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嵌岩樁,樁長24米,嵌入中風化岩層5至7米,做的時候鋼筋只做23米,底部懸空1米行不行.
嵌岩樁是端承樁不允許鋼筋不到底的,這是不可以的,如果說你那是按摩擦樁來設計24米又不是很夠深,這個是要計算,我也只是估的。
2. 摩擦樁與嵌岩樁的設計區別
一、概念不同
1、摩擦樁指的是指樁底位於較軟的土層內,其軸向荷載由樁側摩擦阻力和樁底土反力來支承,而樁側摩擦阻力起主要支承作用的樁。主要用於岩層埋置很深的地基,是在極限承載力狀態下,樁頂荷載由樁側阻力承受的樁。
2、嵌岩樁是指樁的下部有相當一段長度澆築於堅硬岩層中的鑽孔灌注樁。下端嵌入中等風化、微風化或新鮮基岩的樁。
其軸向極限承載力標准值,由樁周土總側阻、嵌岩段總側阻和總端阻三部分組成。當根據土(岩)的室內試驗結果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准值時。
二、受力模式不同
1、摩擦型樁包括摩擦樁、端承摩擦樁,極限狀態下,以摩擦力為主,端承力很小或不計。
2、嵌岩型樁包括嵌岩樁、摩擦端嵌岩,極限狀態下,以端承力為主,摩擦力很小或不計。
三、分類不同
1、摩擦樁
摩擦型樁
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由樁側阻力承受,樁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計;
端承型樁
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樁頂豎向荷載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
2、嵌岩樁
通常嵌岩樁可按基岩岩性,覆蓋層土性,樁長徑比L/D和成樁工藝考慮其端承和摩擦特性。
3. 高層建築一般採用什麼基礎
高層建築一般採用:滿堂基礎、獨立柱基礎、條形基礎、鋼筋混凝土預制(灌注)樁等等。
1、滿堂基礎:(包括閥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現代建築的主要基礎形式,主要適用於地基承載力較低的小高層和高層建築,特點:就是造價高,受力面積大,受力均勻,適合建地下室。
2、獨立柱基礎:適合多層建築使用,承載能力不比滿堂基礎,但造價低。
3、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
4、鋼筋混凝土預制(灌注)樁:這種樁在施工現場或構件場預制,用打樁機打入土中,然後再在樁頂澆注鋼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載力大,不受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耐久性好。
(3)岩層樁基鋼筋為什麼要通長擴展閱讀
高層建築的結構設計要點
1、考慮高層建築遇到巨大風力和地震力時所產生的水平側向力。
2、嚴格控制高層建築體型的高寬比例,以保證其穩定性。
3、使建築平面、體型、立面的質量和剛度盡量保持對稱和勻稱,使整體結構不出現薄弱環節。
4、妥善處理應風力、地震、溫度變化和基礎沉降帶來的變形節點構造。
5、考慮在重量大、基礎深的地質條件下如何保證安全可靠的設計技術和施工條件問題。
4. 筏板基礎鋼筋的搭接,什麼情況必須焊接,什麼情況可以綁扎搭接
基礎筏板鋼筋量大且直徑大於25mm的必須採用機械焊接,基礎筏板鋼筋量小且直徑小於25mm的可以綁扎搭接。
5. 基礎是什麼
基礎【foundation】指建築底部與地基接觸的承重構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築上部的荷載傳給地基。因此地基必須堅固、穩定而可靠。 工程結構物地面以下的部分結構構件,用來將上部結構荷載傳給地基,是房屋、橋梁、碼頭及其他構築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礎分類
1、按使用的材料分為:灰土基礎、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 2、按埋置深度可分為: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於5M者稱為深基礎。 3、按受力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4、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滿堂基礎又分為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
編輯本段各種基礎的解釋
1) 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 2) 剛性基礎:是指抗壓強度較高,而抗彎和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磚、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於六層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築和牆承重的輕型廠房。 3) 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製作。這種基礎適用於上部結構荷載比較大、地基比較柔軟、用剛性基礎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 4) 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採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採用杯形基礎形式。 5) 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 6) 筏形基礎:筏形基礎形象於水中漂流的木筏。井格式基礎下又用鋼筋混凝土板連成一片,大大地增加了建築物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積,換句話說,單位面積地基土層承受的荷載減少了,適合於軟弱地基和上部荷載比較大的建築物。 7) 箱形基礎:當筏形基礎埋深較大,並設有地下室時,為了增加基礎的剛度,將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和牆澆製成整體箱形基礎。箱形的內部空間構成地下室,具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多用於高層建築。 8) 樁基礎: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採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採用樁基。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灌注樁。補充知識會詳細介紹樁基礎。 9)灰土基礎:是由石灰、土和水按比例配合,經分層夯實而成的基礎。灰土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含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過限度後,灰土的強度反而會降低。這是因為消石灰在鈣化過程中會析水,增加了消石灰的塑性。 10)磚基礎:以磚為砌築材料,形成的建築物基礎。是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砌築方法,現代常與混凝土結構配合修建住宅、校舍、辦公等低層建築。 11)毛石基礎:是用強度等級不低於MU30的毛石,不低於M5的砂漿砌築而形成。為保證砌築質量,毛石基礎每台階高度和基礎的寬度不宜小於400mm,每階兩邊各伸出寬度不宜大於200mm。石塊應錯縫搭砌,縫內砂漿應飽滿,且每步台階不應少於兩批毛石。毛石基礎的抗凍性較好,在寒冷潮濕地區可用於6層以下建築物基礎。 12)混凝土基礎:是以混凝土為主要承載體的基礎形式,分無筋的混凝土基礎和有筋的鋼筋混凝土基礎2種。 樁基礎補充介紹 : 樁基礎分類 1、 按承台位置的高低分 ①高承台樁基礎——承台底面高於地面,它的受力和變形不同於低承台樁基礎。一般應用在橋梁、碼頭工程中。 ②低承台樁基礎——承台底面低於地面,一般用於房屋建築工程中。 2、 按承載性質不同 ①端承樁——是指穿過軟弱土層並將建築物的荷載通過樁傳遞到樁端堅硬土層或岩層上。樁側較軟弱土對樁身的摩擦作用很小,其摩擦力可忽略不計。 ②摩擦樁——是指沉入軟弱土層一定深度通過樁側土的摩擦作用,將上部荷載傳遞擴散於樁周圍土中,樁端土也起一定的支承作用,樁尖支承的土不甚密實,樁相對於土有一定的相對位移時,即具有摩擦樁的作用。 3、 按樁身的材料不同 ①鋼筋混凝土樁——可以預制也可以現澆。根據設計,樁的長度和截面尺寸可任意選擇。 ②鋼樁——常用的有直徑250~1200mm的鋼管樁和寬翼工字形鋼樁。鋼樁的承載力較大,起吊、運輸、沉樁、接樁都較方便,但消耗鋼材多,造價高。我國目前只在少數重點工程中使用。如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工程中,重要的和高速運轉的設備基礎和柱基礎使用了大量的直徑914.4mm和600mm,長60mm左右的鋼管樁。 ③木樁——目前已很少使用,只在某些加固工程或能就地取材臨時工程中使用。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木材有很好的耐久性,而在干濕交替的環境下,極易腐蝕。 ④砂石樁——主要用於地基加固,擠密土壤。 ⑤灰土樁——主要用於地基加固。 4、 按樁的使用功能分 ①豎向抗壓樁 ②豎向抗拔樁 ③水平荷載樁 ④復合受力樁 5、 按樁直徑大小分 ①小直徑樁 d ≤250mm ②中等直徑樁 250mm< d < 800mm ③大直徑樁 d ≥ 800mm 6、 按成孔方法分 ①非擠土樁:泥漿護壁灌築樁、人工挖孔灌築樁,應用較廣。 ②部分擠土樁:先鑽孔後打入。 ③擠土樁:打入樁。 7、 按製作工藝分 ①預制樁: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是在工廠或施工現場預制,用錘擊打入、振動沉入等方法,使樁沉入地下。 ②灌築樁:又叫現澆樁,直接在設計樁位的地基上成孔,在孔內放置鋼筋籠或不放鋼筋,後在孔內灌築混凝土而成樁。與預制樁相比,可節省鋼材,在持力層起伏不平時,樁長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 8、 按截面形式分 ①方形截面樁:製作、運輸和堆放比較方便,截面邊長一般為250~550mm。 ②圓形空心樁:是用離心旋轉法在工廠中預制,它具有用料省,自重輕,表面積大等特點。國內鐵道部門已有定型產品,其直徑有300mm、450mm和550mm,管壁厚80mm,每節長度自2m~12m不等。
編輯本段擴展基礎
1) 牆下條形基礎和柱下獨立基礎(單獨基礎)統稱為擴展基礎。擴展基礎的作用是把牆或柱的荷載側向擴展到土中,使之滿足地基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擴展基礎包括無筋擴展基礎和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 2) 無筋擴展基礎:無筋擴展基礎系指由磚、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組成的無需配置鋼筋的牆下條形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無筋基礎的材料都具有較好的抗壓性能,但抗拉、抗剪強度都不高,為了使基礎內產生的拉應力和剪應力不超過相應的材料強度設計值,設計時需要加大基礎的高度,其基礎的寬高比必須符合規范要求。因此,這種基礎幾乎不發生撓曲變形,故習慣上把無筋基礎稱為剛性基礎。
編輯本段獨立基礎
1) 獨立基礎一般是用來支承柱子的,按基礎截面形式又分為台階式(或階梯形)基礎,錐形基礎,杯形基礎 2) 杯形基礎:當柱採用預制構件時,則基礎做成杯口形,然後將柱子插入並嵌固在杯口內,故稱杯形(或杯口)基礎.。當杯的深度大於長邊長度時稱為高杯口基礎 柱下獨立錐形基礎柱獨立基礎3) 獨立基礎的特點:一般只坐落在一個十字軸線交點上,有時也跟其它條形基礎相連,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盡相同。獨立基礎如果坐落在幾個軸線交點上承載幾個獨立柱,叫做共用獨立基礎。
6. 錘擊沉管灌注樁的施工工藝流程
錘擊沉管灌注樁的施工工藝流程
3.2 操作工藝
3.2.1 打沉樁機就位時,應垂直、平穩架設在打(沉)樁部位樁錘(振動箱)應對工程樁位同時,在樁架或套管上標出控制深度標記以便在施工中進行套管深度觀測。
3.2.2 採用活瓣式樁尖時,應先將樁尖活瓣用麻繩或鐵絲捆緊合攏,活瓣間隙應緊密。當樁尖對准樁基中心,並核查高速套管垂直度後,利用錘擊及套管自重將樁尖壓入中。
3.2.3 採用預制混凝土樁尖時,應先在樁基中心預埋好樁尖,在套管下端與樁尖接觸處墊好緩沖材料。樁機就位後,吊起套管,對准樁尖,使套管、樁尖、樁錘在一條垂直線上,利用錘重及套管自重將樁尖壓入土中。
3.2.4 成樁施工順序一般從中間開始,向兩側邊或四周進行,對於群樁基礎或樁的中心距小於或等於3.5d(d為樁徑)時,應間隔施打,中間空出的樁,須待鄰樁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50%後,方可施打。
3.2.5 開始沉管時應輕擊慢振。錘擊沉管時,可用收緊鋼繩加壓或加配重的方法提高沉管速率。當水或泥漿有可能進入樁管時,應事先在管內灌入1.5m左右的封底混凝土。
3.2.6 應按設計要求和試樁情況,嚴格控制沉管最後貫入度。錘擊沉管應測量最後二陣十擊貫入度;振動沉管應測量最後兩個2min貫入度。
3.2.7 在沉管過程中,如出現套管快速下沉或套管沉不下去的情況,應及時分析原因,進行處理。如快速下沉是因樁尖穿過硬土層進入軟土層引起的,則應繼續沉管作業。如沉不下去是因樁尖頂住孤石或遇到硬土層引起的,則應放慢沉管速度(輕錘低擊或慢振),待越過障礙後再正常沉管。如仍沉不下去或沉管過深,最後貫入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則應核對地質資料,會同建設單位研究處理。
3.2.8 鋼筋籠的吊放,對通長的鋼筋籠在成孔完成後埋設,短鋼筋籠可在混凝土灌至設計標高時再埋設,埋設鋼筋籠時要對准管孔。垂直緩慢下降。在混凝土樁頂採取構造連接插筋時,必須沿周圍對稱均勻垂直插入。
3.2.9 每次向套管內灌注混凝土時,如用長套管成孔短樁,則一次灌足,如成孔長樁,則第一次應盡量灌滿。混凝土坍落度宜為6-8cm,配筋混凝土坍落度宜為8-10cm。
3.2.10 灌注時充盈系數(實際灌注混凝土量與理論計算量之比)應不小於1。一般土質為1.1;軟土為1.2-1.3。在施工中可根據不同土質的充盈系數,計算出單樁混凝土需用量,折後成料斗澆灌次數,以核對混凝土實際灌注量。當充盈系數小於1時,應採用全樁復打;對於斷樁及縮頸樁可局部復打,即復打超喧斷樁或縮頸樁1m以上。
3.2.11 樁頂混凝土一般宜高出設計標高200mm左右,待以後施工承台時再鑿除。如設計有規定,應按設計要求施工。
3.2.12 每次拔管高度應以能容納吊斗一次所灌注混凝土為限,並邊拔邊灌。在任何情況下,套管內應保持不少於2m高度的混凝土,並按沉管方法不同分別採取不同的方法拔管。在拔管過程中,應有專人用測錘或浮標檢查管內混凝土下降情況,一次不應拔得過高。 3.2.13 錘擊沉管拔管方法是:套管內灌入混凝土後,拔管速度均勻,對一般土層不宜大於1m/min;對軟弱土層及軟硬土層交界處不宜大於0.8m/min。採用倒打拔管的打擊次數,單動汽錘不得少於70次/min;自由落錘輕擊(小落距錘擊)不得少於50次/min。在管底未拔到樁頂設計標高之前,倒打或輕擊不得中斷。
3.2.14 振動沉管拔管方法可根據地基土具體情況,分別選用單打法或反插法進行。單打法:適用於含水量較小土層。系在套管內灌入混凝土後,再振再拔,如此反復,直至套管全部拔出,在一般土層中拔管速度宜為1.2-1.5m/min,在軟弱土層中不宜大於0.8-1.0m/min。反插法:適用於飽和土層。當套管內灌入混凝土後,先振動再開始拔管,每次拔管高度為 0.5-1,反插深度0.3-0.5m ,同時不宜大於活瓣樁尖長度的2/3。拔管過程應分段添加混凝土,保持管內混凝土面始終不低於地表面,或高於地下水位1-1.5m以上。拔管速度控制在0.5m/min以內。在樁尖接近持力層處約1.5m范圍內,宜多次反插,以擴大樁底端部面積。當穿對淤泥夾層時,適當放慢拔管速度,減少拔管和反插深度。反插法易使泥漿混入樁內造成夾泥樁,施工中應慎重採用。
3.2.15 套管成孔灌注樁施工時,就隨時觀測樁頂和地面有無水平位移及隆起,必要時應採取措施進行處理。
3.2.16 樁身混凝土澆注後有必要復打時,必須在原樁混凝土未初凝前在原樁位上重新安裝樁尖,第二次沉管。沉管後每次灌注混凝土應達到自然地面高,不得小灌。拔管過程中應及時清除樁管外壁和地面上的污泥。前後兩次沉管的軸線必須重合。
7. 在筏板基礎中鋼筋馬蹬有何規范要求
馬鐙筋的規格
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鐙筋直徑可採用ф8;當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時,馬鐙筋直徑可採用ф10;當200mm<h≤300mm時,馬鐙直徑可採用ф12;當300mm<h≤500mm時,馬鐙直徑可採用ф14;當500mm<h≤700mm時,馬鐙直徑可採用ф16;厚度大於800mm最好採用鋼筋支架或角鋼支架。
(7)岩層樁基鋼筋為什麼要通長擴展閱讀
用途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應用范圍
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地基。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筏板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凳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