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雙柱承台上部鋼筋彎錨長度
條形基礎的鋼筋彎錨長度:12的d(如條基偏心則為15d),樁基承台基礎鋼筋的彎錨長度:10d。
1、對於一柱一樁基礎,柱與樁直接連接時,柱縱向主筋錨入樁身內長度不應小於35倍縱向主筋直徑。
2、對於多樁承台,柱縱向主筋應錨入承台不應小於35倍縱向主筋直徑。當承台高度不滿足錨固要求時,豎向錨固長度不應小於20倍縱向主筋直徑,並向柱軸線方向呈90°彎折。
3、當有抗震設防要求時,對於一、二級抗震等級的柱,縱向主筋錨固長度應乘以1.15的系數。對於三級抗震等級的柱,縱向主筋錨固長度應乘以1.05的系數。
② 板下部縱向鋼筋伸入支座錨固長度不小於10d並不小於100
就是說板下部的鋼筋錨入支座的錨固長度要同時滿足不小於10dT和不小於100mm這兩個條件,當鋼筋直徑大於10mm時,錨固長度不小於10d;當鋼筋直徑小於或等於10mm時,錨固長度不小於100mm.
③ 鋼筋錨固中的10D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
意思是鋼筋的錨固長度是鋼筋直徑的十倍,我是搞施工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④ 這里錨固鋼筋長度范圍是什麼,構件間距又怎麼理解。求達人幫忙講解,謝謝。
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因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樑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鋼筋的最小直徑)。
答:《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原文:
3 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長度范圍內應配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對梁、柱、斜撐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平面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mm,此處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
而11G101系列圖集1~3冊中是:
2.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因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梁、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鋼筋的最小直徑)。現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錨固鋼筋長度范圍內因設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於d/4(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對梁、柱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構件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d為鋼筋的最小直徑)。
現你問:錨固鋼筋長度范圍是什麼?
答:應該是「鋼筋錨固長度范圍內」是什麼?首先把有關鋼筋錨固長度的幾個代號定好:Lab、LabE、La、LaE。是嗎?是!哪么在11G101系列圖集中由於構件構造要求不同,如11G101-1第79頁,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中的≥0.4LabE及≥0.4LabE+15d和≥LaE、59頁上1.5LabE等,這就是「鋼筋錨固長度范圍內」。
你又問:構件間距又怎麼理解。
答:應該是梁、柱、斜撐、板、牆等平面等構件。而對梁、柱、斜撐等構件的橫向構造鋼筋間距不應大於5d;對板、牆等平面構件的橫向構造鋼筋間距不應大於10d,且均不應大於100mm,此處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註::《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條文說明:配置橫向構造鋼筋(箍筋或橫向鋼筋)]。不是構件間距。而是構件中橫向構造鋼筋的間距。
⑤ 土建里的鋼筋有的起彎10d和15d,有什麼說法嗎。為什麼不一樣呢,為什麼有關10D 15D呢。請高手解答一下,謝謝
一般來說是兩種12d,15d,有抗震與非抗震的要求,梁端部是15d,只有主次梁交接處才是12d,柱子收頂一般是12d,還有插筋也是12d,可以去查詢11G101-1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