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築結構板的配筋
建築結構板的配筋如下:
在現澆板的配筋圖中,鋼筋的上下是這樣規定的:
1,標注為彎鉤的是現澆板配筋!
2,短跨的為底層,長跨的上層!
3,標注為直角的為負彎曲筋(加鐵)!
4,負彎曲筋下部,不管是在施工還是計算,都要用6毫米直徑鋼筋200間距綁扎! 板
板配筋規定: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底部受力筋 、上部負筋、分布筋幾種。
一、受力筋
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 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3、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a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4、簡支板或連續板跨中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且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鋼筋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對與邊梁整澆的板,支座負彎矩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為La,。
5、在雙向板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鋼筋。承受彎矩較大方向的受力鋼筋,布置在受力較小鋼筋的外層。
二、分布鋼筋
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同時還與受力鋼筋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
1、單向板中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單位寬度上受力鋼筋截面面積15%,且不宜小於該方向板截面面積的0.15%;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50mm,直徑不宜小於6mm。
對集中荷載較大的情況,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應適當增加,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三、構造鋼筋
為了避免板受力後,在支座上部出現裂縫,通常是在這些部們上部配置受拉鋼筋,這種鋼筋稱為負筋。
1、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築或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痩距不宜大於200mm,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該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沿受力方向配置時不宜小於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時可根據實踐經驗適當減少。
(2)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對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板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7,在兩邊嵌固於牆內的板角部分不宜小於板短邊跨度的1/4(雙向配置);對周邊與混凝土梁或牆整體澆築的板不宜小於受力方向板計算跨度的1/5(單向板)、1/4(雙向板),見圖2-21。 2、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長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該構造鋼筋伸人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板計算跨度Lo的1/4。
四、板上開洞
1、圓洞或方洞垂直於板跨方向的邊長小於300mm時,可將板的受力鋼筋繞過洞口,不必加固。
2、當300≤D≤1000mm時,應沿洞邊每側配置加強鋼筋,其面積不小於洞口寬度內被切斷的受力鋼筋面積的1/2,且不小於2A10,
3、當D>300mm且孔洞周邊有集中荷載時或D>1000mm時,應在孔洞邊加設邊梁。
五、板柱節點
在板柱節點處,為提高板的沖切強度,可配置箍筋或彎起鋼筋。板的厚度不應小於150mm。 箍筋應配置在柱邊以外不小於1.5h0范圍內,其間距不應大h0/3,如圖2-25a,箍筋外形宜為封閉式。箍筋直徑不應小於6mm。
彎起鋼筋可由一組或二組組成,如圖2-25b。其傾斜度應與沖切破壞斜截面相交,其交點應在柱周邊以外h/2~2/3h的范圍內。彎起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2mm,且每一方向不應小於3根。
4抗震配筋要求 2.4.1抗震等級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根據設防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抗震等級分為一、二、三、四級,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並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表的規定。
2.4.2一般規定
1、結構構件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宜選用HRB335、HRB400級鋼筋。
2、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錨固長度Lae:對一、二級抗震等級為1.15La,對***抗震等級為1.05La,對四級抗震等級為La。
3、採用搭接接頭時,縱向受拉鋼筋的抗震搭接長度LlE,應按下列公式計算:LlE=ζLae。 4、縱向受力鋼筋連接接頭的位置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5、箍筋的末端應做成135度彎鉤,彎鉤端頭平直段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其直徑不應小於搭接鋼筋較大直徑的0.25倍,其間距不應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 2.4.3 框架梁
1、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頂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般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5;二、***抗震等級不應小於0.3。
2、梁端箍筋的加密區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箍筋最小直徑應按下表採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於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應增大2mm,
抗震等級 箍筋加密區長度(二者取大值) 箍筋最大間距(三者取大值) 箍筋最小直徑 一 2h、500mm 6d、h/4、100mm Φ10 二 1.5h、500mm 8d、h/4、100mm Φ8 三(四) 8d、h/4、150mm Φ8(Φ6)
Ⅱ 鏉跨殑閽㈢瓔閫氬父鎬庝箞璁劇疆錛
鏉跨殑閽㈢瓔鍒嗕負涓婇儴閽㈢瓔鍜屽簳閮ㄩ挗絳嬶紝闇瑕侀氶暱甯冪疆鏉塊挗絳嬬殑鎯呭喌鍏蜂綋濡備笅錛
1銆佸綋妤兼澘鏉垮帤鐩稿悓涓旈厤絳嬬浉鍚屼笖鏉垮簳鏍囬珮鐩稿悓鏃訛紝鏉垮簳閮ㄩ挗絳嬮氶暱甯冪疆銆
2銆佸綋妤兼澘璺ㄥ害寰堝皬錛屾柇寮涓婇儴閽㈢瓔鏂藉伐楹葷儲鏃訛紝鍙鍦ㄦ湰璺ㄥ唴閫氶暱甯冪疆涓婇儴閽㈢瓔銆
3銆佸綋妤兼澘涓哄眿闈㈡澘鏃訛紝涓婇儴閽㈢瓔閫氶暱甯冪疆錛屼笅閮ㄩ挗絳嬮氶暱甯冪疆
4銆佸綋妤兼澘浣嶄簬澶ф礊鍙e懆杈圭瓑緇撴瀯鍚勫急閮ㄤ綅鏃訛紝涓婇儴閽㈢瓔閫氶暱甯冪疆錛屼笅閮ㄩ挗絳嬮氶暱甯冪疆銆
5銆佸綋妤兼澘涓哄湴涓嬪ら《鏉挎椂錛屼笂閮ㄩ挗絳嬮氶暱璁劇疆錛屼笅閮ㄩ挗絳嬮氶暱甯冪疆銆
6銆佸綋妤兼澘涓鴻漿鎹㈠眰妤兼澘鎴栬呯粨鏋勫垰搴︾獊鍙樹綅緗錛屼笂閮ㄩ挗絳嬮氶暱璁劇疆錛屼笅閮ㄩ挗絳嬮氶暱甯冪疆銆
鎵╁睍璧勬枡
褰撶浉閭諱袱璺ㄧ殑鏉塊《鏍囬珮涓嶅悓鏃訛紝鍗充究璁$畻閰嶇瓔闈㈢Н鐩稿悓錛屾澘欏墮挗絳嬩篃涓嶈兘鎷夐氳劇疆銆傝屽簲鍒嗗埆灝嗕袱杈歸挗絳嬮敋鍏ヤ腑闂存敮搴с
褰撶浉閭諱袱璺ㄧ殑鏉垮簳鏍囬珮涓嶅悓鏃訛紝鍗充究璁$畻闈㈢Н鐩稿悓錛屾澘搴曢挗絳嬩篃涓嶈兘鎷夐氳劇疆銆傝屽簲褰撳垎鍒灝嗕袱杈歸挗絳嬮敋鍏ヤ腑闂存敮搴с
鏉塊厤絳嬪浘涓涓婇儴璐閫氱瓔浠モ淭鈥濇墦澶磋〃紺猴紝涓嬮儴璐閫氶挗絳嬩互鈥淏鈥濇墦澶磋〃紺恆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細鍥藉跺緩絳戞爣鍑嗚捐″浘闆嗐婃販鍑濆湡緇撴瀯鏂藉伐鍥懼鉤闈㈡暣浣撹〃紺烘柟娉曞埗鍥捐勫垯鍜屾瀯閫犺﹀浘-鐜版祰娣峰嚌鍦熸嗘灦銆佸壀鍔涘欍佹併佹澘銆16G101-1絎39銆40銆41銆42銆43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