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獨立基礎鋼筋B表示什麼
施工圖中,獨立基礎的鋼筋B代表各種獨立基礎底板的底部配筋;
B:X代表獨立基礎底板的底部X向配筋;
㈡ 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及計算方法
本文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獨立基礎底板配筋構造,一個是獨立基礎底板配筋計算。讓我們通過實際例子,明確圖中的平法標注、鋼筋和基本信息,學會鋼筋長度和根數的計算。
▍圖1 獨立基礎底部配筋
首先看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
集中標注的內容有什麼呢?
包括:編號、截面豎向尺寸、高度、X和Y方向的底部鋼筋等。
原位標注的內容有什麼呢?
包括:底部的平面尺寸等。
通過原位標注和集中標注的信息,我們知道圖1所示獨立基礎底部配筋的基本情況。
需要知道的是,鋼筋的重量=長度*理論重量。
而理論重量可以通過鋼筋的直徑確定。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平法圖集的構造規定,確定每根鋼筋的直徑、長度、根數,從而進行鋼筋的計算。
通過原位標注和集中標注的信息,我們可以知道了鋼筋的直徑、每一個方向的間距,那麼如何確定每根鋼筋的長度,如何根據間距確定根數呢?
▍圖2 某獨立基礎施工圖
我們知道,16G圖集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圖規則,第二部分是構造詳圖(包括一般構造和各個構件的標准構件詳圖)。
一般構造的內容是在使用構造詳圖時,為我們提供基礎性的數據,這里暫且不談。
那麼,對於每一個構件的標准構件詳圖,就是慧轎用來確定不同的鋼筋之間,它的長度、間距、如何排布等問題,通過查閱每一個構件的標准構造詳圖,結合它的制圖規則來整個確定鋼筋的布置和構成。
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將平面的標注的圖紙,還原成立體的構件。也就是我們圖集的使用方法。
▍圖3 圖集16G101-3第67頁
圖3所示是兩種獨立基礎的底板配筋構造(一個是階形,一個是坡形)。我們看這個圖的時候,覺得鋼筋一個疏一個密,有的人可能會問,那是不是階形的鋼筋布置就密一些,坡形的就疏一些呢?
不是的。圖3所示只是一個例子,具體的鋼筋布置的疏密是由設計人員決定的,不是預算人員決定的。我們學習這張圖,就是為了學會鋼筋的排布規則,用以確定鋼筋計算的信息而已。
如圖3所示,獨立基礎底部的X和Y方向都是受力鋼筋。那雙向受力鋼筋的長度如何確定?
我們可以依據保護層的定義進行確定:用構件的外截面尺寸,減去兩個保護層的厚度,就得到了受力鋼筋的長度。X方向和Y方向均是這樣。
▍圖4 某獨立基礎實例
▍圖5 圖紙設計說明桐絕保護層厚度
根據圖4具體實例所示:X方向和Y方向都是2級12間距150的單柱獨立基礎,保護層厚度從圖紙中獲取(注意:圖紙如何規定就如何使用,一定要區分清楚)。根據圖5所示,保護層厚度為40。再根據原位標注和集中標注確定的鋼筋基本信息,從而進行鋼筋的手算。
▍圖6 獨立基礎手算表格
工作訣竅
手算表格如果公司有統一規定的模板,要按照公司格式計算。這樣能夠保證你的設計成果的認可度。如果沒有規定,可按照自己習慣製表。
所以長度為:1800-40-40=1720mm
那麼根數排布是如何前輪肆確定的呢?
如圖2所示,底部鋼筋並不是嚴絲合縫的搭接,X方向和Y方向上的底部鋼筋會露出一小截鋼筋。在圖3所示16G圖集中階形獨立基礎的構造詳圖所示,這一小截鋼筋的間距要同時滿足「≤75」和「≤二分之s」(s為鋼筋間距),這也就是我們第一根鋼筋的起算距離。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㈢ 獨立基礎平法圖解析
DJ表示普通的獨立基礎(非杯口基礎)。下標J表示台階形,下標P表示坡形。BJ表示帶杯口的獨立基礎。下標J同樣表示台階形,下標P則表示坡形。後續的01、02等是序號。
豎向尺寸表示的是從下到上每一階的高度。配筋方面,B表示基礎底部鋼筋。X代表X方向鋼筋,Y代表Y方向鋼筋。例如,B16@150表示二級鋼直徑16mm,間距150mm,其餘鋼筋規格依此類推。
Sn表示杯口頂部焊接鋼筋網,具體是每邊2B14,即2根二級鋼直徑14mm。O表示高杯口獨立基礎的杯壁外側和短柱配筋。4C20/C16@220/C16@220表示杯壁外側和短柱縱向配筋,具體意義為:角筋/長邊中部筋/短邊中筋;A10@150/300為杯壁外側和短柱箍筋,10mm直徑的箍筋間距150mm或者300mm。其中150mm間距用於杯口范圍,300mm間距用於短柱范圍。
高差指的是基礎底面相對於基準標高高出0.5m。另外,上述鋼筋中的A表示1級鋼,B表示2級鋼,C表示3級鋼。通過這些標識,工程師可以快速了解基礎的具體構造和鋼筋配置情況。
在實際工程中,這些標識和符號有助於施工人員准確理解圖紙,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通過這樣的標准化標識,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還減少了因理解不一致而產生的錯誤。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工程項目的具體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實際應用時,需要結合具體項目的要求進行解讀和施工。例如,某些項目可能需要更詳細的配筋圖或者特定的施工方法。
通過這種方式,獨立基礎的設計和施工得以規范化,確保了建築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此外,標准化的標識還有助於提高不同工程師之間的溝通效率,使得設計和施工過程更加順暢。
總之,這些標識和符號在獨立基礎的設計和施工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幫助工程師准確理解圖紙,還確保了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
㈣ 獨立基礎配筋T:10c12@100/c10@200這鋼筋信息咋理解
DJP是構件名稱,意為獨立基礎帶坡的,300/100是這個基礎的尺寸,具體看圖紙,B:代表底面,也就是說此獨立基礎是在基礎底面配筋的,X:是指水平方向配筋,C12@150好理解,就是直徑12的三級鋼筋(C代表鋼筋級別),間距是150的,Y:是指垂直方向配筋,C10@150是直徑10的三級鋼筋間距150,2100X2100是指獨立基礎的外邊尺寸是2100見方的。在繪圖中定義獨立基礎,在定義構件信息裡面輸入對應的鋼筋信息就可以了,然後在圖形界面中點畫基礎構件就可以了。
㈤ 獨立基礎底板X、Y方向配筋哪個在上面,哪個方向為受力筋
在建築結構設計中,區分獨立基礎底板的X、Y方向配筋的受力筋與分布筋位置,有助於確保結構安全與合理承載。以下是區分方法與原則:
1、板的上部鋼筋,最上面的鋼筋為受力筋,主要抵抗負彎矩,而其下方的鋼筋為分布筋。
2、正彎矩筋布置在下層的鋼筋為受力筋,上方垂直分布的鋼筋為分布筋。
3、負彎矩筋,如懸挑板的情況,下層鋼筋為分布筋,上層鋼筋為受力筋。簡單來說,分布筋位於受力筋內側:若為下部,受力筋內側在上方;若為上部,受力筋內側在下方。依據GB50010-2002規定,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未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這些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現有鋼筋貫穿布置,或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現有鋼筋搭接或錨固在周邊構件中。計算溫度筋長度時,考慮軸線長度、兩邊負筋標注長度、搭接長度(一級鋼可加可不加,二、三級鋼不加彎鉤)以及彎勾(若適用)。
4、溫度筋的計算長度為軸線長度減去兩邊負筋標注長度,加上搭接長度乘以2以及彎勾長度(考慮鋼筋等級)。
5、溫度筋的根數計算為軸線長度減去兩邊負筋標注長度除以溫度筋間距,減去1。有時,受力筋能承擔溫度筋的作用,不需單獨配分布筋。分布筋位於受力鋼筋內側,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在於固定受力鋼筋位置,分散板上荷載到受力鋼筋上,同時防止混凝土因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因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裂縫。
㈥ 獨立基礎的鋼筋設置表示方法例如:
樓主,首先確認你的基礎是承台還是獨立階梯基礎。若為獨立基礎是不要為頂部配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