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直徑允許偏差
一、光圓鋼筋材料允許偏差:
鋼筋調直後,其力學性能和重量偏差應符合相關標准規定。對於光圓鋼筋,其斷後伸長率A的量測標距為5倍鋼筋公稱直徑。重量負偏差(%)按公式(Wo-Wd)/ Wo*100計算,其中Wo為鋼筋理論重量(kg/m),Wd為調直後鋼筋的實際重量(kg/m)。
二、盤卷鋼筋調直後的斷後伸長率、重量負偏差要求:
盤卷鋼筋和直條鋼筋調直後,其斷後伸長率、重量負偏差應符合相關規定。對於不同直徑的鋼筋,其斷後伸長率和重量負偏差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直徑6mm~12mm的鋼筋要求斷後伸長率A為21%,重量負偏差為10%;直徑14mm~20mm的鋼筋要求斷後伸長率A為16%,重量負偏差為8%;直徑22mm~50mm的鋼筋要求斷後伸長率A為14%,重量負偏差為6%。
三、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允許偏差:
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在調直後也應進行斷後伸長率和重量負偏差的檢驗。對於不同直徑的鋼筋,其斷後伸長率和重量負偏差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具體規定同上。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直徑為28mm~40mm的帶肋鋼筋,其斷後伸長率可降低1%;對於直徑大於40mm的帶肋鋼筋,其斷後伸長率可降低2%。此外,採用無延伸功能的機械設備調直的鋼筋,可不進行本條規定的檢驗。
Ⅱ 鋼筋直徑允許偏差
一、光園鋼筋材料允許偏差:
Ⅲ 鋼筋伸長率實驗時,試件標距長度如何確定,試件拉斷後標距如何量取
公式:{[100%-10%+(10%-20%)相鄰值-回油值]-[理論伸長值]}/理論伸長值≤±6%
註:100%為 總張拉伸長值,10%為(0-10%)初應力伸長值,在給力(10%-20%)之間有個伸長的差值 即為相鄰值,回油值 即 去掉千斤頂之後鋼絞線有一定的回縮之長度。簡單點說就是:張拉伸長率=(實測總伸長-理論伸長量)/理論總伸長。
(3)直徑14mm的鋼筋斷後率多少擴展閱讀:
鋼筋拉斷後,其塑性變形並不是在鋼筋長度范圍內均勻分布的,而是越靠近斷口變形越大,離斷口越遠變形越小,但,這種變形不是單端存在,是在斷口兩端對稱分布的,因此原始標距越大,計算的斷後伸長率越小,反之,原始標距越小,計算的斷後伸長率越大。
拉力試驗機的示值誤差應不大於±1%。將試件垂直夾持在試驗機的鉗口中。標距線應露出鉗口。且試件的軸線應與鉗口的中心重合。拉伸速度:軟態試件不大於300mm/min;硬態試件不大於100mm/min。
載入速度必須均勻平穩無沖擊。試件托斷後,記錄最大負倚,取三位有效數。將試件的斷口對齊擠緊,測量並記錄拉伸後的標距長度。若斷口離標志線小於20mm,或發生在標距長度似外且仲長率未達到要求時.應易取試件重新試驗。[3]
Ⅳ 鋼筋重量偏差不合格怎麼處理不可以二次復檢!退貨! 請問你是依據哪個條文的
涉及原材料進場檢查數量和檢驗方法時,除有明確規定外,均應按以上敘述理解、專執行。因檢驗方法尚未規屬定:鋼筋重量偏差不合格可二次復檢!
鋼筋現如今被廣泛應用於任何建築上,為人類的進步取得了更好的證據,也是現如今對鋼筋的質量的考察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按(等面積 )原則代換鋼筋。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4)直徑14mm的鋼筋斷後率多少擴展閱讀:
應按鋼筋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鋼筋代換後應滿足規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等構造要求。
以高一級鋼筋代換低一級鋼筋時,宜採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採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來減少鋼筋截面積。
焊接時,先將鋼筋端部約120mm范圍內的鐵銹除盡,將夾具夾牢在下部鋼筋上,並將上部鋼筋扶直夾牢於活動電極中。自動電渣壓力焊時還在上下鋼筋間放置引弧用的鋼絲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