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隧道施工技術的施工工藝
1、大管棚、小管棚超前支護施工
隧道 進、出口進洞均採用Φ89壁厚:5mm長:30m間距:40cm的大管棚進行注壓漿對洞口淺埋的超前加強支護,角度為1~3度;洞內採用Φ50壁厚:4mm長5m間距40cm的小導管進行壓注漿超前支護。角度為6°。
大管棚施作的主要內容:施作導向牆預埋導向管,設置鑽機平台,測定孔位,鑽孔,鑽機退出,注壓漿,封孔,「「見圖4超前管棚施工工藝流程框圖「
管棚採用無縫鋼管加工成花管,以便注漿加固岩體,前端加工成錐形,以便送入或打入,並防止漿液前沖,梅花布設溢漿孔孔徑8mm,間距為15cm,其中大管棚尾部5m,小導管尾部1m范圍不鑽孔,防止漏漿,末端最好焊接直徑為6mm的環形箍筋,防止打入是管身開裂,影響注漿管每小段的連接。每節間絲扣連接,
鑽孔採用電煤鑽鑽孔,在鑽進過程中採用光耙測斜儀量測鑽孔的偏斜度,小導管人工直接送入。
超前管棚安設後,用速凝砂漿封口,並用噴射混凝土封閉工作面,採用KBY-50/70型注漿泵注漿,注漿參數為:
水泥漿水灰比:1;1
注漿壓力:0.5~1.0mpa
注漿前進行注漿試驗,並根據試驗的情況調整注漿參數。
注漿順序兩側對稱向中間,自下而上逐孔注漿,強度達到設計後方能開挖。
2、系統錨桿施工
系統錨桿採用的中空注漿錨桿,錨桿長4m(徑向)或5m(內側水平),環向間距為1m,採用風鑽鑽孔,鑽孔直徑為Φ40mm。成孔後用高壓風清孔,人工送入,用速凝砂漿封口,注漿壓力保證在0.5~1.0mpa,擴散半徑最大,對圍岩加固的效果最佳,對裂隙較發育的不良地質V級圍岩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抗拔力符合設計要求,錨桿的末端與拱架焊接。
3、剛拱架支撐施工
在加工場地放出大樣,採用彎曲機分節加工製作,主要在安設控制(中線、高程、垂直度)質量,施工中主要採用支距、懸距法來控制。
4、鋼筋網施工
主要注意控制加工尺寸和把每塊網片連成整體。
5、臨時支護的施工(臨時側壁支護、臨時仰拱)
臨時側壁支護採用I16型鋼拱架縱向間距與主動一致,網片尺寸15*15,採用Φ22mm砂漿錨桿,Φ50小導管超前支護的一個臨時支護體系。
臨時仰拱由於地質情況差經過數據分析邊牆收斂值超限,根據實際情況分析、研究和試驗為了確保安全在上斷面導坑開挖支護時在主臨支每榀拱架間安設I22mm的水平支撐支護,很好的解決了開挖安全及後續接腿、上部接拱在應力重新分配過程出現的變形量過大應力釋放失控而造成掉拱、掉塊、開裂和坍塌情況。
6、二次襯砌混凝土施工
二次襯砌是隧道工程永久性承力結構的一部分,對提高隧道使用壽命和外觀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襯砌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拱部的二次襯砌,一個是下部隧底的仰拱襯砌。
混凝土二次襯砌施工時間根據現場監控量測結果來確定,在初期支護基本穩定,整體收斂值在規范內,圍岩及初期支護變形率趨於減緩或穩定時再進行隧道二次襯砌,並將襯砌工作面與開挖工作面拉開50~100m的距離,以減少兩工作間的互相干擾,也是避免爆破震動效應對二次襯砌的影響,二次襯砌混凝土灌注採用洞外集中拌和、混凝土輸送罐車運輸、軌道自動行走液壓起臂整體模板襯砌台車(附圖)、混凝土輸送泵車灌注的方法進行。
首先通過軌道將模板台車行走至襯砌部位,測量定位,調好標高,按隧道襯砌內輪廓線尺寸調整好模板台車。安設固定好預埋孔、洞、室位置,堵頭模板,排氣孔等。
開始澆注,泵送混凝土灌注應對稱、分層、連續施工,每層厚度控制在50cm以下,保證不浮模和偏位及跑模。插入式振搗棒配合附著式振搗器振搗密實。不得出現水平和傾斜接縫,如果應故中斷澆注,則在繼續澆注混凝土前,必須鑿除已硬化的前層混凝土表層的虛面、浮漿,並將表面鑿毛,高壓水槍沖洗干凈,拱頂混凝土通常不密實、灌注不滿、不易振搗、易收縮等現象,根據經驗教訓,這就需要對拱頂灌注工藝作特殊要求,採用加強封堵板泵送壓注擠壓施工,另外還要預留注漿孔在後期對月牙型收縮縫進行注漿處理,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和密實性,澆注完成後達到規定強度方能拆模,養護時間不得少於14天,
7、洞內、外(防、排)水體系的施工
洞內的防排水體系質量一定要嚴把關,要遵循洞內、外;永、臨防排水相結合,特別是排水半管的安設及泄水孔的位置、深度、角度,通常也是被我們疏忽的一個工序,經過多年的施工經驗隧道的地下水處理是關繫到以後運營安全的一道重要工序之一。也是來提出的無壓排水理論應用在施工中的一大進步,處理好了圍岩內部地下水壓力對隧道使用壽命和運營期間滲水影響的通病問題,另外土工布和防水板的質量控制,個人認為防水層不但是起到防水的作用,而且防水板給二襯提供了一個光潔面,由於初支是不平順的粗糙面,所以防水板還起到減小了初支與二襯的摩擦作用,土工布主要是過濾作用,也可以說是起到了應力的緩沖、傳遞作用,因此在施工中防排水質量控制不容忽視。 Ω100排水半管是無壓排水理論的重要組成,首先在以通過中間驗收的初支表面徑向打入1m~1.5m的泄水孔,主要目的在於把圍岩內部的毛細水系引出,不至於讓圍岩、初支組成的支護體系長期受到地下水壓力的影響,再則為了有效的將水排出,然後將半管安設在泄水孔上使圍岩內部的水能順暢的流出至邊牆縱向排水管流出洞外,以至於漫流導致受潮滲水,使防水層處於良好的環境,
邊牆縱向及橫向排水管
Φ110PVC邊牆縱向排水管主要是將Ω100排水半管引出的圍岩內部的水排出洞外,如果水量過大Φ110邊牆縱向排水管不能滿足流量的要求在邊牆檢查井內積至一定的高度橫向排水管的位置時就通過橫向Φ100PVC波紋管排至排水邊溝或中央排水主管道內排出洞外。 主要上防止路面積水,防止運營後在冬季路面積水導致路面結冰或浮冰形成,
變形縫(沉降縫)、施工縫的防水處理
變形縫是由結構不同剛度、不均勻受力及考慮到混凝土結構脹縮而設置的允許變形的結構縫隙,在本轄區隧道施工縫的處理也採用止水帶防水,是防水處理的關鍵環節之一。
洞外防、排水設施的構成及質量控制:
洞外排水要與施工臨時排水路基結構物排水相結合,邊、仰坡的截水溝的水與路基的邊溝或直接順勢排出,中央排水管順延止與路基排水體系結合或排出自然流水溝道,邊溝的排水同樣要與路基上的邊溝要結合,明洞粘土防水層要留有一定的坡度防止積水或排水夠引排至路基邊溝或順地勢排出。
⑵ 隧道明洞介紹
什麼是隧道明洞?現階段,我國對隧道明洞有什麼規定?基本情況怎麼樣?以下是中達咨詢小編梳理隧道明洞專業建築術語相關內容,基本情況如下:
小編通過建築行業網路網站——建築網建築知識專欄進行查詢,梳理隧道明洞相關資料情況,基本內容如下:
什麼是隧道明洞?
明洞的結構類型,根據地形、地質、回填土狀況而定,通常由頂部結構和邊牆組成。當底部地層可能擠入洞內時,須設置仰拱。當頂部結構作成拱形,稱為拱式明洞。按其受力情況又分為對稱式和不對稱式。若頂部結構為梁板,則稱為棚洞。當陡崖或靠河一側明洞邊牆的基礎無法設置時,可將頂部作為懸臂式結構而稱為懸臂式棚洞。明洞邊牆厚度較大時,只要受力允許,可以隔一定距離開設窗洞,以節省材料。
隧道明洞基本結構:
洞身類型及構造:
1、洞身類型:按隧道斷面形狀分為曲牆式、直牆式和連拱式等。
2、洞身構造:分為一次襯砌和二次襯砌、防排水構造、內裝飾、頂棚及路面等。
明洞襯砌材料一般都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邊牆亦可採用漿砌片石。明洞洞頂應回填一定厚度的土石,一般在1米以上,作為其上方落石的緩沖層。明洞襯砌則承受上方回填土石的重量,以及有可能發生的其他荷載。為了防止水流危害結構,襯砌外表面要鋪設外貼式防水層;在回填土上部鋪設一層粘土,作為隔水層;再在頂部修建排水溝。邊牆的基礎應設置在穩固的地基上,以免因地基不均勻下沉而造成襯砌結構開裂。在寒冷地區,基底應埋入凍結線以下一定的深度。當明洞前後地段處於軟硬不均勻的地層上時,要在交接處設置沉降縫。在氣溫變化較大的地區,明洞襯砌要設置伸縮縫。
隧道明洞基本用途:
明洞主要用於遭受坍方、落石或流石、流泥危害的隧道洞口或路塹地段,有時也作為整治路塹出現落石滑坡等病害的有效手段。中國許多鐵路特別是山區的鐵路干線,如成(都)昆(明)、貴(陽)昆(明)鐵路修建了不少各種類型的明洞,在整治路塹病害、保證運營安全方面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明洞造價一般較隧道為高,應當經過慎重比較後選用。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