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下室底板板筋搭接區在哪裡
搭接要放在受力較小部位
❷ 地下室底板200厚配多大鋼筋
10大的1級鋼筋。200厚C20混凝土,內配150單層雙向,橫向和豎向都配10大的1級鋼筋,間距均為150雙層雙向。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
❸ 什麼是通長筋什麼是底板筋什麼是上部筋什麼是下部筋
通長鋼筋就是指在所標的區段內通長設置,直徑可以不相同,可以採用搭接連接形式,回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個答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抗拉強度,而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
底板筋通常就是獨立基礎的板底或基礎梁,基礎承台等處的鋼筋。
上部鋼筋下部鋼筋就是建築構件上部或下部配置的鋼筋。
架立筋主要是固定間距和受力筋位置所配置的構造鋼筋。
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貫通筋就是 putao408 - 助理 二級 回答的通長筋的概念,正確的但是用錯地方了。
元寶筋就是當梁承受集中力,抗剪不夠,為了防止梁開裂,在集中力處設置附加吊筋,樣子就象個元寶,所以就叫元寶筋。
元寶梁沒聽說過!!
❹ 混凝土樓板中的鋼筋
混凝土樓板中的鋼筋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下面中達咨詢招投標老師為你解答以供參考。
板中的鋼筋可以按其作用分為三種鋼筋:底部受力筋、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沖陵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橘毀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4、簡支板或連續板跨中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鋼筋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三、構造鋼筋
為了避免板受力後,在支座上部出現裂縫,通常是在這些部們上部配置受拉鋼筋,這種鋼筋稱為負筋。
1、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築或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該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沿受力方向配置時不宜小於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時可根據實踐經驗適當減少。
(2)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對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板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7,在兩邊嵌固於牆內的板角部分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4(雙向配置);對周邊與混凝土梁或牆整體澆築的板不宜小於受力方向板計算跨度的1/5(單向板)、1/4(雙向板),見圖2-21。
2、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長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該構造鋼筋伸人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板計算跨度Lo的1/4。
四、板上開洞
1、圓洞或方洞垂直於板跨方向的邊長小於300mm時,可將板的受力鋼筋繞過洞口,不必加固。
2、當300≤D≤1000mm時,應沿洞邊每側配置加強鋼筋,其面積不小於洞口寬度內被切斷的受力鋼筋面積的1/2,且不小於2A10,
3、當D>300mm且孔洞周邊有集中荷載時或D>1000mm時,應在孔洞邊散伍戚加設邊梁。
五、板柱節點
在板柱節點處,為提高板的沖切強度,可配置箍筋或彎起鋼筋。板的厚度不應小於150mm。
箍筋應配置在柱邊以外不小於1.5h0范圍內,其間距不應大h0/3,如圖2-25a,箍筋外形宜為封閉式。箍筋直徑不應小於6mm。
彎起鋼筋可由一組或二組組成,如圖2-25b。其傾斜度應與沖切破壞斜截面相交,其交點應在柱周邊以外h/2~2/3h的范圍內。彎起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且每一方向不應小於3根。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❺ 地下室底板是什麼
地下室底板是指在地下室建設中所使用的底部結構板。
地下室底板是地下室工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如下:
1. 定義與功能
地下室底板是地下室空間的承重結構之一,位於地下室的最低部分,承擔著承載重量、分散壓力的重要作用。它能夠有效地承受土壤壓力、地下水壓力以及其他外部荷載,保證地下室的安全穩定。
2. 結構特點
地下室底板通常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較厚的板面和較強的承載能力。其結構設計需考慮多種因素,如土壤條件、地下水狀況、荷載要求等。底板的厚度、材料的選擇以及配筋方式等均需經過嚴格計算與規劃,以確保其承載能力與結構安全。
3. 材料與施工
地下室底板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水及其他添加劑。施工過程中,底板的澆築是關鍵的環節,需要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在澆築完成後,還需進行養護,確保底板達到設計強度,並能夠承受各種外部荷載。
總之,地下室底板是地下室工程中的關鍵部分,承擔著承重、防水及保護地下空間的重要功能。其設計、施工及使用維護均需嚴格遵守相關規范,確保地下室的安全與穩定。由於其特殊性,地下室底板的建設和維護應由專業人員負責。
❻ 地下室底板附加鋼筋的作用
作用是承擔局部應力。可以固定受力筋,將受力筋的荷載均勻分散在受力筋上,使受力筋均勻受力。附加箍筋是在主樑上有集中荷載(如次梁等等)處的構造鋼筋。
附加鋼筋是分布筋的一種。附加鋼筋其實就是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吊筋和箍筋),加密區箍筋和現澆板(雙筋板)上另外添加的板筋就是附加鋼筋。
(6)地下室底板用什麼定義鋼筋擴展閱讀:
附加鋼筋的相關介紹:
出現在單向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屬於構造鋼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板的上部的鋼筋,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受力筋,抵抗負彎矩的,之下的就是分布筋!正彎矩筋布置在下的鋼筋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鋼筋為分布筋,負彎矩筋(如懸挑板 )相反,在下的鋼筋為分布筋,在之上的鋼筋為受力筋。
簡單的說,分布筋是放在受力筋的內側:如果是下部,受力筋的內側就是上邊;如果是上部,受力筋的內側就是下邊。
❼ 圖中板的鋼筋都有哪些 怎麼定義
板配筋規定: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 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三、構造鋼筋
為了避免板受力後,在支座上部出現裂縫,通常是在這些部們上部配置受拉鋼筋,這種鋼筋稱為負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