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T梁鋼筋圖紙上,一道端橫隔梁鋼筋、一道中橫隔梁鋼筋分別是什麼意思
哦,這位同事,你好!
看了你提出的問題。根據我以往的畫T型梁鋼筋圖的經驗,由於梁的結構分為邊主梁及中主梁兩種;因此,對於橫隔梁,也就有了您說的那兩種結構鋼筋圖。
我沒看到您的鋼筋圖,不過,也可想像得出,這兩種結構鋼筋的布置,中橫隔梁的鋼筋及連接鋼板,沿梁中心線,對稱分布;端橫隔梁的鋼筋及連接鋼板,則只有靠近中梁一側才有。對嗎?
B. 鋼筋圖中B和T分別代表什麼
B是表示下皮筋。T是表示上皮筋。鋼筋圖包括立面圖、截面圖和鋼版筋詳圖。立面圖及截面圖相權互對照,可看出整個構件的鋼筋排列情況。鋼筋詳圖則表示單根鋼筋的形狀及尺寸。
鋼筋圖中箍筋表示方法: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2)t形梁跨中截面鋼筋構造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鋼筋圖標注示例
1、KL7(3)300×700,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2、Y500×250,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3、φ10@100/200(2) 2Φ25,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4、N4Φ18,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5、(-0.100)-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C. 鋼筋圖紙上h、 b、 d、 r、 t各代表什麼意思
h=高、b=腿長、d=腰厚、t=平均腿厚、r=內弧半徑、r=端弧半徑。
1、箍筋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2、樑上下筋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核舉團5Φ25。
3、樑上部筋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答枝勻布置。
4、梁腰中筋
G2φ12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G4Φ14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N2Φ22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N4Φ18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3)t形梁跨中截面鋼筋構造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按軋制外形分
光面鋼筋:I級鋼筋(Q235鋼鋼筋)均軋制為光面圓形截面,供應形式有盤圓,直徑不大於10mm,長度為6m~12m。
帶肋鋼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種,一般Ⅱ、Ⅲ級鋼筋軋製成人字形,Ⅳ級鋼筋軋製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鋼線(分低碳鋼絲和碳素鋼絲兩種)及鋼絞線。冷軋扭鋼筋:經冷軋並冷扭成型。
2、按直徑大小分
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3、按力學性能分
Ⅰ級鋼筋(235/370級);Ⅱ級鋼筋(335/510級);Ⅲ改橘級鋼筋(370/570)和Ⅳ級鋼筋(540/835)
4、按生產工藝分
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5、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D. 鋼筋基礎梁符號中「B」和「T」各表示什麼
圖紙上標注的基礎梁鋼筋中間出現B和T,這通常不符合平法施工圖的標准制圖規則。這類標注可能是設計人員的額外添加,顯得多餘。
在基礎梁鋼筋標注中,B和T通常用於條形基礎的基礎梁和梁板式筏形基礎中的基礎主梁與基礎次梁。具體而言,B代表梁底部的貫通縱筋,在跨中需要添加架立筋來固定箍筋,這時會在注寫時使用加號「+」將貫通縱筋與架立筋連接起來,架立筋則置於加號後面的括弧內。而T則表示梁頂部的貫通縱筋值。在注寫時,會用分號「;」將底部和頂部的縱筋分開,如果個別跨的鋼筋配置與整體不同,需要按照第四章第三十三條關於原位標注的規定進行標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礎梁的鋼筋標注中,B和T的使用是有特定規則的。在基礎梁的跨中位置,如果需要設置貫通縱筋,B和T可以用來區分上下部的鋼筋。但在中間位置標注B和T,則容易引起混淆,因為通常在這樣的位置上,鋼筋標注是通過其他方式表達的,而非使用B和T。
因此,當圖紙中出現此類標注時,建議與設計人員溝通確認其具體含義,確保施工時遵循正確的規范和要求。
E. 鋼筋基礎梁符號中「B」和「T」各表示什麼
圖紙上基礎梁鋼筋「中間」標注了B和T,是不符合平法施工圖制圖規則的。是設計畫蛇添足專。
因你間在基礎梁鋼屬筋「中間」標注了B和T,只能理解為原位標注,而原位標注是不注寫B和T的。B和T只在條形基礎的基礎梁和梁板式筏形基礎的基礎主梁與基礎次梁中,B 為梁底部貫通縱筋,需要在跨中加設架立筋以固定箍筋,注寫時,用加號「+」將貫通縱筋與架立筋相聯,架立筋注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內。
T為梁頂部貫通縱筋值。注寫時用分號「;」將底部與頂部縱筋分隔開,如有個別跨與其不同,按本規則笫4.3.3條原位注寫的規定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