/間距+1,暗梁在暗柱內是否需要放置暗梁箍筋,我認為無多大必要,並且在實際施工中無可操作性。傳統的演算法,暗梁長=凈長+2*LAE,暗梁箍筋根數={(暗梁凈長)- 2*50}/間距+1如果牆轉角處無柱,暗梁長=牆長-2*保護層+2*15D。暗梁側面鋼筋筋水平筋不重復配置且兩者取大值。暗梁箍筋寬度(內徑)=牆厚-2*保護層-2*水平筋直徑-2*豎筋直徑。剪力牆豎向筋和暗梁箍筋應在同一層面上。
三、板暗梁
板中設暗梁的習慣做法:
1)樓梯上夾層,夾層板配筋時留洞,洞邊設暗梁(500寬,同板厚)
2)客廳與餐廳有時成 L 形,為美觀,短向設暗梁
3)某些應美觀或高度問題,需設暗梁。
4)無梁樓蓋在柱帶范圍由於抗剪抗沖切設置暗梁。
5)對傳力體系復雜的結構,如不規則的樓蓋結構,通常設置暗梁來認為劃分成規矩的區格。
板暗梁是一個朦朧的概念,它構造上的含義更濃一些,比如取500寬,那為什麼是500而不是400呢?有沒有理論依據? 板暗梁主要作構造加強考慮,暗梁的主要作用是對應力集中處的加強,增加結構的整體受力性能與延性,解決板上牆下的局部受壓問題。所以暗梁應不至改變板的傳力與分配,僅作為一種加強和結構進入塑性後的安全儲備。
設置暗梁的條件:最好板厚大於130。如果少於130厚暗梁箍筋難做,而沒有箍筋就不成其為梁,變成板內附加鋼筋。
板暗梁是從構造上對板加強的措施,暗梁按構造習慣配筋,局部荷載引起的配筋應從整塊板的角度綜合考慮,考慮板中彎距的分布規律,判定配筋的主次方向,適當加強即可。
板暗梁是在一種局部加強的構件,且隱藏在其他構件中。按照剛度分配的原則,板中設置暗梁,必然造成暗梁的受力大於其他部分的情況,如暗梁配筋量較大,可以視為具有豎向撓度的板的鉸支端,這樣做是因為,暗梁對板的約束不如肋梁樓蓋中次梁對板的約束強,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豎向約束。
加強區域的大小取決於板厚、板的短跨以及荷載的大小。加強的目的就是形成比板剛度大的區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板的厚度越大,則加強區域就越大。板的短跨方向是傳力的最直接方向,板的短跨大,加強區域也應增大。板暗梁與其被隱藏構件的關系並不是十分的清楚,必要時可以從整體上來考慮。板暗梁的剛度問題不必考慮,因為暗梁隱藏在較大的板裡面,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剛度自然不成問題。如果作為獨立的構件,譬如扁梁,剛度的問題得到重視。
板暗梁對板的轉動約束比較小,但當暗梁兩邊均為板時,由於變形協調,板的轉動受到一定約束。如果將板暗梁作為板的支座來處理,暗梁可以看成梁的一種極端形式,因而也有剛度問題。其實對於現澆結構而言,任何一個構件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只不過板協同暗梁工作的程度較板協同梁工作的程度更大而已。此時板暗梁按次梁構造計算。無梁樓蓋在柱帶范圍抗剪抗沖切暗梁是按框架梁計算再分配到一定的寬度(柱上板帶)范圍內進行配筋。此時板暗梁鋼筋計算按框架梁構造要求計算。
板筋是主受力呢還是暗梁主受力?要是梁主受力,那板的保護層就很厚,容易出現裂縫,假如板主受力,那暗梁只是加強整體剛度。暗梁的意義在於如何設定。如僅是加強其傳水平力。暗梁配筋按設計者概念,板是主受力。如要承受豎向荷載,則要考慮抗彎抗,沖切及撓度,還要考慮暗梁剛度增大引起梁面負彎矩,這是暗梁是主受力。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❸ 剪力牆垂直分布筋離暗柱邊起步間距應為多少
應該是從框架柱邊緣伸進柱內一個錨固長度,不夠錨固時伸至柱邊加。約束邊緣的耳朵同牆寬,注意一下約束邊緣屬於牆的加強帶,屬於牆。端柱的挑耳寬度比牆寬才算是端柱。
一、腰筋的布置:腰筋只有在梁的腹板高度≥450時才需要設置。腹板高度究竟如何確定,以前一直認為是從板底標高(或板頂標高)算到梁底標高的高差(或梁頂標高),其實是從板底標高與梁底縱向鋼筋中心線標高之間的高差來確定是否大於等於450的。
二、剪力牆轉角暗柱處牆外側水平鋼筋的布置:以前03G101中規定,牆的外側水平鋼筋必須連續通過轉角暗柱,過了暗柱以後才能進行搭接。
對此,06G901-1進行了補充,就是說牆的外側水平鋼筋也可以錨入暗柱中,就是說外側水平鋼筋應該伸至暗柱最外側的鋼筋內側做90度彎,90度彎錨長度不得小於0.8倍的鋼筋抗震錨固長度。
三、對剪力牆拉筋的起始位置及布置的平面形狀做了規定,拉筋應該從每一樓層樓面向上的剪力牆第二道水平鋼筋開始布置,牆身寬度范圍則從牆的第一根豎向鋼筋開始布置,高度方向布置到頂部板底的第一排水平分布筋為止。拉筋布置,在設計未做明確說明時宜做梅花形布置。
四、對框架結構的節點位置箍筋的起始位置做了明確,節點最下一到箍,應該布置在距離梁底不超過50的地方,最上一道箍應該布置在距離梁頂不超過100的地方。
五、框架結構頂層邊柱,當柱鋼筋錨入梁內1。5LAE時,梁的上部鋼筋應該伸到柱縱筋內側下彎到梁底。
(3)剪力牆豎向鋼筋如何綁扎暗梁擴展閱讀:
分布筋、溫度筋的計算方法
1、溫度筋的長度=軸線長度-兩邊負筋標注長度+搭接長度*2+彎勾*2,加不加彎勾*2,看鋼筋等級,一級鋼可加也可不加,二、三級鋼一律不加彎鉤;
2、溫度筋的根數=(軸線長度-兩邊負筋標注長度)/溫度筋的間距-1才准確;不過有時候受力筋可以起到溫度筋的作用,不單獨配了分布筋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內側,與受力鋼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
構造柱
是牆體內轉角及軸線相交處設置的牆體抗震柱,它是在唐山大地震後總結出來的防震減災技術措施之一,在此之前建築上是沒有的。
構造筋
就是按國家建築結構設計規范的強制要求布設、不用經設計人員重新計算的配筋,就是構造配筋,如單向受力板中長向配筋、柱子核心區加密等 牆拉筋:是構造柱與牆體的拉結鋼筋,保證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牆體能連接成整體,不至於甩出後傷人。
腰筋
是梁的高度超過一定高度後,防止梁側向扭曲的構造配筋,這就是上面說的構造配筋,是按國家規范強制要求而布設的。
預埋錨固筋
就是插筋,是為了新舊混凝土面的接槎牢固或滿足受力要求而預先插設的。
抗扭筋
屬於腰筋的一種,是用以承受扭矩的鋼筋,需要有「箍筋」和「縱筋」構成。
附加吊筋
主次梁相交,在主梁內次梁鋼筋下部布設的吊筋,解決次梁與主梁相交處主梁內部混凝土剪應力過大的問題。
❹ 剪力牆豎向鋼筋和橫向鋼筋是如何綁扎的
剪力牆中的豎向、橫向鋼筋的配筋率都不是按結構受力分析計算得出的,是抗震構造要求配置的,所以抗震規范上豎向、橫向鋼筋都稱為分布鋼筋,分布鋼筋的排數就是豎向、橫向紮成的方格網的片數,一般就是兩排,分別靠近牆的兩邊,每排豎向鋼筋靠里,橫向鋼筋靠外綁扎。牆的厚度(bw)不同,規范有所規定。見JGJ3-2010《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7.2.3
高層剪力牆結構的豎向和水平分布鋼筋不應單排配置。
剪力牆截面厚度不大於400mm時,可採用雙排配筋;大於400mm、但不大於700mm時,宜採用三排配筋;大於700mm時,宜採用四排配筋。各排分布鋼筋之間拉筋的間距不應大於600mm,直徑不應小於6mm。
❺ 剪力牆鋼筋連接方式介紹
針對剪力牆鋼筋連問題,建築企業如何處理鋼筋連接問題?基本情況怎麼樣?以下是中達咨詢小編整理剪力牆鋼筋連接方式專業建築術語山則相關內容,基本情況如下:
小編通過建築行業網路網站——建築網建築知識專欄進行查詢,梳理剪力牆鋼筋連接方式基本情況如下:
剪力牆豎向鋼筋連接構造基本情況:
1、剪力牆位於樓層處豎向鋼筋在樓板、暗梁或邊框梁高度的較大值的高度范圍內應連續通過。
2、當不同直徑的鋼筋綁扎搭接時,搭接長度按較小直徑計算。當不同直徑的鋼筋機械連接或焊接時,兩批連接接頭間距35d按較小直徑計算。
3、當相鄰豎向鋼筋連接接頭位置要求高低錯開時,位於同一連接區段豎向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大於50%。
4、 端柱豎向鋼筋連接和錨固要求與框架柱相同。矩形截面獨立牆肢,當截面高度不大於截面厚度4倍時,其源喊豎向鋼筋連接和錨固要求與框架柱相同或按設計要求設置。
5、 當豎向鋼筋為HPB300時,鋼筋端雹唯野頭應加180度彎鉤。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