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監理驗鋼筋主要挑哪些毛病
監理驗收鋼筋時1.模版是否清理干凈,是否有積水。2,鋼筋型號,直徑,間距是否與圖紙相符。鋼筋除銹是否到位3,對大跨度梁板是否起拱,鋼筋墊塊是否滿足,綁扎是否符合要求。4,梁,柱截面尺寸是否滿足要求。
⑵ 監理檢驗梁、板、柱筋時,需要檢驗哪些方面,注意哪些問題,忘專業人士解答
鋼筋工程應從鋼筋進場起至鋼筋隱蔽前全過程跟蹤監理,重隱蔽前檢查輕全過程的監理往往造成監理工作的被動和質量隱患被漏檢。
一、鋼筋檢驗
1、鋼筋進場後首先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單、每捆(盤)鋼筋的標牌;使用前檢查復驗報告;
2、熱軋鋼筋檢驗批必須由同一直徑和同爐號組成,重量不大於60t。由容量不大於30t的氧氣轉爐或電爐冶煉的鋼坯和用連鑄坯軋成的鋼筋,允許由同鋼號、同一冶煉和澆鑄方法的不同爐罐號的鋼筋組成混合批,但每批不得超過6個爐罐號。
3、外觀檢查。鋼筋應平直,表面無損傷、裂紋、結疤、折疊和油污,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最大高度。
4、檢查鋼筋盡量堆放。鋼筋宜堆放在倉庫或料棚內,當條件不具備時,也可堆放在露天場地,但應選擇地勢較高,有一定的排水坡度的地方堆放,距地面高度不小於200mm。
二、鋼筋加工
1、鋼筋除銹:(1)辨別銹蝕程度。鋼筋保管不善或存放過久,在鋼筋表面形成鐵銹。鐵銹分為水銹(色銹)、陳銹和老銹三種,水銹使鋼筋表面呈黃褐色,一般可以不處理;陳銹呈紅褐色,在鋼筋表面已有鐵銹粉末,影響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一定要清除干凈;老銹呈深褐色或黑色,鋼筋表面帶有顆粒狀或片狀的分離現象,不得使用。
(2)選擇除銹方法。除銹方法很多:鋼筋除銹機除銹、鋼筋調直中除銹、人工除銹和酸洗除銹等,由施工單位根據設備條件選擇,報監理人員備查。
(3)檢查除銹效果。
2、鋼筋調直:無論是12mm以下的盤條或12mm以上的鋼筋,在使用前都必須經過調直工序。調直的質量要求是:鋼筋平直,無局部曲折或慢彎,表面無損傷。
3、鋼筋切斷:檢查鋼筋斷料尺寸,其偏差應在規定范圍內;鋼筋的斷口不得有馬蹄形或起彎、裂紋等缺陷。
4、鋼筋彎曲成形。彎曲成形質量標准如下:
(1)受力鋼筋末端作180°彎鉤時,其彎弧內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後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鋼筋直徑的3倍;末端作135°彎鉤時,彎弧直徑不小於鋼筋直徑的4倍,彎後平直部分長度符合設計要求;鋼筋作90°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2)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除滿足上條的要求外,還應不小於受力鋼筋直徑;箍筋的彎折角度,對於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應為135°;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對於有抗震要求的結構,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3)鋼筋成形正確,平面上沒有翹曲不平現象;
(4)鋼筋彎曲點不得裂紋,對於Ⅱ 級或Ⅱ 級以上的鋼筋不能彎過頭再彎回來;
(5)鋼筋彎曲成形允許偏差為:全長±10mm,彎起鋼筋彎起點位移20mm,彎起鋼筋的彎起高度±5mm,箍筋邊長±5mm。
三、鋼筋焊接
1、選擇合適的焊接方法。施工單位在施工方案中應確定選擇焊接方法,焊接方法應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03中的 4.1.1的適用范圍;
2、各種焊接方法的操作要求及驗收均依據JGJ18-2003的規定;
3、常用的鋼筋電弧搭接焊和電渣壓力焊監理要求如下:
A、鋼筋電弧搭接焊:
(1)在施焊前,應將搭接的兩鋼筋用兩點定位焊固定,定位焊縫應離搭接端部20mm以上;
(2)接頭處的鋼筋軸線偏移≤0.1d,且≤3mm;接頭處鋼筋軸線彎折不超過3°。
(3)搭接焊縫長度:Ⅰ級鋼筋單面焊≥8d,雙面焊≥4d;Ⅱ、Ⅲ級鋼筋單面焊≥10d,雙面焊 ≥5d;焊縫厚度≥0.3d,焊縫寬度≥0.7d。
(4)焊縫外觀檢查:焊縫表面平整,不得有凹陷或焊瘤;焊接接頭區域不得有肉眼可見的裂紋;允許有輕微咬邊,深度≤0.5mm;允許有少量氣孔和夾渣,在2d長度內的表面上,允許個數為2,允許面積為6mm2。
B、鋼筋電渣壓力焊:
(1)電渣壓力焊適用於豎向或斜向鋼筋,Ⅰ級熱軋鋼筋直徑14~20mm、Ⅱ級熱軋鋼筋直徑14~32mm;
(2)接頭處軸線偏移≤0.1d,且≤2mm;彎折角≤30;
(3)外觀檢查:鋼筋與電極接觸處無燒傷缺陷;焊包突出鋼筋表面高度≥4mm。外觀檢查不合格的應切除重焊或採取補強焊接措施。
鋼筋電弧搭接焊和電渣壓力焊接頭均進行力學性能試驗,每一樓層或施工段中同級別鋼筋300個接頭作為一批,不足300個仍做一批,每批隨機取3個試件進行試驗。 四、鋼筋綁扎與安裝
1、綁扎接頭要求:
(1)箍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搭接的末端與箍筋彎起處的距離≥10d,接頭不設在最大彎矩處;
(2)縱向受拉鋼筋的最小搭接長度,當接頭面積率不大於25%時,按下表規定:
混 凝 土 強 度 等 級
鋼筋類型 C15 C20~25 C30~35 C40
I 級 45 d 35d 30d 25d
II 級 55 d 45d 35d 30d
當鋼筋接頭面積率大於25%時,搭接長度乘以系數1。2;當接頭面積率大於50%時,乘以系數1。35;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小於300mm。2、鋼筋安裝:
(1)鋼筋連接部分的安裝:
A、焊接接頭:連接區域界定為35d,且不小於500mm,在連接區域內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不大於50%,且相互錯開。
B、綁扎鋼筋:連接區段為搭接長度的1.3倍,縱向受力鋼筋面積率:梁、板、牆≤25%,當確需要放寬時,梁可放寬到50%,其他構件根據實際情況放寬;柱類構件≤50%;並相互錯開。
C、箍筋:受拉搭接區域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受壓搭接區域的箍筋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於200mm。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范圍內各設置兩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2)基礎鋼筋:
A、獨立柱基短邊的鋼筋應放在長邊鋼筋上面;按倒梁板計算的筏式基礎,依據雙向板受力,主要受力鋼筋在上;
B、現澆柱與基礎連接的鋼筋,其箍筋應比柱箍筋小一個筋直徑,以便綁扎連接,插筋一定要固定牢靠,防止柱軸線位移;
C、基礎底板為雙層筋時,在上層筋的下面每隔1m設置一個鋼筋撐腳。
(3)柱鋼筋:
A、柱的箍筋接頭應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
B、下層柱的鋼筋露出部分,宜收進一個柱筋直徑,以利上層柱筋的綁扎搭接,當柱變截面時,必須在綁扎梁的之前,先行將柱筋露出部分收縮准確;
C、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鋼筋應在柱的鋼筋內側。
(4)梁與板鋼筋:
A、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鋼筋在下;當有梁墊或圈樑時,主梁鋼筋在梁墊或圈樑鋼筋之上;
B、箍筋的接頭應交錯布置在兩根架立鋼筋上,懸臂梁箍筋接頭布置在下部;
C、板的鋼筋網綁扎時,要特別注意防止負筋被踩下,特別是雨篷、挑梁、陽台等懸臂梁板。
五、隱蔽前檢查要點:
1、根據設計圖紙檢查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是否正確;
2、檢查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是否符合規定;
3、檢查鋼筋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搭接長度及接頭面積率是否符合規定;
4、檢查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是否正確;
5、檢查保護層是否符合要求;
6、檢查鋼筋綁扎是否牢固,有無松動;檢查表面有無不允許的油漬和鐵銹。
7、檢查完畢後按程序進行隱蔽驗收,或提出整改意見。</SPAN></SPAN></SPAN></SPAN></p></SPAN>
⑶ 高層建築,基礎鋼筋驗收時要注意哪些
高抄層建築,基礎鋼筋驗收時要注意:襲
1、樑柱鋼筋的數量、位置;
2、節點及加密區的加密數量、范圍;
3、懸挑梁的鋼筋根數及造形,箍筋是否全長加密;
4、梁板鋼筋的保護層;
5、板筋的布置密度;
6、梁鋼筋的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是否滿足要求。
原材料,將進場材料取樣做完進場復試拿到報告看看是否合格,鋼筋原材合格,在加工過程中檢查鋼筋是否按照料單下料(料單要審核),在鋼筋綁扎過程中勤跑跑看看,又做錯的及時給人家提出來,減少不必要的翻工,鋼筋安裝完成後施工單位報驗驗收資料,先審核驗收資料評定內容是否屬實,然後再到現場驗收。
⑷ 梁、板、柱鋼筋驗收的應注意那些節點
重點依據11G101圖集。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2.3.2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2.3.4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2.3.5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2.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
2.4.2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扎接頭錯開。
2.5豎向梯子筋要求:
2.5.1採用比牆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筋。
2.5.2頂模筋等於牆厚減2mm。250mm、300mm、350mm厚的牆頂模筋長度應為248mm、298mm、348mm。
2.5.3頂模筋自立筋至端頭的長度為水平筋保護層加水平筋直徑減1mm,如保護層為15mm,Φ12水平筋,長度為15+12-1=26mm,頂模的根數為3根。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
2.5.4非頂模筋每側長度為水平筋直徑。
2.5.5每段牆豎向梯子筋設置數量要求間距為1米,每段牆2個或2個以上,要求同一標高,綁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採用短斜鋼筋製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圖製作並符合該段牆體的鋼筋間距,專牆專用。 2.6.3 牆體筋綁扎時設在牆模板口以上300mm,並綁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製作準確,綁扎牢固。
2.8保護層要求:
2.8.1牆、柱、梁均採用塑料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
2.8.2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2.9對箍筋的要求:
2.9.1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
2.9.2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
2.9.3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扎到位。
2.9.4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綁扎牢固。
2.9.6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
2.9.7對柱、過梁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2.9.8連系梁箍筋要求不傾斜,間距均勻,開口設置在上部兩邊。
2.9.9單支箍按圖紙要求設置,彎鉤為135。,平直長度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連系梁鋼筋錨固:
2.11.1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須設在箍筋四角,兩排主筋間距為鋼筋直徑小於或等於25mm。
3.頂板鋼筋:
3.1板筋綁扎前的控制:
3.1.1對牆筋、連系梁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3.1.2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扎。
3.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3.4綁絲要求:
3.4.1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
3.4.2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
3.4.3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鋼筋:
3.5.1不準用電弧點焊。
3.5.2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扎牢固。
3.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
3.6.1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
3.6.2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3.7保護層頂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3.8板筋墊塊:
3.8.1採用塑料墊塊,厚度和強度符合保護層要求。
3.8.2墊塊間距不大於600mm,梅花形設置。
3.9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3.10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⑸ 梁板鋼筋驗收規范及標准
不管是監理還是設計人員和甲方人員驗收的依據就是設計文件和現行施工規范。設計文件即設計圖紙和設計變更,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對於鋼筋一般檢查以下方面: 鋼筋安裝完成之後,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其內容包括: (1)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 (2)鋼筋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等; (3)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等。 (4)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前,應提供鋼筋出廠合格證與檢驗報告及進場復驗報告,鋼筋焊接接頭和機械連接接頭力學性能試驗報告。下面是一份非常詳細的建築工程鋼筋綁扎隱蔽驗收內容,對實際工作有非常強的執導作用: 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
⑹ 如何檢驗梁板的鋼筋
驗收梁板鋼抄筋首先要看設計圖紙,目前建築結構施工圖往往用平面整體表示法制圖,所以你除了看圖紙還要看國家建築標准設計圖集03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首先要驗收梁、板主筋規格、根數、長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頭位置等是否符合設計及標准圖和規范的要求;檢查所用鋼筋進場時復驗報告是否合格;鋼筋連接接頭有綁扎搭接、焊接連接和機械連接(套筒連接)等;綁扎搭接要檢查搭接長度是否符合標准圖要求;焊接連接和機械連接接頭應現場見證取試件送檢測單位,檢查檢測報告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