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樑上部有哪些鋼筋
樑上部鋼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鋼筋:主樑上部鋼筋、副樑上部鋼筋、附加筋和加強鋼筋。以下詳細介紹這幾種鋼筋的作用和特點。
主樑上部鋼筋,也被稱為麵筋或頂筋,是樑上承載荷載的主要受力鋼筋。這些鋼筋通常布置在梁的頂部,用於承受彎矩作用,並支撐著整片梁的重量及所承受的載荷。根據設計要求,其數量、規格和排列方式應符合施工圖紙和規范要求。
副樑上部鋼筋,在某些復雜結構的梁板設計中存在。它們作為輔助受力鋼筋,用於分擔主梁的部分受力,增強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和承載能力。副樑上部鋼筋的數量和規格根據梁的跨度、荷載等因素進行計算和布置。
附加筋和加強鋼筋,這些鋼筋是為了滿足特殊需求或加強結構在某個區域的受力能力而設置的。附加筋一般布置在梁的特定部位,用以提高局部抗壓能力或抗剪能力。加強鋼筋則用於提高整個梁的整體剛度和抗震性能。這些鋼筋的布置方式和數量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和設計要求進行確定。
總的來說,樑上部的鋼筋種類多樣,各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布置要求。這些鋼筋共同協作,確保梁板結構的整體安全、穩定和承載能力。在建築工程中,正確選用和布置樑上部鋼筋至關重要,需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相關規范進行施工。
B. 梁的鋼筋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一、分布筋
主要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屬於構造鋼筋。
二、受力筋
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鋼筋及抗剪切的起彎筋、吊筋等。
三、箍筋
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拉主鋼筋和受壓區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來固定主鋼筋的位置而使梁內各種鋼筋構成鋼筋骨架的鋼筋。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環形(當然有圓形的和矩形的)鋼筋,是口字形的,將上部和下部的鋼筋固定起來,同時抵抗剪力。
四、貫通筋
是指貫穿於構件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五、架立筋
是樑上部的鋼筋,只起一個結構作用,但在梁的兩端則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負彎距,不能缺少。架立鋼筋設置在梁的受壓區外邊緣兩側,用來固定箍筋和形成鋼筋骨架。如受壓區配有縱向受壓鋼筋時,則可不再配置架立鋼筋。架立鋼筋的直徑與梁的跨度有關。
六、負筋
也叫負彎矩鋼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叫做負彎矩鋼筋。負彎矩鋼筋,彎矩的定義是下部受拉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層鋼筋在支座位置根據受力一般為上部受拉,也就是承受負彎矩,所以叫負彎矩鋼筋。
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梁或板的麵筋就是負筋)
七、拉結筋
拉結筋,通過植筋、預埋、綁扎等連接方式,使用鋼筋按照一定的構造要求將後砌體與混凝土構件拉結在一起的鋼筋。
八、腰筋
建築結構中的一種鋼筋構造。腰筋又稱「腹筋」,他的得名是因為他的位置一般位於梁兩側中間部位而得來的,是梁中部構造鋼筋,主要是因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條連接筋 (梁側的縱向構造鋼筋實際中又稱為腰筋)。
在梁高450mm,就應沿梁高兩側應設腰筋,所以數量上就不會少於2根。腰筋的直徑最小的直徑為10mm,間距不應大於200mm,同時面積配筋率不應小於百分之0.3,在梁兩側的縱向構造鋼筋(腰筋)之間還要配置拉結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