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懸挑梁鋼筋怎麼算
懸挑梁 備注 計算公式 上部鋼筋懸挑端 第一排 L<4hb,全部伸至遠端 伸至遠端下彎再回彎5d(hb-2C+5d) C:保護層厚度版 長度權=懸挑端長度+懸挑遠端下彎+支座寬度+跨內延伸長度(Ln/3) L>4hb,除角筋外,第一排總根數的1/2不伸至懸挑遠端即下彎 按45度角下彎後平伸至遠端 hb,懸挑遠端高度 長度=懸挑端下平直段長度(10d)+下彎斜長+上平直段+支座寬度+跨內延伸長度(Ln/3) 第二排 伸至0.75L位置 L:懸挑梁長 長度=懸挑端下平直段長度(0.75L)+支座寬度+跨內延伸長度(Ln/3) 下部鋼筋 錨固12d 長度=凈長+錨固(12d) 箍筋 長度 懸挑遠端變截面時按平均高度計算 根數 與邊梁垂直相交時,布置至邊梁邊(箍筋距梁邊有50mm的起步距離) 純懸挑樑上部鋼筋錨固 彎錨 Max(hc-c,0.4Lae)+15d [ La>hc:支座寬度] 長度=凈長+懸挑遠端下彎+端支座錨固 直錨 Max(La,0.5hc+5d)+5d [ La<hc:支座寬度] 長度=凈長+懸挑遠端下彎+端支座錨固
2. 懸挑梁麵筋一排、二排的長度演算法。
一排鋼筋長度= L-0.025+12d+錨固;二排鋼筋長度=L*0.75+錨固。
一排鋼筋之角筋伸到自由端端部-30mm後90度下彎12d;一排鋼筋之非角筋當梁長1<4hb時,不伸到自由端端部-30mm後90度下彎12d。
而是在適當位置45°斜向彎到梁底鋼筋位置,沿梁底鋼筋方向前行至自由端端部-30mm處收頭。二排鋼筋在0.751處45°斜向彎到梁底鋼筋位置,沿梁底鋼筋方向前行10d處收頭。
(2)懸挑梁第二排鋼筋應該怎麼算擴展閱讀:
懸挑梁頂面的縱向受力筋應按計算確定,而且不少於兩根。鋼筋沿梁角配置,其伸入支座的長度應滿足錨固要求,其餘鋼筋不應在梁的上部截斷,且滿足以下要求:彎起鋼筋的彎起角度一般為45°;梁截面高h≥800 mm時,可彎起60°。
梁截面高較小時,可彎起30°;為了避免彎起鋼筋在彎轉處因其合力將混凝土壓碎,鋼筋在彎轉處應有一定的圓弧形,圓弧半徑一般不小於彎起鋼筋直徑的10倍。
3. 懸挑梁的第二排支座筋伸入梁里的長度
在建築結構設計中,懸挑梁的第二排支座筋伸入梁內的具體長度是一個重要的計算參數。按照規范要求,這一長度應當至少達到懸挑部分凈挑長的0.75倍。同時,這些鋼筋還需要錨固到後面的直長部分,錨固長度為LaE。這一規定可以在03G101-1圖集中第66頁找到詳細說明。
具體來說,當懸挑梁的第二排支座鋼筋伸入梁內時,其長度必須滿足上述標准,以確保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此外,鋼筋在懸挑梁與直長部分的連接處也需要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即LaE,這是為了保證鋼筋在承受外部荷載時能夠有效地傳遞力。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規范要求不僅適用於懸挑梁的設計,也廣泛應用於其他類型的結構設計中。通過遵循這些規范,可以確保建築結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對於建築施工和設計人員來說,理解和掌握這些規范是非常重要的。
在實際工程中,設計人員通常會根據具體的設計要求和規范標准,進行詳細的計算和設計,以確保懸挑梁的支座筋能夠滿足伸入梁內的長度要求。這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通過合理的設計和施工,可以有效提高建築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總之,懸挑梁的第二排支座筋伸入梁內的長度是一個關鍵的設計參數,必須嚴格遵循相關規范進行設計和施工。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建築結構的安全和可靠。
4. 在鋼筋圖集中,懸挑梁第二排鋼筋構造,老圖集為0.75l,是什麼意思
梁中面層負筋第一排是挑筋長度取1/3凈跨度,第二排挑筋長度取1/4凈跨度。這樣算來其實第二排長度也就是第一排的0.75長。所以懸挑梁第二排鋼筋為0.75L(L是第一排鋼筋懸挑長度)也就可以理解了。