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准備
2.1 材料要求:
2.1.1 鍍鋅鋼材有扁鋼、角鋼、圓鋼、鋼管等,使用時應意採用冷鍍鋅還是採用熱鍍鋅材料,應符合設計規定。產品應有材質檢驗證明及產品出廠合格證。
2.1.2 鍍鋅輔料有鉛絲(即鍍鋅鐵絲)、螺栓、墊圈、彈簧墊圈、U型螺栓、元寶螺栓、支架等。
2.1.3 電焊條、氧氣、乙炔、瀝青漆,混凝土支架,預埋鐵件,小線,水泥,砂子,塑料管,紅油漆、白油漆、防腐漆、銀粉,黑色油漆等。
2.2 主要機具:
2.2.1 常用電工工具、手錘、鋼鋼鋸、鋸條、壓力案子、鐵鍬、鐵鎬、大錘、夯桶。
2.2.2 線墜、捲尺、大繩、粉線袋、絞磨(或倒鏈)、緊線器、電錘、沖擊鑽、電焊機、電焊工具等。
2.3 作業條件:
2.3.1 接地體作業條件:
2.3.1.1 按設計位置清理好場地。
2.3.1.2 底板筋與柱筋連接處已綁扎完。
2.3.1.3 樁基內鋼筋與柱筋連接處已綁扎完。
2.3.2 接地干線作業條件:
2.3.2.1 支架安裝完畢。
2.3.2.2 保護管已預埋。
2.3.2.3 土建抹灰完畢。
2.3.3 支架安裝作業條件:
2.3.3.1 各種支架已運到現場。
2.3.3.2 結構工程已經完成。
2.3.3.3 室外必須有腳手架或爬梯。
2.3.4 防雷引下線暗敷設作業條件:
2.3.4.1 建築物(或構築物)有腳手架或爬梯,達到能上人操作的條件。
2.3.4.2 利用主筋作引下線時,鋼筋綁扎完畢。
2.3.5 防雷引下線明敷設作業條件:
2.3.5.1 支架安裝完畢。
2.3.5.2 建築物(或構築物)有腳手架或爬梯達到能上人操作的條件。
2.3.5.3 土建外裝修完畢。
2.3.6 避雷帶與均壓環安裝作業條件:
土建圈樑鋼筋正在綁扎時,配合作此項工作。
2.3.7 避雷網安裝作業條件:
2.3.7.1 接地體與引下線必須做完。
2.3.7.2 支架安裝完畢。
2.3.7.3 具備調直場地和垂直運輸條件。
2.3.8 避雷針安裝作業條件:
2.3.8.1 接地體及引下線必須做完。
2.3.8.2 需要腳手架處,腳手架搭設完畢。
2.3.8.3 土建結構工程已完,並隨結構施工做完預埋件。
3 質量標准
3.1 保證項目:
3.1.1 材料的質量符合設計要求;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1.2 接至電氣設備、器具和可拆卸的其它非帶電金屬部件接地的分支線,必須直接與接地干線相連,嚴禁串聯連接。
檢驗方法:實測或檢查接地電阻測試記錄。觀察檢查或檢查安裝記錄。
3.2 基本項目:
3.2.1 避雷針(網)及其支持件安裝位置正確,固定牢靠,防腐良好;外體垂直,避雷網規格尺寸和彎曲半徑正確;避雷針及支持件的製作質量符合設計要求。設有標志燈的避雷針燈具完整,顯示清晰。避雷網支持間距均勻;避雷針垂直度的偏差不大於頂端外桿的直徑。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和實測或檢查安裝記錄。
3.2.2 接地(接零)線敷設:
3.2.2.1 平直、牢固,固定點間距均勻,跨越建築物變形縫有補償裝置,穿牆有保護管,油漆防腐完整。
3.2.2.2 焊接連接的焊縫平整、飽滿,無明顯氣孔、咬肉等缺陷;螺栓連接緊密、牢固,有防松措施。
3.2.2.3 防雷接地引下線的保護管固定牢靠;斷線卡子設置便於檢測,接觸面鍍鋅或鍍錫完整,螺栓等緊固件齊全。防腐均勻,無污染建築物。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3.2.3 接地體安裝:
位置正確,連接牢固,接地體埋設深度距地面不小於0.6m。隱蔽工程記錄齊全、准確。
檢驗方法:檢查隱蔽工程記錄。
3.3 允許偏差項目:
3.3.1 搭接長度≥2b;圓鋼≥6D;圓鋼和扁鋼≥6D;
註:b為扁鋼寬度;D為圓鋼直徑。
3.3.2 扁鋼搭接焊接3個棱邊,圓鋼焊接雙面。
檢驗方法:尺量檢查和觀察檢查。
4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4.1 接地體:
4.1.1 接地體埋深或間隔距離不夠。按設計要求執行。
4.1.2 焊接面不夠,葯皮處理不幹凈,防腐處理不好,焊接面按質量要求進行糾正,將葯皮敲凈,做好防腐處理。
4.1.3 利用基礎、樑柱鋼筋搭接面積不夠,應嚴格按質量要求去做。
4.2 支架安裝:
4.2.1 支架松動,混凝土支座不穩固。將支架松動的原因找出來,然後固定牢靠;混凝土支座放平穩。
4.2.2 支架間距(或預埋鐵件)間距不均勻,直線段不直,超出允許偏差。重新修改好間距,將直線段校正平直,不得超出允許偏差。
4.2.3 焊口有夾渣、咬肉、裂紋、氣孔等缺陷現象。重新補焊,未允許出現上述缺陷。
4.2.4 焊接處葯皮處理不幹凈,漏刷防銹漆。應將焊接處葯皮處理干凈,補刷防銹漆。
4.3 防雷引下線暗(明)敷設
4.3.1 焊接面不夠,焊口有夾渣、咬肉、裂紋、氣孔及葯皮處理不幹凈等現象。應按規范要求修補更改。
4.3.2 漏刷防銹漆,應及時補刷。
4.3.3 主筋鉛位,應及時糾正。
4.3.4 引下線不垂直,超出允許偏差。引下線應橫平豎直,超差應及時糾正。
4.4 避雷網敷設
4.4.1 焊接面不夠,焊口有夾渣、咬肉、裂紋、氣孔及葯皮處理不幹凈等現象。應按規范要求修補更改。
4.4.2 防銹漆不均勻或有漏刷處,應刷均勻,漏刷處補好。
4.4.3 避雷線不平直、超出允許偏差,調整後應橫平豎直,不得超出允許偏差。
4.4.4 卡子螺絲松動,應及時將螺絲擰緊。
4.4.5 變形縫處未做補償處理,應補做。
4.5 避雷帶與均壓環
4.5.1 焊接面不夠,焊口有夾渣、咬肉、裂紋、氣孔等,應按規范要求修補更改。
4.5.2 鋼門窗、鐵欄桿接地引線遺漏,應及時補上。
4.5.3 圈樑的接頭未焊,應進行補焊。
4.6 避雷針製作與安裝
4.6.1 焊接處不飽滿,焊葯處理不幹凈,漏刷防銹漆。應及時予以補焊,將葯皮敲凈,刷上防銹漆。
4.6.2 針體彎曲,安裝的垂直度超出允許偏差。應將針體重新調直,符合要求後再安裝。
4.7 接地干線安裝
4.7.1 扁鋼不平直,應重新進行調整。
4.7.2 接地端子漏墊彈簧墊,應及時補齊。
4.7.3 焊口有夾渣、咬肉、裂紋、氣孔及葯皮處理不幹凈等現象。應按規范要求修補更改。
4.8 漏刷防銹漆處,應及時補刷。
4.9 獨立避雷針及其接地裝置與道路或建築物的出入口保護距離不符合規定。其距離應大於3m,當小於3m時,應採取均壓措施或鋪設卵石或瀝青地。
4.10 利用主筋作防雷引下線時,除主筋截面不得小於90mm2外,其焊接方法可採用壓力埋弧焊,對焊等;機械方法可採用冷擠壓,絲接等,以上接頭處可做防雷引下線,但需進行隱蔽工程檢查驗收。
5 質量記錄
5.1 鍍鋅扁鋼或圓鋼材質證明及產品出廠合格證。
5.2 防雷及接地施工預檢、自檢、隱檢記錄齊全。
5.3 設計變更洽商記錄、竣工圖。
『貳』 屋面預留預埋的鋼筋有什麼用
固定掛瓦條的,瓦屋面需要敷設掛瓦條,掛瓦條如果用釘子容易破壞防水層,也沒這樣穩定回。
預埋件是單獨答的間接連件,是預先在澆築A構件埋設的接連件,以便以後與B構件再用電焊或螺栓等方式連接起來。而預留鋼筋則不是連接件,是組成構件的材料,因施工步驟需要,暫時留置在那裡,供後來延續該構件,或直接連接別的構件用。
『叄』 預留埋件跟預留鋼筋有什麼區別其作用是什麼
預埋件是單獨的間接連件,是預先在澆築A構件埋設的接連件,以便以後與B構件再用回電焊或螺栓答等方式連接起來。而預留鋼筋則不是連接件,是組成構件的材料,因施工步驟需要,暫時留置在那裡,供後來延續該構件,或直接連接別的構件用。
『肆』 現澆框架柱內預埋拉結鋼筋
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柱內經常需要預埋拉結鋼筋,以便與隔牆砌體進行拉結,在柱內預埋拉結筋有很多方法,下面是中達咨詢帶來的關於現澆框架柱內預埋拉結鋼筋的主要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現介紹五種供工地上參考使用。
(1)穿越法:在模板上打眼,把拉結筋從眼中穿過,拉結筋在模板內的部分與柱主筋發生聯系。這種方法最大的不足在於它破壞了模板,尤其是對於鋼模板,破壞力更大,其次就是支、拆模由於受到拉結鋼筋的阻礙顯得很不方便,因此這種方法在過去採用的較多,目前只在一爛仔些簡單的或特殊的情況下才使用。穿越法的優點在於拉結鋼筋錨固有力、位置准確,不用焊接。
(2)預埋件法:在現澆鋼筋混凝土柱身上預留鋼板埋件,拆模後按塊材砌體的模數位置把拉結筋焊上去,砌築塊材砌體時埋入砌體內。這種方法最大的問題是鋼材的消耗量較大,同時需要焊工的大量作業。最大的優點在於不破壞模板並能保證拉結鋼筋與塊材砌體的灰縫相對。
(3)貼模箍法:在綁扎柱子的鋼筋時,沿著柱高每500mm加一道緊貼模板的貼模鋼筋箍,它的外徑必須等於柱截面尺寸,拆模後,貼模鋼筋箍會顯現出來,然後把拉結鋼筋焊在貼模鋼筋箍上,與砌體連接。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貼模鋼筋箍必須做的准確,做小了,拆模後不容易找到,做大了模板不容易合攏,同時拉結鋼筋也不容易與塊材砌體的灰縫相對,造成鋼筋在與塊材砌體的相交處極有可能形成S彎。突出的優點在於材料的節省。
(4)固定法:當採用木模時,可以預先按照設計關於拉結筋伸入砌體長度和伸入混凝土中錨固長度的要求,製作成丁字形的拉結筋,伸入柱子混凝土中的一端應彎制180°的彎鉤,伸入砌體的一端可以不設彎鉤。在已配好的柱身模板上彈出砌體的位置,並標出拉結筋的具體位置,用小釘把拉結筋不帶彎鉤的一端固定在柱子木模的里側,使其緊貼模板便於拆模後拉出來,彎制彎鉤的一端成90°伸入到柱子內錨固,待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拆除柱身模板時,由於拉結筋固定在柱身模板上,自然會把拉結筋拉出,用人工將其拉直,並在拉結筋的端部彎制180°的彎鉤,以便砌體施工。固定法僅限於使用木模,如果使用鋼模不容易固定。
(5)鑽孔法:總結以上的四種方法,我們發現共同的特點是,都需要在混凝土或模板中預埋埋件或埋筋,這樣會給澆築混凝土帶來干擾,容易阻礙振搗,造成振搗不實的質量事故,同時施工很麻煩,不利於加快施工進度,因此,鑽孔法應運而生。
1)在柱身上不需要預埋任何埋件,拆模後,在柱身上利用皮數桿確定砌體灰縫的確切位置,然後,按照設計要求拉結筋的間距,確定拉結筋所對應的灰縫,用φ10的電錘在柱身上鑽出不淺於80mm的深孔,用水沖凈孔飢野汪內的浮砂,把長度為120mm的φ10帶肋鋼筋蘸滿環氧樹脂,用錘將其砸入孔內,由於帶肋鋼筋與孔等徑,再加上環氧樹脂的膠結作用,使帶肋鋼筋具有很大的抗拔能力。把拉結筋與帶肋鋼筋進行焊接,使其伸入到砌體中去。
2)在柱身脊或上鑽孔,孔徑需要比拉結鋼筋的直徑大一級,深度不小於80mm,將孔內的浮渣用水沖洗干凈後,使用專用工具向孔內灌築錨固膠,直接將拉結筋插入孔內,數十秒鍾後會自然凝固,凝固後的錨固膠與孔道內拉結筋連接在一起,具有很好的抗拔能力。
框架結構柱身與牆體的連接,是一個還需要不斷研究的課題,隨著材料的發展以及技術的進步,相信還會出現更能滿足施工要求的錨固方法。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