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手怎麼看懂施工圖紙
一、以普通獨立基礎(階形截面為例):
(一)、識別圖中符號:
1、圖紙中的h1、h2、h3代表各級(階)的高度;H表示基礎承台高度。
2、圖中的a1、a2(一般為短邊)、b1、b2(一般為長邊)表示每級(階)的寬度;
3、圖中的b、h表示柱的截面尺寸;
4、圖中的A(一般為短邊)、B(一般情況為長邊)表示獨立基礎兩向邊長;
5、基礎配筋大的鋼筋為底筋(放下邊),如果配筋是一樣的就不用區分;
6、圖中的原位標注序號①②,①上部鋼筋、②為下部鋼筋(配筋大);
(二)、J-11(基礎11為例),查配筋表:
1、柱斷面:bxh=400mmX400mm;
2、兩向邊長:AXB=2900x3700mm;
3、第一級(階)a1的寬度:650mm;
4、第二級(階)a2的寬度:600mm;
5、第一級(階)b1的寬度:850mm;
6、第二級(階)b2的寬度:800mm;
7、H的高度為:700mm;
8、h1高度為:400mm;
9、h2高度為:300mm;
10、序號①方向配筋:φ14間距150mm(三級鋼);
11、序號②方向配筋:φ14間距150mm(三級鋼);
12、從配筋圖看出,基底標高—1.8m;
13、從配筋圖可以得知,基礎邊長大於等於2.5m時,底板受力鋼筋可以取邊長或寬度的0.9倍(外圍四根不得取0.9倍);
(三)、柱插筋:
1、柱插筋伸至底板鋼筋上,與底板鋼筋綁扎牢固;
2、柱插筋彎鉤必須滿足15d(d為鋼筋直徑);
3、基礎承台內部,柱插筋至少用兩道2Φ6箍筋固定柱筋;
4、上面一道箍筋與基頂距離100mm。
(四)、其他平面標註:
1、C15素混凝土墊層100mm厚;
2、300mm厚粗砂褥墊、滿槽鋪墊(整平);
3、第一級(階)承台距墊層邊100mm(四周等同)。
Ⅱ 自建房的鋼筋配筋圖怎麼看詳細說明
如下圖:
圖紙上位於抄中間的鋼筋是襲負筋(全稱負彎矩鋼筋),左側的鋼筋為直徑18,間距200,長度為軸線左右各2200,直徑16,間距150的鋼筋是受力筋,長度為通常設置。板鋼筋還有分布筋,你的圖紙上沒有表示出來,分布筋是很受力筋相垂直,和受力筋相互綁扎,形成鋼筋骨架。
簡單來說,一般的板配筋有三種:受力筋、負筋、分布筋,特殊的如屋面,還有附加的溫度鋼筋等。
Ⅲ 鋼筋圖怎麼看
問題一:鋼筋圖紙怎麼可以快速看懂?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email protected] /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email protected] /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email protected] (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email protected] (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礎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手碰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email protected] /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email protected] /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N......>>
問題二:鋼筋結構圖怎麼看 先跟你介紹下樑的鋼筋有縱向受力鋼筋,架立鋼筋,箍筋,上部鋼筋,構造鋼筋。上下貫通就是鋼筋在整個構件當中要拉通,2Φ25表示兩根直徑為25的鋼筋,具體是什麼鋼筋得從圖紙上看,2Φ20也一樣。N應該表示抗扭鋼筋。至於2Φ22+2Φ18怎麼下料,應該是2根直徑22和互根直徑18的鋼筋,長度得從圖紙上看。
問題三:怎麼看結構鋼筋圖 鋼筋圖紙上表示有幾種:1,陪賀梁(主,次梁,地梁,圈樑)2,柱(受力柱,構造柱)3,板(單向板,雙向板)一般單向板我們接觸得很少,如果你想更好的對鋼筋了解,我希望你在鋼筋工綁扎時一定要多多留心,在拿著圖紙去結合,學得更快。如果想進一步對鋼筋計算掌握,必須要熟悉鋼筋101圖籍。
1梁的表示方法,370*400,2Φ20+3Φ2穿 2/3;4Φ25,Φ[email protected] /200;表示梁的截面寬是370,高是400,上層鋼筋有三根,從左到有依次是Φ20,Φ25,Φ20,第二層畢亂談鋼筋有兩根,分別是Φ25,Φ25,如果沒有後面的2/3,那麼就把5根鋼筋同時綁扎在第一層,Φ8為箍筋,加密區為100,非加密區是200,要注意梁的保護層厚度,一般圖紙說明上有要求。如果梁中有構造筋,注意擺放的位置和搭接長度,一般構造筋的搭接長度是150,學習的過程一定要與實際相結合。
問題四:梁的鋼筋圖紙怎麼看 首先你要把03G101―1圖集熟悉一遍,對裡面的各種表示方法要做到多數認識知道表示什麼。
其次,你要將圖集和施工圖對著看,先把施工圖里出現的各類符號在頭腦中找尋一下,看自己是不是知道,不知道 的和再和圖集查詢。
最後拿施工圖到施工現場進行查詢比對,如果想像不出的穿,就多問問帶你的師傅。在工地,記住一條――多看,多問,多做,少說(少顯擺)。
問題五:條形基礎怎麼看鋼筋圖? 此為條形基礎。450×1000是基礎梁的截面。高度是1000毫米。
400毫米是基礎底板的高度,200毫米是基礎底板的遠端邊緣高度。基礎梁的主筋上下均為4根。中間的4根是構造腰筋。
N、是構造的腰筋。
Y、是底板的主筋與基礎梁的縱向相垂直。
問題六:如何看鋼筋布置圖 鋼筋混凝土構件圖示方法中鋼筋的標註:
一般採用引出線的方法,具體有以下兩種標注方法: 1。標注鋼筋的根數、直徑和等級 : 3Ф20
3:表示鋼筋的根數
Ф:表示鋼筋等級直徑符號 20:表示鋼筋直徑
2。標注鋼筋的等級、直徑和相鄰鋼筋中心距 Ф8 @ 200:
Ф:表示鋼筋等級直徑符號 8:表示鋼筋直徑 @:相等中心距符號
200:相鄰鋼筋的中心距(≤200mm) 各類鋼筋的表示方法 1. 梁箍筋
梁箍筋包括鋼筋級別、直徑、加密區與非加密區間距及肢數。箍筋加密區與蜚 加密區的不同間距及肢數需用斜線/分隔;當梁箍筋為同一種間距及肢數時,則不需用斜線;當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箍筋肢數相同時,則將肢數注寫一次;箍筋肢數應寫在括弧內。
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0,加密區間距為100,非加密區間距為200,均為四肢箍。
A8-100(4)/150(2),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8,加密區間距為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為150,兩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表示間距不是用@,而是用-。
當抗震結構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結構中的各類梁採用不同的箍筋間距及肢數時,也用斜線/將其分隔開來。注寫時,先注寫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數、鋼筋級別、直徑、間距及肢數),在斜線後注寫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間距及肢數。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0;梁的兩端各有13個四肢箍,間距為150;梁跨中部分,間距為200,四肢箍。 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2;梁的兩端各有18個四肢箍,間距為120;梁跨中部分,間距為200,兩肢箍。 2. 樑上部貫通筋或架立筋
樑上部貫通筋或架立筋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注寫時,須將架立筋寫入揣號內。
例:2B22用於雙肢箍;2B22+(4A12)用於六肢箍,其中2B22為貫通筋,4A12為架立筋。
當梁的上部和下部縱筋均為貫通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時,此項可加註下部縱筋的配筋值,用分號;將上部與下部縱筋的配筋值分隔開來。
例:3B22;3B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B22的貫通筋,梁的下部配置3B20的貫通筋。 3. 梁支座上部縱筋
當上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例:梁支座上部縱筋注寫為6B25 4/2,表示上一排縱筋為4B25,下一排縱筋為2B25。 注意:上述表示中25與4/2之間有一個空格,這個空格不可忽略,否則將出現錯誤。 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注寫時角筋寫在前面。 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縱筋,2B25放在角部,2B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應注寫為2B25+2B22。 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的一邊標注配筋值,另一邊省去不注。 4. 梁下部縱筋
當下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例:梁下部縱筋注寫為6B25 2/4,則表示上一排縱筋為2B25,下一排縱筋為4B25,全部伸入支座。
注意:上述表示中25......>>
問題七:請教梁鋼筋圖怎麼看? 圖看不清楚,但膽體可以猜到:
一、樑上面和下面的數字表示上\下層配筋,240*400表示尺寸, Φ8@100/200(2)表示間距200,加密區為100,(2)表示。
二、KL 1(6)
240*700
Φ8@150/200(2)
2Φ20
表示框架梁,(6)表示6跨,尺寸240寬700高,箍筋Φ8間距200,加密區150,後面的(2)同樣是指雙肢箍,2Φ20指上部兩根Φ20的通長鋼筋。
三、C4Φ14
你應該是大錯了,應該是G 4Φ14 ,這個是指構造鋼筋,一般是腹板大於450時要加的。
這下你滿意了吧!!呵呵,我是湯海潮,QQ26189766
問題八:鋼筋布置圖怎麼看 首先11G101-1圖集是必備的
二、如果你在施工現場,最好不過,拿著圖紙去現場,給自己充實鋼筋部位的印象。
三、注意,看節點部位。如梁筋錨入柱內,箍筋根數的計算、柱筋錨入梁內等。
四、有個師傅問,是最好不過的了。
如果你是學生還沒有畢業,那你只好問你的老師和同學了,也要注意的是,先自己看,實在實在在自己看不懂的情況下,標出問題在問。
問題九:鋼筋圖怎麼看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email protected] /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email protected] /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email protected] (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email protected] (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email protected] /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email protected] /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鋼筋混......>>
Ⅳ 綁扎鋼筋時,梅花綁扎點是什麼樣的
一、梅花綁扎點是指綁扣的分布形式.梁、柱接頭處箍筋應連續綁扎,不得遺漏.周邊要求滿綁,中間可採用梅花綁扎點,即相鄰兩排的綁扣相互錯開。其樣式如下圖:
二、綁扎鋼筋的要求:
(1) 將基礎墊層清掃干凈,用石筆和墨斗在上面彈放鋼筋位置線。
(2) 按鋼筋位置線布放基礎鋼筋。
(3)綁扎鋼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需交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鋼絲扣成八字開,以免風片歪斜變形。
(4)大底板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上層鋼筋網下面應設置鋼筋撐腳或混凝土撐腳,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確,鋼筋撐腳下應墊在下征鋼筋網上。見圖10.6.2-1和圖10.6.2–2。
鋼筋撐腳的形式和尺寸如圖10.6.2-1圖10.6.2-2所示。圖10.6.2-1所示類型撐腳每隔1m放置1個。其直徑選用:當析厚h≤300mm時為8~10mm;當板厚h=300~500mm時為12~14mm。當板厚h>500mm時選用圖10.6.2-2所示撐腳,鋼筋直徑為16~18mm。沿短向通長布置,間距以能保證鋼筋位置為准。
(5) 鋼筋的彎鉤應朝上,不要倒向一邊;雙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彎鉤應朝下。
Ⅳ 鋼筋與鋼筋搭接,搭接部分怎麼在圖紙中表示,圖紙這個部位是什麼
左圖是綁扎搭接、右圖是焊接或機械連接;紅圈表示要求在箍筋加密區以外接頭;紅方框是相鄰有接頭的鋼筋,接頭錯開後的高差;紅杠LιE是抗震搭接長度。原圖的紅色斜短劃不是彎鉤,僅僅是表示鋼筋截斷點的記號。
Ⅵ 鋼筋綁扎圖紙符號怎麼理解
鋼筋綁扎圖紙符來號的理解可以自參考G101圖集。
參考資料: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Ⅶ 板鋼筋該如何識別那種布置是對的
你的理解是錯誤的,現在就圖中信息解讀如下:
上圖中板底筋是雙向均為:a8@150,支座處板上部筋按示意布置鋼筋,負筋通過a6@200綁扎形成十位元組點。
Ⅷ 梁的鋼筋圖紙怎麼看
想要很快的了解梁的鋼筋圖紙,就是要知道圖紙上面標示所表達的意思,知道了圖紙上標示所表達的意思後,那麼想要看懂梁的鋼筋圖紙就不是難事了。
一、箍筋表示方法及含義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