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基礎鋼筋怎麼手算量

基礎鋼筋怎麼手算量

發布時間:2025-02-14 11:17:13

1. 鋼筋混凝土基礎鋼筋工程量是如何計算的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800mm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牆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 剪力牆牆身
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 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三、 柱
(一) 、基礎層
一、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 、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一、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一、內筋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5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二、外筋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層}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四、 板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第五章 常見問題
為什麼鋼筋計算中,135o彎鉤我們在軟體中計算為11.9d?
我們軟體中箍筋計算時取的11.9D實際上是彎鉤加上量度差值的結果,我們知道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那麼量度差值應該是1.9D,下面我們推導一下1.9D這個量度差值的來歷:
按照外皮計算的結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那麼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這里D取的是規范規定的最小半徑2.5d,此時用後面的式子減前面的式子的結果是:1.87d≈1.9d。

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曲調整值和彎鉤增加長度等規定綜合考慮。
a.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b.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彎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c.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內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2. 鋼筋手工算量怎麼算

鋼筋手工算量怎麼算
一、圓鋼重量(公斤)=0.00617×直徑×直徑×長度 ;方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長度 。六角鋼重量(公斤)=0.0068×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八角鋼重量(公斤)=0.0065×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螺紋鋼重量(公斤)=0.00617×計算直徑×計算直徑×長度 。
二、角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邊厚)×邊厚×長度;扁鋼重量(公斤)=0.00785×厚度×邊寬×長度 ;鋼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徑-壁厚)×長度 ;六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① s20.866×H/m/k 即對邊×對邊×0.866×高或厚度 。
(2)基礎鋼筋怎麼手算量擴展閱讀:計算注意事項:一、基礎:(一)獨立基礎:框架結構中用的較多,在計算鋼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鋼筋的長度,可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並交錯布置;(二)筏板基礎:一般用於剪力牆結構,可以仔細學習一下04G101-3中的內容,例如對於下沉子筏板中的鋼筋中的鋼筋應伸出板邊LA(最小錨固長度)等方面一些具體要求;(三)條形基礎:一般用於磚混結構。二、上部構件:(一)柱:柱鋼筋比較簡單,只有縱筋和箍筋。縱筋要注意底層的基礎插筋問題,頂層柱縱筋對於邊柱、中柱、角柱的錨固長度的區別可以參見(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區長度的取值問題:底層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長度=Hn/6、=500取大值,還要注意柱搭接范圍內應該加密。(其中,Hn是指所在樓層的柱凈高);(二)梁:梁鋼筋應按照 03G101進行計算。
梁有上部通長筋、支座負筋(一排1/3Ln,二排 1/4Ln,Ln是左右兩跨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別向兩邊支座伸入錨固長度的情況進行計算的;(三)剪力牆:剪力牆中的構件一定要計算完全。其中包括:牆體分布鋼筋(有水平鋼筋和縱向鋼筋,要注意牆和牆交接部位的水平鋼筋的錨固、各種轉角錨固要求是不一樣的)、翼柱的鋼筋(牆和牆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牆的連梁鋼筋(門窗洞口上面形成的連梁)、暗柱鋼筋(門窗洞口兩側形成的暗柱)、端柱鋼筋(剪力牆端頭的柱子)、暗梁鋼筋(由於構造的要求在牆體中所配置的梁)。三、梁(一)框架梁首跨鋼筋的計算1、上部貫通筋上部貫通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梁的縱向鋼筋錨入支座的長度,首先判斷直錨能否滿足 La,A、(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La ,則直錨 La即可;B、La>(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0.4 La ,則伸至支座對邊,並做15d彎鉤;C、(支座寬度-1個保護層厚度)<0.4 La ,應與設計溝通,改變鋼筋直徑或支座寬度,以滿足≥0.4 La ;2、端支座負筋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 Ln/3+端支座錨固值;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3、下部鋼筋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A、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B、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C、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5、拉筋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6、箍筋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 8d。
7、吊筋吊筋長度=2*錨固( 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中間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四、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一)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二)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三)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 0.5Hc+5d的判斷值。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五、框支梁(一)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二)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三)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四)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五)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六)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六、剪力牆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一)剪力牆牆身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1、牆端為暗柱時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2、牆端為端柱時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 50mm開始布置)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三)牆身拉筋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暗梁面積;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四)剪力牆牆柱1、縱筋A、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B、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C、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五)剪力牆牆梁1、連梁A、受力主筋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 LaE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 LaEB、箍筋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即 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即 N=(洞口寬-50*2) /間距+1(中間層)暗梁 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七、柱(一)基礎層1、柱主筋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2、基礎內箍筋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
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二)中間層1、柱縱筋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2、柱箍筋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 /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A、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 Hn/3;上部取 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B、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 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頂層 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 37、38頁)1、角柱角柱頂層縱筋長度: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 65%伸入梁內)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注意:在 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 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2、邊柱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 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注意:在 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 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3、中柱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 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Lae):梁高-保護層注意:在 GGJ V8.1中,處理同上。八、板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分布筋、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一)、受力筋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 1(二)、負筋及分布筋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負筋根數=(布筋范圍 -扣減值)/布筋間距+1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鋼筋手算教程 了解一下
1、上部貫通筋:計算公式:=各跨長之和-左支座內側-右支座內側+錨固+搭接長度端支座錨固長度。 2、端支座負筋:計算式:(Ln凈跨長)上排鋼筋長度=Ln/3+錨固下排鋼筋長度=Ln/4。
3、中間支座負筋計算公式:(Ln為較大一跨的凈跨長)上排鋼筋長度=2*Ln/3+支座寬度下排。
4、架立筋:計算公式:架立筋長度=(Ln凈跨長-左支座鋼筋伸入的凈長-右支座鋼筋伸入的凈長。
樓板鋼筋怎麼算 手算
樓板鋼筋怎麼算如下:一、受力筋(單向、雙向、單層、雙層)(底筋、中間層筋、麵筋、溫度筋),見04G101-4第25頁 1、兩端端支座為梁、圈樑、剪力牆時: (1)底筋長度L= 凈長 + 伸入左支座長度max {b/2、5d} + 伸入右支座長度max {b/2、5d} + 兩端彎折(04G101-4第25頁無彎折。如果設計了彎折,則要計算彎折)+ 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鋼筋,還要設置彎鉤,冷軋帶肋筋和螺紋鋼筋不設彎鉤);彎折長度=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在梁間或剪力牆間的凈距。
(2)麵筋長度L= 凈長 + 2 la 。
凈長=板在梁間或剪力牆間的凈距。 b——支座寬,d——鋼筋直徑。 (3)溫度筋長度L=凈長 + 左端與負筋或跨板受力筋搭接150mm + 右端與負筋或跨板受力筋搭接150mm + 兩端彎折 (軟體默認值無彎折。如果設計了彎折,則要設置彎折)+ 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鋼筋:當未設計彎折時,軟體默認設置彎鉤,當設計了彎折時,軟體默認無彎鉤);凈長=板在梁間或剪力牆間的凈距 – 板負筋伸出支座的長度 2、兩端端支座為砌體牆時:板端伸入支座的長度須滿足 =120mm且 =板厚;軟體默認板長=兩端砌體牆中軸線之間的長度 (1)底筋長度L= 板長 –2×板保護層 + 兩端彎折(04G101-4第25頁無彎折。
如果設計了彎折,則要計算彎折)+ 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鋼筋:當未設計彎折時,軟體默認設置彎鉤,當設計了彎折時,軟體默認無彎鉤);彎折長度=板厚-2×保護層 (2)麵筋長度L= 板長 – 2×板保護層 + 2×設定彎折(04G101-4第25頁設置了彎折。軟體計算式中「彎折」和「設定彎折」的區別在於:「彎折」是手工設置,「設定彎折」是軟體按圖集自動設置)。彎折長度=板厚-2×保護層 (3)溫度筋長度L=凈長 + 左端與負筋或跨板受力筋搭接150mm + 右端與負筋或跨板受力筋搭接150mm + 兩端彎折 (軟體默認值無彎折。
如果設計了彎折,則要設置彎折)+ 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鋼筋:當未設計彎折時,軟體默認設置彎鉤,當設計了彎折時,軟體默認無彎鉤);軟體默認凈長=板在兩端砌體牆中心軸間的距離 – 板負筋伸出支座的長度 3、一端支座為梁、圈樑、剪力牆,一端支座為砌體牆時:結合上述第1、2種情況,兩個支座分別計算。 4、底筋、麵筋、溫度筋根數=(凈長-扣減值)/布筋間距+1; 凈長計算同上述。 (1)底筋和麵筋,扣減值有三種情況:距支座邊距離有50mm;一個保護層;1/2板筋間距。
具體應用為:板邊有梁支座及剪力牆支座時,從梁、牆內邊計算,起始步距為50mm;板邊沒有梁、剪力牆等砼構件,而是平板懸挑或直接擱置在砌體牆上時,從板邊計算,起始步距為一個保護層;至於起始步距為1/2板筋間距的情況,為04G101-4第25頁設置的距梁角筋為1/2板筋間距。 (2) 溫度筋,扣減值為兩側負筋伸出支座的長度。

3. 獨立基礎的鋼筋怎麼算

問題一:怎樣計算獨立基礎的配筋? 就按板式配筋的方法算量就行,最簡單的(基礎構件長度-2*保護層)*根數*罰筋比族帶重=重量
,完了,很簡單,再就是獨立基礎有些特殊要求,在101圖集上

問題二:基礎鋼筋怎麼算根數 基礎鋼筋怎麼算根數
我們把獨立基礎水平方向定為X向,豎直方向定為Y向。
【例】X向長為2400mm,鋼筋間[email protected] );Y向長為2600mm,鋼筋間[email protected] )。混凝土保護層40mm,計算各向鋼筋根數各為多少?(大於2500的0.9倍的鋼筋減短根數請自扣)
解:X向長為:2400mm-40×2=2320mm;Y向長為:2600mm-40×2=2520mm。
X向長2320mm的根數為:2520mm÷200+1=14(根)
Y向長2520mm的根數為:2320mm÷150+1=17(根)註: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mm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本題17(根)中15(根)可取2088mm。

答:
X向長2320mm的根數寬改為:14(根)
Y向長2520mm的根數為:17(根)

問題三:柱下獨立基礎如何配鋼筋。請舉具體例子和全部計算過程。謝謝! 獨立基礎的鋼筋主要是基礎底板筋和柱子插筋,下面這個網址是我收藏的,網路文庫里講鋼筋計算的,包括各個構件,挺好的,你看看吧/...a

問題四:獨立基礎鋼筋怎樣計算 看平法圖集中柱與基礎的鋼筋連接。插筋同一層柱子的配筋、尺寸,插筋長度=a+獨立基礎高度-保護層厚度+(首層板標高(+-0.000)-獨立基礎面標高)+搭接高度+搭接長度

問題五:鋼結構獨立基礎鋼筋的計算? 用理正,探索者都很好計算的,計算書寫的也很棒的。

問題六:獨立基礎的鋼筋工程量怎麼算?? 鋼筋長度等於900減2*保護層厚度。然後用鋼筋長度乘於鋼筋個數。算出每種規格鋼筋的總長度。

問題七:獨立基礎怎麼算鋼筋啊,能一步一步教我嗎 1,已知獨立基礎長寬數據,基礎板鋼筋大小等級間距,如是單層基礎板筋,扣減保護層後算出所用板筋長度,根數;如是雙層雙向的,則需要再算出上部板筋,扣減保護層並且彎錨足夠。這樣,獨立基礎板就出來了。
2,柱兆巧蘆,柱插筋,柱插筋需要已知數據:插筋等級直徑位置,柱的大小數據,算出基礎層層高,在不違背鋼筋連接的規范前提下和節省材料的前提下,算出柱插筋的長度和錨固長度,柱箍筋,拉鉤等!注意保護層
這樣一個獨立基礎就算出來了!獨立基礎分為兩部分,基礎板,柱!分開算,很好算的!

問題八:這個獨立基礎鋼筋怎麼算啊? 你是要問這個基礎的鋼筋用量還是鋼筋級別?
鋼筋級別是問號,是你的CAD沒有這種字體,你可以要設計者提供這個字體或者在打開CAD圖的時候,看看提示缺少的字體名稱,到網上下載一個,就可以了。
基礎鋼筋用量:[基礎邊長-80(保護層)÷110+1]x2(兩邊長度和配筋一樣)

問題九:獨立基礎柱的鋼筋錨固長度怎麼算 獨立基礎柱的鋼筋錨固長度怎麼算
答:我認為獨立基礎柱的鋼筋錨固長度可參11G101-3第59頁中柱插筋在基礎中錨固構造(一)、(二)。

問題十:這個獨立基礎鋼筋怎麼算啊? 你是要問這個基礎的鋼筋用量還是鋼筋級別?
鋼筋級別是問號,是你的CAD沒有這種字體,你可以要設計者提供這個字體或者在打開CAD圖的時候,看看提示缺少的字體名稱,到網上下載一個,就可以了。
基礎鋼筋用量:[基礎邊長-80(保護層)÷110+1]x2(兩邊長度和配筋一樣)

4. 建築工程中基礎鋼筋如何算量

鋼筋直徑的平方乘以0.617得到米的重量。
再用米數乘以重量就可以了。鋼筋理論重量表
鋼筋專 Φ屬6 ;kg/m 0.222
鋼筋 Φ8 ;kg/m 0.3950
鋼筋 Φ10 ;kg/m 0.6169
鋼筋 Φ12 ;kg/m 0.8880
鋼筋 Φ14 ;kg/m 1.21
鋼筋 Φ16 ;kg/m 1.5800
鋼筋 Φ18 ;kg/m 2
鋼筋 Φ20 ;kg/m 2.4700
鋼筋 Φ22 ;kg/m 2.98
鋼筋 Φ25 ;kg/m 3.8500
鋼筋 Φ28 ;kg/m 4.8300
鋼筋 Φ32 ;kg/m 6.3100
鋼筋 Φ36 ;kg/m 7.9900
鋼筋 Φ40 ;kg/m 9.8700
鋼筋 Φ50 ;kg/m 15.42

5. 獨立柱基的鋼筋如何算量

跟做其它部位時一樣,分層次,有步驟地進行分別計算。

1、首先看圖紙設計的獨立基礎平版面尺寸,如有一邊大於或等權於2500mm(見附圖),那麼,它的主要受力鋼筋在這個尺寸方向上應該是按平面尺寸的0.9倍計算,但外周第一根鋼筋是全長的,計算公式是:L-2a(其中L為基礎邊長;a為單邊保護層厚度);

2、如果獨立基礎的每個邊長都小於2500mm,那麼就按全長計算鋼筋長度。

3、基礎底板鋼筋計算完成後,再計算獨立柱鋼筋。柱筋分縱向受力鋼筋、箍筋與拉鉤,按圖示尺寸計算就可以了,關鍵是計算高度,一般計算至+-0.000標高處。

6. 鋼筋手工算量怎麼算

鋼筋手工算量涉及多種類型的鋼筋,包括圓鋼、方鋼、六角鋼、八角鋼、螺紋鋼、角鋼、扁鋼、鋼管等,每種鋼筋的重量計算公式各不相同。例如,圓鋼的重量計算公式為:重量(公斤)=0.00617×直徑×直徑×長度。角鋼的重量計算公式為: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邊厚)×邊厚×長度。鋼管的重量計算公式為: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徑-壁厚)×長度。
在計算鋼筋工程量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基礎、上部構件、梁、剪力牆、柱、板等。例如,在計算基礎時,要考慮獨立基礎、筏板基礎和條形基礎的鋼筋布置。在計算上部構件時,要考慮柱、梁、剪力牆等構件的鋼筋布置。在計算梁時,要考慮框架梁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在計算剪力牆時,要考慮牆身、牆身豎向鋼筋、牆身拉筋、牆柱、牆梁等構件的鋼筋布置。在計算柱時,要考慮基礎層、中間層和頂層的鋼筋布置。在計算板時,要考慮受力筋、負筋、分布筋、附加鋼筋和支撐鋼筋的布置。
鋼筋手工算量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根據具體的工程圖紙和設計要求進行計算。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參考相關的規范和圖集,如04G101-4、03G101等,以保證計算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閱讀全文

與基礎鋼筋怎麼手算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臨沂什麼廠招鋁材擠壓模具打磨工 瀏覽:136
冷軋鋼和低碳鋼什麼區別 瀏覽:770
正能鐵合金公司怎麼樣 瀏覽:152
沒有雪糕模具拿什麼做雪糕 瀏覽:315
車不銹鋼管用什麼合金刀 瀏覽:638
山東藍翔學焊接技術怎麼樣 瀏覽:122
鋼鐵俠為什麼可以防彈 瀏覽:415
300的螺紋鋼管多少錢一根 瀏覽:717
氧焊怎麼焊鐵合金 瀏覽:877
用冰塊模具可以做什麼好吃的 瀏覽:813
固定支架怎麼焊接 瀏覽:503
陽台護欄黑色多少錢 瀏覽:186
321不銹鋼管含什麼成分 瀏覽:482
瓷和不銹鋼哪個導熱性好 瀏覽:501
鋼材為什麼漲這么多 瀏覽:281
六安鋼鐵控股集團招聘待遇怎麼樣 瀏覽:377
不銹鋼門太鬆了怎麼辦 瀏覽:73
騰達不銹鋼有限公司都有什麼部門 瀏覽:707
焊管就是鐵管嗎祖國 瀏覽:241
建築用鋼管275價格多少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