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個6米跨度的大梁需要多少鋼筋水泥
1.鋼筋用量計算:梁高為跨度的1/10~1/12,梁寬為梁高的1/2~1/3.鋼筋按荷載計算出來.底筋6根回25的三級鋼筋,第一排四根,第二排二根答,頂筋4根20的,腰筋4根16的,箍筋一級鋼φ10@150/100(2).
2.水泥用量計算:混凝土為1.75立方米,根據荷載大小,受力情況,支撐情況,剪力、彎矩計算分析後,確定需要的混凝土強度,再配筋,按構造比例確定截面尺寸,計算鋼筋水泥用量。
補充:
當房屋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建造時,可以有以下兩種框架類型:
(1)現澆框架結構,指梁板柱和樓蓋均採取混凝土現澆,而且梁板柱形成統一整體。
(2)裝配整體式框架結構,梁、柱均為工廠或者現場預制,然後現場吊裝,一般是在構件的適當部位預埋鋼板,安裝就位後再予以焊接;也可以在吊裝後將梁、柱中的鋼筋在節點處鋼筋焊接,並在現場澆築部分混凝土使節形成為整體。框架結構中板可以現澆;也可以預制後一塊塊按要求吊裝擱置框架樑上,板縱向鋼筋連接,板縫適當配細鋼筋然後澆築混凝土,使其成為整體;還可以在裝配式框架結構的基礎上,現澆一層40mm以上的鋼筋混凝土層,使得樓板的整體性加強,形成裝配整體式樓蓋。
❷ 單向板肋梁樓蓋中,板內應配置有哪幾種鋼筋
單向板肋梁樓蓋中,板內應配置有板內受力鋼筋和構造鋼筋。
板內受力鋼筋種類一般採用HPB235,板中受力鋼筋的培滾間距,當板厚≤150mm時,不宜大於200mm,當板厚>150mm時,不宜大於1.5h,且不宜大於250mm。連續板中正中州配筋形式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舉蔽配筋。
構造鋼筋包括:分布鋼筋、沿牆處板的上部構造鋼筋、主梁處板的上部構造鋼筋和板內抗沖切鋼筋。
❸ 30剪力牆一立方多少鋼筋
鋼筋30KG/m2。
房屋或構築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重力)的牆體,防止結構剪切(受剪)破壞。
它分平面剪力牆和筒體剪力牆。平面剪力牆用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升板結構、無梁樓蓋體系中。為增加結構的剛度、強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現澆或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現澆剪力牆與周邊梁、柱同時澆築,整體性好。
高層框架民宅建築面積每平米鋼筋用量10. 11層,標准層含鋼量每平米40kg左右;11. 20層,標准層含鋼量每平米50kg左右。
❹ 鋼筋混凝土雙向板肋形樓蓋的配筋要怎樣計算
雙向板內兩個方向的鋼筋均為受力鋼筋,其中沿短向的受力鋼筋應配置在長向受力鋼筋外側。計算時跨中截面的有效高度在短跨方向按一般板取用,h0=h-20mm,在長跨方向再減去板中受力鋼筋的直徑,通常取h0=h-30mm。對於四邊與梁整體連接的板,分析內力時應考慮周邊支承梁的被動水平推力對板支承能力的有利影響。其計算彎矩可按雙向板區格位置予以折減。
(1)中間區格:中間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間支座截面,計算彎矩可減少20%。
(2)板區格:邊跨跨中截面及離板邊緣的第二支座截面,當lb/l<15時,計算彎矩可減少20%,當1.5≤lb/l≤2時,計算彎矩可減少10%。其中,l為垂直於板邊緣方向的計算跨度,lb為沿板邊緣方向的計算跨度。
(3)角區格:計算彎矩不應減少。雙向板的構造雙向板應有足夠的剛度,邊緣板帶寬度為短跨的1/4,其餘為中間板帶。中間板帶按最大彎矩配筋,邊緣板帶配筋減少一半,但每米寬度內不得少於4根。支座配筋時,則在全部范圍均勻布置,而不在邊緣板帶內減少。嵌固在承重牆內板上部的構造鋼筋的要求同整體式單向板肋形樓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