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框架梁中的上部設置有通長縱向鋼筋的直徑不同時,應如何處理
當框架梁中的上部設置有通長縱向鋼筋的直徑不同時,採用搭接方式處理。
當跨中鋼筋為架立筋(即框架梁非角部通長縱筋,直徑一般為12、14)時,搭接長度為150mm(詳見11G101-1),當跨中鋼筋為受力鋼筋時,按較小鋼筋直徑計算鋼筋搭接長度。
㈡ 16米大跨梁,現場9米鋼筋上部通長筋如何搭接
搭接方法:上部通長鋼筋在跨度正中央搭接,兩根9m 鋼筋各剩下的長度剛好夠支座端錨固。回
架立筋是梁答中用來架立箍筋的,差不多出現在三肢箍以上的梁,就是兩邊的筋是通過了,中部筋只有附加筋(也就是我們說的 挑筋),如果沒有架立筋的話,中部的那肢箍筋沒法綁了,所以出現了架立筋。
梁往往並非一跨,而是多跨.貫通筋就是通長筋,一直穿過多跨.中間接頭需要綁扎或機械連接,質量確有保證時也可用焊接,梁的集中標注中必注貫通筋.貫通筋是縱筋,是梁最重要的受力筋。
通長筋直徑為12mm、結構抗震等級四級、柱子混凝土等級C40.梁混凝土等級C30,鋼筋等級HRB400。
㈢ 過梁架立筋怎麼設置
問題一:什麼是過梁架立筋 5分 架立筋是構造上的非受力鋼筋。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問題二:過梁鋼筋比較復雜怎麼定義,過梁箍筋加密怎麼設置 過梁的鋼筋實在簡單不過了!就兩三根底筋、兩根架立筋、箍筋。
過梁不是框架梁,激粗純沒有『箍筋加密』這個框架結構的基本抗震構造措施!
問題三:設有通長配筋帶的門窗還設過梁么 要看情況而定,門窗寬度儲如果配筋帶的鋼筋配置不能滿足門窗過梁配置要求,應該重新設置;最好查一下圖集(03G322-3鋼筋混凝土過梁)。
問題四:清華斯維爾三維算量3DA2012在布置梁鋼筋時,架立筋怎麼布置? 在錄入梁的麵筋描述時,把架立筋的鋼筋描述用括弧括起,加在麵筋描述後面即可。例如「3B20(2B18)」。此外,在【鋼筋】→【鋼筋選項】→【識別設置】中有一個「自動布置架立筋」的設置項,在梁沒有上部麵筋的情況下,軟體會自動布置架立筋。 查看原帖>>
問題五:洞口離框架梁只有100mm厚或者更小,設不設置過梁,現場一般是怎樣處理這種情況? 設計時,洞寬范圍的梁下部設置兩根構造架立筋φ8,開口箍φ[email protected]
後開凳沖洞的,上部的填充牆鑿去,用裝飾材料,簡單固定在梁底。
問題六:架立筋可以通過梁支座嗎? L-B-4b(3),有沒有什麼圖集還是規范可以說明? 20分 11G101伐1圖集
你這個梁是次梁,編號L-B-4b,3跨上部通筋2螺紋25,左邊第二支座上部和其他短筋不存在的地方要配2螺紋25+2螺紋12,因為4肢箍筋的緣故
問題七:門窗洞口離 圈樑很近 要設過梁嗎? 可以把圈樑在洞口那裡吊下來 算作過梁 這樣門窗洞口就不承重了
問題八:6.6米過梁怎樣配筋? 這還要看過樑上荷載(如砌體、樓板及其上的荷載)才能確定。
過梁一般按簡支梁計算,但樑上為無窗口磚砌體的,樑上荷載可只考慮1/3梁跨度的磚砌體高度荷重,按你的題意即是2.2m(也考慮磚牆兩面刷砂漿)。
你設定的梁截面尺寸25cmx60cm 可以,選用25cmx55cm也足夠。按你的尺寸計算,下面的受力鋼筋可用普通炭素鋼2條直徑22mm+1條直徑20mm,或者16號錳鋼2條直徑18mm+1條直徑16mm,小的一條設在中間,兩頭靠近支座處可彎起作彎起鋼筋(不彎起也沒關系);箍筋為普通炭素鋼,直徑6mm,尺寸200mmx540mm每300mm設一道,沿梁全長設置;上面的架立筋用普通炭素鋼2條直徑12mm。
混凝土互號C20。
問題九:明咐什麼是過梁插筋? 在過樑上打孔,填滿建築膠水,插入鋼筋,一般為10D即可
使過梁和牆體牢固的結合為一個整體丹。。。。。。
問題十:過梁的鋼筋該怎麼設置? 要自己設置長度和數量暢而且每跟過梁都要自己計算數量,非常不方便,這種過梁很普遍,應該有更好點的設置方法啊
㈣ 梁鋼筋中的架立筋與跨中鋼筋是指同一種鋼筋嗎如果不是,二者有什麼本質性區別
跨中鋼筋就是架立筋。當梁支座處的上部布置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的跨中部回分,兩端與答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
架立筋用來輔助箍筋架立,為縱向構造。把受力鋼筋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上,並與受力鋼筋連成鋼筋骨架,從而充分發揮各自的力學性能。
(4)當有跨中鋼筋時架立筋怎麼辦擴展閱讀:
在原位標注中跨中位置標注的是跨中筋,標注在支座兩側的就是支座筋。標注在上部中間的就是跨中鋼筋,一般是架立筋 標注在上部兩端的就是支座鋼筋,標注在下面的跨中的就是該跨的通長筋。
架立鋼筋的直徑與梁的跨度有關。梁內架立鋼筋的直徑,當梁的跨度小於4m時,不宜小於8mm;當梁的跨度為4m~6m時,直徑不應小於10mm;當梁的跨度大於6m時,不宜小於12mm。
鋼筋綁扎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扎。鋼筋採用20#鐵絲綁扎直徑12以上鋼筋,22#鐵絲綁扎直徑10以下鋼筋。
㈤ 框架樑上部筋搭接位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凈跨怎麼理解
意思是把梁按凈跨長等分三段,搭接位置應處於當中那一段范圍內(該段內某點都可以)。
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5)當有跨中鋼筋時架立筋怎麼辦擴展閱讀:
通長筋數量確定
梁的通長鋼筋的數量,首先根據受力確定。例如,對於長短跨相交時的支座,小跨的跨中和支座均有負彎矩,因此,短跨梁跨中上部還需配置一定的通長鋼筋;對於地震作用下的梁,其梁跨中頂部可能受到負彎矩作用,也需配置一定數量的通長鋼筋。
在SATWE中,若梁跨中頂部需要配置受力鋼筋,軟體會在跨中頂部顯示配筋數量,此鋼筋可按通長鋼筋配置。
梁的通長鋼筋的數量,其次,還需滿足規范構造要求,如《混凝土規范》(2010版)11.3.7條,但該條僅對抗震等級為一、二級的框架梁頂面通長鋼筋總截面面積作了1/4的規定,而對三、四級的框架梁,僅做了2根12mm的要求。
例如,對於一根2跨的二級框架梁,1、3邊跨梁支座負筋很小,而中跨支座負筋很大,如何確定該梁的通長鋼筋?第一種方法,按照中跨最大支座負筋面積的1/4確定通長鋼筋,沿整根梁通長布置,但對1、3邊跨梁顯得有點浪費。
第二種方法,按照1、3邊跨較小支座負筋面積的1/4確定通長鋼筋,沿整根梁通長布置,然後在中跨的跨中填寫剩餘鋼筋量,這部分鋼筋在中跨通長布置。如果對於一根2跨的二級框架梁,其各個支座負彎矩較接近,則通長鋼筋的數量較容易確定,直接取最大彎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